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74W

篇一

《愛蓮說》教學反思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後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後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考試時千萬別因爲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於對學生,我那時所關心的,是他們上課記不記筆記,下課複習不復習。有時候考完,自己也納悶:這道題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還反覆強調,一定得注意。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並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上這一課我主要抓住了這兩個環節:

一、學習課文。

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師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爲什麼要寫這些特點?對於第二問,我原先以爲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繫到以前學過的《行道樹》。這不禁使我有些自慚,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二、評價課文。

這裏有兩層含義:課文裏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於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爲課文哪裏寫得最好?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的主旨、結構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爲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不僅讚揚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還結合社會實際,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權力貪財賄賂的醜行,說他們連古代的周敦頤還不如,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文章。?

篇二

《愛蓮說》是一篇雜文。按原計劃我是想一課時上完的,但是隻上了內容的三分之二。這篇文言文裏,我想達到教學目標分別是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瞭解本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增強古文閱讀能力,能翻譯並背誦課文;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整堂課可取的地方應該是遵循了古文教學的基本原則,以讀促譯,就粗避細,整體感知,體會大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儘可能的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經驗去理解文本,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不足的是沒能準確地把握教學時間,沒能如期的完成自己預計的教學內容。還有三個知識點沒能完成,菊花和牡丹花的正襯和反襯的作用。最後一段中議論、感嘆、陳述三個句式的對比;拓展託物言志的寫法練習。在完成的內容裏也有不少處留有遺憾。比如:有學生在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時指出與“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意思相近。我沒能深入的讓學生去區別它,只是認可學生有那麼一點相近的意思。但不完全準確。生硬的灌輸給學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其實順着學生的理解未嘗不可。“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的是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裏卻想着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從積極的意義上講,說某人雖身處異鄉,但心懷親人,或某地下工作者身在敵營,心在自己的組織。從消極意義上講,說某人身在此,心則在彼,或人在心不在。比如說有的同學身在教室裏心在操場上等等。當時如果這麼講也許會花費更長的時間,應該不實際,但如果我能接着學生的話總決爲“是的,蓮花雖然從淤泥里長出來,但他的心不屬於淤泥,依然是高尚純潔的,而且給人的外表也是一塵不染純潔潔淨的。說明蓮花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也許會更好一些。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自身,進行思想教育,有些同學身上存在一些不良行爲,咱們不能因爲別人做咱也去做等。另外,由於時間沒把握住,一下課是課間操時間,打算結束時再讓王程躍把三句排比句讀一讀,與先前所讀的作個比較,讓整堂課像個故事,首尾呼應,但沒收住,集體朗讀一遍課文就更不用說了。

造成時間不夠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在引導學生獨立獲得知識上花費了太多時間。這裏有我的引導方向的問題,也有學生理解能力的問題,同時也說明我對學生的瞭解還不深入,配合得還不是很默契,我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不是最適合他們的方法。另外還覺得自己駕馭課堂的應變能力有待加強,對於課堂生成的利用率不高……

以上就是我對《愛蓮說》的教學反思,希望通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我的遺憾成爲前車之鑑,不再成爲大家的遺憾,同時也希望能和同事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