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充實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體系

學識都 人氣:6.92K

論文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心理健康教育 三級網絡體系
  論文摘要: 積極心理學理論是心理學發展的最新成果,與傳統心理學理論相比,更注重個體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這種觀點對於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高職院校要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爲指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並具有優良心理品質的進階應用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與侷限
  
  進入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能夠面臨新世紀挑戰的人才是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的重視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注下,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斷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雖然各高職院校都在試圖透過各種途徑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目前各高職院校在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及其實踐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誤區,並已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其主要侷限有:第一,在教育對象上,難以做到關注更多學生的心理狀況。教育對象的侷限性必將影響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第二,在教育內容上,更多的精力用於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篩查與諮詢,而忽略了對廣大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第三,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師積極心理品質的塑造及其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產生的背景及其研究取向
  
  積極心理學產生於二十世紀末期,是西方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1998 年,前美國心理學會會長賽裏格曼透過長期以來對心理學發展的反思,撰文指出當前心理學發展的不足與誤區,同時呼籲同行正視心理學的發展。2000年1月賽裏格曼和米哈伊森特博士的《積極心理學導論》問世,此後心理學家們更多地開始涉足此領域的研究。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理論,以研究個體積極心理品質、建立積極情緒和品格爲重點。它關注三個主題:第一是積極情緒體驗。積極心理學指出任何人生活的質量首先不在於對物質財富的佔有量,而是在於積極的情緒體驗量。其次是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積極心理學具體研究了包括好奇、樂觀等在內的24種積極人格特質,認爲培養個體具有這些積極人格特質的一條最佳途徑是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再次是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了怎樣建立積極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等系統,從而使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這種研究取向有效克服了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侷限性。
  
  三、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工作重心與不足
  
  高職院校普遍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體系,在學校、分院、學生班級三個管理層面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預防和干預,防範校園心理危機事件。當前高職院校中,無論是在學校層面還是在分院系層面,工作重心是對心理異常學生的.關注。從新生進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即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依據心理問卷篩選出有問題的學生。分院心理工作小組和班級心理委員在工作中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問題學生的關注上,力求減輕或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在人羣中心理異常學生畢竟只是學生中的少數,這種工作模式這樣就忽略了更多學生優良心理品質的塑造,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四、以積極心理學爲導向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體系
  
  1.在教育對象上,點面結合,面向大衆
  消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侷限是教育對象的侷限,心理學的發展絕不應該僅僅研究心理的消極面和麪向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更多的應該着眼於每個學生的心理髮展和潛能的激發,教育者應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與尊重,發現其優勢和特長,及時予以肯定並做積極的評價。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正可以運用其健全的體系,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發揮每一級網絡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潛能,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面,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優質的心理服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在教育內容上,注重高校學生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
  彼得森和賽裏格曼(2004)在《人格力量與美德分類手冊》中以人格力量與美德爲取向,分類列出了六種重要人格特質:智慧、勇氣、仁愛、公正、節制和卓越。與之相聯繫,包含了24種人格力量,具體包括創造力、好奇心、心胸開闊、好學、洞察力、正直、勇敢、誠實、熱情、善良、愛心、社交能力、公平、領導才能、團隊協作、寬容、謙虛、謹慎、自我控制、對美和優秀的鑑賞力、感恩、希望、幽默、虔誠。這就爲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準備了豐富的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更應該以培養積極的心理特質爲目標,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在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塑造上,才能保證把絕大多數學生培養成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成員。
  3.探索與運用多種教育模式,普及面向學生大衆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作爲心理健康三級網絡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肩負着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與實施,透過心理健康教育課、團體活動、朋輩諮詢、文藝作品和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其次,分院心理健康小組應在分院範圍內,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積極心理學爲指導,注重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教育內容的豐富性,重視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對於專業素質提高的促進作用。第三,發揮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心理活動。心理委員應該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專業培訓,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構建積極樂觀向上的班級心理氛圍。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心理科學,其倡導的心理教育理念正是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入手,發展和完善當前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人生觀和心理品質,這纔是完善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況志華,任俊.積極心理學:人性的理性復歸[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
  [2]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3]任俊,葉浩生.積極心理治療思想概要[J].心理科學,2004.27(3):746~749
  [4]Seligman E P,Csikszentmihalyi tive introduction[J]ican Psychologists,2000,(1):5

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充實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