《芳華》讀後感500字(通用8篇)

學識都 人氣:1.81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芳華》讀後感500字(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芳華》讀後感500字(通用8篇)

《芳華》讀後感500字1

讓人百感交集的一本書。還是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一本嚴歌苓的書。果然文字功底深厚,很多描寫,我都覺得很神來之筆。

對於書中的她/他們,第一感覺是羨慕,羨慕那麼深邃的,捆綁的,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芳華。無論如何,這段時光都是她/他們一生的回憶。有回憶,有痕跡總是好的。

同時很悲傷,悲傷於人的難以切割的腹黑和重口鑠金,積毀銷骨的能力。試問自己如果是林丁丁,會如何?會真的不同嗎?我想多半不會。丁丁對於“觸摸事件”的反應,應該說是正常的吧,在我看來。這樣一想,心中更是涼涼的。

同時很心疼劉峯,這麼美好的男孩子,樂於助人,堅毅執着,默默守護自己的感情,也勇於表達。他的好是點點滴滴壘起來的,卻一下了子轟然倒塌。這陰差陽錯的偏差,輕輕地刮落一張多米洛,淚奔……

同時很遺憾,主人公劉峯幫助了很多人,救贖了很多人,比如小曼,比如小慧。可是他沒有完成自我救贖。或許他認爲那是自己對那份最真的,讓他丟了半條命的感情的堅守吧。可是我們旁觀者可以看到他的逃避和他自身的侷限性。難道不是嗎?縱然一切的劇情都如是發展,只要他能和他自己的女兒有一個更親密的父與女的關係,更負責地給女兒一些超出往家寄錢的一點點關愛。那麼即使媳婦跑了,他還是有個女兒的,可以有一個更舒心,幸福的晚年,哪怕還是死於癌症,會不會安詳些?如果,如果可以這樣,總是會讓人在一次次淚奔中,有個暖暖的笑容。

《芳華》讀後感500字2

看到後面很壓抑,小說還原了一個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的年代,劉峯這樣的好人還存在在我們這個時代嗎?如果有,這樣無怨無悔付出的對所有人的好現在的人是更不會吃這一套的,只會認爲你傻,你應該的,而不會換來等同的回報。大概劉峯的這種好不是從古至今就沒被人認同過,是吃虧的代表,但他又吃的心甘情願。

劉峯是個悲情的角色,因爲愛的人是丁丁導致了他悲劇的開始,不然他得多優秀一個人啊,但我想,就算沒有丁丁的觸摸事件,他這種好在往後的日子保不準也會有其他的事給他當頭一擊,所以,和丁丁有關係也沒有關係。始終覺得他對丁丁的不是愛,是一種青春的情愫,包括後來他打聽丁丁的近況,是他保留的對丁丁的最後一絲幻想,他壓根就沒真正瞭解過丁丁,他只是陷在丁丁製造的那些溫柔表象裏,以爲那就算喜歡了。然而固執的劉峯一刻也沒背叛過這種喜歡,哪怕後來發生的事情哪怕他深知小曼對他的一往深情也都沒有動搖過他心中的這種喜歡,他自己把這種喜歡逐漸放大成愛,不再觸碰,在心裏也從沒責怪過誰。

另一個悲情人物小曼,和劉峯的結合是讓人欣慰的,至少在劉峯的後半生,有小曼陪着他。她需要劉峯的陪伴,劉峯也需要一個人陪伴他度過暮年時光,這個人可以不是小曼,如果是小曼,只會更好。其實每個人都沒有做錯,丁丁沒有錯,小曼的母親也沒有錯,只能怪那個年代。

看完這本書也不用去看電影了,嚴歌苓的文字要比電影精彩,芳華。書名起的是真好,兩個字貫穿全書。

《芳華》讀後感500字3

看了一個片段忽然上癮了。偷翻着手機把小說看完了,感覺蕭穗子本身也是釀成他悲劇的一份子。

看電影的時候感覺沒那麼多傷心,但黃軒其實演的挺好,他始終不苟言笑無利可圖的表情,和小說中的劉峯還是挺吻合的。

只深刻記得去了海南的劉峯在派出所?的門外被一羣壞人狠狠推了一把倒在地上,他的假肢掉在地上。

記得他在越戰的草叢裏滿身鮮血地坐着,擡頭看天的時候眼神裏面的茫然失措。記得他從文工團離開的時候小曼現在門口送走他的眼神。

記得他那晚被審訊時的憤怒與絕望。記得那些蔥綠色的芳華在這羣人身上一閃而過,巨大時代的洪流裹挾着所有人,洶涌澎湃地往前跑去,一點掙扎的機會都沒給你。

直到最後,退潮了我們才終於擱淺。

有時候羨慕這種專注單純的年代,他們在一個人造的小世界裏撒歡打滾,然後放肆地去愛去恨,去偶像崇拜,也有道德敗壞,但不自知。我們的時代過分喧囂了,精力和生命長在手機上電腦上多媒體裏,道德觀和價值觀從多元化變扭曲,你很難說服別人什麼是對什麼又是錯。

而劉峯這樣的人,就像一個幻覺造成來的精神偶像,是我們親手把他推上了神探,也是同一批的我們親手毀滅了他。可是被創造出來的他多麼無辜,他只懂的善良,只想有自己的嚮往,這一點小奢望都不被允許。

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芳華》讀後感500字4

作者的整個故事都是圍繞着劉峯發展的,唯一一個除劉峯外仔細描寫了成長經歷的人物就是何小嫚,可以從穗子多年後對待小嫚與丁丁的態度差別看出,她是喜歡小嫚的,儘管小嫚當年身上有着諸多小毛病,但作者因爲她對劉峯的尊敬而愛她。在劉峯活着的時代,小嫚是唯一一個識得並且珍視劉峯善良的人。她彌補了作者無能爲力的遺憾,以她自己微薄的能力,爲良知爲理性盡了自己的力,她代表着一個時代對劉峯微薄的彌補,讓人不那麼絕望的唯一一點彌補。

作品中最讓人感到壓抑的還是時代,在那個政治隨意控制那些年輕而不成熟的大腦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逃避開那些非理性的漩渦,無論你是否理智,最終都難以逃避那些激昂的紅色風暴。或許作品的意義就在於讓多年後的我們去更清醒地看到人性,看到政治鬥爭的可怕。無論是何種思想意識形態,一旦被國家拾起,冠以絕對正確,真理正義的名頭,便有可能變得可怕起來,它會吞噬其它思想,讓人們有話不敢說,當年那般激烈的非理性風潮或許在今日不會再發生,但類似的價值觀灌入,或許至今都沒有停止,正在以一種略微溫和的方式潤物細無聲。

但我們這個時代畢竟進步了,我們有太多的渠道去豐富自己,太多的渠道去了解這個世界,讀史以明智,小說中的歷史也是一種歷史,有時候它會比寫在歷史書上的歷史更加真實,生動,殘酷,活靈活現。

那些年的芳華已逝,但作品依然可以向一代又一代人傾訴當年的故事,故事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和理性。但願我們再遇到身邊的"劉峯",能夠珍惜他,善待他,能夠讓他有一個不同的歸宿,也讓我們的'心裏不留遺憾,或許這也是對作者最大的致敬。

《芳華》讀後感500字5

看完《芳華》,想寫個讀後感,僅此獻給我們正在綻放的芳華。先說劉峯,外號雷又峯。正如他的外號一樣,活雷鋒,生活處處爲他人着想,髒活累活搶着幹,軍隊的幹部,全軍學習的榜樣。無時無刻不在爲他人,爲集體奉獻着自己。在外人看起來光彩奪目的他,其實內心也是自卑的,我想正是因爲他的自卑,善良,導致後來“觸摸事件”的結局。

林丁丁,文工團主唱,夢想嫁個首長的兒子,或者富二代,且要有能力。我想這也是後來她被嫌棄的因吧!小曼,一個從小被嫌棄,被犧牲,渴望愛的孩子,自從父親自殺後,一直都在唾棄中長大,外號“拖油瓶”,繼父家中多餘的人,懷揣着擺脫家的夢想來到文工團,以爲再不會受到,然而卻又成爲大家唾棄的對象,直到劉峯的離去,使她徹底對周圍的人寒心。小說中劉峯對林丁丁的追求林丁丁對生活的嚮往小曼對劉峯的心動交織在故事的發展中……

直到觸摸事件之後劉峯在越戰的勇敢小曼對文工團的放棄及在越戰的拼命兩位對生活喪失希望,向死而生的人再次的相遇,想死的遭遇使他們更能理解對方,我想結婚與否也就無所謂,重要的是互相同情的兩個人能夠扶持,回憶起自己已逝去的芳華里,對方都曾是自己心中的安慰,是生命中的一抹亮點,使痛苦的遭遇回憶起來不再傷人。第一人稱的蕭穗子與郝淑雯在文工團的明爭暗鬥,後來兩人的相遇也是一笑泯恩仇,置身當時仇深似海,放在當前一笑而過,這是她們曾經綻放過的芳華,不過分後悔當初,也不糾結當下。

我想再有回到從前的話,劉峯依然會選擇接受觸摸事件,郝淑雯依然會曖昧蕭穗子男友,小曼依然會向死而生……結尾劉峯的死去,並不代表芳華已經結束,畢竟我們的芳華正在以我們的姿態綻放着,無論結局如何。

《芳華》讀後感500字6

小說《芳華》是我看了電影后,從同事那裏借來讀的。坦率地說,我不常讀小說,因爲我一直認爲這類書都是些閒書,消磨時光用的。或者也可以說,讀這類書純屬浪費時間。之所以找來讀一讀,是因爲看了電影——大導演馮小剛的電影,好奇心驅使我想要知道,電影原著是什麼樣子?與電影有哪些不一樣?

說實話,書剛拿到手裏,我都不確定是否一定能看完,以至於讓它在辦公桌的抽屜裏靜靜地躺了半個月。直到前幾天,突然想起來,快該還了,只好拿回來家,或躺在牀上,或斜靠在沙發上,開始慢慢品讀。誰知越往後讀,越覺得好看,越想讀,甚至於最後那六、七十頁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讀完後仍意猶未盡。

說說電影《芳華》與小說《芳華》的不同吧。電影把那個時代拍得很唯美,比如:文工團裏揮汗如雨的排練,插科打諢的日常,還有最後感動電影院的臨別之情,一首送戰友賺足了觀衆的眼淚。甚至男女主人公的相貌都比小說裏寫的美得多。

看了電影的人都會得出幾乎一樣的結論——好人沒好報。男主人公劉峯,一個有熱情、樂於助人的大好人,好青年。

他長期免費爲無父無母雙腿殘疾的男孩兒挑水,給快要結婚的戰友坐沙發,在團裏主動做修修補補的工作,連炊事班養的豬跑了,都找劉峯去捉。人們已經習慣在困難的時候“找劉峯”,打趣地叫他“雷又鋒”。這麼好的人,最後結局竟如此悲慘:受處分後的劉峯被下放到連隊,參加越南自衛反擊戰,執行任務時,被敵人伏擊而失去了右臂。轉業後窮困潦倒,做個小生意吧,還被城管沒收了賴以維持生計的三輪車。妻子嫌棄他跟別人跑了……電影演的他真夠慘的。但是這還不夠慘,小說裏的他更慘——他死了,得癌症死的。無兒無女無家庭的三無人員又得了癌症,想想該有多慘!幸好死時還有何小萍(原著裏叫何小曼)在身邊陪伴。

《芳華》讀後感500字7

原諒我的後知後覺,現在纔讀完《芳華》。好像每次都是這樣,有什麼熱鬧的事,我總是會等人羣散開之後纔會前去看看。我不喜歡熱鬧,不喜歡擁擠。

劉峯死了,他終於解脫了,彷彿他活着就是爲了拯救別人,他習慣了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卻不被善待的人。其他文工團曾經的花朵,他們都離婚成單身了,心裏有點高興。小曼,還會帶着思念繼續活着。我看完小說以後,我最大的感觸是,當她們老了的時候,總是會一遍遍談起在文工團芳華時代的趣事、糗事,一遍遍的回憶加自我解讀,記憶活了,每次都不一樣。或許她們現在覺得之前做的特別荒唐,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芳華里,似乎都是這麼稀裏糊塗,做着長大後看着不靠譜的事情。如果,每個階段都那麼理智,都那麼正確,那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我們回憶什麼,我們談論什麼?是的,曾將堅持的,現在覺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每當想起自己芳華時代,也會覺得滑稽、羞澀,但是一點都不會後悔。我想到了男人和女人。一個男人當他是個窮小子的時候,他會爲你排很長的隊只爲買一杯你喜歡的奶茶,他會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用胳膊爲你擋住擁擠的人羣,他會在過馬路的時候牽着你的手讓你走在左邊,他會記得你的例假爲你沏一杯紅糖水,他會陪你逛街吃小吃。他會喜歡你卻不敢靠近你,遠遠地疼着你,因爲男人的自信來自於金錢,當他看到別人開着豪車,自己只能和你擠公交車的時候,他不自信了,他愛的卑微而溫暖。

男人後來有錢了,他認識了形形色色的女人,突然覺得被伺候、奉承,感覺那麼好,他自信了。他給她錢,讓她去買喜歡的東西。他自以爲的這就是給她的最好的幸福。突然覺得有些難過,爲什麼愛情不能那麼純粹,無所求又有所求。求一顆始終如一的純粹的心。劉峯愛了林丁丁一輩子,或許當他離開文工團的時候就不愛了,可他固執不敢去愛別人。何小曼(沈小曼)愛了劉峯一輩子,可是一直沒有開口。就這樣,錯過了就是一輩子,就成了活的記憶。那些順風順水、所謂正確的事似乎不被記憶識別。

《芳華》不是讓我們捨棄善良,而是更善於去識別善良,去善待善良。因爲覺得可惜纔會珍惜。珍惜身邊每個善良的人。

《芳華》讀後感500字8

我尚未看過這部電影,但突然對原著起了興趣,花了些時間讀完了嚴歌苓的《芳華》。作者筆下的每個人物都被定義在那個特殊年代的歷史背景下,從他們的出身到他們的青春,直至他們的晚年,悲劇式的結局似乎是“芳華”這兩個字最恰當的註解,傷感也註定是這部小說的靈魂。

在那年那月,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避不開時代的限制,經驗告訴我們,若要悖逆就會遭到周圍所有人的背棄與唾罵,就會被那個時代所拋棄。即使在你的人生已經跌落谷底時,奇蹟也不一定會出現。

沒有人能夠預料到幾乎拿滿了所有個人榮譽的軍區模範標兵,在“觸摸事件”曝光後的人生;也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一心想嫁入豪門的纖纖柔弱的林妹妹,在經歷了兩段失敗的婚姻後,用自嘲的口吻選擇了孑然一身;當然,我們也沒有預料到出身高貴且姿色不凡的高幹千金,在恣意揮霍了自己的青春後嫁給了“軍隊二流子”,最終不歡而散淪爲了包租婆;但最讓我感到感動的是身材矮小、遭人厭惡的普通女子,在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卻爲自始至終都沒有表白的愛戀,苦苦地守候了40年,只爲在她至愛的人的遺像旁佈滿了他們初遇那天的冬青……

我始終相信人間有動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存在,這是《芳華》的文眼,也是給善良的人一種最溫暖的慰藉。嚴歌苓的作品向來在揭示社會底層的一些罪惡上時毫不留情面的,使我們能洞悉平凡中的偉大,卻也能窺測到偉大中的醜陋。其實我們不用過多地揭露他們每個人內心的醜惡或是骨子裏的劣根性,因爲在某個特定的年代裏,任何的所作所爲都會被張貼上那個年代特有的標籤。就如同現在的我們也一樣,生活在當下,身上也會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

人生本就不易,無論是哪個年代,無論大人物還是小角色,平凡或偉大,卑微或高尚,最終都會芳華落盡。或許,我們需要的是那多一點點的善良和慈悲!

珍惜自己的歲月,細細品味自己的過往,因爲這些都是隻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芳華!

我快步走向影院,輕輕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靜靜地等候電影的序幕拉開,獨享我自己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