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課改後初中作文教學現狀的反思

學識都 人氣:2.93W

新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筆者認爲,這一指導思想充分傳達出"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了"作文與做人的統一",警示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痾。

對新課改後初中作文教學現狀的反思

儘管課程改革工作在不斷深入,但是現在的初中作文教學,基本上處於一種摸石頭過河的狀態,加上應試教育長期的壓抑和束縛,中學生習作中"人文背離"現象十分突出。初中學生大部分時間與課本打交道,生活面狹窄,加上年齡偏小,對社會缺乏深入瞭解,對生活缺乏真切的體驗。再加上老師爲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普遍採取"趕鴨子上架"的辦法,對寫作的結構、用詞、開頭和結尾都作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使學生的習作呈現出驚人的趨同性,人云亦云,喪失個性,了無生氣。學生的習作中普遍存在"四化"現象,即題材單一化、主題讚歌化、結構雷同化、語言平淡化。這些令人勘憂的現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最主要的就是導致"人文背離",把作文與做人割裂開來,這就明顯地偏離了作文訓練的真實性、人文性要求,抑制了人的個性發展。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思想認識水平的物化形態。目前初中生作文缺乏新意,這跟老師片面地追求立意標準、格式標準和寫法標準有着密切的聯繫。筆者認爲要使學生的習作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特個性,教師在作文指導時應把學生樂於表達、樂於動筆放在首位,激勵、引導學生多向思維,使學生習作時的.創新意識得到最大限度釋放,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會不斷高漲,寫作能力自然水漲般高,一大批想象豐富、富有個性的佳作自然會脫穎而出。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出要求初中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專門向學生大講作文技法,而且要啓發學生和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課程改革後的作文教學特別注重倡導"生活本源"這一先進理念。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對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圈子,帶領學生多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培養健康的人格。嘗試課改的實踐經驗使筆者深深認識到:引導學生關注天下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開放學生的心扉,讓他們在習作中無拘無束、無羈無絆,寫出個性鮮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摯的習作來。

當然,學生的習作並不是原封不動地把生活推向讀者,而是應善於對生活的表象進行挖掘、提煉,要引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裏""去僞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待生活具有慧眼,具有獨到的見解和發現。學生要寫出具有一定水準、個性鮮明的佳作只靠老師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寫好習作的關鍵在於課外的積累。教師在平時可以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也可以通過看電視、聽廣播、上網查詢等多種途徑、接收新思想、新信息,留意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生動寫作素材。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指導學生寫好習作,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做好"厚積而薄發"的準備工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擅於記憶的特點,有計劃、有意識積累材料,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這樣,學生在習作時自然會思想活躍、語言生動、善於想象,有利於在習作中發揮學生自己的個性。

總之,我們教師在作文實踐中,應緊緊圍繞如何實現"以人爲本",培養和張揚學生個性來作文章,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寫出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