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習方法彙編15篇

學識都 人氣:2.1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很多人都在不斷學習,保持進步,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大家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習內容。那麼,怎樣學習才能更高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政治學習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政治學習方法彙編15篇

政治學習方法1

適應考試要求

如何做好政治課的考前準備,是受對這門學科的思想認識所制約的。改變思想政治課的觀念,是做好考前準備的重要內容。有人認爲思想政治課的是在上講條條,課後背條條,考試時默條條。而事實上,一個閉目塞聽,視野狹窄 高三,只會死記硬背條條的人是不可能獲得好成績的。而且,時代和現實都呼喚提高的全面素質,無論從內容和形式上都在促進素質的落實。一些基礎是必要的,但僅僅靠背條條是無法適應目前的要求的。如何轉變觀念呢?我認爲:一是要掌握學習自主權,自己根據考綱學習教材,掌握教材,用教材去聯繫實際。二是掌握考試要求,的每一門學科都有考試要求,每一位考生務必認真學習。有些考生認爲只要掌握了教材內容,平時的學習成績也不錯,高考就沒有問題了。其實不然,儘管平時按他所理解的高考方向來組織,但這是的,而不是學生自己的。學生要自主地學習考綱,學習考試要求特別是招生部門所下發的招生考試要求,況且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要求。

培養綜合

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過程中獲得的能力是去活用這些基礎知識。在政治課中,能活用好哲學基礎知識是重要的一環。如果能從哲學的層面上來觀察和分析涉及多學科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如果能運用哲學知識去說明和解決世界上的紛繁複雜的現實問題。例如哲學認爲: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繫。再如,規律具有客觀性,要求人們必須尊重規律的客觀性、按客觀規律辦事。同時人又具有主觀能動性即人不僅可以反映事物的現象,還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利用規律爲人類謀福利。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堅持實事求是。這一原理運用於經濟學中,就要求我們按經濟規律辦事,如按價值規律辦事,按人類社會基本規律辦事等。

抓住特點

1.試題的載體材料情景新穎,情況複雜。無論是客觀性試題還是主觀性試題,載體材料都反映日益發展着的客觀世界,日益發展着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試題所用文字多,涉及知識面廣,可用多角度、多原理分析,所以平時應注重聯想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要求學生在平時注重新穎性材料的積累。

2.答題要求呼喚着辯證。從歷年的試題答案看,辯證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符合前進步伐的,一是因爲思想政治課本身以培養學生辯證爲己任,二是思想政治課與時政題的結合上越來越體現出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試題答案文字並不多,但要求精煉、辯證。

3.試題及答案涉及的政策性越來越強。以前往往強調知識性同時強調發展性,比較理想化。而現在的試題及答案,非常貼近考生生活,反映當前社會實際所執行的政策內容,考生答案中唱高調喊口號的現象越來越少,高考呼喚考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當今世界。

政治學習方法2

1、“關鍵詞化”: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上要注意發現、歸納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關鍵詞”,以利於記憶和理解。比如,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可以分別概括爲:“調節”、“刺激”、“促進”或者“棒子作用”、“鞭子作用”和“篩子作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和方法的三點可以概括爲“對內”和”對外”兩個大的方面。企業的兼併就是“大魚吃小魚”,企業的破產可以理解爲企業按法定程序“安樂死”等等。關鍵詞的概括和總結可以自己進行,也可以上課聽老師的總結。

2、“事例化”:對於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尤其是比較難懂的),一定找到一個比較典型的事例輔助理解,作到抽象理論具體化。比如: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就可以對應到課本上的圖畫“一鬨而下”;理解商品的概念就聯繫“自己用的書”不是商品,而“書店出售的書”纔是商品。“社會主義國家的強有力的宏觀調空”可以聯繫“神六的成功發射”、“三峽工程、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的建設”等等。事例的尋找注意上課從老師那裏找,也可以自己總結,事例應該是材料、圖表、漫畫、數字等直觀形象的東西。

3、“對比聯繫化”:對於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們放到一快加以對比和聯繫,比單純對一個要好理解和記憶。比如,學習“價值”,要對比聯繫“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價格”等概念;學習“價值規律的作用”,要對比聯繫“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學習“企業”,要對比聯繫“市場主體”、“公司”、“企業法人”等概念。每學完一節尤其是一課的內容後,要做這一項工作。另外要注意老師上課在這方面的總結和參考書上面的總結。

4、“典型錯誤對應化”:對於比較重要的感念和原理,注意經常容易犯的錯誤。比如關於“使用價值”的:使用價值決定價值;關於“價值規律”的:不等價交換現象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關於“經濟效益”的:利潤、經濟發展速度、勞動生產率高了,經濟效益就高了等等。對應錯的,就知道正確的了。典型錯誤,要注意從做練習中總結,也應該注意老師的總結。

高一政治學習方法

上課很重要。上認真聽講40分鐘,比課外努力兩個小時的效果還好。逼自己把講的東西當成故事來聽,會有趣、輕鬆很多。課後沒事幹時偶爾翻翻課本,抽點時間理清一下的邏輯關係,對有很大幫助。如果有時間,還可以找點課外書來看。不一定要和有關,隨便什麼有關社會、科學的都行,甚至某些小說、野史亦可。多看點書,答題時雖然用不到這些東西,但會帶來很多。

多做題。對選擇題搞題海戰術,形成條件反射,考前重點看自己曾經做錯過的題目。對於解答題,要多看,從標準答案習一些答題技巧。注意選擇一些解答詳細,最好有分析思路的參考書。參考書貴精不貴多。

偶爾看看報紙、,或從其它方面瞭解一些社會上最近發生的事情,有助於開放性題的解答。答開卷部分時,能寫多少寫多少。因爲少寫扣分,多寫不扣。閱讀材料時注意看清楚題目,不僅要理解文章,把握好答題的大概方向,還需弄清楚材料的每個細節,根據一些關鍵字答題。同時注意組織好語言,不僅要讓改卷老師看得懂,還要讓老師看得舒服。

高中政治課本的閱讀方法

課本是、閱讀的根本,是題目答案的依據。“的發展,則取決於良好的閱讀”。的課本閱讀,不僅對學生當前成績的提高有利,對學生的有利,而且對學生今後的終身發展也很有利。學生應該充分使用好課本這個“本本”,在課的過程中,培養自己閱讀課本的,學會閱讀、理解政治課本的策略和。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象很複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對於政治第二課第一節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聯繫”(“聯繫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係。”),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幹成分:“聯繫是關係”。簡單地說,聯繫就是關係。這種“化繁爲簡”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聯繫”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要義。

(2)第一修飾詞:“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關係都是聯繫。也就是說,聯繫是有條件的,並不是任何“關係”都是“聯繫”,只有那些“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係”纔是“聯繫”。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解“聯繫”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3)第二修飾詞:“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這表明兩層意思:聯繫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們強加的,因而,“聯繫”具有“客觀性”;聯繫不僅存在於事物內部,也存在於事物外部,因而聯繫具有“普遍性”。這樣,我們也就能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了“聯繫”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外延。

2、區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說:“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高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例如,我國解決民族大團結的基本政策是:A?團結—批評—團結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榮D?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90年全國高考題】

這是一道十分簡單的單項選擇題,正確答案是D。但是,據當年的統計,仍然有28.2%的學生做錯。其做錯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區分清楚“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和“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決定”與“影響”、“根據”與“條件”、“主要”與“全部”、“原則”與“政策”等,就屬於易混詞。課本在知識敘述上,常使用這些詞把知識點準確地加以界定。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時常注意課本上的這些易混詞,區分易混詞、準確地把握知識點。

3、抓住近義詞——培養信息轉換能力。

信息轉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閱讀後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於檢測信息轉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着我們三個年級的政治課本中的政治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於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例如:“20xx年12月10,中國正式成爲了WTO的成員。回顧過去,15年艱難談判中最大的困難是中美談判。中國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國。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只能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從而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加入WTO,有機遇,也有挑戰,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利大於弊。”“請問,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20xx年某市高二上期期末統考題】

對於上述題目,運用“咬文嚼字”的辦法,把材料中的詞句轉換成“政治術語”,就能比較好地作答。材料中,①“成爲了”→“發展”→發展的觀點;②“艱難”→“曲折”→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觀點;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觀點;④“也”→“聯繫”→聯繫的觀點;“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雙贏”→“共存”→對立統一的觀點。⑥“利、弊”→“一分爲二”→全面看問題的觀點;⑦“利大於弊”→兩點之中有重點的觀點。

4、注意對應詞——學得靈活。

“主要”對應“次要”、“現象”對應“本質”、“物質”對應“意識”、“主觀”對應“客觀”、“正確”對應“錯誤”……我們首先就應該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對應詞,在課本上做好批註。這樣,就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的目的。

例如,政治課本第二課寫到:“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主要是依*市場調節實現的”。因爲“主要”對應“次要”,所以,課本上那句話的言下之意是,市場調劑不是資源配置的唯一實現方式。那麼,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思考:另外還有什麼其它的實現方式呢?——國家的宏觀調控。這樣,就初步地、靈活地把握了市場調劑和宏觀調控的辯證關係。

5、重讀關鍵詞——抓住知識重點。

所謂“關鍵詞”,就是指課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質屬性或特徵的一些詞語。最、首要、前提、基礎、基本、關鍵、核心、主要、主導、實質、本質、根本、根源、標誌、目標、目的、原則、源泉、決定、第一,等等,就屬於“關鍵詞”。

教材中的關鍵詞是很多的,它們在課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在學習中,我們可以採用在課本上對關鍵詞劃上點、線、圈、勾等着重號,或用彩色把關鍵詞加以突出。

6、尋找反義詞——正確理解知識點。

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學會從對立面去觀察事物,能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準確。專家在編寫教材時,爲了對概念、觀點、原理等進行準確的表達,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確的詞語。我們在閱讀時,應該使用反義詞的方法,準確地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觀點和原理,進而培養辯證思維。

例如,“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這是一句黑體字,是重點知識,是一個重要觀點。在這句話中,是“一種”,不是“唯一”。優化配置資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場調節”外,那還有“宏觀調控”。是“有效”,不是“無效”,是“優化”,不是“劣化”。通過這樣的分析,對“資源配置”就有了一個全面的映象、對“市場調節”就有了一個準確的理解。

7、重視“引言”——注意前後兩課之間的聯繫。

現行政治課教材,每一課都有一個引言。這個引言,既概括了該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也言簡意賅地點撥了該課與前一個課之間的有機聯繫。重視引言,能幫助我們在宏觀上把握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繫,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上冊第四課的引言。這個引言的第一和第二句話是:“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各個行業分屬於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產業構成國民經濟的整體。”引言的這兩句話,言簡意賅地講了三層意思:一,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細胞;二,國民經濟的產業構成——三大產業;三,第三課(企業)和第四課(產業和勞動者)之間的聯繫&mdash 高中歷史;—各個行業分屬於不同的產業。因此,我們不要忽視每一課的引言。

8、板書標題——使學習“綱舉目張”。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標題,就統領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單元)有課(單元)的標題,節有節的標題,框有框的標題。抓住各種標題,就把握了課本內容最主要的東西。把各種標題“串”起來,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因此,在學習中,不能忽視各種標題,最好用彩色把各種標題加以突出。在學習、時,把各種標題“串”起來,既能對知識起統領作用,又能把知識梳理清楚,還能訓練思維和敘述的條理性。

9、區別字體——吃透知識點。

現行政治課教材,在編寫體例上,有三種字體:黑體字、宋體字和小字。黑體字是重點。宋體字是黑體字的延伸,它與黑體字一起構成了課本的正文。小字是對重點和正文的補充說明,它與旁邊的名言警句、語錄、諺語等一起對重點知識起輔助作用。閱讀時,我們既要區別不同字體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們聯繫起來進行思考。這樣,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維,從而把知識點吃透。

10、層層追問——發散思維。

一般地,政治課本上的每句話,都有它的前因後果。我們閱讀政治課本時,必須把每句話同前後句、前後段、前後節、前後課的內容聯繫起來。具體方法是:圍繞確立的中心(段意、框標題、節標題、課標題或其他),不斷地對自己提出相應的“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等類問題。這樣,一句話就就誕生幾句話,一段就擴展成幾段。這樣,前後知識的聯繫也就越緊密清楚了,思維也就得到了發散。

11、邏輯推理——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係。

在新課的學習時,應儘可能地從舊知識推出新知識。在舊課的複習時,應探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這不僅符合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識網絡,便於對知識的。

12、帶問閱讀——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帶着問題去閱讀課文,從而使閱讀變成一個有準備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過程。這樣,既可以提高閱讀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聯繫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培養政治意識。

政治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屬於意識形態的範疇。政治課源於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必須爲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服務。用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來說明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或用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去說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就能把政治課本教活,把政治課本讀活。

14、聯繫自己的生活情況——加強說服力。

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說明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15、聯繫教材提供的材料——熟悉教材。

專家在編寫政治課本時,爲了證明所敘述的觀點、原理,在教材中引用了一些材料、漫畫、語錄、諺語、名言警句等。不管這些材料是否過時,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把課本正文中的觀點與這些材料進行聯繫、思考,這樣能熟悉課本,加強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

16、聯繫其他學科知識點——拓寬綜合視野。

用其它學科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政治課本上的內容;用政治課本上的知識去解釋其他學科的知識,能夠突破難點,培養綜合能力。我們的政治學習應該有這方面的大視野。

17、概括段意——培養概括能力。

一個段落,往往就講解一個問題。概括段落大意,不僅能理解知識,還能培養概括能力。政治課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幾個不同但又相聯繫的句子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後一句往往概括了該段的段落大意或觀點。在閱讀政治課文時,首先應留心第一句或最後一句。但有時整段並沒有一個明顯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該段的段意。這時,就要求我們用精練的一個詞或句子把該段的大意概括出來。這樣,對這一整段的內容就大致清楚了。

例如,對於現行的高一政治教材:“由於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不僅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國家的宏觀調控。只有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才能克服市場的種種缺陷,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保證市場經濟、有序地發展。”這一段講了一個什麼問題。通過“概括段意”的辦法,就能得出“宏觀調控的必要性”這個問題。

18、劃分層次——培養分析能力。

課本在知識的敘述上,有時對一個問題的講解往往要從幾個層面或從幾個角度去進行。我們應該逐層逐層地深入理解。

例如,對於現行高一政治課教材,我們提出了“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的問題之後,應該緊接着思考:“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有哪些表現呢?”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的指引下,回到教材的那個自然段中去進行層次分析,很快地,完整的答案就會出來:①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②也不是完美無缺的;③才能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這樣,關於“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的問題,通過閱讀掌握了。

19、構建圖表——幫助記憶。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一個單元也有其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圖表,把“厚書”變成“薄書”,既培養了概括整理能力,又培養了學習、記憶方法。

但要注意,這一步與前面的方法是不同的。它不是鑽研理解知識的細節,而是側重與整理知識體系。這一步,必須自己動手,不能把參考書上的知識結構圖表照抄一遍。通過總結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結構圖表,不但可以從頭到尾地把知識複習一遍,還培養了動手能力。

20、理清線索——減輕記憶負擔。

政治課的每個框題、每節、每課乃至全書,都有其敘述的線索,理清線索,從宏觀上掌握知識。

如,高一的《經濟常識》(上、下冊),全書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爲主線,依“市場經濟一般——市場經濟特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的三部分來編寫的。一、二課爲基礎部分,包括商品經濟基本理論、市場經濟一般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三至八課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內容。(上下冊)全書研究的對象是市場經濟關係及其調節。所以,教材在橫向結構上,介紹了:市場客體、市場主體、市場構成、市場法規、宏觀調控等市場經濟的五大構成要素;教材在縱向上,以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特別是居民個人)爲中心,介紹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市場經濟的四大環節。

21、易混歸類——培養辨別能力。

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往往就是考點,這些知識點往往在選擇題和辨析題中出現。這種題目的難度較大,只有對課本知識掌握得十分紮實,纔不容易做錯。例如,關於價值的表現形式的問題,高一課本有兩處,是分別出現的。一處是“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另一處是:“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記得上海市在單獨命題高考時,就在價值的表現形式這個問題上曾經考過一道選擇題,結果,得分率很低。又比如,《政治常識》中有:“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四種說法,雖然都是“代表大會”,但卻是最容易混淆的。再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種說法,分別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雖然都是“政治制度”,但也是容易混淆的。

在學習中,對類似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歸納、辨別,並進行練習。在新課學習時,要對前面的舊知識與剛學的新知識進行對比,找出其區別。學完一冊後,應該對全本書中與同一個詞有關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如關於“表現”、關於“基礎”、關於“條件”、關於“制度”等等)。這樣,不但能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22、“濃縮”知識——便於記憶。

作爲教材的課本,在闡述理論問題時,當然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力求作到全面。在對其中的一個角度進行敘述時,又必須“擺事實,講道理”,力求作到深刻。在每一句話的表述上,還必須清楚明白,力求作到準確。這樣一來,對於一個問題,教材就可能出現較大的篇幅,看上去比較“繁雜”。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上冊“發展農業”部分,一共12個自然段和一個卡。這麼多的篇幅,實際上就講了一個問題:我國農業的出路——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而且,教材對這個問題的每一個要點首先都是使用一句比較長的句子來表述,然後又用一個自然段進行闡述,再用一個小字的自然段來對其補充說明。初學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好象是“霧裏看花”、“大海撈針”,記憶起來很費勁。

這就要求我們進行概括,“化繁爲簡”。我們必須首先“咬文嚼字”地把課本讀準、聯繫“實際”地把課本讀活(讀“厚”)。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必須用“濃縮”的辦法,將教材12個自然段的內容(一個問題,五個要點)“濃縮”爲幾句便於理解、記憶的“順口溜”(把課本讀“薄”)。例如,對上面我國農業的出路問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順口溜”來幫助學生理解、概括和記憶:“‘三高農業’如何走,政策、科技、投入必須有。產業化經營很重要,鄉鎮企業好幫手。”

政治學習方法3

一、自主學習,迴歸教材

新學期,我們要繼續學習人教版選修三《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這本教材的特點是:知識內容多、問題明確、常識性和記憶性強,但理解難度小,考試的靈活性不強,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於教材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從現有的習題情況來看,具有記住就會,懂了就能做對的特點。所以在開學前,建議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嘗試構建知識體系,明確學習內容。

二、學練結合,把握重點

自主練習是檢測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因而自學選修三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配套練習。關於練習冊的使用方法建議如下:

第一,導學案部分

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填寫導學案,一次性完成一框題的學習任務。中途有疑問或不清楚的地方先空着。

完成後,對照教材再次檢查和補充導學案,同時結合導學案的體系在教材上標記重點知識。

第二,關於課後習題

課後習題要顯示完成,特別要注意主觀題的答題要點和思路。要重視悟答案的過程。一要明確考察知識點在教材的位置;二要記住知識點本身的內容;三要儘量學習結合材料的分析語言。

三、鞏固所學,複習舊知

受到新型肺炎的影響,我們的在校學習時間壓縮,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停課不停學,做好新教材的自主學習的同時,要有計劃的複習必修1—必修4的教材,做到知識體系爛熟於心,重點知識重點記,爲一輪複習做好準備!

政治學習方法4

1)預習

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爲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做好預習需要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

A.列預習提要、

B.做好筆記、

C.發現問題、

D.持之以恆。

2)專心上課,積極思考

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誌。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3)課後及時複習

之所以要及時複習,是學習的反覆性特徵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後慢規律也要求及時複習;及時複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熟練掌握所學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學說,老師上課講到的概念和原理雖然聽懂了,筆記也記了,但就是很難記住。概念和原理是對同類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不僅記起來困難,而且只能形成短時記憶,不能形成長久記憶。學習知識懂是基礎,記是手段,用是目的。

在真正弄懂的基礎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須做到:

A.運用記憶技巧、

B.做到及時複習和定時複習、

C.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D.正確區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識點、

E.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要充分認識政治學科特有的價值。政治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思維方法,是思維的工具。這是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

要克服學習中實用主義的傾向。需要是同學們學習的直接和重要的動力。現實狀況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同學不自覺地將學科分爲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須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會下大力氣去抓,哪怕不喜歡也要強迫自己去學,反之對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較低的學科,不管有用沒用,就不願意付出精力去學習,而越學不進去就越感到枯燥無味,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要消除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政治課的誤解。這種誤解主要是由於對政治課的不瞭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課而言,他本身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一些人不瞭解政治課的學科體系和價值,本能地把政治課和行政工作或時事政治劃等號,和思想政治工作劃等號,認爲政治課就是說教,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的評價政治課。把政治課教學看成是傳統灌輸,影響了同學們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政治學習方法5

一、重過程,優習策略所謂重過程就是學生在學習中把學習的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

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概念時,傳統的學習過程是:記牢概念和說明概念的由來;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用實例論證概念本身的科學性和實際意義;運用概念解答習題;和綜合練習。按這種設計進行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從字面上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概念,能用課本語言準確回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含義及其相互關係。但學生對“爲什麼中國搞了四十年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爲什麼日本等國搞資本主義只有40年就恢復了元氣,一躍而成爲資本主義強國”等問題難以理解。第二種學習程序:學生簡要回顧人類社會各個形態的概況;提出概念和說明概念的由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明概念的含義,並探討概念提出的科學性和實際意義;深入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 中考,學生用知識解答。這兩種,前者容易使學生感到結論是現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後者卻可以讓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二、探究,激發學習探究性學習具有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這種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探究應抓住以下兩點:

1、探究主題。可以是熱點問題和民衆較爲關心的問題或教材中的某個問題,也可以是有關青少年切身利益的科學主題,如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研究等。

2、探究過程。

(1)、運用“頭腦風暴”提出可能的假設,確立研究方向。

(2)、設計制定探究方案,包括我們需要哪些信息、我們怎樣獲得信息、小組劃分、組員分工和任務、時間安排等。

(3)、收集,包括收集的的途徑(如教材、網站、圖書、報刊雜誌、訪談、問卷調查、實驗、觀看影視錄像、個案追蹤、師生交流等)、類型,出處等。(4)、整理,包括資料的篩選、歸類、權威性和有效性分析、比較、小組討論、價值觀分類。

(5)、得出結論,包括課題探究的結論、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的見解等。

三、常參與,提高學習能力學好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學好課本的理論知識,而且要用理論觀點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參與的方式主要有:

1、查閱資料式。這種形式,就是讓學生通過查找報刊、雜誌等方面的資料,掌握一定的事例、數據、圖文等材料,用教材中的理論或自己的觀點分析說明某一理論、觀點或實際問題。如,九年級教材第一單元中活動設計:“查閱有關資料,瞭解我國現階段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並利用搜集的資料出一期板報”,在進行這個活動時,在內容上學生可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來蒐集材料;在方法上可採用閱讀報刊雜誌和上網搜索等方法。

2、討論、辯論式。這是一種新學習方式的探索,對一些重要的學習內容或一些易混淆,易發生錯誤的理論、觀點、認識問題等,學生可辯論、討論,使其在討論、辯論中尋求到正確答案和結論,如在學習九年級第一單元時,可組織 “生上網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辯論會,通過辯論、討論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及辯證思維的方法。同時也懂得了上網的利與弊,做出對待網絡的正確選擇,即揚長避短爲我所用,形成正確對待網絡文化的共識。

政治學習方法6

1如何預習

預習是學生聽好課的基礎。每個同學都應該把它作爲學好思想政治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和基本條件。如果同學們不作預習,就會在上課時感到生疏、突然。如何進行預習呢?

(1)列預習提要。

要帶着老師佈置的預習思考題去預習,邊讀邊思,並列出提要,初步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可以利用標題、不同字體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體系,以便我們有輕有重、有精有粗地閱讀教材。

(2)做好筆記。

在書上,做出標註,在本上列出提綱和寫出聽課要注意的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要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哪些是語言敘述屬文法方面的內容,可以不管它。

另外自己還要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可以加上框、線、點、圈、標號、點評、註釋符號,留下預習的“痕跡”。

(3)勤思善想

預習的關鍵要善於“想”,發現和提出問題,如:新舊課之間有什麼關係,和過去的什麼知識類似。在這一過程中同時還培養了同學們的思維品質。

在預習中,不僅要關注知識,還要關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恆

搞好預習還必須有決心、有恆心、有自信心。預習是預習、專心上課、及時複習和運用檢測良性循環學習過程中的起始階段,只有堅持一個時期才能看到效果。

2如何聽課

(1)集中精力、專心聽課

集中精力、專心聽課是保證提高同學們聽課質量的主要條件。

因爲,只有集中精力、專心聽課,同學們才能聽到教師講的什麼、問的什麼、在黑板上寫的什麼,才能跟得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才能從老師講課中受到啓發,發現問題,提高聽課的質量。

也只有集中精力、專心聽課,才能作好筆記,爲課後的作業和複習打下基礎。但個別同學對此卻沒有足夠的認識,聽課的精力不集中,開小差,上政治課時練字、畫畫,或看其它書籍,做其他課程的作業。

一堂課結束了,老師講了些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課後作業有哪些,一概不知道。這樣的學生是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

(2)眼、耳、腦、手並用,看、聽、思、記結合

聽課時,同學們眼、耳、腦、手並用。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同學們眼睛要看教材、看板書、看老師的手勢和表情;耳朵聽老師講的內容;腦要協調眼、耳、手的活動,思維要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手要認真作筆記,在書上劃重點,記符號。

與此同時,同學們在眼、耳、腦、手並用,看、聽、思、記結合時,應注意和協調看、聽、思、記四者的關係。

一般說來,在這四者中,首先是聽。聽是關鍵,是基礎。因爲聽不清就記不清、記不全,思也就無法進行。

其次是記,記是聽課的收穫,是複習和作業的依據。俗話說,心記不如筆記。一堂課如果不做筆記,即使上課聽清聽懂了,課後也不一定記得清、弄得懂。所以,聽課筆記很重要,一定要記,而且要記好。

第三是思,思能提高聽課的質量。聽課時,只有一邊聽,一邊思,才能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才能從中受到啓發,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只有通過思,才能發現問題,得到更多的收穫,提高聽課的質量。

第四是看,看處於輔助地位,爲聽、記、思服務。在聽課過程中,同學們要正確處理好這四者的關係,既不要主次不分,又不要注意了這個忘了那個。既不要只顧聽,忘了記,也不要只顧記,忘了聽,忘了思。

(3)注意聽思記的方法

上課時,同學們只注意聽、思、記還不夠,還應該注意聽、思、記的方法。也就是說,不能什麼東西都仔細聽,不能什麼東西都仔細想、仔細記,還應注意它們的方法和技巧。

聽:主要應仔細聽老師對重要問題的講解分析,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的答案、老師對教材補充的新內容、重要的名詞和概念的含義、作業的題目和具體要求。

思:要跟隨老師講課的思路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主要思考那些重要的、與現實問題密切相關的問題、容易混淆的和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

有的同學說,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麼思考。這點不能急於求成,要逐步培養。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主動思考呢?

第一,要注意知識的積累。

第二,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多讀書看報。

第三,學會一些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等等。

第四,將自己置身於教學情景之中。經過以上過程,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記:主要是記下大小標題和老師講課的思路線索,下重要的觀點、概念、事例、記下關鍵性和總結性的內容和教材上沒有的新內容;記下沒有聽懂和沒有想通的疑難問題以及自己在聽課中發現的問題;記下作業的題目、要求、課外閱讀書目和資料。

此外,筆記要主次分明,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切忌主次不分,雜亂無章,也不要貪多求全,一字不漏。筆記內容不能僅限於老師的板書提綱。

筆記內容還應包括:

第一:老師對課本上落後於社會現實的知識進行的更正補充。如黨在政治、經濟理論上的新突破、社會現實的新變化。

第二:自己在預習時難以理解的問題。這種問題因人而異。預習時的難點也是聽課時的重點,把預習遇到的疑難問題記在筆記中,複習時多加思考,可使知識掌握得更加鞏固。

第三:老師講課時推導知識的思路和過程。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

第四: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整理總結的知識體系和對易混淆知識進行的對比。

如《經濟生活》中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區別,勞動生產率對價值、使用價值和價值總量的影響,股票與債券區別與聯繫,解決公平問題的現實做法等;《哲學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異同;發展觀的知識體系等;《政治生活》中的政體的不同形式、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係等。

當然,老師爲了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大家積極思維而補充的具體實例和課本上一目瞭然的知識是沒有必要記錄的。

3如何複習

(1)複習的要求及方法

第一,課後回憶。

回憶學習了哪些知識,重點是什麼,老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知識的,象過電影一樣。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相互啓發,補充回憶,可以按筆記回憶,也可以按教材綱目回憶。

第二,及時複習。

同學們在學完一定教學內容後,有目的地及時複習和鞏固知識,可以加深和鞏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

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着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再者,政治課教學是以傳授知識、接着能力、提高覺悟爲教學任務的學科,不能搞突擊複習,應日積月累,循序漸進。

切忌在學習之後很久纔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第三,循環複習。

這是循環往復,不斷重複,加深理解與記憶的一種複習方法。這種方法可用於固定的內容的複習,也適用於累加知識的複習。

比如,多次複習一章、一單元或一本書的內容,每次複習都不是簡單機械地重複,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斷獲得新收穫。

再比如,學了第一課,及時複習;學過第二課,再將第一、二課的內容全部複習一遍,如此類推,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繫,提高熟練程度。

第四,概括提煉。

同學們應該在單元或學科結束後,對學習內容進行概括提煉,確定知識要點及其相互聯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構建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就是系統地複習、鞏固知識,應用理論並使其系統化、深刻化的複習過程。

(2)運用記憶技巧。

第一,分層次記憶。

對基本概念,按其定義內容分成若干層次來進行記憶。概念的定義都是其本質的含義,十分嚴謹。一般都有種。種限定,即用一定的定語來界定,每—定語都包含着不同的內容。如“物質”的定義包含這樣三層意思,即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爲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分別指出了物質概念的”物質性”、“可知性”、“唯一特性”。讓學生按這三層意思依次記憶。又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定義包含四層意思,即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

這樣按層次依次記憶,既能全面深刻理解這一概念的實質性內容,又便於準確記憶。

第二,聯想比較記憶。

高中政治課所學知識中,不同的事物,性質根本相反的事物。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側面,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知識很多。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同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

哲學中根本對立的哲學派別和觀點等。這裏只要記住一個事物,就能迅速準確地聯想出與此相對應的其它事物,並與之進行比較。

如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只要記住唯物辯證法堅持全面、聯繫、發展的觀點,就能聯想並對照出形而上學片面、孤立、靜止的觀點。

第三,把握關鍵詞記憶。

“少則得,多則惑”,只要能抓住重點和關鍵,就能“綱舉目張”。如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只要記住“前提”、“物質基礎”“直接特點”這幾個關鍵詞,有了這個提綱,就打下了記憶的基礎,就能較好地記住三個原因。

又如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幾點內容,主要記住“來源”、“動力”、“目的”、“標準”這四點,好多問題都從這四個方面來分析,就較準確全面了。把握關鍵詞語也就把書本越讀越薄,越讀越精。

第四,直觀記憶。

主要利用圖表、圖示、圖解等直觀手段把知識之間的聯繫和關係表現出來。這樣使學生便於理解,容易記憶。如將股票和債券,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徵列成圖表進行對照比較。

在對照比較、彼此襯托中,強化了我們對此知識的記憶。

第五,多功能記憶。

在記憶過程中,把耳、眼、心、手、口各器管都利用起來,做到耳聽、眼看、心記、手寫、口唸,比單純的眼看或耳聽記憶印象深刻得多,效果要好得多。據教育心理學測試,前者可以比後者提高6倍效果。

“眼看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就是這個道理。

政治學習方法7

一、政治知識點的遷移、拓展教學法

衆所周知,政治知識是學生的思想支柱,是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之一。

政治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教學法,是以政治知識的網絡構建爲基礎,因此作爲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和全面的的基礎知識的結構框架,讓學生具備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結構脈絡。

然後採用關聯發散思維的方式從新編排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的發展模式出發,提出知識拓展的方向。

例如,在講“正常情緒”一課時,教師可以發出這樣的提問:“情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當人產生情緒時,人的身體各部分將發生什麼變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通過政治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瞭解更加深刻,對生物知識也有了突破性的認識。

實踐性的學習把政治觀點的遷移與拓展到其他學科中,爲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突破”教學思考

1.素質教育的障礙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嘗試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還有前改後返的體會,但總的來說進度不快。

究其原因關鍵的一條就是設有一個政府部門制定出以實施素質教育爲目標的對教學管理的評價模式,這一點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大障礙。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初中政治課應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入手。

2.開卷考試的弊端

評閱中考試卷必須選拔政教專業的、多年上畢業班的、經驗豐富的、責任心強的政治教師參加閱卷。

可見,作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突破口,開卷考試不是素質教育的終結,而是素質教育的開端。

3.新課程的缺陷

新課程的缺陷主要體現在新教材中的活動課。

新教材的一大貢獻是在理論知識學習後,適時安排活動課驗證和鞏固教學內容。

但是,如何將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論,通過生動活潑的活動表現出來,充分發揮實踐和活動在提高學科教學質量以及增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的重大作用還顯得薄弱。

要提高初中政治課的教育教學質量,最終讓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就必須處理好“灌輸”與探究的關係。

如對課程探究既可從宏觀上把握課程的基本結構,也可以從微觀上大膽取捨、合理重組教材。

而“灌輸”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運用。

就人的發展而言,“灌輸”與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導探究,是因爲過去過多的倚重於“灌輸”,把“灌輸”置於中心地位;從學生獲得知識的角度來看,通過“灌輸”獲得的是間接經驗,而通過探究獲得的是直接經驗。

因而初中政治課教學應以“灌輸”爲主,但應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三、突破閉卷考試的“包圍”走進開卷考試

傳統的閉卷考試立足於選拔,實施選拔性教育行爲,只面向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使大多數學生以失敗者的心態進入社會;閉卷考試以考試爲指揮棒,只在考試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試結果而輕教學過程,以考分作爲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

閉卷考試採取違背教育規律的“題海戰術”及“加班”、“加點”、“加壓”的辦法給學生造成沉重的課業負擔,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的發展,使他們的身心長期處於難以承受的超負荷狀態,而過早地捲入殘酷的社會競爭中。

爲克服閉卷考試的種種弊端,變“尋找適應教育的學生”爲“尋找適應學生的教育”,教育部於20xx年3月13日發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導意見後,對政治科考試製度進行了重大改革。

從而使初中政治課突破閉卷考試的“包圍”走進了開卷考試。

初中政治課實行開卷考試,即考試時允許考生攜帶政治教材及相關資料進入考場,隨時查閱。

要求學生運用課本中的知識、觀點、原理,聯繫國際國內重點熱點問題、聯繫校園生活實際以及自身的思想行爲實際,充分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分析、解決試卷中的問題。

此舉措重在培養學生利用課本知識分析、處理社會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

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突破應試教育的“包圍”走進“素質教育”

長時期以來,政治課被簡單地理解爲說教課、背誦課,傳統的政治教學,就是一言堂、滿堂灌,照本宣科,條條框框等教條式教學,圍繞“應試”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傳統教育模式,是一種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的淘汰式的選拔教育。

在這種模式下,各級各類學校在教學安排上明顯偏重智育,把學生訓成了考試機器,高分低能,心理負擔過重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也惟升學率是從,因爲只有如此,纔有資格談獎金、職稱、晉級、住房等。

結果呢?人的素質沒有提高,黨的教育方針也沒有真正貫徹。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也強調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礎教育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五、迴歸生活,讓政治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衆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政治知識發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

基於此,文章提出了讓政治課堂迴歸生活的教學理念。

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的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發散性思維。

我們知道,每一個政治觀點都是在事實中總結歸納出來的,如果,我們單純的從知識的關鍵字眼的理解和講解去開展教學,將會使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變得抽象,反過來講,我們用生活中的事實去驗證觀點,也就是運用不同的“數據”去倒推一個“數學等式”,那麼這個政治觀點將會變得真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更加深刻。

例如在講“正確認識自我”一課時,教師可以把課堂模擬成一場綜合性的拓展活動,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帶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來營造一種挑戰自我的氣氛,然後,教師可以出一些帶有政治觀點題目,讓學生用自己實際生活的例子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論。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學到了課堂的知識,而且還對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現做了比較準確的定位。

可見通過教學過程中生活場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學生與課堂的粘着力,使課堂氣氛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提高了教學質量。

政治學習方法8

人離不開學習,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學習是獲得知識,取得經驗,轉化爲行爲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充實生活,發展身心,促使個人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要學好,就得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

愛因斯坦總結自己獲得偉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並解釋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確,Z代表不說空話。德國哲學家笛卡爾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已經證明: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越學越聰明。給學習者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不得法的學習方法,會阻礙才能的發揮,越學越死。給學習者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由此可見,方法在獲得成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怎樣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呢?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做好預習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爲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做好預習有利於聽課時跟着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裏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做好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着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鬆、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好。做好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着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爲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嚐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着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複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準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預習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

(二)注重聽課環節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爲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着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着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因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着主導的作用。他在課堂中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已看書無法比較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啓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跟着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啓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理解。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啓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政治學習方法9

認真完成每一階段的複習工作

學生在學完一定教學內容後,有目的地及時複習和鞏固知識的學習方法。其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學過的知識應做到及時課後複習、認真單元小結、全面網絡總結,充分構建知識體系。

第一、課後及時複習。及時複習,首先強調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爲及時。然後,通過多種練習題型,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調動自己積極思維,使所學知識在頭腦中留下痕跡,形成記憶,達到理解、掌握教材之目的。切忌在學習之後很久纔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第二、認真單元小結。單元小結在於把握單元主題。應當能扣住中心,找到關鍵、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概述全章、全節的主要內容,創設一個清晰、簡明的脈胳,形成定勢。一般希望學生能自我通過每課的複習而構建本單元的知識框架。

第三、全面總結與歸類形成知識網絡。全面總結本書的章節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繫有助於形成知識體系的主幹,通過比較分析與歸類形成一張較牢固的知識網絡。這樣集中複習,不但記憶牢固,而且明確其所屬,便於應用。當熟悉的知識一旦被充分運用並與實際聯繫在一起就真的不容易忘記了。從而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總之,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習方法和技巧,政治學科也不例外作爲一名初中學生只要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對待每一課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做好複習與總結就能輕鬆學好政治這門對我們形成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極其重要的課程

緊抓複習環節

複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爲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每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書都要及時複習。若複習適時恰當,知識遺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留下的只有28%;六天後爲25%。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一些記性好的學生是因爲能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做到“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複習,或複習功夫不深。

1.複習的要求

(1)課後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裏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找漏缺。

(2)看教材時,應邊看邊思,深思重點、難點。分析疑點、深化理解。

(3)看閱必要的參考書,充實課堂所學的內容。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5)加強練習。練習一般應在複習後進行,也可邊複習邊練習。在複習過程中,加強練習,能提高複習效果。

(1)及時複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複習清,決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帳”。否則,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習。要明白“修復總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政治學習方法10

整體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

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後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後收”。

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從內容上,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識,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這些知識不僅要找得出來,更要理解、記住它。

從結構層次上,在自己看書後,瞭解課本中講了幾個問題,先講什麼,後講什麼;這些問題又是從哪幾個層次和角度闡述的?列舉了哪些事例來論證的。這部分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於什麼地位,與前面的知識有什麼聯繫等。

閱讀政治材料掌握方法

認真理解教材的目錄與各章節下的子目的關係。目錄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它能體現各章節、各子目之間的關係和核心內容。

經常複述每一課的思維導圖。它是學習該課的指導,能幫助學生把握對教材的主要內容及其相互間的關係。注重對比“考綱”中的“考試內容”,與教材有什麼不同。重視考點、重要觀點的什麼變化。

掌握閱讀技巧。抓準關鍵句、詞——主要運用語文課中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後一句。要想一想,本段與框題的其它內容有什麼關係?支撐它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在自問自答中解決問題。將陳述的教材內容變成問題,進行自問自答。具體做法:將每一道題變成若干個問題。最好不超過6個問題;儘量採用:“總—分—總”與“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怎麼辦—怎麼做”的方式來提問。“閱讀—自我提問—閱讀—複述”的程序進行閱讀。

及時複習法

學生在學完一定教學內容後,有目的地及時複習和鞏固知識的學習方法。其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着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

及時複習,首先強調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爲及時。然後,設計多種練習題型,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所學知識在頭腦中留下痕跡,形成記憶,達到理解、掌握教材之目的。切忌在學習之後很久纔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政治學習方法11

一、創建一個和諧奮進的小組氛圍

良好的工作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工作的助推器,我們八年級的教師共有15名任課教師,教師之間能互相配合,誠心實意地交流思想,尋求共識,認真討論年級組工作以及班級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平等協商的氣氛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老教師以身作則,做好新教師的帶頭人;年輕老師謙虛好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漸成長。大家都能顧全大局,服從領導分配,不計較個人得失。例如:班主任不在時,搭班教師會主動深入到班級,管理班級事務。對於年級組的工作,大家都能積極參與,獻計獻策。

二、針對年級學生特點,進行紀律及學力的PK。

八年級的學生處於青春叛逆期,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這批八年級的學生具有活波、好動、個性張揚、思想及成績不穩定的特點,因而,我組制定了紀律及學力PK的方式,每天有一位科任教師對三個班的上課紀律進行登記,根據課堂情況進行適當的加分及減分。一個星期有一次或二次的學力PK(主要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對這三個學科:或者是語文的古詩詞填空、或者是英語某個單元的重點單詞及句子、或者是數學某個知識點的題型的掌握,三個班同時進行比賽,然後再根據批改出來的及格率等情況進行加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5分。一個月結束後,對學力及紀律的比賽結果進行成績統計,對好的班級進行適當的獎勵。

三、成立培優班。

八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是承上啓下的關鍵點,因而我八年級組結合我校開展的“培優”工作,也爲了給20xx年我校的中招考試打下一定的基礎,根據各班級的任課教師送下來的優生名單,我們八年級成立了“培優班”,利用週一、週三、週五放學後四十分鐘的時間,對二十多位優生進行輔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部分圖片資料:

(召開八年級部分學生會議,成立培優班)

(召開八年級組教師會議,分析學情,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計劃,校領導參加會議)

(八年級組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八年級組開展體育活動)

(八年級組陳麗莉老師在授課,學生積極的回答問題)

政治學習方法12

“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準確全面把握,要死掉;“活”指要能夠聯繫實際,進行活學活用,這就要求我們要走出教材課堂的小圈子,盡一切可能的將所學原理和現實生活相聯繫,關鍵還是要做個有心人,充滿興趣,主動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動地去背政治。相信知識獲得的同時,樂趣的獲得也會成爲一種必然。因此我們在學政治的時候要學會讀書,把厚書讀薄。在讀書的過程中掌握"不動筆墨不讀書,不記憶不讀書"兩個基本原則,二者合而爲一,具體體現在:勾畫書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不勾的就不背,就這樣把範圍縮小,提高了學習效率。

其次,要提高閱讀速讀。也許現在要求同學們"一目十行"實在太難了。但是我今天一行,明天二行,……這樣,就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了。

最後,要學會做筆記。不僅記板書,還要記老師口頭上說的重要的話,而要留有餘地,供今後補充,做到在學習中既動腦又動手。

政治學習方法13

一、要加強預習,提高課堂聽課的有效性

預習要做到兩點:

(1)統攬教材,從整體上對教材知識的構成進行把握,理清知識邏輯和條理。要注意單元題目、課題目、框題目和目題名稱,並牢牢識記。

(2)要結合輔導資料上的考綱綜覽、課前回顧填空、考點講解,弄清所預習的教材章節有哪些知識點、哪些屬於高考的考點。

二、緊扣教材、狠抓基礎,夯實基礎知識

縱觀歷年高考,失利考生的失誤和教訓80%都出在對基礎知識的錯過、遺漏和混淆上,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是考試失分的一個主要原因。

考生們需要加強知識梳理的理解和背誦,夯實基礎,形成體系。

三、積極參與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1)高三的課堂容量大、思維密度大,不能只做“信息接收器”,而是“信息處理器”。因此,考生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同學間的討論,將自己的身心與課堂的學習融爲一體。

(2)做好記錄,可記錄三點:重點(重點知識、重要方法);疑點(疑惑之處、需整理消化或易錯之處);亮點(感覺特別巧妙,使自己豁然開朗之處)。多記模型、思維方法,少記題目。

四、抓好同步練習和單元檢測題,

總結思維方法和規律,提升解題能力

(1)建議大家一定要科學對待練習題和單元檢測題:

①要定時練習。只有堅持定時練習,纔有助於思維敏銳度的訓練和培養。

②講評前要自查。在老師講評習題前,結合試卷和教材,對於哪些因基礎知識模糊和審題不細心而做錯的試題,要自己解決,因爲經過自己消化和思考的東西,才真正是屬於自己的。對那些自己經過思考和回顧教材仍然迷惑的試題,要做好標記,爲上課聽老師講評做好有效準備。

③認真聽老師講評,重點放在老師對試題中易混易錯知識的辨析上,放在老師對重點、核心知識考查方式、呈現方式的分析上,放在老師對試題解析的思維養成和方法總結上。

④要抓好講評之後的消化吸收和反饋總結。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基礎知識,而是方法和規律。二是同類題的重複訓練。

(2)建議同學們要建立錯題本

可將做錯的典型試題剪貼到題型本上,備註上錯解原因:是屬於知識缺陷,理解錯誤,還是審題有誤,記錄自己的感受和啓發;並寫清楚此類型題的一般解答規律和思維方法。

隔一段時間再重新做一做,感悟感悟、消化消化。

政治學習方法14

同步聽課法

學生聽課的思路進程與教師講課的思路進程同步前進的聽課方法。聽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部分和關鍵環節。因爲聽課佔了大部分時間,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發展智力,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聽課要打主動仗,一定要使自己的“聽”與教師的“講”保持同步。所謂“同步”,就是懷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興趣,使自己的大腦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帶着預習中的問題,緊緊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專心聽,一步不離地和教師一道積極去思考、去聯想、去分析、去探索,尋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眼、耳、腦並用,方能“心知其意”。反之,“心不在焉 高二,視而不風,聽而不聞”,教師講得再好,新知識也無法接受。有的學生,思維往往落後在教師的講解後面,“跟不上步伐”,甚至對教師講的重點、難點,因聽不懂被“卡”住。面對這種情況,千萬別停留在那裏“死想”,而是先劃上記號,暫且承認它的正確性,留待課後再去解決,要馬上繼續跟上教師的思路,以便不影響後邊內容的聽講。善於積極思維的學生,往往又出現超載教師講課的速度,“野馬難收”,使同步聽課失去了意義。這部分學生也應該注意,既不要讓自己的思維滑得太遠,完完全全離開教師的思路,又不要放棄積極主動的獨立思考。要在聽懂的基礎上,把教師所講的重要論點、論據和分析論證的方法,用自己的話記下來,做到邊聽、邊記、邊思考,真正同步進行。

發問探索法

在學習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進行探索的方法。在同一教室裏聽同一位教師的課,教材和課時相同,大家的智力也差不多,有的人漫不經心,不由自主地被教師“牽”着鼻子走;有的思維活躍,深思揣摩,不斷提出“爲什麼”。課畢,前者迷迷糊糊似懂非懂,無所補益;後者釋疑若干,獲益良多。可見發問探索法多麼重要!俗話說:“好問無須臉紅,無知才應羞恥”。不敢大膽地發問探索,結果使問題愈來愈多,學習無法深入,愈學愈被動。

既要敢於發問探索,又要善於發問探索,這就需要我們獨立思考,刻苦鑽研。思考了、鑽研了就會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有所發現。有位成績優秀的同學給自己作了“五不問”的規定: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未經複習不問;教科書或主要參考書沒有看過不問;教師課後留下的問題未曾深入思考不問;找不到自己的矛盾所在不問;提不出自己的思路不問。學生在渴求知識的過程中,經過深思熟慮,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積累了知識,又培養了愛思、多思、善思和探索的習慣。

課堂筆記法

在聽課過程記下必備知識的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課堂筆記好處是多方面的。第一,有助於抓住難點、重點和主要方法,便於課後再次回味教師的思路,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深化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第二,有助於眼、耳、腦、手密切配合,協調活動,培養和提高感知、記憶、思維和寫作、速記的能力;第三,有助於把教師概括總結的知識提綱挈領地記下來,積累大量寶貴的資料,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第四,有助於課堂聽講全神貫注,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記聽課筆記要做到三點:①處理好聽記的關係。作聽課筆記,學生處於一種較被動的地位,往往因“聽”誤了“記”,或因“記”誤了“聽”。有的同學爲處理好“聽”與“記”的關係,提出“三記三不記”,即:重點的問題記,疑難之點記,教材上沒有的記,次要的不記,教材上有的不記,易懂的不記。由被動轉爲主動。②聽、想、記結合,以想爲主帥。從上課到下課,埋頭死記,一股腦兒充當錄音機和記錄器,課堂上沒認真聽,更無暇思考,無暇消化,筆記雖記得很多,但腦子裏卻是一片空白,勢必影響聽課效果。有的同學抓住理解這一關鍵,總結了自己做筆記的方法:詳略得當選擇記,結合理解靈活記,抓緊時間迅速記,不懂問題特殊記。③定期整理筆記。應當在複習中定期對筆記加以補充整理。整理筆記的過程是個分析、歸納、綜合、邏輯思維的過程,不僅有利於知識的條理化、理論化,而且便於鞏固記憶和培養提高自學能力。

精力集中法

上課時,學生把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之中的一種方法。現在,我們有的同學心猿意馬,身在課堂,心在課外,不管教師講得多好,對他來說出是枉然。精力集中聽課的做法:①明確的聽課目的,課堂上便能較集中精力聽講,反之,坐在教室裏要做到全力以赴, 較爲困難,因爲這樣的同學缺乏聽課動力。②耳腦並用,邊聽邊思考,向自己不時提出“老師講的論點是否與客觀事實相符?”“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分、全面?這些論據是否必然得出其結論?”等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使自己的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避免注意力的分散。③大腦活動同肌肉活動一樣,經過一定時間出現疲勞。每節課結束,要走出教室作短時間休息或活動一會兒,以避免大腦疲勞而反應力下降,思考力減弱,精力不集中。④邊聽邊作必要的記錄,以防止思想分岔。⑤加強鍛鍊,保持身體健康,纔會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集體討論法

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通過對教材內容開展集體討論進行學習的方法。政治課的集體討論,歸納起來有如下三種:①質疑問題性質的討論,即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問題,由教師將問題歸類,發動和組織學生對自己提出的難點、疑點各抒己見,開展討論,儘量求得自己解決。②精彩段落評議性質的討論。即把教材的精彩片斷交給學生,讓他們給予評議、鑑賞。③專題性質的討論。即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專題,讓學生積極發表看法,引起爭論,促成對教材內容的消化理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討論,不僅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口頭表達能力。

高一政治學習指導:淺論講解思想政治的幾種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個理論性、知識性極強的學科,其中概念甚多,有些教師往往對此缺乏應有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懂得死記硬背,不能全面理解概念的基本內容,這與高考中有關注重能力考查的要求相悖。經過多年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踐,在對思想政治課概念進行分類總結的基礎上,我認爲可用四種教學方法來講解概念 高中化學,具體來講:

一、分層法

每一個知識點都有不同的層次,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也有不同的層次。分層法就是把這些概念分成不同層次,進行層層講解,從而達到對概念全面深刻的理解。如“按勞分配”這一概念就可分成以下三個層次:(1)分配什麼:個人消費品;(2)分配標準:按提供給社會的勞動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來分配;(3)分配內容: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勞不得。還有高二思想政治中的“規律概念也可概括爲(1)本身固有的聯繫;(2)本質的聯繫;(3)必然的聯繫這三個方面。其它諸如“農村產業結構”、“剩餘價值”等都可用分層來講解。

二、對比法

對比法就是把兩個相近相似的概念進行比較,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區別。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把易混淆概念區分開來。例如在高一思想政治課中有“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概念,它們共同點在於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經濟形式”,它們的不同點在於範圍和程度的不同,前者的範圍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而後者的範圍是“部分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又如農業、工業與第三產業這三個概念也同樣可以從勞動對象、勞動手段、目的以及類四個方面來對比把握,找出其中的區別和聯繫。另外第三產業與服務業,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積累與消費,量變和質變,內因和外因等均可用此法來講解。

政治分析題如何得高分

核心提示:

從分析題題型本身的屬性來說,主觀題比較中庸,結合近幾年趨勢,主觀題更多偏向於對現實問題的分析,這就保證大家一旦對基本的點熟悉之後每道都有話可說。但的批改是採點給分,如果要拿到一個較高的分數,就需要科學的指導,因爲在基礎分之上每提分,考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之前成倍增加。所以建議考生參加輔導班,輔導班的會給大家總結出最易出的考點,並給出答題的模板,告訴大家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的答案與閱卷的採點相吻合,從而從中庸的分數中脫穎而出,取得高分。

很多考生認爲,政治是死記硬背的科目,但是分析題卻是緊密聯繫現實,不是單單就能解決的問題。因爲即使你記住了所有的原理和定理,也不一定能夠拿到高分,所以分析題往往成爲部分同學的死穴。那麼,政治分析題到底應該如何來和真正達到獲取高分的目的呢?網友爲20xx年考生支出兩招錦囊妙計。

從分析題題型本身的屬性來說,主觀題比較中庸,結合近幾年考試趨勢,主觀題更多偏向於對現實問題的分析,這就保證大家一旦對基本的知識點熟悉之後每道試題都有話可說。但政治試卷的批改是採點給分,如果要拿到一個較高的分數,就需要科學的指導,因爲在基礎分之上每提高一分,考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之前成倍增加。所以建議考生參加輔導班,輔導班的老師會給大家總結出最易出的考點,並給出答題的模板,告訴大家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的答案與閱卷老師的採點相吻合,從而從中庸的分數中脫穎而出,取得高分。

解答分析題的基本思路和步驟要如何來進行呢?網友建議大家按照以下兩點來完成:

一、仔細審題並抓關鍵詞

大多數分析題是跨章節,甚至跨學科的。答題之前要仔細閱讀題幹、材料及問題,瞭解題目需要回答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回答以及怎麼回答,要注意的發散性。這是做好分析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找出本題目是關於哪個學科的哪個章節,在草稿紙上寫下此章節內所有可能與本題有聯繫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對跨章節,甚至跨學科的題目,要注意的發散性。審題可以運用以下幾種:

第一、逆向審題法:先搞清楚題目問什麼?有幾問?然後帶着問題閱讀材料。這樣做可以不必要地重複審題,節省寶貴的考試時間。

第二、尋找關鍵詞:抓關鍵詞語,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義,努力回憶與此相關的課文理論,並注意篩選。

第三、分析層次法:對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層並弄清每層意思,這種層次性既體現在題乾的表述或材料中,也會明確出現在題後的設問中。通過分析,抓住試題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別回答,這樣可以避免遺漏。

二、閱讀材料並組織答案

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仔細閱讀題幹或者材料。閱讀時可邊閱讀邊劃出材料中帶有結論性或傾向性的話語,或者在草稿紙上寫下相關信息,同時搜索、提取中平時儲存的相關知識,然後理清思路,組織答案。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在綜合的前提下來分析,這樣才能完全掌握解答分析題的深層技巧,奪得高分。

總的說來,分析題就是把試題所給定的命題、問題和材料等作爲一個系統整體,要求考生對這一系統整體進行分離、分解,剖析出各個方面,對整體所蘊含的諸方面內容作出說明、解釋和回答,揭示出諸方面內容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根據試題的具體要求對諸方面內容進行系統綜合,揭示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對問題作出全面的闡述和整體性的本質結論。

所以,考生能夠按照這兩個方法加強複習訓練,掌握技巧,再配合平時的積累素材,分析題的解題基本上就不會成問題。希望考生們在複習過程中每天都能有收穫 高中生物,每天都有進步!

高考政治複習微觀知識整合探索

目前,高考政治一輪複習基本上還是按教材編排進行,逐課、逐節、逐框地簡單機械地重複複習,教師只是列出的知識清單和清理知識,可以說根本沒有有效地將教材知識按教材的邏輯結構或知識的邏輯結構進行整合,即使有也無非是孤立地或淺表層次地聯繫知識導致學生疲勞而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基礎知識難以定位於知識體系中,難以從理論的高度把握知識本質內涵以及深層次的聯繫。高考閱卷中 高中語文,我們經常發現一些考生答題時總是圍繞一個要點反覆論證、重複作答,對其他要點避而不談,造成要點缺失,失分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知識不成體系,支離破碎,掛一漏萬。下面是一位同學對“爲什麼要重視產品質量,打擊假冒僞劣”這一問題的解答: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費了大量的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因而不能成爲商品。企業重視產品質量,能夠增強競爭力,打擊假冒僞劣有利於維護人民的利益,維護市場秩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可見,知識掌握不繫統是答題要點缺失的首因。所以,把握知識聯繫,構建知識體系,顯得十分重要。

高分生經驗:高一學生談如何學好政治

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高興能跟大家交流經驗!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學習政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很多人都不會贊同。他們會覺得政治這門學科很難,學習政治是一件很枯燥很煩心的事。首先,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這是一種先入爲主的想法。即使政治不難學,但你已經產生了一種本能的抗拒了。

所以,我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覺得自己的政治功底很厲害,學習政治不難。

是最好的。我想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吧。如果你對一樣東西感,你就會很有動力地去挖掘更多,瞭解更多。相反,如果你對自己所要學習的東西一點也不感,那麼你必將會極其痛苦,並且所學的也不能很好的吸收。那麼,與其天天痛苦,爲什麼不積極培養自己的興趣呢。

有的同學會基於自己對人的厭惡而排斥某些老師的課。這樣的想法也是很不好的,並且很幼稚。所謂衆口難調,不是每個老師的教學都可以適合你的。我們可以做的事只能是儘快的適應他們,而不是排斥。學習是一件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試着耐心一點,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時候老師要收練習冊了,可是太忙了,沒做完。怎麼辦?有很多同學就會選擇抄答案了。那些答案又長又繁雜。抄了也未必有用。其實,我覺得這個時候,抄答案不如自己認真的看一下答案,參考一下答題格式和答題的要素,我想老師會理解你的。

很多同學花了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可收效還是不明顯,甚至成績很不理想。我只能說,或許是太低了。花費了兩倍的時間,卻只掌握了別人所學到的一半。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呢。首先,我覺得一定要認真,一般來說,老師的閱歷都是比我們豐富的,尤其是政治老師,他們能比我們更深層次地看清一些事物本質,社會現象,他們會舉一些例子來幫助你們理解知識點。其次,我覺得做筆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些知識點你剛學完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懂,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你就會遺忘很多 高二。這時候筆記就很重要了,它可以幫助你回憶與理解。但是本人很不贊同做很繁華的筆記,就是那種花費了很多時間,抄得工工整整,一字不差的那種筆記。這樣子做筆記會很容易錯過老師接下來所講到的重點。所以我建議做筆記是在書上劃劃知識點,再稍微做些註釋,或某些需要注意的東西。最後,就是要專心一點吧。專心是的保證。我一直都覺得做一件事就要專一。不要在做政治練習的時候,又去翻一下書,或者聽一下歌。這很容易使你的注意力分散的。

政治是在於理解的,不是說你不停的背就可以弄懂的。當你理解了每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基本上可以背出來了。多看一些報紙,多關心一下時事會更有助於你的理解。

以上是我的學習心得。當然,這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不建議全盤接受。摸索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會更有助於自己的學習。好吧,祝大家。

謝謝大家!

政治學習方法15

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經濟生活》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中的一個疑難問題,掌握這個問題需要把握好以下兩點。

一、生產決定消費

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生產是如何決定消費的。

第一,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我們消費的對象,首先必須生產出來,否則就無從消費。如人們想保暖,就必須先有生產出來的用於保暖的衣服。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產是“源”。

第二,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消費方式即怎樣消費的問題。如計算機網絡的出現,使人們能夠進行網上消費;DVD的出現,使相當一部分人觀看電影的方式從電影院轉向家庭。

第三,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改革開放以來,無論從實物消費量還是從價值消費量看,人們的消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搖扇子到電風扇再到空調,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汽車,這些都緣於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第四,生產爲消費創造動力。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經濟型汽車的大量生產,使汽車這種耐用消費品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很多家庭開始把購車作爲家庭開支的一個計劃。

二、消費對生產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爲纔算真正完成。在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中,消費是最終目的。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即爲了滿足人們的生活消費。人們有各種需要,纔有適應人民需要的各種生產。

第二,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着導向作用。消費的擴張或萎縮,使產品價格相對地上漲或下落,從而像指揮棒一樣調節着生產的擴大或縮小。因此,生產者要積極瞭解消費市場的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營方向,以便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

第三,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例如,旅遊熱就帶動了旅遊業和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

第四,消費爲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每一個人的勞動能力,無論是智力還是體力,都有一個形成過程。新的、較高水平的消費會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是知識教育、能力培訓等方面的消費,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