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

學識都 人氣:3.15W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

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1

擔任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課堂活躍,想怎麼上就怎麼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在上第六課《和平鴿》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跟和平、和平鴿相關的資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貼畫如:《和平之人》、《不這是勝利》等,並結合2008年世界各國運動員參加中國奧運會,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展開教學。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的興趣。

初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對多年的美術教學進行反思,我發現自己有以下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第四課《梅竹精神》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基礎知識、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爲教師的我,沒能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繫起來,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延展的還不夠,只是在自己

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讓美術課成爲他們學習知識的又一陣地。

3、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範畫、故事,遊戲和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他們對形象的感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4、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讓他們感受到,上美術是一種享受,自己纔是這節課的主角,讓他們在這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對每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在美術課上的平等和每個人的價值。

最後作爲一名美術教師,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幾點。爲我成爲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好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對學生藝術的感受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更多地與基他學科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

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2

老師在課程講解中的這樣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思給是新教材的亮點,重點體現在:善發現、或思考、多實踐、敢創新。

我對這一段話的理解是:美術要具有創新意識;作爲一個美術老師要有獨特的視覺去發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去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去引領學生的創新實踐,去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首先,要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要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慾望。

其次,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第三,要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在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中,觸類旁通產生新的思想。

第四,要培養學生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3

在學習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課《綠洲》時,這節課是以學習“造型·表現”爲主,結合“欣賞·評述”爲輔的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超現實主義繪畫,感覺超現實主義新奇的視覺形象與效果,結合體現環保意識的招貼畫的藝術構思對應分析,學習掌握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一些技巧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保主題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問題情景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發散性思維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鼓勵發散性思維,培養審美個性,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學習《綠洲》的教學中,我出示自己的兩幅環保作品,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我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魚兒變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畫面形成的視覺衝擊力,體現出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畫面,空氣被污染了,樹木砍伐光了,沙塵暴的肆意傾掠;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對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問:“看了作品後,我們的內心都會有自己的一片綠洲,你心目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你會畫成什麼樣?”,問題的設置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參與意識都想來說出自己心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會怎樣去表現他。有的認爲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有的說綠樹成蔭,鳥兒飛,魚兒遊,孩子們在無憂無慮的玩耍;有的說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認爲藍藍的天,綠綠的水。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位同學嚐到了跳着吃果子的樂趣。可見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啓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審美意識。

二、鼓勵發散性思維,改變事物正常的邏輯關係。

高年級的學生隨着生活經驗的豐富,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些因果關係,其存在或改變都會導致他們產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斷。如果老師人爲地打破這種因果關係,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陌生和驚異,從而促使他們探索這種“不可能”現實的奧祕,或創造者的意圖。我們從賞析比利時畫家馬格里特的作品《綠洲》入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分析評價作品,闡述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對作品的認識。有的認爲畫的是一種客觀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視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樹;有的認爲雲彩部分有的畫在樹前,而有的畫在樹後去了;有的認爲更奇的是天空與大地的距離太小而顯得非現實;有的認爲沙漠裏怎麼會有桌子;有的認爲樹怎麼會長在桌子上,雲怎麼會在樹上等很多與正常邏輯關係相反的畫面,充分活躍了思維。我們可以看出《綠洲》是在現實中抽象

出一些“形象要素”(樹、白雲、沙漠、桌子),然後按照藝術家的構思重新進行不同尋常的組合,變成了超現實主義觀念下的作品,其特徵形象新奇,視覺衝擊力強。其次是教師綜合分析評價,既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又整體分析評價作品。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陳述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和觀點引發學生對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興趣,通過圖片範例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超現實主義,激發學生的思維進入超現實主義藝術創新表現,進行創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嘗試,去體驗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過學習與借鑑,鼓勵學生髮表“奇思妙想”,正確地認識理解和選用表現手法。給學生五分鐘的思維拓展時間,運用空間重組的藝術處理手法,描繪包含有樹木形象的環保主題作品。嘗試巧妙改變樹木原有的空間位置和環境,創造出新奇的視覺形象。

三、鼓勵發散性思維,激發藝術創造和表現。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爲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裏所體現的與衆不同的東西,因爲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纔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啓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充分的體現了學生願意積極嘗試與借鑑新奇、適當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手法,有意圖地表現環境保護的主題,傳遞環保意識。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第一,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了學生的活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於學生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發揮。

第二、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作品結果。完成一張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過程中,所進行的與衆不同的思維探索和創造更爲重要。

第三,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能使更多的學生作品標新立異,畫面中充滿着成人眼光中的“怪異”,而這種怪異正是創作的靈魂。

因此,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應巧妙地誘導學生髮散性思維,啓迪他們與衆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充分發揮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

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4

美術課對於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評價各種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術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以美的情趣和藝術的薰陶。我們美術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才能更主動更積極的上好美術課。中學課業重,課餘時間有限,所以我儘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課上45分鐘要充分利用好,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爲一體的遊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除常規類型教學方法外,還可以採用一些特殊的教學方法,如:教師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體驗做 “小老師”,能爲學生創造開放思維、自主表現和創新表演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學習,自主的探索和實踐,在藝術體驗中獲得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與學生一起活動並體驗其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這樣學生在教和學得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美術課的學習就更認真了。

二、如何運用美術相關的課外知識,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爲了使學生

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着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之一》。然後藉着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三、用實物寫生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例如一年級《給同學畫張像》一課,抓住寫生頭像一詞給學生講解,讓學生想知道頭像是怎樣,“三停五眼”是關於什麼的概念,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同學,徒手畫自己同學。從學生中找出幾位面部結構較典型的同學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升起來了,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障。

四、藝術欣賞與繪畫技法相結合

初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爲主,是教學大綱已指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靠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創作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初一中國畫學習,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並畫出不錯的中國畫,對十一二歲的孩子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名畫欣賞,第二部分纔是中國畫繪製。在第一部分中,利用幻燈片欣賞歷代名畫,從而區分中國畫分類和技法,在第二部分中按照繪畫順序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引導學生了解技法的運用。學生

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五、課堂評價多樣化,積極給予肯定和鼓勵

美術作業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對學生的作業的點評要針對性強,善於發現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對繪畫中有創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不斷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討研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5

本學期擔任初二美術課教學,通過接觸美術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我感觸頗深。我漸漸認識到,在美術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上好美術課。

一、注重學生學習美術課的興趣培養,以成績帶動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運用各種輔助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讓自己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這是美術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在美術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電視、多媒體教室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同時,培養興趣也可以通過學生成績來激發。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績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成績可以激發學生對某一門學科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成績鼓勵學生,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多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新課標的改革,新的教學理念也正在植入每一位教師的心靈,它使得教學成爲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把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更新,教學過程中要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出狀態把單一的講授改爲形式多樣的授課方式。在課堂中,以大量的事實、圖片、名人的作品等來慢慢引導學生,讓學生心理上接受這一學科,進而體會到美術的實質。同時,也要拿身邊同學對美術的熱愛還有他們的作品來作爲案例,讓同學間形成一種比較,進而相互競爭,最終達到共贏。這樣,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裏,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快樂,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初中美術課教學反思6

在第二週的學習中,繪畫技法是主要的練習科目。在具體教學中結合課程設置分階段地向學生講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和其他著名畫家的理論,我歸納爲:線條、形體、結構、明暗、空間、質感、效果。

(一)線條

在線條講解中理解色交界線、面交界線、外邊線、輪廓線等基本概念。讓學生理解用線條造型。通過指導欣賞一些用線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體的寫生去感受它。

(二)形體

形體就是物體的輪廓線。掌握形與形的比例、體塊與轉折細節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幾種基本校正法:A、垂直線與水平線的校正法。B、斜線校正法。C、點的校正法。D、對比校正法等。把各種形體分解歸納成幾種比較簡單的幾何形體。

(三)結構

結構即物體的骨架,物體的結構也可理解成物體的構造。利用線條的穿插、輕重去表現形體、前後、虛實。用水平線、垂直線、中軸線、斜線、切線以及曲線等分析手段來表現出物體的結構關係。

(四)明暗

物體受光以後出現的明暗關係,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調子、明暗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技法等。要求學生在作畫時,在塗明暗調子的過程中始終樹立形體結構的觀念。

(五)空間

靜物素描就是要求學生繪畫時在一維空間的紙面上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讓學生理解實空間和虛空間,注意物體邊緣線的處理,物體投影的處理,注意從明到暗或從暗到明的轉折處,此處是關鍵點,起到表現體積和空間的作用。空間的一般表現法:前實後虛,主實次虛,互相襯托。

(六)質感

即是物體的質感。不同的物體質感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堅硬,有的鬆軟,利用作畫不同的表現方法塑造出物體的這些特性。例如:石膏堅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對比大。

學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爲下面的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差異很大,我的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