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錦集10篇

學識都 人氣:3.1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錦集10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開學初,我市在教師隊伍中開展了“強師風、鑄師魂,爭做人民滿意教師”的師德教育活動,並將今年定爲師德建設年。育人先樹德,教師只有樹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學生。

透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讓我對《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有了一些具體的瞭解,使我懂得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職責性,並約束與規範了我日常的教學行爲,努力做一個懂法、守法、護法的人民教師。

學校在師德教育活動中,開展了羣衆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從多層次、多角度學習了全國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蹟。使我感悟到教師職業的崇高性,認識到我的人生價值。作爲一名教師,我應當爲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正確認清和對待自己應履行的職責。

透過開展師德師風學習,使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他們思想活躍,思維天真,好動,好鬧,工作煩燥之時,我會不自覺地把學生的這種習慣當成“不懂事”,事後想來,這樣的我是不就應的,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感覺和要求,優秀的學生人人喜愛,然而調皮的學生也並非一無是處。作爲一名教師要有一副“放大鏡”的眼去尋找與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點”帶面促進學生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緒,沉下心來,靜下心來去教育每位學生,要學會用優秀教師的品質激勵自己。和優秀教師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還要不斷提高。在教學方面首先要把學生當作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觀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學生喜愛,家長認可,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透過學校開展的師德師風學習,也讓我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滿意的教師不能光作爲一種口號,要付出實際行動,在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學會不斷學習,以學習來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身潛力,業務水平;其次,在實際教學中要勤於鑽研,傾心育人,要用心去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師是服務於學生的,在服務學生的同時,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體而言,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學習中,先進教師的精神和行爲盪滌了我的心靈,激勵了我教書育人的熱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所在,即工作是快樂的,奉獻是幸福的!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學習呂祥華的教書事蹟,讓我受益匪淺的同時讓我深感愧疚。呂老師的責任心、教師素養、職業道德等方面堪稱我們學習的榜樣。以下將詳細談談我的收穫:

一、責任心強。既然走上了教師這個行業,肩負着衆多學生與家長殷切期望,就應該做到爲每一個學生負責。呂祥華老師能夠對待每一個學生都像對自己自己孩子一樣,不放棄每一個孩子,走訪走壞兩輛摩托車,那麼作爲年輕的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呢?剛以教師的身份進入校園時的“壯志雄心”就只是浮雲?不!不應該這樣的的!我們應該把雄心把想法落到實處上來,那些所謂的“差生”他們的內心也是渴望學習的吧,他們也期望能夠有個“呂祥華”伯樂來啓發引導他們啊!我還一直記得我之所以選擇當老師是因爲受到我當時的小學數學老師的影響,那個時候的自己想:“我一定也要當一個像陳老師一樣的數學老師,讓更多的人也愛上數學”。那時的想法是多麼美好!那麼現在這個機會就擺在我的面前,我是該行動了!我反思,下去後一定製定合理的計劃,不放棄每一個願意學的人,盡我所能的幫助輔導他們。不爲自己找藉口!

二、生活工作態度積極。一個優秀的工人,一定是個心態積極向上的工人;同樣一個優秀的老師也肯定是個工作生活態度積極的人。一個人如果整天低落消極,唉聲嘆氣,抱怨工作無聊環境不好,那麼這個人的工作一定做得也不好,多半以應付的態度去完成,更不可能有什麼成績。但有很多像呂祥華伍昌雲這樣的老師他們能夠紮根深山、立足崗位、默默奉獻,這種態度絕對值得我們的學習。在這點上我深有感觸,一個人整天消極不僅讓自己煩躁還會影響整個辦公室的人的工作。記得讀大四的時候,我在學校內部一個輔導機構裏面上了三個月的班。當時是夏天,宜昌的天氣本來就熱,人就很容易煩躁。辦公室裏有一個女主管,總喜歡嘆氣,每天都要跟我們抱怨她是有多忙。聽一次兩次還勸勸她想開點兒,後來時間久了,理都不想理了,甚至都有了一種讓她閉嘴的的衝動。一個渾身冒着憂鬱氣息的人,總是讓人近而遠之。反之,一個整天都開開心心的人,也讓人願意去傾心交談,願意與之做朋友。作爲一個老師,我覺得心態心情更加重要。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學生,老師A每次上課拉着個臉憂憂鬱鬱;老師B總是面帶微笑的進教室,且不說其他,你是更願意聽那個老師的課呢?毫無疑問,老師B。在心態這方面,個人覺得是一個唯一值得驕傲的了。自從來了天寶之後,我發現我變了好多,感覺自己心態上變得積極豁達多了。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上課的時候偶爾還給學生來點恰到好處小幽默,調節下氣氛,效果也好很多了。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但是呢,這方面我當然也有缺陷,就是這個度的上面把握的還不到位,以至於在學生面前沒什麼威信。這方面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像其他老師學習。

三、職業道德方面值得我們學習。被分到天寶後發現每位老師都帶了不止一個學科,除了自己當時報的科目外還被分派了一些其他科目如生物、地理等。剛分到的時候都抱怨過,後來都不得不接受現實。對此,有的老師雖然被分到了自己不擅長的學科,但他通過自學、向其他老師請教、聽課、查閱資料等方式來豐富武裝自己,真正的“先學後教”。但也有老師經常抱怨,且以“不是學這個”或“沒學過”爲藉口,而對學生不負責任,不認真教學。既然被分派了任務,那麼那就是我們的責任。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基本的職業道德是必須要有的。在這方面我們新來的幾個老師做的都不是很好,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所以我們要經常跟老教師學習,多請教,不懂就問。總而言之,身爲一名年輕教師,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最後用伍昌雲老師的觀點“既然堅守,就要堅守”,用“對照先進找差距”來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加強自身是的修養建設和教育教學本領,爭當優秀人民教師。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哪?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愛生,在爲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愛崗敬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爲人師表。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孜孜不倦,積極進取。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闢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着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4月19日,我有幸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作文教學現場觀摩會既作文教學示範學校掛牌儀式活動。活動在五原縣育仁小學進行,只有一天。具體安排如下:

19日上午:8:30-9:00育仁小學示範學校掛牌儀式。

五原縣教育局領導講話。

揭牌

育仁小學領導講話。

學生代表講話。

9:00-11:20安排兩節觀摩課。

11:20-11:50五原育仁小學介紹“體驗式作文”的教研情況和經驗。

19日下午:14:30-16:30作文教學講座(譚培霞老師)。

16:30-17:00作文教學示範學校授牌,作文教學優秀輔導老師頒證。

17:00—— 閉幕。

本次外出學習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對我來說有着很大的受益。從五原縣六中的“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探索”及育仁小學“小學生體驗作文——三段六步教學”彙報,從翟亞萍和朱瓊燕兩位老師的觀摩課過程中,我對作文課的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懂得了一些道理。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這個中心如果沒有紮實推進做基礎與銳意創新相結合,沒有精細的常規管理與研究探索相結合,沒有全面發展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將會使教學如同一池“死水”,也將會使學校的整體工作黯然失色,失去活力。

要想激活教學工作,使之可持續發展,必須涉足“作文教學”,預想以點帶面,以研促教,全面提升辦學質量。這兩所學校以體驗作文教學,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用心體會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作爲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從觀摩課和彙報可以看到,“體驗作文”教學的研究,搬生活、遊戲、活動進課堂。這一課題的研究首先豐富學生的生活,其次打通課內外的界限,而且改革了枯燥的作文課堂的形式。還集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的能力和有感有悟就及時記錄的良好習作積累的習慣。

我覺得,他們的課題研究過程和結果,在我們的教學中會一生受用。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和作文指導教學中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學習育仁小學“小學生體驗作文——三段六步”教學方法。

三段:即:體驗作文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實踐參與階段,真情體驗階段,順利表達階段。

六步:則是三個階段中六個步驟。

導——促——誘——理——謀——賞

導:導情、導行、激發情趣。

促:督促學生全員參與巧用各種器官來感覺攝取生活。

誘:誘發思考,點拔所悟,感悟要全面,有深度。

理:理清思緒,整理零碎所悟,說有順序。

謀:幫助學生養成懂取捨,補細節,有側重的習作習慣

賞:賞悟、賞文、賞題、惜句,學會修改。

2、培養自己實實在在的在生活中尋找素材的能力。使學生們從生活中得出的稚嫩的體會做出正確,積極地鼓勵與評價。

3、努力做到讓學生喜歡上習作,讓學生的作文變的沒有空話、大話、假話,篇篇充滿真情實感的好作文。

總之,我一定要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認真思考和學習彙報過程,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能力。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5

5月12日,一個令所有中國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蒼天無情,成千上萬人再也仰望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看到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間消失,看到倖存者失去親人後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每當看到這些報道時,我都忍不住地往下掉淚。在殘酷的自然災害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擺的蘆葦,是如此的脆弱。對災難中的同胞感同身受,這場災難也讓所有中國人空前團結。

舉國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在全國人民身上凝聚,我們看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在全國人民心裏蔓延。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其他雜音,只有爲逝者默唸,爲傷者祈禱,爲生者祝福的聲音;這個時候,神州大地處處都在重複着同一種動作,傳遞着同一種心聲,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爲受難同胞獻上一點愛心。而在災區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細節,更是讓我淆然淚下,這一次是因感動而流淚。無數的畫面在我腦海閃過: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淒厲,悲聲四處。也就是在這次災難面前,勇現出了一批批感人的英雄事蹟。在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裏,救援人員發現一位教師雙臂張開着趴在課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還活着學生,望着已經遇難的教師而哭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位老師的名字——譚千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譚老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給學生,把死亡留給自己。他心中的愛,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在綿陽的一個援救現場,一所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們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幾乎等於送死。但幾個戰士還是要往裏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那幾個往裏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一個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北川縣的一位副縣長。地震時他全家正在爲老父親過生日,突然地聲巨響,房子垮下來,家人全部壓在裏面了。他得到消息後沒有回家去救被埋的7位親人,而是強忍悲痛組織全縣的搶險救人,而且一直堅守在崗位,他的嗓子已經啞了。

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捨己救人,這樣的英雄事蹟和高尚精神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而在同一片天空下,全國各族人民及海內外華人華僑,各國政府和人民傳遞着溫暖的行動,同樣令人觸動。災難後,我們看到出租車司機們,放下手中生意,自發地奔赴災區幫助救災;我們還看到農民工來到獻血屋前排隊,“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沒有錢就‘出點血’。”;甚至以拾垃圾爲生的老婆婆都要爲災區捐上自己辛苦賺來的一元幾角錢……誰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減弱,誰說我們的人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溫總理那悲切而堅定的面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充滿溫情而又堅毅性格的最好體現。有了這種性格,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災難不能戰勝的呢?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如我們棲居的地球那樣,表面堅冷,內心炙熱。發生在災難背後的一幕幕溫情故事,告誡着我,不要再爲自己的冷漠,找個“世界冷漠”的理由;不要再讓自己的麻木,找個“生活奔波”的理由。因爲這個世上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就像太陽,不管晴天雨天,都會從東方升起。我們唯一要做的,是撥開天空的烏雲,把陽光當成溫暖我們每一顆心靈的永恆力量。讓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盡情閃耀吧!無論是安定年代,還是災難年代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如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何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實現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必須會的技能技巧。在這次繼續教育的學習中,我收穫很大,體會如下:

1.教師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具備以下的素質。

(1)思想政治素質:既教書又育人,這是黨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一個好的教師,就要把“教書”和“育人”兩副擔子一肩挑。只有這樣才能完成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作爲教師就要把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愛,轉化爲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要真摯地、深情地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愛自己的學生。

(2)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的鑽研精神反映出教師業務素質如何。教師要能認真鑽研教材,瞭解和掌握所教學科知識的全部內容。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掌握這些經過精心組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教師的個人素質:每一位教師都有一個走上講臺步入教師角色的過程。事實上,每一個教師實際上所承擔的角色範圍和程度都存在着一些明顯的差異。這個差異就由教師的個人素質所決定。教師的個人素質包括:知識淵博,語言表達能力強,認真的態度,嚴謹的作風,負責的精神。

2.能很好的處理教材:

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需要區分出哪些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方面的材料;哪些是爲了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而安排的過渡性練習或者是更好地領會所學內容的背景材料。只有區分不同性質的材料,才便於確定學生應該掌握什麼樣的知識與技能。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科學地有針對性地設置和提出問題。教師要善於設置一些新穎、別緻、妙趣橫生、喚起學生求知(探索)欲的問題,要把問題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3.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恰當的教學方法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運用教學方法是教學技能和能力的集中體現。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是有規律可循的。選擇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要有所依據。一節好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從直覺上,學生學習情緒很高,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狀態。二是從效果上,學生知道怎樣去學。一節好課,應該做到使學生愛學,學會和會學,愛學是學會和會學的動力,只有愛學,才能學會。課堂上一種生氣勃勃,興趣盎然的學習氣氛,能提高學習的熱情。如果教師講課有氣無力,枯燥無味,千篇一律,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現在的知識,既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激起學生積極思維和創新意識。有經驗的教師總是通過自己的語言、音調、節奏和表情,用自己對所教知識的情感,誘發和激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教學成爲一種和諧而又充滿樂趣的過程。

通過這次繼續教育的學習,我知道了如何上好課及上好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也發現了我們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和問題,使今後的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7

5月19、20日,我們在寶雞市第一中學和金陵中學做“影子教師”學習,受益匪淺,體會頗深。我們一組有葉穎、朱麗、宋榮、王建平等十三人。雖然辛苦,但我們也覺得很值得,因爲機會來之不易。在這兩所學校中有王瑜、王惠玲、王烈娥、高燕四位老師做我們的指導老師,我們聆聽了老師的課堂教學參加了保一中的英語教研活動,讓我有機會親身經歷了這兩所學校的教學生活,跟班目睹了教師的上課,親自感受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感觸頗深。一是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相結合的新教學理念,教師教學更輕鬆,學生學習更快樂;二是活動豐富,形式新穎,讓人耳目一新,學生有機會展示,教師更注重導向,班級管理更有創意,更具活力。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觀念,端正自身思想。我要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時時刻刻不忘記自己的使命,忠於教育事業。我不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種教師的使命感。因爲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爲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無悔。

(二)關愛自己的學生。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關愛,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作爲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在各方面給予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影子學習,我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爲教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爲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所有學生。

(三)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將不斷學習他人的經驗,揚長避短,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強化“自育”意識,勤學苦練,做到“問道在先”“術業有專攻”。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時時處處以教師師德規範自己,將愛心灑向學生,把知識傳授給他們,讓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氛圍在獲得知識,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知。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在本次網絡研修學習,時至今日已歷時近三個月,想當初,“研修”到來之前,大家都議論紛紛。有說時間太緊,有說沒有電腦上網,也有說佔用了假期……一時間,風雨四起,有點“風雨欲來煙滿樓”的滋味。就我本人而言,開始時也有一種不成熟的感覺,總認爲“研修”不該佔用老師的休息時間。你想,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學期,好不容易有點空閒,怎麼又來培什麼訓啊?這不是有點折磨人嗎?……

記得“修培”剛開始時,多數人都很不在乎,認爲這只是“曇花一現”“蜻蜓點水”“表面文章”。但經過近兩個月時間的學習後,大家都已經發現“研修”不僅是一塊寶,還是一貼能使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改進教學方法、堅定工作信心的良藥。真的,走進“研修”,聆聽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研修”讓我收穫了很多新鮮的東西,豐富了我的教學資源,轉變了我的教育觀念,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也讓我更加熱愛我的教育事業了!

匆忙中,研修學習在不覺中即將結束,回顧這次研修,感覺到研修學習也是緊張、忙碌而又充實的,整日忙忙碌碌,可以說有心酸勞累的汗水也有幸福快樂的收穫。要求我們教師以學生爲本,以師德爲先,以能力爲重,以終身學習爲典範。這些理念都是與時俱進的,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生本、師德、能力、終身學習是新時期教師必備的素質,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其教育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爲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教師爲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教學需要,必須終身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加強師德修養。這些基本理念就是提升我們教師專業修養必備的準則,“學生爲本”的理念讓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時時處處以人爲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因材施教,組織和提供合適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師德爲先”的理念指導我們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爲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能力爲重”理念警示我們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學生,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終身學習”的理念是讓我們學習先進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總之,通過學習研修,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呀!

古人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勤奮刻苦的學習,是每一個向上者所必要的,更是我們這一代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不能有滿足之心。從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是從勇於學習,不斷鑽研中受益的呢?有人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人覺得學習是爲了考試、工作等其他實在可見的目的。通過參與本次修學習我認爲,學習是源自內心的需要。我們需要過得充實,心靈需要不斷的吸收知識來保持新鮮。網絡研修就是一種學習的好方式,並且是一種與他人溝通、與社會接觸的有效途徑。本次研修學習給了我人生很大的啓示和幫助,使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正如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先烈們所說:“活到老,學到老”,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空閒時間,積極參與到研修平臺中去,要更努力、更認真、更執着地參加好這次研修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知不足,我求進。相信一路堅持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同時,我也祝願每位教師都能在國培網絡研修的道路中積極的前進和快樂的收穫。

總之,在研修學習的這一段時間,我與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交流、碰撞……我們共同走過了一段難忘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心存疑慮到現在的豁然開朗,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這短暫的研修學學習中,我克服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學習,在專家認真詳細的視頻講解下,我受益良多,對於現在已經嚐到了研修甜頭的我來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研修中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與研修學習苦樂相伴,只想保持一份平淡的心境,抱着研修進步的理念,回到樸實的教學工作崗位上去。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教學工作和研修學習協調好,踏踏實實地做人,兢兢業業地工作,快快樂樂地研修,認認真真地學習,深諳研修生活的真諦,體悟研修生活的酸甜苦辣,品味研修生活那一份獨特的心境。決心做到:認真學習,靜心思考,學以致用,努力提高!

“研修”讓我們共同進步!

“研修”賦予我們一雙翅膀,那就讓我們插上這雙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吧!

“研修”爲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交流的平臺,使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聽到專家學者及優秀老師們的精彩講座和優秀課例,感謝“研修國培”,它讓我們共同進步!

研修,你就是載我們駛向成功彼岸的帆船;你就是爲我們指引方向的燈塔;你的赤色,就是我們明日的朝陽。一句話:在研修中,我學習,我收穫,我快樂!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9

根據學校的安排,5月21日至25日,我們一行六人在常州市武進區牛塘小學參加了爲期一週的跟崗學習。時間雖然短暫,收穫卻是滿滿。

課堂教學——丹心熱血沃新苗

第一天,我觀摩了兩節英語複習常態課。這兩節課老師沒有任何特別的準備,就是指導學生完成《課課練》,課堂上沒有過多的修飾。在湯老師的課上,她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聽課習慣的養成,在後進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她不是着急地讓會的學生說出答案,而是通過不同方法的提醒和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並耐心等待答案,讓後進生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也讓我想到一句話:一個孩子的成功,不能代替所有孩子的成功。這樣的複習課雖然質樸,但我認爲卻很高效。

班級管理——梅花香自苦寒來

聽完課,我並沒有走出教室,而是被人性化、精細化的班級文化和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所吸引。人人創造環境,環境改造人人,教室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張哪怕是細小的紙屑,學生的書包統一掛在桌子旁邊的掛鉤上。課桌上,學生的書本擺放整齊,教室裏甚至連垃圾桶和掃帚都沒有看到。

我曾好奇地問學生:“難道你們不打掃衛生嗎?”原來是爲了美化教室環境,每個班級都實行定置管理,掃帚入櫃,教室的後面統一擺放學生的水杯和水粉盒。走進這樣整潔有序的教室,我想師生的身心都是愉悅的。與師生交流後,知道作爲班主任老師還是挺辛苦的。

首先,他們用“勤”管理,捨得花時間、抽時間對班級進行管理,多走動,及時發現問題,爭取主動,及時處理問題。

其次,用“新”管理,花心思動腦筋,讓管理方法符合班情,行之有效。

第三,用“嚴”管理,對自己嚴格,其身正,不令而行;對學生嚴格,嚴管纔是厚愛。正所謂老師的舉手投足都是學生的鏡子,學生身上時時都有老師的影子。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看似呈現給我們的都是精彩,其背後必有每位教師的辛勤付出。

校園文化——春雨潤物細無聲

行走在校園的走廊內,擡頭就可以看到張貼着的名人畫像、格言以及學生的書畫作品,還有學校的“五小明星”介紹。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溫馨提示,沒有現場說教,只有渲染薰陶。牆壁上用圖畫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不用老師過多的講解,就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或者養成一種行爲習慣,牆壁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了隱性教育作用。原來牆壁還真的會“說話”。

校園文化是從教師和學生的身上散發出的與衆不同的精神面貌,是滲透到骨子裏的一種品質。而這種品質,我們在一節美術公開課中充分感受到了。學生用3d打印筆作出一副成品時,成品柱體的上方學生設計的是一頭牛。老師問他製作的意圖是什麼?學生回答:“牛代表我們牛塘小學的學生有着孺子牛一樣的精神。”這樣的回答令我們在座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點頭稱讚。這種外在的薰陶和內在的培養最終體現在學生身上的是一種特別的精氣神。作爲班主任,我想到了,幽雅的班級環境同樣有着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桌椅的擺放,牆面的佈置,黑板的利用等,實際上就是一種靜態文化。學生觸景生情,因美生愛,促進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提高,進而提升班級凝聚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動力活力。這實際上是一種動態文化。

幾天的學習感觸很多,收穫很多。我想,未來的我必須做到: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在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區環境評比這個過程裏,看到很多,學到很多,現在就對觀看到的最有感觸的幾點談談自身的想法。

第一,中一班環境乾淨整潔,便於幼兒操作。

許老師是一位資深教師,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她懂得孩子們需要什麼,要爲孩子準備好什麼。所以,在中一班的活動區裏,孩子的操作材料都是適合每個幼兒獨立進行活動的,並且充分考慮到幼兒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便於幼兒操作。

第二,多動手,勤動腦。

每個班級的老師,都根據自己班級的環境來進行創設,各有不同。特別欣賞中三班的植物角。把一盆盆植物都都放到小柵欄裏,並且用色彩鮮明的顏色襯托出來,窗上用薄紗襯托,整個植物角春意盎然,自已看了都心情舒暢,更合況是孩子呢,每天生活在這樣的舒適環境裏,怎麼能不高興呢。所以,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並不是一種形式,而是真的要把這個活動區來當作家一樣佈置,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切身感受,只有這樣,纔能有目標有內涵的將環境創設出來。

第三,不要過多的累綴。

並不是活動區裏的吊飾越漂亮越好,並不是活動區裏的玩具越多越好,並不是活動裏的環境顏色種類越多越好,做爲老師,要控制好度,把握好尺寸,更要注意到孩子活動所需要的。

這次活動區環境創設觀摩,對自己是一種啓發,也是一種激勵,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運用於自己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