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題庫「珍藏版」

學識都 人氣:2.83W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邀請國內語言文化專家擔任裁判和解說,央視著名播音員輪番擔任讀詞主考官,從32支參賽代表隊中,決出一名年度漢字聽寫冠軍。以下是關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題庫,歡迎大家前來練習!~

2017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題庫「珍藏版」

第一場 題目

校驗警惕 誘餌觸屏 棟樑香茗 和睦駙馬 謹小慎微峨嵋 湊份子螯蝦 阿諛秈米 棘手投筆從戎 渲染草長鶯飛 躊躇滿志巾幗鬚眉 漕渠自矜 囁嚅違忤 慧黠向晚 頤養天年獎掖 原宥沆瀣一氣 岌岌可危箋註 俊彥鴻泥雪爪 波譎雲詭兔起鶻落 神祇分爨 祓除跛鱉千里 旌纛遄行 褊狹抵掌而談 掊擊入泮 泥洹町畦 嘲啁鼻堊揮斤 雉堞蟠螭 菽水承歡掾吏 疾首蹙額篇什 禳災陂塘 睇眄曈曈 胼胝科頭跣足 猇亭之戰箱篋 葳蕤黑糝糝 掎角之勢嬗變 民瘼齧噬 焚膏繼晷厚生 僰人懸棺蕞爾

題目詳解:

校驗【jiào yàn】覈對,比較驗證。

警惕【jǐngtì】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保持敏銳的感覺。《朱子語類》卷九七:“湛然純一之謂齋,肅然警惕之謂戒。”《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勾踐心念會稽之恥,欲立城於會稽,遷都於此,以自警惕,乃專委其事於范蠡。”

誘餌【yòuěr】原指抓捕動物時用來引誘動物的食物。引申爲引誘別人幹壞事的東西。《宋史·王存孫固等傳論》:“存、固、瞻、堯俞,初皆善王安石;及其秉政,未嘗受所誘餌。”

觸屏【chùpíng】又稱爲“觸控屏”、“觸控面板”,是一種可接收觸頭等輸入訊號的感應式液晶顯示裝置,當接觸了屏幕上的圖形按鈕時,屏幕上的觸覺反饋系統可根據預先編程的程式驅動各種連結裝置,可用以取代機械式的按鈕面板,並藉由液晶顯示畫面製造出生動的影音效果。

棟樑【dòngliáng】脊檁,正樑,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肩負國家重任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鬆,雖磊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樑之用。”《南史·王儉傳》:“栝柏豫章雖小,已有棟樑氣矣,終當任人家國事。”杜甫《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郎》詩:“天路牽騏驥,雲臺引棟樑。”《莊子·人世間》:“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爲棟樑。”

香茗【xiāng míng】有香氣的茶葉。

和睦【hémù】和諧相處,不吵架,當然更不打架。《左傳·成公十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後漢書·杜詩傳》:“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將帥和睦,士卒鳧薻。”唐陳子昂《座右銘》:“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

駙馬【fùmǎ】漢武帝時置駙(副)馬都尉,駙,即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到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後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司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駙馬都尉。魏晉以後,帝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並非實官。以後駙馬即用以稱帝婿。

謹小慎微【jǐn xiǎo shènwēi】對於瑣碎的事情過於小心,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含有貶義。《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峨嵋【éméi】又稱“峨眉”,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四川省境內,現在是著名的旅遊區。

湊份子【còu fènzi】也稱“隨禮”、“隨份子”,遇到親友結婚,一般要給要結婚的親友一些錢,叫做份子錢。

螯蝦【áoxiā】就是一種蝦,十足目螯蝦次目中淡水種類的通稱。體形較大呈圓筒狀,甲殼堅厚,頭胸甲稍側扁,前側緣除海螯蝦科外,不與口前板癒合,側緣也不與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癒合。頸溝明顯。第1觸角較短小,雙鞭。第2觸角有較發達的鱗片。3對顎足都具外肢。步足全爲單枝型,前3對螯狀,其中第1對特別強大、堅厚,故稱螯蝦。末2對步足簡單、爪狀。鰓爲絲狀鰓。分佈在水體流動、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質清新的水體中。

阿諛【ē yú】迎合別人說好話(含貶義)。

秈米【xiānmǐ】秈稻碾出來的米,米粒細長形或長橢圓形,長者長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後出飯率高,粘性較小,米質較脆,加工時易破碎,橫斷面呈扁圓形,顏色白色透明的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棘手【jí shǒu】形容事情很難辦。

投筆從戎【tóu bǐ cóngróng】指文人從軍。《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爲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渲染【xuànrǎn】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者淡的色彩塗抹畫面用來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爲誇大地形容。

草長鶯飛【cǎo zhǎng yīngfēi】形容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景象。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清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躊躇滿志【chóu chú mǎnzhì】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對於自己的現狀或者已經取得的成就很滿意。《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

巾幗鬚眉【jīn guó xūméi】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髮飾,後借指婦女;鬚眉:鬍鬚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女子。,清代沈起鳳《諧鰥·巾幗暮賓》:“如僕者,亦豈鬚眉而巾幗者哉?”

漕渠【cáo qú】人挖的用於漕運的河道。

自矜【zìjīn】自負、自誇。矜:自大。北宋歐陽修《賣油翁》:“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

囁嚅【nièrú】形容想說話卻吞吞吐吐地說不出來。

違忤【wéi wǔ】違背,不順從。忤:不順從。

慧黠【huìxiá】聰明而狡猾。《北史·后妃傳下·齊後主馮淑妃》:“馮淑妃名小憐 ……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

向晚【xiàngwǎn】臨近晚上的時候。唐代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頤養天年【yì yǎng tiānnián】指的是養老。頤:保養。京劇《楊門女將》:“老太君年過百年,就該頤養天年,何必身履險地?”

獎掖【jiǎngyè】獎勵提拔。清代江藩《漢學師承記-程晉芳》:“獎掖後進,則有譽無否也。”

原宥【yuányòu】原諒。宥:原諒。《後漢書·陳蕃傳》:“蕃因朝會,固理膺等,請加原宥,升之爵任。”

沆瀣一氣【hàng xiè yīqì】一羣壞人結合在一起做壞事。沆瀣:原指夜間的水汽。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岌岌可危【jí jí kěwēi】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樣子。形容非常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箋註【jiānzhù】古書的註釋。箋:對前人文意或註解補充、訂正。注:對古籍經典、原典的直接註釋。

俊彥【jùnyàn】彥:有才德的人。這個詞指的是才貌雙全的人。《書·太甲上》:“旁求俊彥,啓迪後人。”孔傳:“美士曰彥。”《後漢書·班固傳》:“竊見故司空掾桓樑,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從心,行不逾矩,蓋清廟之光暉,當世之俊彥也。”

鴻泥雪爪【hóng ní xuězhǎo】原作“雪泥鴻爪”。雪泥:融過雪的泥土。鴻爪:鴻雁的印記。形容往事遺留下來的痕跡。北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波譎雲詭【bō jué yúnguǐ】譎、詭:欺詐。好像雲彩和水波那樣不可捉摸,形容事物變幻莫測。西漢揚雄《甘泉賦》:“於是大廈雲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兔起鶻落【tù qǐ húluò】鶻:一種猛禽、專門吃小鳥和小獸。鶻看到兔子跳起來就飛撲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北宋蘇軾《文與可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神祇【shénqí】神:天神。只:地神。泛指神靈。《史記·孝武本紀》:“古者祀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

分爨【fēncuàn】爨:燒火做飯。分爨,分開燒火做飯,比喻分家。

祓除【fú chú】古代的一種除災求福的儀式。

跛鱉千里【bǒ biē qiānlǐ】跛腳的鱉只要不停地爬,也能爬千里。比喻做事只要堅持不懈,就算條件很差也能成功。《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綴,丘山崇成。”

旌纛【jīngdào】旌、纛指的都是旗幟,不過纛要大一些。

遄行【chuánxíng】遄:快速地。意爲速行。

褊狹【biǎnxiá】狹小。褊:狹小。《北史·齊高祖神武帝本紀》卷六:“雖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狹,不如鄴,請遷都。”

抵掌而談【zhǐ zhǎng értán】抵掌:擊掌(表示高興)。形容談話投機,暢所欲言。《戰國策·秦策一》:“見說趙王與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掊擊【pǒujī】掊:擊打。《莊子·人間世》:“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

入泮【rùpàn】古代學生的入學典禮。古代學校叫做“泮宮”。

泥洹【níhuán】即涅盤,本來指超脫生死的境界,後用來指代死。

町畦【tǐngqí】町:田界、田間的小路。畦:天敵立被分割成的一個個小區域。比喻規矩、約束。在日本有一種行政區劃也叫町,比如在神奈川縣西南部的箱根町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區。

嘲啁【cháo zhōu】戲謔。

鼻堊揮斤【bí è huījīn】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改正錯誤。《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爲寡人爲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爲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雉堞【zhìdié】古代城牆的內側叫宇牆或是女牆,而外側則叫垛牆或雉堞,是古代城牆的重要組成部分。雉堞由女牆(也稱宇牆)、垛牆和垛牆之間形成的垛口組成。

蟠螭【pánchī】蟠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早期龍,對蟠螭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另一種是指雌性的龍,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就有“赤螭,雌龍也”的註釋,古代石碑上都會雕刻蟠螭作爲裝飾。

菽水承歡【shū shuǐ chénghuān】菽:豆類。用豆子和水侍奉父母,讓他們開心。身雖貧寒、而盡心孝養父母。《禮記註疏》卷十《檀弓》: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爲養,死無以爲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

掾吏【yuànlì】掾:輔佐。官府中輔助官吏通稱爲掾吏。

疾首蹙額【jí shǒu cùé】疾首:頭痛。蹙額:皺眉。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篇什【piānshí】《詩經》的《雅》與《頌》以十篇爲一什。後用來指詩篇。

禳災【rángzāi】行使法術解除面臨的災難。

陂塘【bēitáng】陂:池塘。指的就是池塘。《國語·周語下》:“陂塘污庳,以鍾其美。” 韋昭 注:“畜水曰陂,塘也。”

睇眄【dìmiàn(miǎn)】眄:斜視。睇:看。比喻斜着眼看。粵語裏用“睇”表示“看”這個動作。

曈曈【tóngtóng】太陽初出,景色漸漸變美。

胼胝【pián zhī】胼、胝:指的都是繭子。

科頭跣足【kē tóu xiǎnzú】科頭:不戴帽子。跣足:赤腳。形容生活困苦。

猇亭之戰【xiāo tíng zhīzhàn】又稱夷陵之戰、彝陵之戰,三國時期的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猇亭是今天的湖北宜昌。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爲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箱篋【xiāng qiè】箱子。篋:小箱子。

葳蕤【wēiruí】形容枝葉繁盛,羽毛裝飾華麗鮮豔的樣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長茂盛的樣子,也可比喻詞藻華麗。另外,在中醫中是一種藥材,也叫玉竹,玉竹有節色淡黃,扁圓彎曲蠕蟲樣。功用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用於肺胃陰傷,燥咳痰粘,舌幹煩渴,或陰虛外感溫邪,發熱無汗,乾咳咽痛等症。

黑糝糝【hēi shēnshēn】形容皮膚黑。

掎角之勢【jǐ jiǎo zhīshì】掎:拉住。掎角:抓住角。原指從兩面夾攻敵人。現比喻互相配合、夾擊敵人的狀態。

嬗變【shàn biàn】蛻變。

民瘼【mín mò】瘼:疾苦。指人民的疾苦。

齧噬【niè shì】嚼、咬。比喻折磨。

焚膏繼晷【fén gào jìguǐ】膏:蠟燭。晷:陽光。點燃蠟燭接續陽光。形容勤奮地工作、學習。唐代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厚生【hòushēng】讓人民生活富足、充裕。

僰人懸棺【bó rén xuánguān】僰人:古代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僰人通常在人去世後將棺材置於懸崖峭壁之上。

蕞爾【zuìěr】形容地區狹小,如“蕞爾小國”。西晉嵇康《養生論》:“夫以蕞爾之驅,攻之者非一塗。”

第二場 題目

濫觴案牘 聆訓雲翳 饜足慎獨 弄粉調朱肇始 偃武修文巉崖 譙樓同儕 賽璐珞揶揄 燠熱稂莠 川壅必潰螽斯 蒼溟排闥 縟禮難分軒輊 昃食宵衣龍吟鳳噦 頏頡狴犴 妍媸趑趄 夔龍紋蠲除 聿修由昉 帡天極地重扃 颭灩擿校 搴芳窵遠 轢釜待炊唼喋 拶榨崟岌 勉旃仳離 耕耰奎蹄 叢脞恝然 觳觫醵資 鞭撾健翮

題目詳解:

濫觴【lànshāng】江河發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泛指事物的起源。

案牘【àn dú】公事文書。

聆訓【líng xùn】聽受訓教。

挑釁【tiǎo xìn】故意挑起矛盾或爭端。

雲翳【yún yì】指陰暗的雲。

饜足【yànzú】滿足。多指私慾。《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爲饜足之道也。”

慎獨【shèndú】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場合也嚴於律己。《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弄粉調朱【nòng fěn tiáozhū】指以脂粉飾容,比喻雕琢辭藻。北宋周邦彥《丹鳳吟》詞:“弄粉調朱柔素手,問何時重握。”

肇始【zhào shǐ】發端,起始。

偃武修文【yǎn wǔ xiūwén】停止武備,提倡文教。《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

巉崖【chán yá】高聳險峻的山崖。

譙樓【qiáo lóu】城門上的望樓。

同儕【tónɡchái】在年齡、地位、興趣等方面相近的平輩。清代周亮工《書影》:鹿伯順有使者來寬,同儕三人,擬一時婚娶。

賽璐珞【sài lùluò】塑料的一種,透明,堅韌,容易燃燒,可以染成各種顏色。用來製造玩具、文具等。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小孩給賽璐珞的洋囡囡、老虎、狗,以及紅紅綠綠的洋鐵銅鼓,鐵喇叭勾引住了。

揶揄【yé yú】嘲笑;譏諷。

燠熱【yù rè】悶熱。

稂莠【lánɡyǒu】稂和莠,都是形狀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長的雜草,比喻壞人。清代唐孫華《國學進士題名碑》:流品澄清官序肅,稂莠不許侵嘉禾。

川壅必潰【chuān yōng bìkuì】堵塞河流,必將決堤。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國語》:邵公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必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螽斯【zhōngsī】中國北方稱其爲蟈蟈,一種體型較大的鳴蟲。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多爲草綠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質,較脆弱,前緣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於右翅之上。後翅多稍長於前翅,也有短翅或無翅種類。雄蟲前翅具發音器。前足脛節基部具一對聽器。後足腿節十分發達,足跗節4節。尾須短小,產卵器刀狀或劍狀。

蒼溟【cāng míng】指蒼茫。

排闥【páità】指推門或撞開門。北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縟禮【rùlǐ】繁複的禮儀。唐李德裕《贈陳夷行司徒制》:“以茲縟禮,用慰幽魂。”

難分軒輊【nán fēn xuānzhì】軒和輊分別指古代車輛的車輪的外圓和內圓,很難區分其準確的大小,因此引申爲不分伯仲,難以區分。多含褒義。

昃食宵衣【zè shí xiāoyì】入夜才吃晚飯,天不亮就穿衣起牀。指勤於政務。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龍吟鳳噦【lóng yín fènɡhuì】形容聲音如龍啼、鳳鳴一般,美妙動聽,十分悅耳。沈從文《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聲音雖極其輕柔,合起來卻如一片松濤,在微風蕩動中舒捲張弛不定,有點龍吟鳳噦意味。”

頏頡【hánɡxié】又作“頡頏”,原意是鳥上下飛。後來借指不相上下或互相抗衡。《宋書》:“睹騰翰之頏頡,視鼓鰓之往還。”

狴犴【bìàn】又名“憲法”,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龍生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它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天祿識餘·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妍媸【yánchī】美麗和醜陋。陸機《文賦》:“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

趑趄【zījū】指行走困難。也指想前進又不敢前進的樣子。

夔龍紋【kuí lónɡwén】古鐘鼎彝器等物上所雕刻的夔形紋飾。也稱夔紋。一種瓷器裝飾紋樣。夔是中國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述:“夔如龍一足”。夔紋始流行於商、西周青銅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紋飾均模仿當時的青銅器,因此也有印夔紋裝飾的。瓷器上的夔紋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紋罐、嘉慶青花夔龍福祿萬代瓜棱形龍耳瓶等。

蠲除【juān chú】廢除;免除。《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蠲除肉刑,開通關樑,廣恩博施,厥稱太宗。”

聿修【yùxiū】繼承發揚先人的德業。《文選》:“聿修祖宗之志,思輯戰國之苦。”

由昉【yóufǎng】指發端、起始。昉,曙光初現。魯迅《墳》:“寇偉著《化石骨骼論》,爲今日古生物學所由昉。”

帡天極地【píng tiān jídì】指包羅萬象。例句:明代袁宗道《乞進講<大學衍義>疏》:“網羅先躅,捃摭舊聞,其廣則帡天極地,其細則繭絲蝟毛。”

重扃【chónɡjiōng】泛指重重門戶。蘇軾《四時詞》:“夜香燒罷掩重扃,香霧空濛月滿庭。”

颭灩【zhǎnyàn】水波盪漾的樣子。唐代杜牧《題池州弄水亭》:“弄水亭前溪,颭灩翠綃舞。”

擿校【tījiào】指覈對。《三國志·魏志·孫禮傳》:“今二郡爭界八年,一朝決之者,緣有解書圖畫,可得尋案擿校也。”

搴芳【qiānfāng】指採摘花草。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愚假駒以表谷,涓隱巖以搴芳。”

窵遠【diàoyuǎn】指距離遙遠。南宋李綱《再乞招撫曹成奏狀》:“雖已具奏道依近降聖旨,踏逐軍馬,道路窵遠,見今阻隔,卒難辦集。”

轢釜待炊【lì fǔ dàichuī】刮鍋有聲,等待生火做飯。形容生活艱難。清代錢謙益《呂季臣詩序》:“國破家亡,年衰歲暮,束縕舉火,轢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曰:‘我固當如此也。’”

唼喋【shàzhá】形容成羣的魚、水鳥等吃東西的聲音。

拶榨【zāzhà】指壓榨。朱自清《溫州的蹤跡》:“她若賣到這種人手裏,他們必拶榨她過量的勞力。”

崟岌【yínjí】指高而險峻的山。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玄猿綠羆,舔舕崟岌,危柯振石,駭膽慄魄。”

勉旃【miǎnzhān】指努力。多用於勸勉。北宋歐陽修《送謝中舍》:“人生白首吾今爾,仕路青雲子勉旃。”

仳離【pǐlí】夫妻分離,特指妻子被遺棄。康有爲《大同書》:“死生執別,永遠仳離。”

耕耰【gēngyōu】耕田翻土,也比喻辛勤工作。例句:郭沫若《前茅》:“神州原來是赤縣,會看赤幟滿神州。朋友,朋友,努力事耕耰。”

奎蹄【kuí tí】亦作“ 奎蹏”,兩條大腿之間的空間。比喻狹小的地方。《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擇疏鬣自以爲廣宮大囿,奎蹏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爲安室利處。”

叢脞【cónɡcuǒ】細碎;煩瑣。姚雪垠《李自成》:“崇禎點點頭說:‘只是朝廷百事叢脞,朕之左右亦不可一日無先生。’”

恝然【jiárán】冷漠不在意的樣子。南宋辛棄疾《醉翁操》詞序:“又念先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間,意相得歡甚,於其別也,何獨能恝然。”

觳觫【húsù】因恐懼而發抖。《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醵資【jùzī】籌集資金。孫中山《革命原起》:“予乃招集當地華僑同志會議,勖以大義。一夕之間,則醵資八千有奇。”

鞭撾【biānzhuā】指鞭打。清代袁枚《隨園隨筆·北齊書》:“河間王孝琬被武城鞭撾,呼阿叔樂陵王百年,乞與阿叔爲奴。”

健翮【jiànhé】矯健的翅膀,借指矯健的飛禽,也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明代顧大典《青衫記·劉白謁元》:“喜交知萬里扶搖,行看健翮登樞要。”

第三場 題目

思忖松茸 巡弋情愫 緋聞大快朵頤 矯枉過正磨杵成針 一蹴而就勘誤表 罔替神髓 優渥眥裂 墨翟心存芥蒂 鞭辟入裏剪綹 涸轍之鮒沉痼 癃閉樗材 入彀老萊娛親 寬紓恓惶 庠序改醮 陳師鞠旅評騭 羞與噲伍鞠育 劬勞崇墉百雉 湫隘者者謙謙 運祚不祧之祖 遊筇網罟 午貫鶺鴒在原 朝齏暮鹽鳶飛戾天 翬飛藏鋒斂鍔 翊贊數奇 淵渟嶽峙補苴罅漏

思忖【sīcǔn】思量,尋思。《紅樓夢》“薛姨媽聽了,思忖半晌道倒是你說的是。花兩個錢,叫他學些乖來,也值。”

松茸【sōnɡrónɡ】一種珍稀名貴的菌類,供食用和藥用。

巡弋【xún yì】指軍艦在水域巡邏。

情愫【qínɡ sù指感情。

緋聞【fēiwén】舊指桃色新聞,明星名人的負評較多,現在通常是指影視及娛樂界某明星自身與周邊異性或同性之間的情色故事。

大快朵頤【dà kuài duǒyí】比喻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

矯枉過正【jiǎo wǎng guòzhèng】糾正偏差做得過了頭。南朝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唐代白居易《議封建論郡縣》“漢鑑秦之亡也,亦矯枉而過正。”

磨杵成針【mó chǔ chénɡzhēn】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亦作“ 一蹴而成 ”、“一蹴而得”,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蹴,踏;就,成功。北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勘誤表【kān wùbiǎo】指出版物中列有錯誤及改正欄目的單子。

罔替【wǎngtì】不更換;不廢除。例句《清史稿》僧格林沁得旨嘉獎,仍以親王世襲罔替。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康熙間,福建提督施琅平定臺灣,功第一。詔封琅靖海侯,世襲罔替。”

神髓【shénsuǐ】精神與骨髓,比喻精粹。清代龔自珍《書文衡山小真書諸葛亮後》:“小楷書自《黃庭》《洛神》九行後,惟虞永興《破邪論》得其神髓。”

優渥【yōuwò】優厚。《詩·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優既渥。”《三國志·蜀志·鄧芝傳》:“孫權數與芝相聞,饋遺優渥。”晉代李密《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眥裂【zìliè】眼眶瞪裂,形容盛怒。柳宗元《韋道安》:“一聞激高義,眥裂肝膽橫。”

墨翟【mòdí】(約前468年~前376年),戰國初年魯國人,約略晚於孔子。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墨子”。墨翟平民出身,曾爲造車工人,自認爲是“”,和人民接近。早年曾受儒家教育,以後拋棄儒學,創立了與儒家學派對立的墨家學派。

心存芥蒂【xīn cún jièdì】心中淤積怨恨、不滿或不快。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蒂。”

鞭辟入裏【biān pì rùlǐ】也說“鞭辟近裏”,鞭打觸及到了衣服的最裏層,形容能透徹說明問題,深中要害。《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裏,著己而已。”

剪綹【jiǎnliǔ】指偷竊錢物。“剪綹”最初的含義就是盜取,不少古籍都有寫到。如元代嶽伯川《鐵柺李》第一折:“這老子倒乖!哄的我低頭自取,你卻叫有剪綹的,倒着你的道兒。”

涸轍之鮒【hé zhé zhīfù】水乾了的車溝裏的小魚,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涸,幹;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沉痼【chéngù】長久而難治的病,比喻難以改掉的壞習慣。皮日休《奉酬魯望惜春見寄》:“十五日中春日好,可憐沉痼冷如灰。”

癃閉【lóngbì】中醫指小便量少,甚至不通的病。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侍姬之母沉媼,言鹽山有劉某者,患癃閉,百藥不驗。”

樗材【chūcái】喻無用之材,多用爲謙詞。《莊子集釋》卷二中〈內篇·人間世〉: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爲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爲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入彀【rùɡòu】比喻人才被籠絡網羅,受人掌握,也指非常投合。清代劉鶚《老殘遊記》:“子平本會彈十幾調琴,所以聽得入彀。”

老萊娛親【lǎo lái yúqīn】《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直,嬰兒自娛,着五色彩衣。嘗取漿上堂,跌僕,因臥地爲小兒啼。”此事亦見於《太平御覽》卷四一三引師覺授《孝子傳》。曹植《靈芝篇》謂:“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娛親。”此或借老萊子事言韓伯瑜之孝。韓伯瑜孝順父母未見有綵衣娛親事的記載。《說苑·建本》:“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對曰:‘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韓伯瑜孝順父母事,今見載者只此。王應麟《困學紀聞》引曹植上詩後謂,綵衣娛親,“今人但知老萊子,不知伯瑜。”後人徵引,俱爲老萊子事。

寬紓【kuānshū】緊張困頓情況得到緩和。北宋歐陽修《相度並縣牒》:“以臣相度,可以將帶就近,分割並省,庶使減省官吏,寬紓民力。”

恓惶【xīhuáng】驚慌煩惱,窮苦。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恓惶,席不暇暖。”

庠序【xiángxù】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改醮【ɡǎijiào】舊時稱改嫁。醮,古代原系酌酒之意,指單方面的敬酒,再醮即第二次敬酒。周代作爲禮俗除行於加冠禮和及笄禮外,亦爲婚禮儀式之一。《晉書》:“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陳師鞠旅【chén shī jūlǚ】出征之前,集合軍隊發佈動員令。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一旦去文就武,鼓三軍而進之,陳師鞠旅,親爲辛苦。”

評騭【píngzhì】亦作“評隲”,評定。唐代柳宗元《柳常侍行狀》:“敢用評隲舊行,敷贊遺風。”集註引童宗說曰:“《說文》雲:隲,定也,升也。隲,音質。”

羞與噲伍【xiū yǔ kuàiwǔ】不屑與“樊噲”同爲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爲恥。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爲伍。”

鞠育【jūyù】指撫養或養育。《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毛傳:“鞠,養也。”鄭玄箋:“育,覆育也。”東漢蔡邕 《議朗胡公夫人哀贊》:“嚴考殞沒,我在齒年。母氏鞠育,載矜載憐。”

劬勞【qúláo】勞苦、苦累的意思,特指父母撫養兒女的勞累。《詩經·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

崇墉百雉【chóng yōng bǎizhì】形容城牆高大。清代褚人獲《堅瓠廣集·蘆溝斗城》:“於是當橋之北,規裏許爲斗城,局制雖小,而崇墉百雉,儼若雄關。”

湫隘【jiǎoài】低窪狹小。《左傳·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杜預注:“湫,下;隘,小。”

者者謙謙【zhě zhě qiānqiān】和和氣氣、唯唯諾諾的樣子。《西遊記》:三藏見他發怒,只得者者謙謙,叫道“悟空,你在這裏罷的。”

運祚【yùnzuò】國家的運勢和福氣。梁啓超《中國積弱溯源論》:“國家之運祚甚長,而一姓之興替甚短。”

不祧之祖【bù tiāo zhīzǔ】不遷入祧廟的祖先,舊時比喻創立某種事業受到尊崇的人。清代吳喬《答萬季野詩問》:“至於空同,唯以高聲大氣爲少陵;於鱗,唯以皮毛鮮潤爲盛唐……然在今日,遂爲不祧之祖,何也?”

遊筇【yóuqióng】遊人用的竹杖,借指遊人。清代方文《登陵陽山望黃山作》:“相去僅百里,何爲阻遊筇?”

網罟【wǎnɡɡǔ】捕魚及捕鳥獸的工具,借指法網。杜甫《五盤》:“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

午貫【wǔguàn】十字形交叉貫穿。錢基博《無錫光復志》:“無錫非用武地,然陸路四闢……川河午貫。”

鶺鴒在原【jí ling zàiyuán】一種嘴細,尾、翅都很長的小鳥,只要一隻離羣,其餘的就都鳴叫起來,尋找同類。比喻漂泊異地的兄弟急待救援。《詩經·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求嘆。”

朝齏暮鹽【zhāo jī mùyán】早餐用醃菜下飯,晚飯蘸鹽進餐。形容飲食簡單,生活清苦。例句韓愈《送窮文》:“太學四年,朝齏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鳶飛戾天【yuān fēi lìtiān】比喻爲功名利祿而極力高攀的人。鳶,古書上說是鴟一類的鳥,也有人說是一種兇猛的鳥,外形與鷹略同。戾,至。《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翬飛【huīfēi】《詩·小雅·斯干》:“如翬斯飛。”朱熹集傳:“其檐阿華採而軒翔,如翬之飛而矯其翼也。”後因以“翬飛”形容宮室的高峻壯麗。翬,是一種錦雞。

藏鋒斂鍔【cánɡ fēnɡ liǎnè】比喻不露鋒芒。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若藏鋒斂鍔,出奇制勝……則於虞有取焉。”

翊贊【yìzàn】輔助,輔佐。例句《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遺託孤,翊贊季興,與衆無忌,錄功忘瑕。”

數奇【shùjī】命運不好,遇事多不利。數,命運、命數。奇,不偶、不好。古代佔法以偶爲吉,奇爲兇。《史記·李將軍列傳》: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爲輕車將車,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爲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爲丞相。蔡爲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爲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爲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爲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爲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爲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爲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爲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三國魏孟康曰:“奇,只不耦也。”唐顏師古曰:“言廣命只不耦合也。孟說是矣。”

淵渟嶽峙【yuān ting yuèzhì】比喻人的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晉石崇《楚妃嘆》:“矯矯莊王,淵渟嶽峙,冕旒垂精,充纊塞耳。”

補苴罅漏【bǔ jū xiàlòu】指彌補文章、理論等的缺漏,也泛指彌補事物的缺陷。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第四場 題目

雕琢蒼穹 鑲嵌耿介 瘦削期期艾艾 擯棄猝不及防 字字珠璣晉階 嶙峋寥落 心力交瘁絛蟲 聳人聽聞流徙 牛虻佶屈聱牙 鬈髮擢升 獨佔鰲頭褪袖子 高騫泠然 鬣狗率爾操觚 顥氣鏊子 蹁躚度長絜大 函丈匡諍 聒噪狻猊 儷祉搦管 人稠物穰曉晡 剴切仙嶠 抃躍飫甘饜肥 慮虒尺擷芼 實繁有徒無裨 鳳冠霞帔

題目詳解:

雕琢【diāozhuó】雕刻(玉石);過分地修飾(文字);對某事物修改使其更爲完善。《荀子·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於家,工師之事也。”

蒼穹【cānɡqiónɡ】也作“穹蒼”,蒼天,天空。《梁書·邵陵王綸傳》:“唯應剖心嘗膽,泣血枕戈,感誓蒼穹,憑靈宗祀,書謀夕計,共思匡復。”

鑲嵌【xiānɡqiàn】將一個物體嵌入另一個物體中,使二者固定。鑲是指把物體嵌入,嵌是指把小物體卡緊在大物體的空隙裏。鑲嵌多用於工藝製作術語,又稱屏雕。也指工藝方法,如機械鑲嵌法和樹脂鑲嵌法等。

耿介【ɡěnɡjiè】正直,不同於流俗。《楚辭·九辯》:“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教。”

瘦削【shòu xuē】消瘦。

期期艾艾【qī qī àiài】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擯棄【bìnqì】拋棄,多用於人和具體事物。漢代劉向《列女傳·齊孤逐女》:“妾三逐於鄉,五逐於裏,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

猝不及防【cù bù jífánɡ】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字字珠璣【zì zì zhūjī】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有時也延伸指說話或寫文章言簡意深,凝鍊有力。明代湯顯祖《邯鄲記·贈試》:“聽的黃榜招賢,盡把所贈金資,引動朝貴,則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晉階【jìn jiē】晉級,晉升。

嶙峋【lín xún】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寥落【liáoluò】稀少,冷落。《文選·謝朓詩》:“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心力交瘁【xīn lì jiāocuì】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

絛蟲【tāochónɡ】一種寄生蟲,成蟲寄生在人或其他脊椎動物的腸腔內,呈帶狀;幼蟲叫囊蟲,多寄生在豬、牛等動物體內,也能寄生在人體內。

聳人聽聞【sǒnɡ rén tīnɡwén】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

流徙【liúxǐ】遷移,轉移。《管子·侈靡》:“廣其德以輕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

牛虻【niúménɡ】別稱有牛蜢、虻蟲、牛蚊子、中華虻、白斑虻、灰虻。頭大,半球形,或略帶三角形。複眼很大,某些雄蟲接眼式或離眼式;棵出或常有毛,常有綠紅及其它金屬閃光;單眼有時消失。觸角有長、有短,多向前伸出,基部二節分明,端部3~8節癒合成角狀。口器適於刺螯及吸收。成蟲白天活動,以午時爲活動高峯。善飛翔。池邊、水傍常見,飛行迅速。有時吸取花蜜,但最普通爲好血性。雌蟲有強度螯刺能力、牛馬等厚皮動物亦易受其侵襲,因此,虻類爲重要畜牧業害蟲。

佶屈聱牙【jí qū áoyá】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唐代韓愈《昌黎集·進學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鬈髮【quán fà】頭髮捲曲。

擢升【zhuóshēnɡ】提升,提拔。漢代桓寬《鹽鐵論·刺復》:“聞覩選舉之士,擢升贊憲甚顯。”

獨佔鰲頭【dú zhàn áotóu】科舉時代稱中狀元,據說皇宮殿前石階上刻有巨鰲,只有狀元及第纔可以踏上迎榜。後來比喻佔首位或第一名。《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佔鰲頭第一名。”亦作“獨佔鰲頭”。

褪袖子【tùn xiù zǐ】把袖子脫下來。

高騫【ɡāo qiān】高舉,高飛。

泠然【línɡrán】形容聲音清越;輕妙。《莊子·逍遙遊》:“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鬣狗【lièɡǒu】哺乳動物,中等體型,生活在非洲、阿拉伯半島、亞洲和印度次大陸的陸生肉食性動物。它們同屬於一科:鬣狗科。外形略像狼,頭比狼的頭短而圓,毛棕黃色或棕褐色,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食用獸類屍體腐爛的肉爲生,有時也會單獨或整羣地進行圍獵,名稱雖叫鬣狗,其實更接近貓科動物,其超強的咬力,甚至能咬碎骨頭吸取骨髓,它們的胃酸甚至能消化骨頭以至於它們的糞便有時呈現爲白色骨質,可以在地上畫出白色痕跡。它們是非洲大草原上種羣最龐大的肉食動物之一。

率爾操觚【shuài ěr cāoɡū】原形容文思敏捷,後指沒有慎重考慮,輕率地寫。觚,古代作書寫用的木簡。操觚,原指執簡寫字,後即指寫文章。西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顥氣【hàoqì】清新潔白盛大之氣。《文選·班固》:“軼埃壒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張銑注:“鮮,潔也;顥,白也。言過埃塵之上以承潔白清英之露。”唐白居易《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每專氣入靜,不粒食者累歲;顥氣充而丹田澤,飄然有出世心。”宋邵雍《秋遊》詩之二:“先秋顥氣已潛生,洛邑方知節候平。”

鏊子【àozi】烙餅的器具,用金屬製成,平面圓形,中心稍凸。

蹁躚【pián xiān】形容旋轉舞蹈。

度長絜大【duó chánɡ xiédà】比量長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西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函丈【hánzhànɡ】古代講學者與聽講者,坐席之間相距一丈。後用以稱講席,引申爲對前輩學者或師長的敬稱。《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鄭玄注:“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南宋陸游《江西到任謝史丞相啓》:“早親函丈,偶竊緒餘,曾未免於鄉人,乃見待以國士。”

匡諍【kuānɡzhènɡ】指出錯誤,勸人改正。清黎庶昌《<續古文辭類纂>序》:“無錫薛叔耘,頗與商訂此編;桐城蕭穆敬甫,雖未錄其文,而匡諍啓發,裨助宏多,皆孔子所謂益友也。”

聒噪【ɡuōzào】吵鬧,說話瑣碎,聲音喧鬧,令人煩躁;江湖上打招呼用的習慣語,猶言打擾了,對不起,多見於早期白話作品。元代張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僧家清雅,又無閒人聒噪,堪可攻書。”

狻猊【suānní】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漢族宮殿建築,佛教佛像,瓷器香爐上。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爲睜崍威武。

儷祉【lìzhǐ】向他人夫婦祝福之辭,多用於書信。

搦管【nuòɡuǎn】握筆,執筆爲文;吹奏管樂器。南朝梁簡文帝《玄圃園講頌序》:“搦管摛章,既便娟錦縟;清談論辯,方參差玉照。”清代李漁《閒情偶寄·聲容·習技》:“吹笙搦管之時,聲則可聽,而容不耐看。”

人稠物穰【rén chóu wùránɡ】人口衆多,物產豐盛,形容城市繁榮昌盛。

曉晡【xiǎobū】朝夕。唐杜甫《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韻》:“絕島容煙霧,環洲納曉晡。”仇兆鰲注:“曉晡,猶言朝夕。《淮南子》:‘日至於悲谷,是爲晡時。’《杜臆》:‘納曉晡,即所謂日月出入其中。’”

剴切【kǎiqiè】跟事理完全相合,切實。《新唐書·儒學傳上·孔穎達》:“後太子稍不法,穎達爭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長,不宜數面折之。’對曰:‘蒙國厚恩,雖死不恨。’剴切愈至。”《新唐書·魏徵傳》:“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盡底蘊無所隱,凡二百餘奏,無不剴切當帝心者。”

仙嶠【xiānqiáo】仙山。嶠,泛指高山或山嶺。唐李白《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詩:“瑤臺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清惲敬《東路記》:“其西南隱然浮一峯,雲氣界爲三成,如仙嶠搖漾不可測。”

抃躍【biànyuè】喜歡得跳躍、鼓掌、起舞,形容極度歡樂而手舞足蹈的情狀。南朝梁江淹《爲蕭驃騎讓太尉表》:“雖蹈疵戾,猶深抃躍。”

飫甘饜肥【yù ɡān yànféi】飽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優裕、奢侈。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當此日,則自欲將已往所賴: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慮虒尺【lǜ sīchǐ】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慮虒銅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慮虒乃太原邑,建初則東漢章帝年號也。考章帝時,冷道舜祠下,得玉律,以爲尺,與周尺同,因鑄爲銅尺頒郡國,謂之漢官尺。”

擷芼【xiémào】採摘。宋蘇軾《過雲龍山人張天驥》:“飢寒天隨子,杞菊自擷芼。”

實繁有徒【shí fán yǒutú】實在有不少這樣的人。《書·仲虺之誥》:“簡賢附勢,實繁有徒。”

無裨【wú bì】無補,無助。

鳳冠霞帔【fènɡ ɡuàn xiápèi】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霞帔,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宋以後定爲命服,隨品級高低而不同,明代對霞帔作了詳細規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道家的一種貴重服裝。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爲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閒服飾。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