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範文

學識都 人氣:7.47K

行進在世界潮流快車道上的“千年大計”,是“時空座標”視角下的國家經濟動能的轉換,它乃是一種哲學思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江蘇高考作文範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範文

  【1】江蘇高考作文範文

《道德經》第十一章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說的是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如此車子才能正常運行。

車在人類世界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人的生活和包括工作中同樣也離不開車。據傳大約在4600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人力車。詩人杜甫《兵車行》中的“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名在腰”。這描寫的是一幅戰爭出徵士兵,戰車隆隆,不停的嘶鳴。

輻條在輪轂和輪輞的共同作用下,車輪才旋轉不息。車來車往,完成着任重道遠的負載。“當其‘無’,才‘有’車之用”與同是老子的“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闡述了一個道理,即“有”和“無”是相互依存,互爲動因的。車之“有”、“無”蘊涵着極大的哲學。

我生在江蘇東臺鄉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將來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輛自行車,穿梭於鄉下和小街上,那種期許至今回味起來還是滿滿的幸福。上個月參加“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新供給50人論壇,“自行車”又一被衆大咖提及。

現階段的中國國民經濟好比那“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兩輪”,是一個通過速度指標來體現的“硬約束”。“爬坡過坎”的中國或不同於發達國家他們的“四個輪子”的汽車。“兩個輪子”意味着必須要有一定的速度,否則就會停下來。

過去的自行車已經被今天時髦的“單車”或代替。最近的上、下班有時我會饒有興趣的騎着共享單車。兒時夢想自己擁有的一輛自行車,如今已被“能使用,非擁有”的共享理念所更迭。

共享理念,在上個月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中得到全世界130多個國家,70多個國際組織的響應,會議成果頗豐。筆者在開幕式當天人民網的“絲路解讀”中,將論壇的“共享”理念描述爲中國孕育的“新工業革命”。“新工業革命”在筆者看來,將是全新的`經濟形態,帶來的是新產品、新服務、新商業模式。

“新工業革命”,筆者理解它不同於我們常說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或是“工業4.0”,它是一場以共商、共建、共享“共享經濟”和人文、民心相通的“人文經濟”作爲主旨的由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新商業模式等的產業變革的具有劃時代的“分流節點”。

這樣的“節點”世界經濟有過兩次分流,第一次分流,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它們以蒸汽機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技術革命爲主導,世界選擇了以英國爲代表的歐美國家,在這個“節點”上,歐美國家有了標準權、話語權,甚至思想權,形成了今天看來的“傳統工業革命”;而第二次分流,這個“節點”或在“共享理念”下的“一帶一路高峯論壇”後。

“一帶一路”承載中國已啓的“新工業革命”的浩浩蕩蕩的車流。中國曾是世界文明最發達的國家之一,5000年的歷史進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而近代以來中國走向衰退,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一帶一路”或能完成振興中華的“千年大計”。

行進在世界潮流快車道上的“千年大計”,是“時空座標”視角下的國家經濟動能的轉換,它乃是一種哲學思考。哲學不是告訴你有形的東西,而是告訴你無形的東西,涵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等。哲學無實用,實用非哲學。但是,哲學有大用,就是所謂的無用之用。當然有、無是相生的,有、無也是相對的,兩者互滲互融。

  【2】江蘇高考作文範文

一輛車,自出廠上路之時,便註定了他的歸宿:拋錨報廢。人生,正像一輛車,自出生之日起,便註定歸宿必是死亡,這是悲劇。但萬幸的是: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這輛車將於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何種慘象結束自己的行程。感謝上蒼,讓我們不能先知先覺,讓我們自出廠上路之日起,便日夜兼程,趕路,奔跑。

人生如車,當牢牢地把握好方向。堅守正道,心不旁騖,董道不豫。十字路口,慎之又慎;歧路衆多,不能心動於旁門左道上的花花草草、燈紅酒綠。鎖定目標,控好方向,愈挫愈勇,百折不回,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然山窮水盡,也不必一條道走到黑,掉個頭,轉個彎,改道更轍,或許會柳暗花明,別有洞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力能扛鼎,才氣蓋世的項羽,睥睨天下,大封王侯,然一朝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不能包羞忍恥,暫回江東,伺機再來,竟自刎烏江,身死東城。唉!“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人生如車,當適時地掌控好油門和剎車。察清路況,緩急有度。大道如矢,風和日麗,當加油提檔,開足馬力,當仁不讓,捨我其誰;崎嶇坎坷,風雨如晦,則當踩剎減速。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掩耳塞目,必將覆轍重蹈,欲速而不達。有時適逢彎道,也不失爲超越良機,以我造父之御,實現彎道逆襲。中國夢藍圖已繪,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當夜以繼日,擼起袖子幹。然,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爲代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我們要牢記。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發生矛盾時,必須將“綠水青山”放在首位,發展的大車放緩減速,穩健前行,纔是明智之舉。

人生如車,當要不時地檢修保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無所息,是種精神與態度;生有所息,是種境界與修養。仰望星空,堅守信仰,必須要有生無所息的精神;俯看大地,面對現實,也必須要有生有所息的境界。一味地忙着趕路,不但會有拋錨熄火的危險,更會有丟了靈魂的可能。適時地檢修車況,檢查胎壓,加油保養,甚至更換一些老化的、出現病竈的、到了報廢期的零件那是必須的。“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古劍不磨留養氣,異書多讀勝加餐。”一隅小屋、一杯香茗、一盞孤燈、一桌一椅一本書,保養車況,修養品德,營養靈魂,甚好!必須!

再次感謝上蒼,讓我們不知道自己這輛大車何時何地拋錨報廢,否則,我們彼此見面不是問:芳齡多少?閣下貴庚?請問高壽?而應該當這樣問候了:“喂,夥計!還有多少時日供你苟活?”“唉,還有兩年不到了!”“比我強多了,我還有8個月12天帶5個小時啊!”雙方都是一臉的苦樣,且不哀哉!萬幸!萬幸!

既然萬幸不知道各自的大車還有多少時日可供駕駛,那我們可要切記駕駛的三原則喲!——集中精力、仔細觀察、提前預防。

  【3】江蘇高考作文範文

早晨上班,單位門口,有時會遇見同事老許。他常騎一輛單車,揹着雙肩包,年過半百卻有一種朝陽般的鮮亮。

我也有過騎單車上班的體驗:耳邊是熟悉的叫賣聲,行道樹吐着濃濃的草木味,哼一支小曲,不疾不徐,車輪緩緩轉動起一個清亮的早晨。

而這些美感是我開車時所無法享受的。一旦駕駛汽車,我就不會如此鬆弛,我會時刻警惕周圍車輛行人,關注紅綠燈的閃爍。

儘管如此,必須承認汽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種種便利。汽車、火車等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它們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空間感。嶺南、塞北不再是遙遠的眺望,長安、洛陽也可朝發夕返。在城市化進程中,汽車、火車等更是一路呼嘯着向前,帶着亢奮,把城市的邊界不斷拓寬。

然而,我們在享受交通工具升級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交給節奏,交給忙碌。高鐵時代,我們似乎被裹挾進快節奏、高速度的潮流中,一路興奮着向前狂奔。我們贏得了速度,卻放逐了審美;獲得了時間,卻迷失了自我。

救贖之途何在?

物爲人役,而非人爲物役。老許最可貴的是,他有一輛東風本田SUV,卻不常開。李澤厚說,美是自由的意志。在騎單車與開汽車之間,人原本可以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時間感常常逼迫我們自覺地放棄這份選擇權,無意識地淪爲汽車的附庸。於是,成爲弗洛姆所說的“佔有”而非“存在”的生活狀態。

選擇單車,意味着選擇緩慢,主動創造出欣賞美的可能。蔣勳說:“所有生活的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忙碌、效率是美學的死敵,美學天生與緩慢、從容相聯。騎單車,可以將開車所忽略的過程重新復原,審美體驗也變得新鮮而飽滿。在這種舒緩的狀態中,“人”站立得挺直而拙壯。孔子在吱吱作響的牛車上,灑下一路晶瑩發亮的句子;安徒生在夜行的驛車中,醞釀出一部憂傷甜蜜的愛情詩篇。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迴歸牛車時代——事實上也無法迴歸。我所強調的是,在高鐵時代,我們依然要珍惜、追求單車上的美感體驗。有審美在,“人”就會變得更完美。現在的阿姆斯特丹、巴黎、倫敦、東京等,已陸續出現很多社區不準汽車開入,被稱爲“人行步道區”。我相信,這將是一個嶄新的出行美學,讓你重新迴歸到人類步行的原點,恢復身體的速度感。

這其實也提示我們:你可以有車,可是你也可以不開車。

你看,車龍馬水中,我的同事老許,正踏着單車,淺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