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2.47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

通過20xx年昌樂市寒假校長培訓班的學習,本人感覺受益匪淺。我深刻地領悟到新時期校長必須具備的素質,也看到了教育發展的輝煌前景。在此談幾點心得體會:

作爲一校之長,如何在課程提升領導力?我認爲:首先,校長要有自己的辦學思路,學校要辦出特色和成績,讓主管部門滿意,甚至欣賞,校長不要總是抱怨,關鍵是要有行動,要有所作爲,重要的是如何爲學生們辦一所理想中的好學校。

近幾年來,課堂改革轟轟烈烈,流派紛呈,各種教育創新和改革如跑馬燈般,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天。但到最後很少有長久生命的東西,爲什麼?我認爲校長因爲沒有自己的辦學思路,沒有堅定的教育操守,所以經常忘記了自己的目的,反而把一些用來達到目的的手段變成了目的,比如教材、教法、分數、作業、考勤等都是學校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手段。這些手段在很多場合都自成目的,甚至讓培養人這個目的反過來爲這些手段服務,於是教育蛻變爲壓抑人、控制人、折磨人、奴役人的異己物,成爲剝奪學生幸福生活的“教育因素”。

試查一所好的學校,它不在高樓大廈,不在權威講壇,也不在那些張揚的東西,而在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通過討論與交流,師生共進,教學相長,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教學氛圍,並不斷完善和發揚,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打造出亮點,創辦出特色。所以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學——時時刻刻想到和做到。

作爲學校的領頭雁,校長必須牢牢把握“學校是爲學生們而辦的”理念。山東樂陵市實驗小學李升勇校長得出了“學會回到原點思考教育”的英明論斷:採用分組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個體生命都能在課堂中充分成長。華師大課程與教學系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崔允漷提出了“做好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他們以獨特的視角,用別人從未嘗試的教育方法創造了成功的素質教育的典型案例。

由此看來,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某種特定的教學模式,而是學生的興趣愛好、感知能力和知識儲備等主觀因素,教學內容等客觀因素以及教師的語言表達、知識素養等綜合素質。

那麼學校課堂改革的成敗由什麼決定呢?

一、人心問題

一所學校一定要有一種凝聚力,一旦失去教師的齊心協力,失去教師的信賴和支持,校長想要有所作爲很難。真正爲學生負責的教育,自然少不了要人文關照、人文情懷,因爲有了這些靈魂的東西,教育才會真正成爲學生生命未來着想的教育,也才能成爲潤澤學生生命,爲學生生命添彩的教育。

二、打造隊伍

有一支積極進取、業務精湛、品德高尚的優秀教師隊伍,在學校形成一種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共謀發展、互比貢獻的良好氛圍,才能使課堂改革穩步推進,並結出累累碩果。

三、改革探索

要使課堂教學質量高,解決學生興趣問題是關鍵。

校長運籌帷幄,穩坐校中,課程改革照樣轟轟烈烈,照着你獨具特色的想法走下去,這就是領導力。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教育教學及課堂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是改方法,而是換“腦袋”;不是改良,而是重建。總之,校長的觀念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讓自己先進的思想引領學校的長效發展。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2

作爲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係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爲其內容表現爲:

1、課改需要加強各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羣策羣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羣衆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爲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爲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於快樂之中。

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最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

“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爲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爲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啓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爲先導,開展羣衆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3

學習是一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時激情,也不是熬幾天幾夜就能學好的,必須養成平時努力學習的習慣。所以說:學習貴在堅持!

網上正式開課至今已一個半月有餘,我深切地體會了一次網絡學習的喜與憂。學習通,作爲我們賴以爲學的軟件,其內容和方式還是還不錯的,但是當衆多學子涌入學習,便成了“學習堵”。不過我們同學聰穎,老師明智,選擇了QQ電話分享屏幕進行課程教學。當然在這電話連線的路上,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呢。老師的設備出現問題,一直沒有聲音,但是仍然在認真的講課,直到看見羣信息才趕緊調節過來;更有不少同學的麥克風在不知不覺中打開了,事後因爲自己的一些“小祕密”被聽見而尷尬;也有一些同學經常因爲打不開麥而無法回答問題,其實內心還是竊喜的!雖然在網絡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小坎坷,但總的看來,還是很順利地在進行。儘管網課不如教室學習,但仍舊不減學習熱情。我們仍然熱愛大小老師那不標準的“普通發音”;我們仍然隨時準備回答俞老師的隨時提問;我們仍然認真聆聽着任院長的詳細講解。我們仍然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真理!

其實,每一日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前一日高,因爲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積極。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爲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擡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4

爲期八週的構成研究課程讓我感觸彼深。自感覺這門課程的新鮮有趣到苦惱製作的困難,再到體會學習這們課程開闊思維的樂趣。這每一步每一時期在現在回憶起來都是學習中成長的寶貴歷程。構成研究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其中充滿樂趣也極富挑戰性。我們必須親自去做,才能夠體會到該"如何做"這要比整天在理論中找尋答案更有意義,這是顯而易見的。

構成是物體有序形成的要素,設計離不開構成,平面構成,是一種視覺形象的構成,是將點、線、面這些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組合,產生出無窮變化的圖形,從而給人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它不同於繪畫,也不同於其它一些圖案,它實際上是一種帶有某種規律性、抽象性的圖案的設計。抽象圖案依據從具象形態中提取的視覺元素如點、線、面等,運用點的分佈,線的節奏變化,面的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對比,形成不同的空間變化、組合關係,表現情感、韻律和力量。平面構成可以使畫面的關係,幾何化,圖案化等等,通過組合規律和構形技巧,幾何作圖的基本方法,構思、設計、表達,使設計內容更加藝術和完美。

立體構成是以純粹的'或抽象的形態爲素材,探討更合理,更完美的純形態構成。它把感性的與理性的統一結合起來,按視覺效果,進行設想來構成理想的形態。

學習立體構成的關鍵在於創造新的形態。提高造型能力,同時掌握形態的分解、對形態進行科學的解剖,以便重新組合。立體構成的原理和思維方法爲我們提供廣泛的構思方案、爲積累更多的形象資料,從中選優創造條件。我們掌握構成形態的認識是由淺到深,從自然形、變形、誇張到裝飾形象,從提煉歸納到抽象形態的複雜過程。立體構成也是以自然生活爲源泉,它可分解爲點(塊)、線(條)、面(板),作爲形態要求的形體,可在自然形態中找到根據。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從宏觀到微觀,無不具備特有的物象形態而無所不在。

立體構成和平面構成的學習步驟是一樣的,都是有點線面這些基本要素入手。多個點同時出現時,強弱對比程度高的點將成爲視覺中心,這是構成是角逐次的因素之一。一個好的作品就是要有他的視覺中心,雜而不亂,亂而不失中心。

立體構成與平面構成不同的是,它是有體量的。體和量難以分割。如果作品體量不明顯,那就不夠立體,通常會被老師點評爲“很平面化”。所以,不管作品是給人以舒適,堅硬,令麼,還是親和的感覺,除形狀外,體塊的質量也在視覺感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體設計離不開材料的因素。有些想法,用紙做出來的和用鐵絲做出來的東西,不僅感覺不一樣,還關係着作品的成敗。有些想法只能用某些材質才能做出效果。可以運用各種材料,哪怕是廢物,能使你的作品發光,就是有用的東西。作品在於求新。

立體構成可以說是對平面、色彩與空間的綜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關形態的所有可能性,這就要求從理論上加強對造型觀念的認知,從諸多方面進行形態要素的分解、重構等視覺綜合訓練,從而加強對形態的全面理解和意識昇華。作爲形態這個研究的主體,我們除了對造型結構的把握外,還應在構成造型的材質和空間環境的互動上重點加強訓練。

通過老師展示優秀的構成作品,以及構成設計演示,讓我們從直觀上對構成設計中的美感產生吸引力,從而在思維上產生一種對它的興趣性,使我們更會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老師對我們積極開拓對構成設計的學習興趣性,已經讓我們瞭解構成設計在日常生活中諸如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封面設計、染織設計、標誌設計等都是構成設計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激發我們對構成設計的學習興趣性

但這只是個開始,想要更好的學習這門課還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