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中學生思政教育缺失的反思論文

學識都 人氣:7.92K

一、語文教育的內容以及其優勢

語文教育中學生思政教育缺失的反思論文

1、語文教育的內容

所謂的語文教育,實際上就是關於人文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具有非常明顯的人文性特徵。特別是大學語文,透過對一些經典美文和詩歌的賞析,將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分離出來,極大地滋潤了學生的心靈,這對於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也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做出正確引導。

2、語文教育的優勢

首先,高校語文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是學生以後面對社會、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的思想上的指導。所以,高校語文教育之所以存在,正是爲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語文不同於中學語文、高中語文,它透過直觀的、感觀的方式將故事中的情景表達出來,其感染力不是其他階段的語文教育能體現出來的,學生在這種感染力下,也能夠透過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其次,高校語文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高校語文教育更多的是側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在即將踏入社會時,最應該提高的就是實踐應用能力。語文教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讀”、“寫”、“聽”、“看”以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是息息相關的,是互爲促進的,一旦兩者相互結合,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最後,高校語文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身爲每個中國人民對於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的依戀之情,青少年是我國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者和弘揚者,透過對各種文章的賞析,很容易讓學生體會到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思政教育的內容及特點

1、思政教育的內容

思政教育是爲了實現最終的社會目標,對大學生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使其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2、思政教育的特點

首先,思政教育具有組織性。思政教育是爲實現我國最終的政治目標來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內容是輔助實現我國偉大的民族復興目標的,而不是隨便制定的,其最終的理想結果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次,思政教育具有時代性。思政教育的美容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對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就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和認同,展現出時代的活力和勃勃生機。再次,思政教育具有系統性。只有系統性、完整性的思政教育,其內容纔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連續性、系統性的影響,纔會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改進。長此以往,學生纔會形成一個堅定的提高思想道德的目標。最後,思政教育具有目的性。思政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其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成爲建設社會主義需要的“四有”新人。

三、反思語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的缺失

1、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難以融合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存在着對語文教育定位不準確的問題,對語文教育認識不夠深刻,不夠重視,對語文教育的偏差就可能會導致思政教育的不完整性和限制性。對語文教育的定位不準確主要體現在:第一,語文教育的邊緣化。目前許多高校對語文教育都保持着一副或有或無的態度,都將語文課程列入了公共課程,沒有將語文教育列入重點教育內容之內,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致學生放棄了語文這門課程,也減少了一條提高整體素質、培養思想道德的途徑,造成語文價值觀上的重大偏差。第二,許多高校領導階層對語文教育不重視。這個體現在相對其他科目,學生的語文成績總體偏低,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也存在應付問題。這就在總體上導致了語文教育定位的不準確性。對語文教育定位的不準確性,就會使得思政教育的出現偏向性錯誤。

2、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出現脫節現象

一般來講,我國的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在內容上相互貫穿、相互融合,在形式上相互滲透,在作用上相互促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由於我國大多數高校都無法認識到這一點,甚至存在着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互相分離的狀態。這些高校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還在受傳統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束縛,沒有創新意識,仍舊在以常規的教育方式透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種常規的思想教育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學生而言卻是強制性的灌輸,這對於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的。常規的思想教育是脫胎於語文教育的,但從實際上來說,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是互相聯繫,密不可分的,兩者之間有着相當大的關聯。大學語文教育是根據故事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進行情感體驗,透過對故事內容的吸收以及故事本身所傳遞的情感,學生更能夠被吸引、被感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在潛移默化中發展個人。大學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脫節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阻礙。

3、教學方式的單一性,難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歷經幾千年都不曾改變,我國的教育傳授正是有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教學質量和效果才得不到較大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自我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在下降,對於思想道德的教育的認同感降低,就會逐漸遺忘,思政教育的作用也很難發揮出來。因此,我們不應該只受制與傳統的教學方式,要逐漸培養創新意識,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的局面。

四、針對在教育方面的缺失,提出的使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結合,共同發揮作用的策略

1、準確定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對高校語文教學進行準確定位,要重新審視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將語文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將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結合起來,實現語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發展,這樣有利於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校語文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準確地對語文教育進行定位,語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對學生認識道德品質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導和啓迪作用,將兩者聯合起來共同發展,纔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正確選擇。

2、挖掘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協調發展

語文教育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情感飽滿,內容積極向上的文章或者詩歌,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和認識,透過對這些優秀作品的學習,學生更能夠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找到屬於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能夠透過文學作品對客觀世界的描述找到探索世界的方法,總結客觀規律,尊重社會現實。另外,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勵志的例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爲實現自我目標和理想樹立了榜樣,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和拼搏精神,這更能爲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積極心態,提高道德素養,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昇華。

3、增強創新意識,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已經不再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創新意識,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進行多元化教學。高校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的教學方法也要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於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還是要以課堂爲主,選取更多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們進行賞析和品讀,一般情況下選入語文教材的以勵志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爲題材的較多,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都是極爲有效的。同時,在語文課堂上還可以透過寫作的方式來深化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作文寫作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作文寫作能夠進一步抒發學生心中情感和感慨,以文字的形式來記錄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鍛鍊學生的邏輯能力,還能夠強化學生的內心感受,體現內心的情懷,更有利於學生思想道德的昇華。綜上所述,學生肩負着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使命,是未來社會的接班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力量,對於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同時作爲大學教育的基礎學科,更是體現兩者的基礎性作用。語文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培養髮揮着巨大的影響。但是反思當今教育現狀,我們不得不承認語文教育中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還有一定的缺失,我們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護新一代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