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錦集七篇

學識都 人氣:8.44K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錦集七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在電視上看到了張麗莉老師的照片,靚麗的面龐寫滿青春的燦爛。再想想現在躺在病牀上的她,雙腿截肢渾身飽蘸痛傷。這樣一位年輕的女教師,當面對失控汽車衝向學生的時候,用盡的是最後一口推開學生的力氣,收穫的是廣大人民對她壯舉的認可。

從張麗莉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教師的職業就是奉獻。這一輩子,默默奉獻着青春,奉獻着健康,甚至奉獻的是我們的生命。她的光榮壯舉感動着每一個人,更詮釋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真諦,那就是面對困難,捨我其誰;面對苦難,捨我其誰;面對危險,捨我其誰。

作爲一名小學老師,家長把那麼幼小的孩子放在我們手中,我們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中都帶有老師的影子。如果教師是無私奉獻的人,孩子們也會樂於助人;如果教師是樂觀向上的人,孩子們也會活潑開朗。所以,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心裏陽光,樂於進取,甘於奉獻,像張麗莉老師那樣,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作爲一名教師,必須自覺地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要以學問教人,又要以道德範人。學高爲師,學是師之骨。我認爲,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高師能的人。

1。我們要做終身學習的楷模。知識社會的顯著特徵就是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並快速陳舊。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實,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方能勝任教師工作。一個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選擇力,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示範者,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

2。我們要做學生的心理輔導者。由於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的共同作用產生了許多問題兒童,表現爲行爲異常,心理上有障礙。教師需要了解孩子們異常行爲背後的原因,運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導解決。

3。我們教師應該加強團隊合作。教師職業的一個特點就是集體性,要求教師彼此協調,相互寬容,發揮集體的教育力量。教師還要面對學生團體,因爲這種團體的活動指導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但是衆多個性鮮明的孩子組成的團體必然產生摩擦,所以教師必須是團隊工作的專家,必須具備處理團體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來社會的勞動分工將更加細緻,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更高,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途徑日趨多樣。教師必須教學生學會寬容,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與別人一起工作。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習和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只有在思想上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地提升自己,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爲人師表,爲讓每一位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貢獻!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課改浪潮洶涌澎湃,教學方法五彩繽紛,使得我們一些年輕教師茫茫然,惶惶然,舉手投足不知所措,前幾天,我有幸到太谷學習,幾節課聽下來,頓覺有晃然大悟,下面就將我這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1.有效

課堂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爲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大家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互相補充,互相檢測。

2.實在

課堂上實實在在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一節課下來,教師幾乎說的話很少,一直是學生在思考,學生在發言,學生在糾錯,學生在總結。一節課上,“做基礎達標,小組互查;誰還有補充;接着做下面的設問導讀;交流;我發現等”這幾乎就是一個語文教師一節課的臺詞。

3.合理

在課堂上,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一直在巧妙地合理地引導,在學生活動的時候,教師一直在教室裏巡迴發現問題,指導小組合作。從基礎知識方面講,教師在巡迴中發現了問題,立馬在小結中更正,甚至小到一個字的筆畫和筆順都觀察的非常仔細。比如實驗小學的一位老師,指導“肆”的寫法,它的第一筆是橫,不是撇,還有一位老師這樣指導,“添”的兩點應該寫在同一水平線上。

這對我的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幫助,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小組互相檢測預習結果,小組互查基礎知識,小組互查背書情況,小組互比誰的課堂表現好,小組互比誰的作業完成的好,小組互比誰的課堂發言更積極,小組互比誰的進步大等等。

但是我覺得不能一味地效仿,因爲我們的教情學情都比較特殊,只能從點滴開始,從一些基本的細節做起,從教學中的一些小環節做起,慢慢尋找適合自己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上,也不是必須像他們那樣,根本不讀課文,就做題,我們可以在朗讀中展開小組的競賽,小組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小組批改作文。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更應該注意:

1.讓學生有秩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避免個別學生獨佔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同時也避免了爭着說、同時說的無效學習行爲。

2.由於班中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無法一一顧及,這就需要學習小組中有一個核心人物來組織學習小組的學習行爲。這個核心人物可以是教師指定,也可以是小組推選,或者是學生自薦。

3.在合作學習時,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聽其他學生的發言,並從中鑑別哪些看法與自己的相同,哪些與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在新學期開學之初,我有幸學習了蕭斌臣老師的文章《讀懂孩子》,我深深感受到擁有無私與忘我的精神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說“教育,是一門科學。孩子們是一本本有趣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着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以童心愛心爲本,面向全體學生,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蕭斌臣老師讓我知道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她還說:“讀懂孩子這本書,是一個教師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儘管真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但只要你有一顆愛心,下功夫鑽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多觀察、多瞭解,就能讀懂、讀好、讀透孩子這本書,就能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但是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爲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纔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學習後產生的隨想如長河中舀起的幾瓢水,其實書中的思想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最後,我想說,這篇文章是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與震撼。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她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我能學會做一名會思索的幸福教師。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初識廬山真面目有兩部分。第一部分市是作文教學,第二部分是語文知識專項技能課。

進入工作崗位的培訓都是以閱讀教學爲重頭戲,作文教學很少涉及。知道這次活動主要是展示現在的作文教學後,我腦海中迅速出現我小學時上作文課的畫面。雖然那時每週都有作文課,但是還是老師講的很少,大部分都是自己在苦思冥想,抓耳撓腮,因爲自己積累的語言素材匱乏。從另一方面表述動手寫的時間比較充足的。

廬山真面目之一是這次活動展示的作文教學。

首先是李樂璇老師的《學寫讀後感》,因爲孩子們有豐富的體驗也有了一定的獨立思想,對許多文章都會自己的感想,只是在表達上缺乏一定的規範。在這節課李老師先以一段動畫片引入調動孩子興趣,再引導孩子說自己看完後的感受。隨後與孩子一起解讀範文,得出寫讀後感的幾個要素。後以《漁王與漁夫》一文作爲素材指導孩子交流讀後各自感受,李老師一直強調孩子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然後讓孩子課下寫感受。評議課上,李老師讓孩子再讀《漁王與漁夫》纔開始評議習作,事實上孩子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體驗。這也爲孩子批改自己的習作積累了更多的體驗感受。李老師徵求孩子同意後再展示兩個孩子的習作,從這一點看出教師注意尊重孩子。其中還有閱讀卡的這設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李太成老師的課堂很活躍,而且教師教學風格不拘一格。在他的課堂上孩子們發言特別積極,整個課堂氣氛輕鬆,師生關係自然和諧。笑聲滿

溢。後來據李太成老師自己說這節課雖是還原課,但是其中也增加了許多自己的想法。這節課導入部分用韓紅的《天亮了》與這首歌背景故事讓人渲染氣氛。隨後解讀《一碗餛飩》中間出現了小插曲,教師把“餛飩”的“飩”讀音讀錯了,但及時糾正。在討論交流的環節,有兩個孩子因爲發言而起爭執,教師及時把他們拉回到課堂中。討論結束後,讓孩子根據自己所說的寫下來。評議課先把寫得比較好的孩子的名字打在大屏幕上,讓孩子讀自己的題目,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師生互評一篇習作,用大屏幕顯示評改的習作給孩子評改自己的習作起到示範作用。

馬嚮明老師《寫身邊的熟悉人的一件事》,課前遊戲環節從猜孩子所說的一些習慣猜一個人,切入本節課,過度自然。孩子們瞬間被吸引進來。緊接着讓孩子再說熟悉的身邊人的事情。在解讀範文的環節,指導孩子注意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還有習作卡的設計讓孩子及時練習鞏固。評議課上,讓孩子自己檢查自己的習作,先改正添字、漏字等小毛病。找孩子讀自己的習作,其他孩子注意聽,培養孩子傾聽別人的好習慣。再讓孩子找毛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自己的習作也進行再一次的檢查改正。同桌互換習作檢查,再評價學生習作,最後作總結,這節課孩子的參與度很高。

高乃梅老師《寫身邊的一個人》課的類型與馬嚮明老師所執教的《寫身邊的熟悉人的一件事》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讓孩子先描述一個人的外貌讓孩子猜這個人。課堂氣氛頓時就活躍起來。教師與孩子共同學習素材,將其中的寫作的要點一一討論提煉、總結。在吹氣球的環節,孩子有兩個任務:一是吹氣球;二是觀察同學的樣子,孩子帶着任務參與。交流自己所看到的,把自己看到的記錄下來就是今天的習作。評議課上,老師先徵得孩子同意後再展示孩子的習作,師生共同評改,其他孩子在這個工程中也進行了自評自改,讓孩子給自作再加題目也是對孩子概括能力的鍛鍊。

臨沂九小周鳳英老師給我們展示了青年教師的實力與潛力。她的課堂清新靈動,思維清晰,設置的問題激發孩子思考能貫穿整篇課文,最後結束環節孩子唱《愛心世界》讓人又眼前一亮。但是這堂課孩子的讀書時間不多,此外,作爲一篇略讀課文,其教學思路與講讀課文又很大的不同。而這節課若是作爲講讀課文是很成功的。這也爲我今後的教學作了很重要的提醒。

廬山真面目之二是專項語言訓練課,許曉玲老師《稱讚》,這節課是國培班的專家們精心研究討論的一種全新的課型。《稱讚》一課主題是對於“句羣”的訓練,事實上,我們很多老師對於“句羣”的概念都比較模糊。也是在上完這節課後才恍然大悟。在解讀例文時老師讓學生多讀課文,然後變換其中的句子順序再讀再體會不妥之處。讓孩子明白描述事情的發展順序的句子是不可顛倒的,繼而出示的練習讓孩子理解鞏固“句羣”的概念。教師又做了一系列端蘋果、削果皮、吃蘋果的動作,並感嘆:“真甜啊!”讓孩子根據她所看到的教師的動作說一段完整的話,再把所說的話記錄下來寫成習作,再評議習作。最後再誦讀“句羣兒歌”,加強記憶。

在聽這節課的過程中,聽見身邊許多老師在私下討論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等,可見這一全新類型的課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到平靜的湖面已經掀起巨大的漣漪。在我以後的課堂上可不可以實踐這種高效學習語文知識的訓練課?期待……

我們還觀看了九小師生語文素養展示的演出。演出充滿了傳統文化的意蘊。真真的賞心悅目,又沁潤其中。聽老師們介紹說,這場演出所有的節目都是老師們自己編排的,讓我們讚歎不已。

活動結束了,留給的我是收穫而更多的是思考:今後的作文教學該如何進行?語文知識專項訓練課能否出現在課堂上?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方式及展現方式怎樣?帶着這些思考結束這篇感想,隨之而來的是是新的更高更遠的道路……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教師和學生是作爲教學這個整體中具有同等地位的兩個部分,若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相激勵,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弱到強,從無所謂到感興趣,直到內化爲一種內在的需要甚至渴望,形成強烈的求知慾望,就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巨大的內在動力。我認爲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情感激勵、" 雙基"導學、方法指導和智能培養,才能真正做到因才施教,塑造出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完整人格。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訓練和分類指導,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區別對待,最大限度的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尊重和開發。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充分的瞭解,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A)基礎、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處在A層次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最大,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種機會激發學習興趣;在導學過程中應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爲主要目標,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怎樣理解所學知識、如何掌握它與其它知識的聯繫;在實踐環節上除了加強"雙基"規範演練外,還要多提供略有變化的情境,同時加強思路和方法的引導,要求並帶領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練習。教學模式在實施時,對該層次的學生在"情"、"導"、"實踐" 三個環節上表現爲"促內化、助遷移、漸放手";(B)基礎和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處在B層次的學生學習從衆性強,往往學習方法會有不當之處,而致命弱點是做事缺乏,毅力與恆心,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時刻爲他們鼓勵打氣,使到他們萌生出一種對社會要有所作爲的觀念,有不甘人後的精神。在導學過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其次是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能急於冒進,以紮實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爲主,逐步學會靈活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在實踐還節上應是立足課本,適當補充,注重講審題、講思路、講規律、講延伸、講答題技巧,通過選講“小、巧、靈”的題目,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與側面去認識吃透教材,夯實基礎。所以教學模式在實施時,對該層次的學生"情"、"導"、"實踐 "三個環節上表現爲"爭上游、夯基礎、並肩走";(C)基礎紮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對處在A層次的學生,應注意盡力把學生穩定的興趣逐步確定爲一種終身的志向;在導學過程中要以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獨立學習爲主要目標,着重於創造性思維的啓發;在實踐環節上則讓學生有更大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只在非常必要時稍加點拔讓學生自己領悟其精妙之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教學模式在實施時,對該層次的學生"情"、"導"、"實踐 "三個環節上表現爲"立志向、導探索、自己走"。誠然,在同一年級的學生中,存在這種學業水平、認知能力和動機狀態等方面的層次性差異已是不爭的事實。對學生的分層應由老師掌握,不宜對學生公開,防止優生自滿、差生自卑,儘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分層是動態的,要隨時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

1.教學目標分層。A、B、C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1)A層次學生能模仿課本例題,做好課本配置的練習題,B層次學生能理解課本例題,做一些簡單的新題,C層次學生應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2)對A層次學生立足對知識掌握和記憶,對B層次學生着眼於使用知識的培養,對C層次學生着重提高其思維品質。(3)A層次學生應對數學學習減少恐懼,肯記肯做,做到記憶好定義、公理、公式和使用它們的方法; B層次學生應做到基礎紮實,有一定的學習熱情;C層次着重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自學能力。根據以上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目標,A層次學生應是教學大綱中最基本的教學要求,B層次學生是教學大綱中所有的教學要求,C層次學生是深化熟練大綱的教學要求。

2.分層備課。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大綱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A層學生要求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B層學生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並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C層學生要求在B層次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有良好的數學素質。如“平行線的性質”的教學目標可分爲三個層次:A層學生能說出平行線的性質,並能應用性質進行簡單計算;B層學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線的性質,並能熟練地加以運用;C層學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質的推理過程,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發現問題能力,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性質。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各層次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的,這樣才能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備課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技能訓練,應注意層次和梯度。

3.分層授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數例題,分解多項式16(a-b)2-9(a+b)2對於A、B層次的學生而言,顯然難度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題分成三個問題:分解下列各式(1)x2-9y2; (2)16x2-9y2; (3)16(a-b)2-9(a+b)2,這樣層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題要求A層次的學生掌握,第三題要求B、C層次的學生掌握,同時鼓勵A層次的學生也儘可能掌握。課堂提問更應該分層次,A層次的學生由於基礎和智力問題,往往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不太好,對A層次學生的提問應是一些課本的基礎知識,難度不宜太大;對B、C層次的學生,尤其是C層次的學生,由於基礎較好,接受能力強,課堂提問着重引導他們去猜想和類比,在質疑解惑中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如在講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內容時,設計三個提問:(1)判定命題“如果三角形的兩條邊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兩個角相等”的真假;(2)說出命題的逆命題;(3)判定逆命題的真假。第一個問題是針對A層次學生設計的,而第二三個問題是對B、C層次學生而設計的,目的是要發揮他們思維活躍的優勢,通過大膽的猜想和類比,主動地發現和解決問題。

4.分層訓練。課堂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應該設計多層次的練習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訓練題: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4x+4; (2)25a2+10ab+b2; (3)(x+y)2+10(x+y)+25; (4)(a+b)4-18(a+b)2+81。學生訓練時,老師不宜明確指明哪些學生做什麼題組,A層次的學生選做(2)(3)題時,老師應及時點撥,允許部份學生集體討論完成第(4)題。課外作業也應分爲幾個層次,一般可分爲必做題和選做題以供學生選擇,其中必做題要求A、B、C層次的學生都要完成,選做題允許學生不全部完成,或幾個同學一起研究共同完成,這樣在學生習中形成競爭意識,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每週一練的題目可分爲A、B兩種,印在同一張試卷的正反兩面,方便學生選擇。

5.分類指導。學生訓練時,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A、B層次學生的輔導。對A層次的學生課後儘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C層次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競賽知識講座,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C層次的學生幫助A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

6.評價分層。測驗、考試原來是全班統一一個標準,A層學生的平均分始終在45分左右,在測驗、考試中A層學生大多數學生不得不將時間消耗在超越他們能力的試題方面,這種測驗、考試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少學生因此產生了氣餒或厭學情緒。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方面是存在差異的,要求所有學生面對同等難度的試題是不恰當的。後來我們感到有必要改革評價方式,要採取“不同標準、分層評價”的方法。我們的做法是一張試卷中試題從易到難排列,要求C層學生全部做完,B層學生做到某一題,同時教師積極鼓勵他們繼續往下做,做對的加分,同一層次的考題,A層的得分值可超過B層,B層的得分值可超過C層。這樣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有所區別,對於A層次的學生的點滴進步應採用激勵評價,鼓勵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展,對B、C層次的學生所取得進步應採用競爭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

分層教學發展的方向其次是以給學生學習成功的回報來正向激勵學生。要改變過去那種以一份教案,一張試卷,一種訓練方式,一個標準面對全體學生的做法,這樣老師們非得動一番腦筋不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層次的學生只要按相應要求去做,努力完成各自的練習,都能在“各自的發展區”中得優,多些實施“成功”教育,把學習的歡快愉悅還給學生,那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教學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分層教學發展的方向教師要優化。要真正做到變教書爲育人,教育目的不是選“好人”來教,而是應該想方設法去教“好人”。分層教學要求教師的說理、動員的能力更強,要真心關愛他們的成長,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要更化老師的心血。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四月的南京春光明媚、氣候宜人,我懷揣着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南京的汽車,一路上,我看着學習的通知,兒童創意戲劇?是什麼意思?是戲劇嗎?還是我們所說的童話劇?帶着這些疑問我參加了爲期兩天半的學習培訓,讓我對兒童創意戲劇有了簡單的瞭解。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第一天我們來到南京市第一幼兒園奧體分園,他們作爲江陰市第二實驗幼兒園創意戲劇的“孵化”單位,展示了兩個創意班本劇《笑翻天的農場》和《白羊村的美容院》,看過之後我頗有感想,我們創設的童話劇都是請這麼幾個人扮演角色,他們是人人蔘與。不管你是主角還是配角,哪怕就是做一棵樹,一朵花,在舞臺上晃悠一下就下來,孩子們也都非常願意,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那這些創意戲劇都是怎麼做成的呢?江陰市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陳曉萍園長極其她們的團隊交流了她們的做法,她們這個創意戲劇又叫班本劇,因爲是以班級爲單位,以一個故事爲線索,以主題活動爲載體,以幼兒一日活動爲依託,以每一個幼兒參與爲中心,以教師、幼兒、家長共同參與爲資源,班本的、低投入的、人人蔘與的遊戲化的劇目。

先說一說劇本的來源,孩子們在閱讀時喜歡的一些繪本故事,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都可以作爲劇本的創作元素。再說一說角色的分配,完全由孩子們自主推薦、毛遂自薦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角色,遇到搶角色的問題那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爲裁判,看誰更勝出一籌,誰更能勝任這樣的一個角色。更能體現以孩子爲主體,人人蔘與的原則。其次來說一說舞臺服裝、道具等都是孩子們和老師家長一起利用一些廢舊物品製成的。最後說一說錄音,每一個班都有錄音的軟件孩子們經常都是邊表演邊錄音。不需要刻意的去錄音。

在劇本實施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實際性的問題,有的故事比較長,人物較多,有的故事又比較簡短,人物少,角色分配不過來,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接受的也不一樣,比如小班的孩子,我們就要運用“減法”,剪短故事內容,讓故事情節簡單易記。減表演上的難度,用貼近幼兒生活的情節替換難表演的情節,減語言上的難度,把書面畫的語言變得口語話。減意義上的難度,選其中一個教育意義,讓重點更加突出。

對於大班的孩子我們就要運用“加法”,讓故事情節更豐滿。比如《笑翻天的農場》,故事有着典型的美式幽默:顛覆常理,惡作劇不斷,符合大班孩子的邏輯,更激發他們骨子裏愛玩的天性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分析劇本有利有弊,利在題材新穎有趣,戲劇衝突簡單明顯。弊在角色少,矛盾衝突只是書信來往的形式,比較單一,故事的開頭沒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劇情的基本要素怎樣運用加法法則?首先要讓劇情更加完整豐富要創編第一幕“咕嚕咕嚕農場”,讓集體活動更加有趣創編第四幕:“動物們和農場主比本領”。幼兒生活體驗讓劇本創編富有新意,創編第五幕“母雞智得電熱毯”讓孩子們快樂參與童話劇。我們老師不能死板教條,有時候也需要我們老師要動一動腦筋,讓故事情節變得幽默風趣更有創意。

現在結合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我們也只是在“六一”活動時會想到要排演童話劇,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參與的,我們可以把某一個月定位童話月,從劇本的選材、角色的定位、乃至服裝道具,人人蔘與,看看我們會排出怎樣的效果,我們也可以借鑑她們的一些做法,慢慢開始做起來。將我們日常教學中的美工、音樂、建構、閱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區角遊戲結合起來。把兒童啓蒙藝術真正落實到每一個環節。

這次培訓,每位專家老師精彩的講座,讓我開闊了眼界,對幼兒園創意戲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提升了創意戲劇活動創設水平。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纔是我們成長的途徑和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