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關於梅花的詩句

學識都 人氣:3.23W

梅花甘於寂寞,嫵媚脫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下面是小編精選的小學關於梅花的詩句,歡迎參考!

小學關於梅花的詩句

  【小學關於梅花的古詩】

梅花絕句之二 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嶺上紅梅 範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風一枝足。

滿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梅花絕句之三 陸游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題梅花圖 楊無咎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聖恩寺看梅 周永年

衆香國里人來去,花信風中鳥倒懸。

更喜水光相映發,橫斜疏影託波來。

雪梅之一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題畫梅 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雪梅之二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嶺梅 張道洽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觀梅有感 劉因

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爲梅花。

  【小學關於梅花的詩句】

墨梅

王冕(miǎn)

我家洗硯(yàn)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qián坤kūn。

註釋

(1)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2)吾(wú):我,自己。

(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爲王姓自是一家。

(4)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裏化用這個典故。

(5)池頭:池邊。頭 :邊上。

(6)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爲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裏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7)痕:痕跡。

(8)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9)滿乾坤:瀰漫在天地間。滿:瀰漫。乾坤:天地間。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顏色豔麗的梅花。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 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爲之一新。 看末句,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瞭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豔,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爲生。“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視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勳的品格。

這首詩題爲“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爲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這首詩開頭兩句描繪了畫面上梅花生長環境的清幽,突出梅花的高雅;結尾兩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梅花的不甘流俗的精神。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諸暨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好學如癡。

《明史》記載: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長明燈下讀書。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裏去聽老師講課,天黑了,想起牛,結果牛不見了,回家被父親責打一頓。他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會稽一位叫韓性的讀書人,韓性收王冕爲徒,教他讀書作畫。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於是他焚燬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他遊杭州、逛金陵,然後渡長江,跨淮河,經徐州、濟南到達大都,長途跋涉,使他的視野和胸襟大大開擴,使他對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認識更加深刻、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