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毒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預案

學識都 人氣:5.37K

中毒分爲職業中毒和食物中毒,職業中毒是指勞動者在從事生產勞動的過程中,由於接觸毒物及有毒有害氣體(一氧化碳、硫化氫、甲烷、苯)含量超標造成缺氧而發生的窒息及中毒現象。毒物可通過呼吸道、皮膚、消化道三條途徑進入人體。經呼吸道吸入並通過肺吸收,是最常見最危險的途徑。有些毒物可以通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如有機磷農藥、苯胺,只要與皮膚接觸,就能被吸收。經消化道進入引起職業中毒的機會極少,但是如果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在有毒車間內吸菸、吃東西、飯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進入消化道吸收。

關於中毒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預案

食物中毒是指由於人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亞急性中毒現象。中毒事故在企業中時有發生,特別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羣死羣傷的嚴重後果。因此,必須提高勞動者對防止中毒的認識,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和預防措施的落實。

一、預防職業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

1、 根除毒物。從生產工藝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質,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

2 、降低毒物的濃度。控制毒物進入人體的劑量,生產環境中存在有毒物質時,應從工藝和設備方面採取措施將毒物處於封閉的管道或器具之中,無法做到這一點的,應有通風排毒設施,降低空氣中的濃度,使其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之內,且有個體防護用具並正確使用,儘可能減少毒物進入人體。

3、嚴格遵守工藝和安全操作規程,消除或減少誤操作,避免毒物外逸。嚴格執行個人衛生保健制度,人體表面接觸毒物以後,對污染部位進行必要的清洗處理。

4、 革新技術,改造工藝。儘量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過程,避免開放式生產,消除毒物逸散的條件。有可能時採用遙控乃至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人接觸毒物的機會。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亦可從根本上控制毒物的逸散。

5、通風排毒。安裝通風裝置時,首先要考慮在毒物逸出的局部就地排出,儘量縮小其擴散範圍。最常用的是局部抽出式通風。在地下室和密閉房間作業以及儲存油漆等有毒化學物品的倉庫,都必須安裝通風設備,保持新鮮空氣流通。局部排毒裝置的結構和樣式,以儘量接近毒物逸出處,最大限度地阻止毒物擴散,而又不妨礙生產操作,便於檢修爲原則。經通風排出的廢氣,要加以淨化回收,綜合利用。當建築物地下室外側回填土方僅剩下後澆帶部分而且正要進行該部分的防水施工時,必須定時監測防水材料可能產生的有毒氣體的濃度,並採取適當的通風措施。

6、建築佈局衛生。不同生產工序的佈局,不僅要滿足生產上的需要,而且要考慮衛生上的要求。有毒物逸散的施工作業,應設在單獨的房間內;可能發生劇毒物質泄漏的生產設備應隔離。使用容易積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或能發生有毒粉塵飛揚的工房。其內部裝飾應符合衛生要求。

7、 搞好個體防護和個人衛生。除普通工作服外,對某些作業工人還需供應特殊質地或式樣的防護服裝、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應設置盥洗設備、淋浴室及存衣室,配備個人專用更衣箱。接觸經皮膚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險性大的毒物,要有皮膚洗消和沖洗眼的設施。

8、增強體質。合理實施有毒作業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活動,注意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睡眠,做好季節性多發病的預防。

9、安全衛生管理。對於特殊有毒作業,應制定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及時調整勞動制度與勞動組織。

10、 健康監護與環境監測。

⑴、 實施就業前健康檢查,排除有職業禁忌症者(心臟病、高血壓、過敏性皮炎及有外傷者)參加接觸毒物的作業。堅持定期健康檢查,儘早發生工人健康受損情況並及時處理。

⑵、定期監測作業場所空氣中毒物的濃度。以便觀察毒物污染造成危害的程度,及時改善環境,使毒物濃度控制在對人無害的水平以內。

⑶、工人挖孔樁施工中,當樁井深度超過5米,每天下井作業前必須進行有毒氣體檢測,檢測合格後才能下井;否則,應先採取井下換氣措施,符合要求後才能下井。

⑷、工人挖孔樁井下及地下室防水作業施工,操作人員與監護人員定時聯繫信號,此外應採取輪換作業方式。

二、 預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

1、應當有與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物原料處理、加工、儲存等場所。門、窗、鎖要牢固,鑰匙要專人保管。

2、 保持食品加工場所內外環境整潔,採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與有毒、有害場所保持規定的距離。

3 、應當有相當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洗滌、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施。

4 、設備佈局和工藝流程應當合理,防止生食物與熟食物、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觸有毒物、不潔物,食品過夜要上鎖封存。茶缸、飲用水熱水器必須上鎖,鑰匙由專人保管。

5 、設置衛生消毒櫃。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淨、消毒,其他用具用後必須洗淨,保持清潔。

6 、用水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7 、衛生許可證要掛在顯目處,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證上崗。食品生產應當經常保持個人衛生,穿戴清潔工作衣帽。非廚房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廚房。

8 、生、熟食物要定點採購。

9 、從市場上購回的蔬菜要先用清水洗淨,浸泡約半小時後,用開水燙過才煮炒。

10 、切菜的砧板、盛食物的容器要生熟分開,碗筷和洗碗布要經常消毒。

11 、所有食物均應實行24小時留樣。

12 、不進食含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魚、發芽的土豆和發黴的米、面、發生、甘蔗、瓜菜等食物。

13 、不要自行亂採摘、進食山上及野外的野生蘑菇。

14 、不售賣、使用腐爛變質或過期的食品。隔餐的飯菜要加熱煮透才食用。

15 、不食用因病因毒死亡的禽、畜和已死亡的黃鱔、甲魚、蝦、蟹、貝類等水產品。

三、發生中毒事故的應急措施

1 、食物中毒的症狀:表現爲起病急驟,輕者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現象;重者出現呼吸困難,抽搐、昏迷等症狀,如不及時搶救,極易死亡。

2 、食物中毒的特點:

⑴、突然暴發。在短期內(一般2~24小時)有多人發病,所有發病者與進食某種食品有明顯的關係。如果停止食用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則發病迅速停止。

⑵、病者多是在同一伙食單位進食同一食品。進食量多的人,病情較重。

⑶、菌性食物中毒多發在夏、秋季節。誤食毒蘑菇中毒多發在春、夏季多雨及暖溼的季節。

3 、 一旦發生食物中毒,要立即報告當地衛生局和防疫站。中毒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在送醫院前,如果發現中毒者口服的食物並非強酸、強鹼或其他的腐蝕物,又清醒合作,可即讓其飲水2~3碗,至感到飽滿爲度。隨即用手刺激其咽部與舌根,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而發生嘔吐,將毒物吐出。

4 、當發生職業中毒事故時,首先必須切斷毒物來源,立即使患者停止接觸毒物,對中毒地點進行送風輸氧處理,然後派有經驗的救護人員佩帶防毒器具進入事故地點將患者移至空氣流通處,使其呼吸新鮮空氣和氧氣,並對患者進行緊急搶救。

5 、在切斷毒物來源之前,嚴禁任何人未佩帶防毒器具進入現場搶救。

6、急性職業中毒的現場處理。吸入中毒的患者,應首先從中毒現場搶運到新鮮空氣處,保持安靜、保曖、解開衣釦和褲帶、保持呼吸道通暢。

7、經皮膚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徹底沖洗皮膚,要特別注意沖洗頭髮及皮膚皺褶處。

8、經口中毒的患者及時催吐、洗胃、導瀉、但強鹼、強酸等腐蝕性毒物口服後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用牛奶,蛋清以保護胃粘膜。

9、現場搶救時要仔細檢查、抓住重點。如果呼吸困難,應立即用氧氣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者進行心臟擠壓術和對口人工呼吸。現場若備有特效解毒藥品,要及時使用。經初步搶救後迅速轉運到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治療。

10、生產現場的自救互救。生產施工現場發現突然有大量毒氣散發時,要迅速戴上適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無個人防護用品,可拿溼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並立即離開毒源向上風向跑。皮膚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時,迅速用清水徹底沖洗。接觸大量毒物後,如感到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11 、搶救人工挖孔樁井下及地下室的中毒、窒息者時應用安全帶繫好其兩腿根部及上體,避免影響其呼吸或觸及受傷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