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學識都 人氣:2.17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學習心得體會1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勝利。在學習的路程上,有着許多困難和挫折,有人沒有勇氣度過,從而渾渾噩噩度過一生,有人則披荊斬棘,嚐到了勝利的果實。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爲,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更認真的學習。比如某些同學,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學習,弱科放在一旁不管,結果偏科很嚴重。要想辦法對自己薄弱的科目產生興趣,並學好它。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理科要多練,文科要多讀”。我們應該多讀多寫,“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遇到不會的題目,千萬不要不懂裝懂。

學習更要有“勤奮、刻苦、踏實”的精神。“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對聯就很好的詮釋了勤奮與刻苦。英語要多讀多記多背,如果不踏踏實實地學,又找不到適當的學習英語的方法,就會苦惱、鬱悶,因而陷入困境,對英語厭煩,因此,在學習上不僅要有刻苦、勤奮的精神,而且要找到恰當、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之路上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預則立,不預則廢”每次課前都要先預習下,下節課學習的內容,不但能使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還能排除對老師的依賴。如果不課前預習,就會比別人慢一拍,造成課堂學習上“手忙腳亂”的窘相。

“溫故而知新”當老師講完課之後,我們應該做到即時複習,鞏固學過的知識,記憶得更牢固。我們也可以試試爲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但不要天馬行空,紙上談兵,否則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各不相同,願同學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生涯中繪上精彩的一筆!

學習心得體會2

不知不覺,我已經度過了近6年的學習生涯。成績雖數不上最好,但我覺得還是比較輕鬆的,這大概得益於我的學習方法吧。

一、課前預習。

每堂課前,我都要進行預習:語文,把要學的課文看一遍,自己先用筆將重點、要點及不懂之處做上記號;英語,則是先將單詞讀上幾遍,讀熟,讀流利,這樣上課時就不必再忙於熟悉生詞,而可以很快進入課文、內容及語法的學習。

二、課堂學習。

課堂上的40分鐘是極爲重要的,課堂上少聽1分鐘,課下10分鐘也補不上。所以,課堂上,思想要絕對集中,跟着老師轉。我因爲預習充分,聽起課來就比較輕鬆,在別人忙於記憶要點時,我的注意力已經轉向了一些細小的地方。這些細節往往是學習時容易忽略的,是使考分拉開檔次的地方。充分的預習再加上認真聽課,一節課下來,往往便可將重點、要點牢牢記住了。

三、多加思考。

對於知識,我不喜歡死記硬背而喜歡加入自己理解去記憶。多問爲什麼,深入問題的實質去考慮問題,這樣不但使知識能夠記牢固,使用起來也比較靈活。在課上,有了問題馬上記錄下來,但不可再去想它,不然耽誤了後面聽課,得不償失,必須要在課後再來想這道題。只有實在想不通時,纔去問老師,如果一有問題,不動腦思考就問老師,答案往往左耳進右耳出,遠沒有經過自己思考記得深刻。

四、增加深度、廣度。

課後的複習,我認爲必須多做練習題,應在課堂的基礎上加大廣度和深度。加大廣度,就是增加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小知識。例如:平時,我愛看一些科學家的傳記等,這樣可以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擴大知識面,當學到與這些人物有關的知識時,還可以聯繫起來,理解得更加透徹。加大深度,就要在課餘時間看一些比較難的知識,像競賽教材一類,我覺得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淺的沒學好,難的就學不下去。所以,看這些書,能檢查出自己的基知識掌握是否牢固。換句話說,難的題都能掌握,容易的做起來不就更加遊刃有餘了嗎?

以上,就是我在學習中一點小小心得。

學習心得體會3

轉眼間,我已渡過了七年的學習生涯,今年9月我也要上初二了。

在這七年裏,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但最能影響我的還是美術這一門吧!

我從小就愛好美術,幼兒園時就已經開始接觸它,學習它,當時老師都說我很有美術天分。我有沒有美術天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很喜歡美術。

雖說如此,可是還是有許多人都反對我學習美術,他們都說學美術沒用,應該學習英語這類有用的科目,將來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不過,我堅持自己的主見,堅持自己的理想,我相信我將來一定靠美術而揚名立萬,使那些看不起美術的人刮目相看!

說實在,美術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可不是?因爲美術,使我變得更有氣質;因爲美術,使我的內心變得安靜;因爲美術,使我變得更“美麗”。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是老師“御用”的美術科代表,至今從未中斷過。可是就有許多人跟我說“做美術科代沒用”“做美術科代好慘”之類的話,但每次他們這樣說,我就當是一陣風從耳邊吹過,我也並沒有去反駁他們,因爲我想用我的行動去證明做美術科代一點也不可憐!

從老師任用我那天開始,我便很努力,很用心地做好老師佈置的事情,並以身作則,給同學做榜樣。終於,我成功了,我成功征服了同學們的心,讓他們對我這個美術科代刮目相看。從那時起,只要提到“美術”,大家都一定會想起“陳瑩”。我並不是在炫耀些什麼,我只是證明我“成功”而已。

同時,因爲美術,使我內心變得無比安靜:記得有一次,我心情很糟糕,動不動就向別人發脾氣,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是,當我回到家,拿起那支日夜陪伴我的畫筆時,我的心開始變得安靜,慢慢地,我便沉醉在畫畫之中,最後當我的作品完成時,我也變得闊然開朗。

是美術改變了我,是美術使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我想在不久的將來,美術將會影響我的一生!

學習心得體會4

利用寒假休息的時間我又學習了數學新課標,下面談談自己對數學新課標學習的認識和體會。

一、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對數學新課標的認識

新《課標》十分強調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直接經驗和綜合信息爲主要內容,以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活動爲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爲基本特徵,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爲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

二、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教育價值。

我們的教學往往讓學生去記憶現成的知識,有意無意的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過程,造成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學生素質中最重要的態度、情感、意志等個性品質的培養大多是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讓學生去經歷”對學習數學極其重要,學生在探索中不斷髮現,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納,學生不僅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實現了智力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主要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數學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的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去參與知識的產生過程、發展過程,主動的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精心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一般分爲課內實踐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兩種方式,課內實踐活動以解決單一知識點爲主,活動內容一般課內完成,課外實踐活動相對範圍較寬,多用於衆多知識點的學習和綜合能力的`訓練等,而且活動時間較長,教師設計實踐活動一般要從緊密聯繫教材和學生生活來考慮,並要求學生完成階段性實踐報告的撰寫。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問題抽象出來,轉換成數學問題,要教會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收集、分析處理信息,顯得越來越重要。

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

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於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利感。並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發展創新的能力。

通過對新教材的認識,使我們更加意識到,我們的教育觀念必須轉變,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學習心得體會5

即將結束二十幾天的安全學習,在此對其進行簡單的總結和體會分享:

安全學習以廣度爲基礎,且伴隨着一切新技術的產生而迅速更新。作爲安全從業者,從硬件安全、無線通信安全到系統安全、Web安全以及密碼學、社會工程學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有所涉及有所瞭解,思路眼界須得開闊,必要時數學、物理、語言、人格心理等等都要拿來作爲工具。因此,又需要勇於學習,時刻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切忌出於對新領域的恐懼而止步不前。

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又要有所深究,尤其是作爲初學者,容易淺嘗輒止,滿足於入門級做出的小成果。在最初的階段,我們可以無目的地廣泛接觸瞭解各類安全知識、安全技術,也可以允許效率低下、問題重重,但是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要試着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以此爲重心展開下一階段的學習,否則就會事倍功半,付出努力而無所回報。

其次,一定要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學會舉一反三。安全行業以實戰爲重,學習者往往容易陷入誤區,過分輕視理論學習。但是,理論學習正是保持深度的基礎,只有對於如操作系統、編譯原理以及計算機網絡等等有了清晰的認知和理解才能在實戰中擁有更多的創新意識和主動權。

在有了紮實的基礎之後,自己動手開發適合實際的工具也就容易起來。網絡上有很多大名鼎鼎的、開源的各類工具、木馬等可供使用,下載之後甚至有圖形化界面,操作極其簡單。但這類工具或有些年頭、或存在後門,在實戰中毫無價值,除了練習學習之外再無他用。學習者可以利用它們的源碼和實現原理嘗試開發適合實際情況的只屬於自己的安全工具,並在使用中不斷完善,切忌拿來主義,滿足於做一個“腳本小子”。

此外,除了工具等自己動手,各類環境搭建、軟件安裝、基礎功能使用等也要重視起來。這類工作看似簡單,與實際的安全工作無關,但在具體操作中往往會遇到各類意想不到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鍛鍊搜索資料的能力,也積累了經驗,對環境和軟件的配置、運行過程及原理等有了更深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這類工作耗費了多大的精力,也要打起精神來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之後的漏洞復現、工具使用等工作上,切忌本末倒置。

同時,要時刻關注安全行業相關動態。要利用好網絡資源,通過論壇(如看雪、freebuf等)、公衆號(如騰訊玄武實驗室等)、漏洞安全公告(如CVE、微軟官網等)等等渠道瞭解新的技術、安全事件,並從中不斷學習。

以上提到的事項,都應該有對應的積累總結。安全從業者一定要善於積累,並且是有條理有目的地積累,方便在需要使用時直接拿來而無需浪費時間在一次又一次無意義的重複學習和蒐集中。積累要具有個人特色,不要複製粘貼或浮於表面,要內含自己的經驗教訓和實戰總結,須是可復現可利用的乾貨。

安全學習道阻且長,但想要入門卻相當容易,動動手指上網搜索,從隨便一個小工具入手就可以開啓安全學習之路。因此,絕不要畏難或是有任何心理負擔,放棄與否是以後的事,現在只管開始。

學習心得體會6

古人云:“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導學生學會學習,正是“授之以漁”,陶行知也認爲,“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

現代近百年的語文教育,一直揹負着“少慢差費”的沉重包袱,在世人否定和自我反思中緩慢前行。從葉聖陶“成績到底有沒有”的質疑到呂叔湘“少慢差費”的概括,從王麗的“實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的焦灼到洪禹平“誤盡蒼生”的憤激,都說明了我們的語文教育的確出了問題,改變這種現狀需要一代代語文人的艱苦努力,海量閱讀的實驗和研究,我們認爲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大量的、廣泛的、持久的、高品位的閱讀不僅對語文學習起着關鍵的作用,對於學生的成長更是有着非凡的意義和價值。只要學生動起來了,他就會慢慢地改變自己;只要學生讀得進去,就能慢慢地感悟人生,體悟真理,那麼他們的健康成長也就有了可靠的依託。一個學校有書香之氣,就顯得寧靜、雅緻而祥和;一個教師有書卷之氣,就顯得優雅而有品位。“腹有詩書氣自華,心無藏私品自高”,一個學生有了讀書之好,就具備了基本教養,就有了氣質凝練,就少了浮躁和暴虐。如果在小學階段,每一個孩子都喜歡上閱讀,沉醉於閱讀,個個都愛書如命,養成了手不釋卷的良好習慣,走上了閱讀的金光大道,那麼我們認爲,語文老師就是在教學生學語文,在給孩子“點石成金的手指頭”,語文教學的任務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我們試圖把海量閱讀訓練納入常態的語文課堂,把海量閱讀的原理和方法運用於語文教材的教學,讓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爲課堂注入了“活水”,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專心致志的學習品質,在單位時間內大量閱讀、高效閱讀,進而提升語文能力和各方面素養。

大家遇到的最大最現實問題是,教材都學不完,哪裏有時間去閱讀課外的內容?語文課時是有限的,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既把教材內容教好,又能有質量地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的回答是:沒有“依託教材,立足課堂”的閱讀指導,就沒有課外閱讀的高效。方法是在課堂上得到的(得法於課內),而閱讀能力則是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最終形成的(得益於課外)。對於一些具體問題,個人有一些粗淺的思考。

一、時間如何分配?

可向韓老師學習,壓縮教材教學時間。韓老師兩週教完一本書,如果我們有困難,能否一篇文章一課時、最多不超過兩課時教完,擠出相當一部分時間來學國學、詩歌、兒童文學經典等。另外,每天早上讀、背10—20分鐘,一年下來,時間就非常可觀了。

二、現有教材怎麼教?

現有教材基本上是由一篇篇白話文組成的,學生閱讀理解不是主要問題,因爲已經寫得很白很直很露了,沒有多少可以值得反覆咀嚼品味的了,一般可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後提一、兩個關鍵問題理解課文,接着可背誦文章寫得精彩的成語、句子或片段,或者賞析一下寫法上的精當之處、特色之處等。大可不必在理解課文上挖過來挖過去,浪費時間。這樣一來,大塊時間可以節省下來,爲課外閱讀贏得時間、贏得教學的主動權,也可以課內、課外打通,由一篇教材引出同主題、或寫作手法上類似的課文等,讓學生舉一反三,大量閱讀。

三、國學、詩歌經典怎麼教?

我們主張讀淺近的、貼近兒童的作品,堅決不讓孩子讀那些晦澀難懂、偈嚼嗷牙的東西,畢竟興趣是最重要的。國學詩歌經典因其語言精練,富有韻味,充滿音律美的特點,教學時,應以誦讀、背誦爲主,輔之以適當講解,讓學生大致瞭解意思即可,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功夫。“不求甚解”“熟讀成誦”應是國學詩歌教學的原則。對於吟誦,背誦,朱自清有過一段精闢的見解!“學習文學而懶於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文科學生,與其囫圇吞棗、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這三百首詩雖少,你會背了,就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詩集雖多,看過就還給了別人。我不是說他們不應該讀十部詩集,我是說他們若不能仔仔細細地讀這些詩集,讀了就和沒讀一個樣。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運用各種方法,像競賽法、情境法、表演法、師生共讀法、親子共讀法等都是有效的方法。教師要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樂此不疲,出口成詩。

四、兒童文學怎麼教?

兒童文學語言通俗易懂,大多以故事爲主,有人物,有情節,特別吸引學生。因此兒童文學教學重在積極引導,推薦書目,激發興趣,以孩子自主閱讀爲主。也可以早晨一天讀語文書,一天讀課外書,中午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還可以發動家長參與,提倡家庭親子共讀。一旦引導孩子走上閱讀的金光大道,養成手不釋卷的良好習慣,那我們語文教學的任務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五、語文作業做什麼?

魯迅先生早就說過:學習語文沒有什麼祕訣,無非是多讀多寫。語文水平,語文素養不是做作業做出來的,而是在大量、持久、高品位的閱讀、背誦、積累運用的語言實踐中鍛煉出來的。一位記者採訪今年被美國《時代週刊》推選爲“5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韓寒,當問及爲什麼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高的表達水平和敏銳深刻的洞察力時,他說:當別的孩子還在讀《少年文藝》等很幼稚的雜誌時,他已經在大量閱讀《南方週末》《參考消息》等文質兼美又有思維深度的報刊雜誌了。因此,個人以爲,語文作業就是三字經:“讀、背、寫”,而“寫”就是寫日記、寫隨筆、寫讀書筆記。學生在讀寫薰陶中自然而然語文素養就提高了,老師們務必要轉變觀念,儘量少佈置機械抄寫的作業,讓學生盡情閱讀,享受語文學習內在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