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學習方法(集錦15篇)

學識都 人氣:7.1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學習時刻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讓我們學習事半功倍!你知道都有哪些學方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集錦15篇)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1

1.五遍讀書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要強調書要多看,多讀,並非真的要讀百遍、看萬卷。不過,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讀幾遍,學習效果會更好。特別是,同學們使用的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讀三五遍並不多,而有的文章讀十遍尚覺得少。現向同學們推薦一高考狀元的“五遍讀書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遍:

上課前對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遍。

第二遍:

課後,把課文再認真地研讀,並把老師講過的內容複習一遍。

第三遍:

學完一個單元后,從單元第一課到單元最後一課仔細地看一遍。

第四遍:

是當一本書全學完後,結合教師的複習指導,把整本書再讀一遍。

第五遍:

也是最後一遍,即在考試前幾天,與學習筆記和平時的單元檢測相配合,把課本粗略地翻看一遍,複習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

2.寫讀書筆記和製作卡片

首先,最好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內容思想等可多些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於整理和以後使用。其次,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願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2

要答好現代文閱讀題,除了要有必要的基礎知識和課內外閱讀量的積累外,掌握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也十分必要,現介紹一種五步答題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飛馬觀花。即拿到一篇閱讀材料後,首先以最快的速度瀏覽材料的標題、作者、寫作時間、文段出處、內容註釋和各試題題幹,在頭腦中對材料的背景、文體、內容範圍和考試要求等形成總體印象,從而把整個閱讀理解過程放在一個整體氛圍中。做到這一步,不僅能提高閱讀理解速度,而且能提高材料理解的準確度,避免望文生義。

第二步:跑馬觀花。這是在明白了閱讀材料的背景、文體、話題、內容範圍和考試要求之後,用跑馬觀花、一目兩三行的速度快速閱讀全文的一步。通過這一步,要了解材料的話題對象、具體內容和行文思路。如果是記敘文,則要通過這一步明確記敘的對象、事件及其前因後果,勾畫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抒情議論性語句、材料中反覆強調的句子和考題中涉及到的語句,在頭腦中初步概括出文段中心;如果是議論文,則要通過這一步明確材料的論題、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論證方法;如果是說明文,則要通過這一步明確說明對象、對象特徵、說明步驟、說明方法、說明目的和說明語言的特色。不管哪種文體,都要高度重視“首尾段”、“段首尾”和過渡段,都要高度重視“首先”、 “其次”、“總之”、“縱觀”、“同樣”、“一方面”、“另一方面”、 “綜上所述”、“總而言之”等等表領屬或概括的詞語,因爲這些地方往往是信息的集中地帶,是理解一篇文章行文思路以及篇段內容的關鍵所在。“跑馬觀花”一步,目的是對閱讀材料的整體形成初步認知,明確材料的信息分佈,明確要對材料進行深入理解應抓住的重點。

第三步:下馬觀花。這一步是利用前兩步所獲取的信息,結合具體考題,有針對性地推敲、理解相關詞、句、段,作出答題抉擇的一步。閱讀試題的設計一般是按由局部材料的理解到整體信息的把握順序排列的,即首先考查考生從局部材料中正確提取信息的能力(詞、句、段信息挖掘),然後再考查考生對材料進行整體把握的能力(一般是最後兩題)。“下馬觀花”是推敲、理解、把握局部信息的階段。那麼,怎樣進行 “下馬觀花”呢?我認爲,應緊密結合考題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找準與具體考題緊密相關的關鍵詞、句、段,然後聯繫上下文仔細分析、推敲,弄清這些詞、句、段所涉及的對象、話題、背景和修飾限制性詞句,把詞、句、段的理解放在一個具體語境中來進行。

(2)要善於把握信息的強調方式。整篇材料的重要信息往往在首尾段中,一段材料的重要信息常常在段首尾裏,篇段的理解要高度重視“跑馬觀花”中所提到的重要詞語後面的內容;複句材料的強調重心一般在後一分句,問句的強調重心在於對問題的回答,倒置句的強調內容是被倒置的成分,句子中凡用逗號隔開的成分一般都是強調內容。

(3)緊扣中心和話題,準確挖掘隱含信息。根據需要,材料中的一些信息的表達不用直言方式,而是把要表達的意思隱藏在字裏行間,因此考生必須能夠透過字面去領悟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即理解材料語言的“話中之話”“弦外之音”。語言使用中體現隱含信息的主要形式有比喻、比擬、誇張、象徵、引用、反語、委婉說法、刻意描寫等等,要準確理解語言的隱含信息,就必須緊緊抓住語言的字面意思和所涉及字面對象的特徵緊扣材料中心和話題(或敘說對象)進行認真的分析、推敲。

(4)重視科技說明文的說明對象的存在條件和存在狀態。科技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已然狀態、將然狀態還是科學推理是考生容易忽視的地方,也是高考檢測準確獲取信息、篩選信息的常考點。對科技說明文的理解必須將說明對象置於一定條件、一定存在狀態下來理解。

第四步:走馬觀花。這一步是在完成局部信息把握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閱讀全文,對全文進行整體理解、整體把握的階段。“下馬觀花”中,我們完成了對局部信息的把握,把握了局部信息,爲我們正確歸納全文中心,理解結構層次、表達技巧、選材特點和評鑑思想內容等作好了充分準備。但要準確把握整體信息,我們還必須站在全文的高度去對材料進行“走馬觀花”似的快速閱讀,把局部信息認真加以梳理、綜合、概括,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並根據題的要求進行求證,這樣才能保證所提取的整體信息的可靠性。歸納中心、評鑑思想內容要極其重視首位段、段首位的議論抒情語言和感情色彩濃厚的敘述描寫性語言,在頭腦中形成全文的內容系統;理解結構層次,頭腦中必須有清晰的全文行文脈絡;表達技巧評析和信息篩選,頭腦中必須有全文的選材特點、作者構思、語言風格等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是否準確可靠,走馬觀花一步必不可少。

第五步:回馬觀花。這是完成從局部到整體的閱讀理解後,回過頭來用所獲取的整體和局部的信息進一步推敲、求證答題是否準確、完整的階段。答題中提取的局部信息是否準確,需要用整體信息的事理邏輯來推導驗證;整體信息的理解是否完整全面,需要用局部信息來歸納求證,二者相輔相成。回馬觀花一步,可以儘量減少和消除答題中的失誤,幫助考生儘可能準確地完整地理解材料。

總之,“五步法”是一種較實用的閱讀答題法,它能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和答題的準確性。

篇二: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思維輻射思維

孔夫子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可見,學習中的“舉一反三”是至關重要的,而拓展性思維——輻射思維,即有“舉一隅”“以三隅反”的功效。

譬如授冰心的《小桔燈》一文,在第十四自然段涉及到“朦朧”一詞,倘若只解釋爲“光線微弱”或“模模糊糊”一帶而過,就只能瞭解這一個“朦朧”,而對別的同音“méng lóng” 就極易產生混淆,用起來,就有可能張冠李戴,假如進行異向思維,幅射面大一些思維,便可引出若干同變形似的詞來:“朦朧”,原指月光不明,《小桔燈》中借指“燈光”不明;而“??”,則指日光不明瞭:“蒙?”與“??”,儘管二體結構有差異,但含義卻相同,即:“快要睡着或剛醒時,兩眼半開半閉,看東西模糊的樣子。”這樣,對四組讀音相同的“ménglóng”就有了清晰地瞭解。

爲何說《詩經》是我國詩歌的光輝起點?

相傳,我國古代有“采詩”的制度。遠在堯、舜、禹、夏、商、周的時代,朝廷就設有專門采詩的官員,每年的正月或者八月,在民間徵集羣衆口頭流行的歌謠,然後把採集

來的歌謠獻給樂官太師,樂官再配上樂譜,演唱給天子聽。天子則依靠這些詩歌體察風土人情,瞭解民間疾苦以及老百姓對朝廷政治設施的反映和意見。《詩經》就是周代樂官們收集並經過加工整理的歌謠,它前後醞釀了五百多年,並且被不斷地潤色和刪減,精心編選,分門別類,按“風”(民間詩歌)、“雅”(貴族官吏詩歌)、“頌”(宗廟祭祀詩歌)三大類,進行加工整理,最後選出三百零五首,編成一部詩歌總集。當時,這部詩歌總集就叫《詩》,或按其詩篇之整數,稱《詩三百》。

春秋時代,羣雄並起,各諸侯之間,交往頻繁。許多王侯貴族、公卿大夫,爲加強自己的外交辭令,使語言含蓄婉轉且優美動人,常常借用詩句來表達意見和態度。這種風氣越演越烈,以至一時形成風氣,上層人物說話辦事,多引詩傳情達意,證其得失,否則就覺得大失面子。

《左傳》襄公十六年還記載,晉平公即位不久,一次大宴諸侯,讓赴宴的諸位大夫,賦詩並配樂舞,還提出“詩歌必類”,即要求所賦詩歌,應符合宴會內容。誰知齊國大夫高厚,賦詩“不類”,晉大夫荀偃立即拍案而起,怒聲喝道:“諸侯有異志矣!”認爲齊國有叛逆之心,於是和赴宴的其他大夫盟誓:“同討不庭!”只因賦詩不當,幾乎引發一場大禍,可見稔熟《詩》在春秋時期,是何等重要!據後人統計,一部《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政治、外交活動時,引詩之句,竟達二百五十條,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出自《詩三百》。

正是在如此時代氛圍中,孔子對《詩》推崇備至,不只授徒講學,把它作爲主要課本,還多次對兒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到了漢代,朝廷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開創者孔子的地位,一下子被擡得很高,直至奉爲“聖人”。愛屋及烏,孔子推祟的《詩》,也被看作重要經典,因而出現了《詩經》這一名稱,並廣爲流傳,沿用至今。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的光輝起點。它是中國上古時代社會生活的藝術反映,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兩千多年來,《詩經》如巨眼噴泉,一直流澤和滋潤着中國詩歌這條源遠流長的長江大河,哺育着衆多才華卓絕的文人墨客。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一份寶貴遺產,而且早在古代就流傳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十八世紀時,還傳播到了歐洲,時至今日,世界上各種主要文字,都有了《詩經》的翻譯本。《詩經》已成爲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財富。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3

1、聽。

作爲學生,首先要聽好課。掌握老師分析課文的要旨和方法,理清課文的脈絡。傾聽同學們的說話,瞭解同學說話的意思,幫助理解課文。同時,在生活中,也應傾聽別人的說話,能聽出某些人說話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說。

聽了別人說,自己應積極思考。學會自己說。參與同學互動,邊說邊可開發智力(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發達的本質是智力發達)。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先說出來。能說會道,是學好語文的前提之一。

3、讀。

讀什麼?讀文本,讀書。先讀課文。要讀得抑揚頓挫,讀得聲情並茂,讀得行雲流水。名篇要背。再讀課外讀物。可根據愛好適當讀課外書。但,其中與課搭橋的諸同步作文,則是讀的一個重點!

4、寫。

寫,先要寫好字,筆順正確,構字端莊秀麗,初窺書法門徑。其次要練出一定的書寫速度。一句話,寫字又快又好!在此基礎上,會聽了,會說了,會讀了,最後歸宿,要會寫文章!積累了一定的生活,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這就是作文!說生活感受,是口頭作文,看同步作文,是範文引路,但只有寫出優秀的作文來,纔算學好了語文。

5、練。

面對應試教育,練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做題做得多,自然就會產生熟悉感,正所謂“唯手熟爾”。練題我們可以用找答案軟件,語文試題十分全面。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4

1、明確學習的目標

大家都知道語文很重要,可是在現實學習當中,很多學生學習語文並沒有盡心盡力,原因就在於大家都錯誤的認爲語文科目拉分不大,得分卻較其他科目來說容易很多,從表面現象看來好像的確如此,但我們學習不是爲了應對考試,語文是一門精粹的課程,學生們應該明確學習語文的目標,是爲了知識和語言的積累,自身修養的提高。

2、基礎的積累

高三語文學習攻略之重,貴在積累,學習語文屬於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勤讀書籍,認真筆記,精於探索,不斷的積累,就能得到不斷的提升。每一棟高樓大廈的下面一定有打着堅實基礎的樁架。

3、堅持閱讀,求同存異

進入高三就意味着更緊張的時刻到了,儘管如此,在平時更應加強閱讀頻率,從閱讀當中獲得,如果沒有閱讀了,那麼語文也就成爲了一潭死水。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做到求同存異,由問題去尋找答案,並且要帶着疑問去學習。這樣對於學習語文知識會有很大的幫助。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5

1.大量閱讀

博覽羣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加強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加強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傑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加強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誌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羣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爲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裏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2.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爲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3.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加強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加強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爲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爲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

4.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採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__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裏,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裏,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醜。

5.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6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之文學常識

知識點總結

"文學常識"包括:中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其代表作,外國重要作家的國別及代表作,文學體裁常識。

"重要的作家及代表作"是指在中外文學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作家、作品。這些著名的作家、作品,是畢業生應該掌握的。"文學體裁"主要指的是文學四分法所說的詩歌、小戲劇、散文四種體裁。

文學常識這部分的內容,知識性強,學習方法主要以記憶爲主,但從命題的主旨看,並未提倡死記硬背,主要考查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就試題的內容看,往往是綜合性的,覆蓋面大,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系統知識,要想學好是不容易的。這就要求要牢固掌握這方面的系統知識,在複習的方法上,應當以文學史爲綱來複習記憶。

常見考法

從命題的趨向看,今後以主觀題的形式命題,並且一般和默寫或古詩詞的欣賞結合在一起。考查的內容除一部分是課本上的外,還有一部分是課外的知識。關鍵是"重要"兩字,只要是名篇、名人,就可以視爲"重要"就可以考,不管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

誤區提醒

文學常識的識記,最重要的是抓住重點、強化記憶。要從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個方面,從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中分別找出最能代表該時期(或國度)最有影響的作家作品進行記憶。一般地說,在中國文學中,小說、戲劇重於詩歌和散文,外國作家作品重於中國作家作品,歐美文學重於亞洲文學。值得強調的是,對作品的識記,不能只停留在作家名與作品名的水平上,還要對有關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題材、內容以及藝術特色等有一定了解。要把閱讀中外名著同掌握文學常識結合起來,脫離了閱讀,往往事倍功半。

文體知識的識記應明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種文體在不同時期的名稱及文體特點,在理解記憶上下工夫。

《種樹郭橐駝傳》(高一)

一、 文學文化常識

1.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有《柳河東集》。

2. 文體: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散文。

二、 寫作手法

1。類比:

(1) 用種樹須“順天致性”的道理類比治民須順應百姓天性的道理。

(2) 用“他植者”勤慮害樹的做法類比做官者煩令擾民的做法。

2. 對比:將郭橐駝種樹“順天致性”的做法及結果和“他植者”勤慮害樹的做法及結果進行對比。

3. 襯托:(第二段)用其他種樹人“莫能如”襯托(或“反襯”)郭橐駝種樹技藝高超。

4。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第二段)以“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的正面描寫來表現郭橐駝種樹技藝高超;以富人及種果者“皆爭迎取養”和其他種樹人“窺伺效慕”的側面描寫來表現郭橐駝種樹技藝高超。

三、 主旨

本文通過記敘郭橐駝“順天致性”的種樹經驗,形象地表達了治民也應順應百姓天性而不應繁政擾民的觀點。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7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1)選好書,廣讀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2)勤動腦,勤動手,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3)入情境,反覆讀,養成朗讀背誦習慣。

(4)觀察事物,體驗生活,養成良好的練筆習慣。

(5)字體端正,運筆流暢,養成書寫規範的習慣。

(6)勤,務求準確,養成經常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二)具體閱讀方法

1、速讀:集中注意力,以儘可比快的速度閱讀全文,理清全文思路。

2、回憶:掩卷而思,儘量將全文的線索進行閃電式的回憶,找到關鍵信息。

3、理解:把握新舊知識聯繫,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的估用,由殘人深,由表及裏。

4、發問:要儘量多發問,邊讀邊提問或讀完後再提問,加深理解。

5、研讀:帶着問囹重新閱讀有關部分,注意前後聯繫和作者觀點傾向。

6、梳理:對文中知識點進行整理歸類,製作讀書卡片,寫好摘抄筆記。

7、復談:重溫全文,邊讀邊回憶,重新體會理解。

8、遷移:將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自己理解獲得的觀點運用於自己的習作之中。 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的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課後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於利用課堂45分鐘。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8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聽課的藝術

“教師講解,學生靜聽。”這是陶行知先生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高度概括,其弊端自不待說。

我們知道,學語言要培養“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聽,排位第一,卻最不受重視。這決非危言聳聽。下面着重跟大家談談“怎樣聽”的問題。

“聽”的學習,其實也有一個態度問題。如果,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同步,甚至老黃牛師的講解落後在你對這一內容的理解(題前思維),進而時時有“是的”的領悟,有“爲什麼”的質疑,乃至有“不一定”的求異,這纔是積極的聽。可我們的同學不少是充當了“錄音機”的角色,那是消極的聽,低級的聽。至於“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的人也不是個別的,“心不在焉”的更多,這是被動聽課所造成的。

下面這些方法可能會使你的聽課積極起來。

一、印證性聽。諸如老師對舊課內容複習性的重提,同學對這類內容的複習性答問,以及新課中預習過的字、詞的形、音、義,作家生平,文體常識之類純知識性的內容,無論是老師的介紹還是同學的答問,你的聽只求印證你的記憶是否被遺忘或被混雜,一般不用太多的思考,只是爲了達到鞏固的目的,但並不被動。

二、求解性聽。即帶着問題來聽。在課前預習或課內研讀中,常會遇到一時難以理解的問題,特別是有一定難度的課文。如讀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一般學生在預習中往往會碰到許多問題。如:“記念”與“紀念”,“正告”與“告訴”,“我也早覺得有”與“我正有”,“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等等。這類詞句很難理解。事先,你會有一點思考,也許根本沒有注意。由於這些問題的出現,影響了你對全文的理解,因此須及時地打通這樣一個個思路障礙,才能讀懂全文。唯一的辦法便是跟着老師和同學的講解、討論來“聽”。這是最常規的聽。

三、求異性聽。這是一種拓展自己思路的聽,常表現爲獨抒己見。正如老師解數學題,有時你會突發異想,這樣可解證,那樣是否也可以呢?也如魯迅這篇文章,“這是怎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還有隨後的“偉績”、“武功”等)老師說是劉和珍她們鬥爭的偉大,可不可以是諷刺殺人者的“偉大”呢?等等。即跟着老師的思路聽時,不妨臨時遁入“旁門左道”,奇想一下。這種發散性思維也可在“聽”中訓練。

四、論辯性聽。在課堂討論或同學發言時,要仔細聽對方發言,但目的不在理解,而在發現對方發言中的失誤或邏輯上的混亂處,伺機質疑發難,辨明正誤,駁倒對方,確證自己的觀點。聽時既應聽準對方觀點,還應記住論據,乃至用詞造句的達意。

五、歸納性聽。即讀書法中的“鉤玄提要”。老師講讀課文,不會像他備課筆記中寫的那麼清楚。因此,你應及時歸納出要點來,在書上或本子上作些歸納整理,也就是說,既應“聽”出要點來,又須聽出個整體輪廓來。

六、選擇性聽。有的教師好講,如連續聽下去,怕難堅持。你儘可在重點、難點處聽聽他的高論。其他時候,你可作歸納筆記,或入“旁門左道”冥思。當然,以印證性聽爲宜,而不允許“浮想聯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七、邊聽邊記。“不動筆墨不讀書。”既指“看”書,也指“聽”書(古人稱聽講經書爲“聽書”)。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學習的要點、心得、存疑的問題記一下很有必要。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9

與鑑賞有關的文體知識,一般包括詩詞的源流、詩詞的格律以及詩詞的特點。

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及其特點,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既要對各個時期的詩歌總體風格有所瞭解,還要對各個時期(尤其是唐宋時期),各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我們常說的“文史不分家”,在對詩歌源流的認識上體現得最爲充分。

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是有比較清楚的瞭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

再次,還應充分把握詩詞特點。詩歌的主要特點包括:

—高度的概括性詩歌是最精煉的藝術形式,它對社會生活的概括較其他文學樣式更爲突出,詩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現力最強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個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對生活的看法壓縮在短小的篇幅裏,從而表現深刻的思想感情。在鑑賞時,要根據詩歌的概括性特點,把握事、物、景後面濃縮的思想感情。

—生動的形象性形象是詩歌的生命,詩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濃縮到有限的生活畫面之中,使人通過畫面的形象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鑑賞需要讀者通過想象和聯想,對畫面形象進行還原。“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便活靈活現地點染出春色的燦爛,讀者面對這個詩句,雖然頭腦中浮現出的是有別於作者所捕捉的生活畫面,但是,讀者已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驗證了作者的用心。

—強烈的抒情性“詩言志”,抒情是詩歌最根本、最重要的審美特性。無論是寫景詩、詠物詩,還是哲理詩、敘事詩等等,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鑑賞時,一定要透過景、物的表徵,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學習高中語文古詩文的方法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羣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着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係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爲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

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

分爲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爲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即散曲,分爲“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

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

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

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

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

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

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最高成就爲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

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

豪放派

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

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

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爲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係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

有時可理解爲“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

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

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

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瞭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瞭;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鑑賞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

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

爲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

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

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

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

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

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覆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

如試題爲“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鑑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註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鑑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

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高中生輕鬆背誦古詩文的方法

古詩文閱讀背誦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考試的重點和要點,因爲古詩文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以就是未來如何發展變化,古詩文都是被認同並且需要高中生略知一二的,在古詩文閱讀背誦這一塊控制的比較鬆,因爲他們想要發揚好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學,所以很是鼓勵高中生多學習些古文詩詞的。

首先,關於古詩文的背誦和字詞句的解析,高中生需要將那些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關鍵詞語抓住,然後再用聯想的方式來背誦,無論任何時候,古詩文也跟現代文一樣,要遵循一些必要的文字規律。

高中生都知道古詩文閱讀背誦有很多特殊句式,通假字,還有翻譯等等,關於這一類古詩詞文學知識的教授,古詩文的這些方面的知識相對而言比較晦澀難懂,高中生也比較難以記憶和理解,所以老師們要在這上面花更多的精力。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10

一、四個本,記什麼

1、課堂筆記本:預習及上課時老師提到的生字詞,上課時老師提到的作者簡介、課文寫作背景、文學常識、段落大意、老師的比較重要的板書、課堂上進行的落實到筆頭的練習。有時可能老師會講一些學習方法,要用紅筆記下這些方法,要重點突出。課文中詳細分析的關鍵句子、詞語可以記在書上,也可以記在課堂筆記本上。要“勤記”,語文老師講課,不可能讓你把它說的每一個都記下來,你要自己學會找重點,記下來。在不知不覺中,重要的知識就印在腦子裏了。

2、錯題整理本:每學完一個單元,可以把本單元的字詞、做題過程中做錯的題集中整理在錯題本上。這樣考試前拿過來錯題本就可以找到自己薄弱易錯的地方,便於系統複習。

3、積累本:主要是積累關於閱讀和寫作的材料。平時學習累了、煩了可以讀點文章當放鬆,把觸動你的、有文采的記下來,同時把你閱讀這些句子時的感受寫出來,算是鍛鍊一下文字表達能力。

4、作業本:老師明確要求寫在作業本上的作業。

二、如何預習

①段落序號:先把課文的段落序號標出來,便於梳理文章。

②生字詞:通讀一遍課文,把生字、生詞即自己不認識、不明白、不會寫、拿不準讀音的用紅筆標出來,讀一遍過後,解決生字詞,在錯題整理本上寫一遍,積累起來。上課時,再跟老師出示的生字詞對比,如果有沒有預習到的,再添加上。

如果是文言文或古詩,除了整理生字詞,還要把課本下邊的註釋標到課文中去,這樣便於閱讀時更快地理解課文。

③作者:根據課文註釋和手頭上的資料,瞭解作者簡介,重點記憶其作品、所屬流派、朝代等,在註釋中標出,並把註釋中沒有而參考資料上有的重要信息,整理到課本註釋處,這樣作者信息就比較集中、完整了。再結合上課時老師出示的,進行補充。

④分層次、概括大意:讀兩遍課文後,要試着去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了,瞭解作者大體講了幾個方面的問題,根據這幾個主要問題把課文分層,那這幾個問題基本就是段落大意了。

三、如何閱讀理解?

大體來講是四個步驟:

整體把握。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劃分層次。分析課文講了幾個方面的問題,根據這幾個主要問題分層,並概括每層大意。每個層次會有一箇中心意思,如果能體會到這個中心意思,可以試着找中心句,如果沒有中心句就要試着自己概括。

分析段落。一般每個段落也都有一箇中心意思,所以也會有一箇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會在段落的開頭或結尾,比較少的情況下會在中間。

找關鍵句。關鍵句一般會直接表明作者的態度、觀點、情感。

找關鍵詞。有的關鍵詞是能表明作者的態度、觀點、情感;有的則是文采出衆,用得生動傳神。

閱讀注意事項:

注重寫作背景。古人說:知人論世,弄明白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文學背景能非常有效地幫助理解文章。

考試時,要學會審題。看清要求作答的是什麼,題目對這個答案有什麼限定條件,只有審準題,纔可能作對、做好題。

考試過後,對過答案後,要詳細分析答案,看標準答案是怎樣對應題目要求的,題目要求有幾個要點,答案有幾個要點。

要善於總結題目類型,比如古詩詞鑑賞一般經常考察什麼,現代文、文言文又經常考察那幾個方面的問題,要善於總結,並接標準答案來練習答題方法。

四、文學鑑賞:

文學鑑賞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文章好在哪裏,文章、詩歌寫得好通過什麼體現出來呢?無外乎一下這些方面,即文學鑑賞可以通過一下這些方面、角度,再結合具體的文章來展開。

1.“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2.“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3.“表現手法”包括:託物言志、寓情於景、寓情於事、託物言志、寫景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象徵、襯托、想象、聯想、反襯、烘托、託物起興、樂景哀情、渲染;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抑揚結合;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

4.“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伏筆照應、鋪墊懸念、承上啓下、首尾呼應;順敘、倒敘、插敘等。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11

我們可以將語文劃分爲一般意義上的語文與應試語文兩類,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前者強調平時的積累,涉獵廣泛。例如,基礎知識方面,包括字音、字形、成語、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等;作文素材積累方面,包括各種文章中優美的句子,經典的事例,自己對周圍發生事情的思考等。後者的學習有科學方法可循,前者可以對後者起促進作用。而如果平時忽略了對前者的學習,我們可以從後者入手。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提高語文成績的方法,就可以通過短時間的強化訓練來大幅度提高語文成績。因此,同學們對自己學好語文要有信心,只要付出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回報。

狀元案例

黑龍江文科狀元魏冰

很多同學認爲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高考關係不大,其實不然,課文裏的名句和典型事例都可以作爲作文素材來積累;同時每篇課文都可以當成現代文(或科技文和文言文)閱讀來做,這些都是高考內容啊!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12

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符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注意力集中的飛躍。

用方法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10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複習效率,取得好成績。目前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班,用的就是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系統。

學好語文,還要提高寫作能力。在我們掌握了速讀記憶的基礎上,素材、知識的積累就不是問題了,問題在於多寫,學會借鑑、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纔會不斷地提高。最終學好語文。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13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一、多讀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頭腦充實”,可見,讀書對人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就學習語文而言,廣泛的閱讀,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大大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拓寬和活躍我們的思路,而且,通過大量閱讀,我們將學會分析和鑑賞,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還可開創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二十多年前,呂淑湘先生曾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一文中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的說是得益於多讀書。”時至今日,搞學情調查,經常讀書的同學不但寫作水平高,而且語文成績大多名列前茅。事實證明,要想學好語文,不讀書是萬萬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

二、多動筆。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基礎上還要多動筆,養成記日記和摘抄讀書筆記的習慣。把平日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在閱讀過程中,把書中優美詞句和精彩片斷等摘抄下來,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倉庫,時間久了,語文能力就會在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說起來就“出口成章”,寫起來就“下筆成文”。不會再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尷尬。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望同學們不僅要做“讀書”的典範,而且要做“動筆”的楷模。

三、多實踐。

“生活是個大課堂”,“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大家都知道,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別近幾年來,隨着“大語文教學觀”的建立,語文試題多元化、開放性,我們要學好語文,再如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單純依賴語文課堂是絕對不夠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日要多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視聽媒介,瞭解國內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會信息,並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加深和擴大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我們只有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學語文的觀念,才能把語文學活、學好。

總之,學習語文是慢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形成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於朝夕,正如荀子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同學們,要想學好語文,請從“積累”開始。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經驗

1、勤讀課外書籍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勤奮讀書,必須做到珍惜時間,抓緊分分秒秒。歐陽修善於利用“三上”的時間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鄭板橋讀書則利用“舟中、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古人勤奮讀書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2、勤做讀書筆記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於培養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1、摘抄、摘錄,2、做卡片,3、提要鉤玄,4、寫讀後感。

3、勤查詞典資料

讀書要養成勤查詞典資料等工具書的習慣。ˉ車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爲字典、詞典、辭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宇字典》、《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碰到疑難問題時查閱,而且也可以作一般書籍一頁一頁地讀下去,同樣是大有收益的。

4、勤於朗讀背誦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要做到吐字清晰,音準氣足,節奏停頓合理,要有抑揚頓挫的韻律美,準確地體現出作者的情感。朗讀人物的對話,要力求模擬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聽者面前。朗讀詩歌要鏗鏘悅耳,語勢錯落有致,節奏抑揚迴環,具有音樂美。通過琅琅地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文句的優美、漢語音的韻律,也都能體會出來了。背誦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爲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複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終生不忘。

5、勤於獨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善於提出問題。思考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問幾個爲什麼。其次要善於分析綜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內部分解剖析,將各部分的個別特徵區分開來;並加以比較和鑑別,從而對學習的內容有深透的瞭解和認識。

6、勤於求教探討

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求教於人的習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瞭解情況的人。學習需要謙虛,還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淺嘗輒止,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善於探討、研究,甚至是激烈的爭辯。

7、勤於寫日記

日記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下來。日記對積累寫作材料、儲存知識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日記不但形式十分靈活,可長可短,可敘可議,可描寫,可抒情,可說明,而且內容也非常廣泛,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

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

1、制定方案

方案是行動的指南,亦是目標實現的基礎保障。爲了確保學習目標的實現,就必需制訂學習方案。制訂學習方案有助於加強學習的積極性,避免隨意性,由此加強有序性。只須我們能制定一份詳盡、嚴密的學習方案,並且按照計劃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由此提升學習效果。

2、主動預習

強調課前的預習,是掌握主動學習的一個關鍵步驟,是學習的開始時期。-般的預習要達到下面四個目的:

一是要對課文內容或者下一課所學的內容及層級有大概的理解:

二是要鞏圍溫習舊知識,瞭解新專業知識,可以把新舊知識進行粗層級的有機聯繫:

三是要找到課文中的重點、難題與自己覺得費解的地方,特別對一些模棱兩可、似曾相識的知識要非常引起注意:

四是要知道課文內容後面的訓練,關於難度係數比較大的問題要做記號,等教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者提出。

預習事實上是聽講前在思想方面、心理上及知識上的準備。

3、做好上課準備

課堂學習的準備工作關鍵有幾個方面:

(1)建立明確的課堂學習目標。明晰的學習目標對課堂學習有極強的導向性與鼓勵作用,能使學生集中精力,活躍邏輯思維,提升學習效果。

(2)調整良好的心態。一要有充沛的求知慾:二要有積極的學習情緒;三要有主動的邏輯思維定向。

(3)做好身體上的準備,爲了確保有充足的精神投入到課堂學習。

(4)準備勤學習用具,同時注意把課桌椅梳理得井然有序,免得課桌椅上東西龐雜而影響你的學習情緒。

4、用心上課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營。學生在校的多數時間是在課堂上渡過的。上好課、聽好課是學習各門課程的關鍵方式。課堂學習是一頊艱辛的腦力勞動,只有注重對策,纔可以獲得好的實際效果。卓有成效的課堂學習方法主要有:(1)把握住教師的思路,(2)把握住關鍵內容,(3)主動邏輯思維,學思結合。(4)愛惜課上學習時間,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5)注意課堂總結。總而言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課堂上達到對教師所講內容的最基礎的吸收,纔有可能爲知識的進一步把握與加強打好基石出。

5、按時溫習

溫習是語文學習的關鍵步驟,亦是提升語文學習實效的關鍵要素。語文科目溫習一定要主動,可應用下面幾類具體方式:(1)體系梳理,(2)獨立作業,(3)剖析失誤,(4)體系總結。

6、課餘學習

(1)要儘量和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有助於推動文化科學素養的學習與發展合理的興趣喜好。

(2)課餘學習活動的內容與時間要適度,不要影響尋常的課堂學習與身體訓練。

(3)在課餘學習活動中,要竭盡全力做到基礎理論聯繫實際,學練結合,腦手並用。

(4)要爭取教師的引導,提升課餘學習活動的實際效果。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14

1、空穴來風: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傳聞有一定根據。大多用來表示毫無根據,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傳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誤解爲團結合作力量大。

3、美輪美奐: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麗。媒體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語,錯。

4、炙手可熱:形容人很有權勢,含貶義。媒體擴大其使用範圍,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離其本義。

5、侃侃而談:“侃侃”本爲剛直之意。談得理直氣壯才叫侃侃而談。人們大多用此語形容聊天,屬誤用。

6、首當其衝:首先受到攻擊,一般作謂語。常被人誤用爲定語,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常被人用來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且寫作“不溫不火”,真是不倫不類。

8、鼎力相助:只用於對方或他人,不可用於自己,否則太不謙虛。

9、一言九鼎:說話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於自己。

10、首鼠兩端:遲疑不決。常誤解爲言行前後不一致。

11、溢美之詞:過分讚美的言詞。常誤用於褒義場合。

12、脫穎而出:比喻人才嶄露頭角。陸星兒曾誤用於“脫穎出來,瀟瀟灑灑地活一輩子”;還有人說“從母鯨腹中脫穎而出”。

13、蓬蓽生輝:謙敬之辭。廣告語說“讓您的居室蓬篳生輝”,簡直是罵人。

14、不可收拾:無可挽救,不可救藥。常有人在“一發而不可收”這句慣用語後加一“拾”字,變褒爲貶。

15、出奇制勝:作謂語,不帶賓語。說成“出奇制勝叛軍”之類則錯。

16、不負衆望:沒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

17、不孚衆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貶義。這兩個成語常被混用。

18、義無反顧:爲正義而勇往直前。常被用於毫不猶豫的幹壞事,錯。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無知。容易誤解爲不可理解。

20、望其項背:可以趕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項背”表示“趕不上”,錯。

21、差強人意:大體上使人滿意。多誤解爲不能使人滿意。

22、拋磚引玉:自謙之辭,不能用於對方或第三方。

23、風聲鶴唳:驚慌疑懼,常與“草木皆兵”連用。有人用“殺得風聲鶴唳”來形容戰鬥激烈,錯。

24、敬謝不敏:謝,推辭;不敏,無能。表示推辭做某事的婉辭。錯用於拒絕別人的要求。

25、人滿爲患:強調人多的壞處,貶義。錯用於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櫃檯前人滿爲患”之類。

26、鬼斧神工:建築、雕塑等技藝精巧。常被誤用來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首先幹某件壞事的人。濫用於一切倡導人。

28、文不加點:寫文章一氣呵成,不須刪改。不可理解爲“不加標點”。

29、側目而視:不滿而又懼怕地看着。常誤解爲“目光輕蔑地看”。

30、良莠不齊:一羣人中有好有壞,側重於品質。不用於水平、成績等。

31、無所不至:什麼壞事都幹。與“無微不至”有天壤之別。

32、明日黃花:過時的新聞報道或事物。不能寫作昨日黃花。

33、評頭品足:比喻在小節上過分挑剔。與中性的評議不同。

34、休慼與共:同歡樂共悲哀。與患難與共不同。

35、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與“置之不理”不同。

36、翻雲覆雨:比喻反覆無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氣勢宏偉。

37、彈冠相慶:貶義,常被誤解爲中性的互相慶賀。

38、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爲懦弱猶豫等。

39、無可厚非:不必作過嚴厲的批評。與無可非議程度不同。

40、不脛而走:消息傳得很快。.表示東西丟失用“不翼而飛”。

41、身臨其境:常誤用爲代替“設身處地”。

42、煢煢孑立:孑然一身處境孤單,無依無靠.指一生不指某時。

43、耿耿於懷:形容心存怨恨。

44、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只能表貶義或自謙。

45、耳提面命: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和貶義。

46、聳人聽聞:故意誇張使人震驚。強調主觀目的。

47、駭人聽聞: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使人聽了吃驚。強調客觀效果。

48、咬文嚼字:一般用於貶義,除非貶詞褒用。

49、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謀劃不正當的事,貶義。.褒義用“殫精竭慮”。

50、火中取栗:比喻冒險爲別人出力而不知上當。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快速辨識病句方法

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飾成分,可考慮是否語序不當或贅餘

例1:在休息室裏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地交談。句中的多重狀語語序不當,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昨天,許多老師在休息室裏都熱情地同他交談。”或“許多老師昨天……”

例2:參加這次探險活動前他已寫下遺囑,萬一若在探險中遇到不測,四個子女都能從他的鉅額遺產中按月領取固定數額的生活費。句中“萬一”與“若”重複,屬贅餘。(20xx年高考題)

二、句中有並列成分,當考慮它們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應,它們是否存在從屬關係或交叉關係

例1:今年春節期間,這個市的消防車、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值勤的崗位上。句中並列主語中“消防車”同動詞謂語“放棄休假”“堅持”不搭配。

例2:許多穿裙子的婦女和青年正在那裏拍照。句中的定語“穿裙子的”和中心語“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婦女”詞義有交叉,不能並列。

例3:文件對經濟領域中一些問題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句中的“從理論上和政策上”與“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照應錯位,應將後者的語序打個顛倒,方可照應。

例4:採風小組蒐集了近七百萬字的民間故事、七百餘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情歌”與“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關係,不能並列。

三、句中出現選擇性判斷詞語,考慮可能存在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的語病,但須注意,有些句子“症狀”明顯,但並沒有語病,辨識要小心,謹防掉入命題者的陷阱

例1: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用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謂語部分只有一面:“是根本任務”,而主語部分卻說了兩面:“能不能”,主謂不搭配。

例2:儲蓄所吸收儲蓄額的高低對國家流動資金的增長有重要作用,因而動員城鄉居民參加儲蓄是積累資金的重要手段。“高低”是兩面,“增長”是一面,但由於儲蓄額的高和低都是增長,所以並不存在兩面與一面不搭配的語病。

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問,應考慮句意是否明確

例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臥處不可當風。“忌”和“不可”雙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例2:雷鋒精神當然要賦予新的內涵,但誰又能否認現在就不需要學習雷鋒了呢?“否認”“不”與反問語氣構成三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五、代詞指代句中內容應考慮指代是否明確

例1:之華同志去世前,滿心希望我能寫一篇有關秋白同志文學活動的文章,就像他寫《序言》一樣。句中“他”是指“之華”還是指“秋白”,不明確。

例2:欣賞一首好詩不容易,創作一首好詩更不是簡單的事,小王對詩歌情有獨鍾,因此,他平時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這方面”是“欣賞”還是指“創作”,不明確。

六、句中出現數字,可考慮數字說明是否前後矛盾或重複,是否有歧義等

例1:這個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據有關人員保守估計,直接損失至少在六千萬元以上。“至少”與“以上”矛盾。

例2:這兩年,不少名牌彩電的價格和前幾年比,幾乎下降了一倍。“下降”與“一倍”不搭配。(“倍”僅表示增加。)

例3: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是說一個學校的幾個領導,還是不同學校的幾個領導?有歧義。

七、句中有判斷動詞“是”,可考慮主語與賓語是否搭配

例1:東端有兩座石碑,一座是乾隆題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曉月”四個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龍抱柱。“一座是”與“四個大字”搭配不當。

例2:這種“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風亮節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高風亮節”與“榜樣”不搭配。

八、句中有介詞或連詞,可考慮其是否用得恰當

例1: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並沒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賴和關懷中得到力量,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句中第二個介詞“在”使用不當,應改爲“從”。

例2:3月17日,6名委員因受的賄醜聞被逐出國際奧委會,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做了詳細報道。“關於”應改爲“對於”或“對”。

九、句子是複句,應考慮分句順序是否正確,關聯詞語是否恰當,分句關係是否符合邏輯

例1:一個人有錯誤不加改正,如果是很小的錯誤,也可能會釀成大害。該句是讓步關係的假設複句,“如果”應改爲“即使”。

例2:《紅樓夢》寫了那麼多的人,就是因爲作者和他描寫的對象長期相處,深深理解了他們的一切。分句間沒有因果關係。

十、如果句子的“病狀”不明顯,可壓縮句子的主幹,看相關成分是否搭配、殘缺,或結構是否混亂等

這是辨識病句最基本的方法,除辨識複句外,辨識單句,也必須以此爲基礎。在一時找不到“病症”的情況下,適宜採用這種方法。

例1: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知識的價值日益顯現,人類已進入知識產權的歸屬和利益的分成,並已開始向科技工作者傾斜。主幹“進入”不能與“分成”搭配,即成分殘缺,需在“分成”之後補上中心語“的時代”,才通順。

例2: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儲備,我國也必須儘快建立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針對”與“攀升”不搭配,狀語“針對”的中心語“的形勢”殘缺。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15

很多學生都喜歡用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習成績,殊不知如此盲目性的做題換來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杯具”。那麼如何既不用做大量的習題也能提高學習成績呢?

閱讀能力的考查,是語文“高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實際比重大大超過了卷面賦分,同學們都非常重視。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複習,再來做做練習,相當多的同學感覺進步不大或成績不穩定,於是加大了練習的力度——不是個好辦法。

俗話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這裏的“弛”,不是鬆弛,而是靜心與思索,是對自己經驗積累的重新審視,是敢於面對實際的捫心自問——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從某種意義說,複習到一定程度,回過頭來,總結一點規律性的東西,這個過程幾乎是達到能力“飛躍”的必不可少的一環。思索大體上有兩個方面:一是認識上的,二是具體操作上的。

閱讀的基本任務,就是“讀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試題的取材都來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學類文章、社會科學類文章或文學作品,都沒有讀過,尤其是前兩種文章的內容我們會感到陌生,文學作品所傳遞的對生活某些個性化的認識或情感,我們也可能不熟悉。讀懂、理解,並能從容回答試題的提問,決非易事。首先,讀懂、理解必須以豐富的背景知識爲依託,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關鍵詞語或句子沒讀懂、理解錯了,結果“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複習期間,也不要拒絕任何新的知識,要努力繼續擴大自己的視野。其次要統觀全文。試題在設問時,雖然常常是針對幾句話或一兩個段落,但是它們的意義都在全文主旨的統攝之下由諸多信息總而合成,忽略了主旨,忽略相關信息都可能使理解失之偏頗。某年高考的選文是《世間最美的墳墓》,試題就文中“特殊的日子”提問,應答必須關照副標題和文後註釋,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第二,一些考生在做題時習慣用自己的認識去代替(ti)考試文本的陳述,這是答題總與答案有較大距離的重要原因。特別是文本的認識或見解與我們不完全一致的時候,試題也只要求回答作者的認識、見解是怎樣的,“理解”不是“讀後感”,得忠實於原文。認爲只要從原文中尋章摘句就行了,那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由於設問的角度、側重點不同,解讀時要依題做答,表達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但可以肯定,內容一定爲原文所固有。複習期間這樣一些認識上的問題要解決好,並把它們當作解讀文本的原則加以遵循。

所謂“操作”,是指在解答試題時,選擇好角度,有點方法,講究點順序。做到這一點,必須準確辨析語句之間的相互關係。試題往往就文中某些詞語、句子或段落提問,應答的關鍵是能否找出與之有一定邏輯關係、和它相呼應的另一些詞語、句子或段落。這些一點都不陌生,我們在語文課上經常遇到,比如學習議論文,討論論點與論據,證明與被證明;說明文的說明與被說明,本質與現象;記敘性文字的具體與抽象;其他如隱含與明晰、遞進、並列、因果、條件、轉折、比較、稱代、含蓄、比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諸多關係,由於作者行文的風格、習慣、技巧不同,一般說來,只要認真閱讀,都不難把握。這個過程既包括邏輯思維,也包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多理性,形象思維偏於感受,各自的特點,在最後衝刺階段,需要多一點體驗。現在,要多看看做過的題,對了的,總結點經驗,錯了的,想一想爲什麼、在哪兒出了毛病。一旦有所“悟”,就可能“豁然開朗”。

具體操作,可以概括爲下面幾點:1.通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2.細審題意,明確要求;3.搜尋信息,確定其所在的有效的閱讀區間;4.研讀文句,梳理設問與應答之間的關係,準確篩選;5.再審題意,根據設問要求定向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