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學識都 人氣:3.01W

導語:有關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相關人員需要認真掌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點,供各位閱讀和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幼兒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學校教育條件下,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品質和道德行爲的規律.

2.把教育心理學作爲一門學科的標誌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做了許多實驗研究,積累了大量關於動物和人的學習材料,提出了一些學習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4.心理髮展的概念:心理髮展主要是個體從出生到成年期間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是個體在成長期間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活動不斷擴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過程。

5.心理髮展的動力:①心理髮展的動力是已有的心理狀態與外界環境和教育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不斷產生和解決推動了個體的心理髮展②在這一矛盾中,環境和教育起着決定性作用

6.心理髮展的個別差異:兒童的心理髮展過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發展速度、各種心理機能的優勢表現、情緒的穩定性、個性特徵及其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當大的個別差異。

7.皮亞傑:是當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

8.皮亞傑把智力的本質看作是一種適應:即在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產生並通過主體不斷自我調節而建構,或再建心理結構的機制。適應是通過兩種形式來實現的—同化和適應。

9.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①感覺運動階段0~2歲(客體永久性記憶)②前運算階段2~7歲(自我中心性)③具體運算階段7~12歲(運算思維的基本特點就是守恆)④形式運算階段(能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10.道德觀:道德觀是人與人之間所發生的道德活動、道德關係的看法和態度。它是在道德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體系,發展較晚。

11.皮亞傑把兒童道德認知的發展分爲三個階段:①第一階段(五六歲)是前道德判斷時期②第二階段(七八歲)是他律道德發展時期③第三階段(九歲以後)是自律道德發展時期。

12.美國柯爾伯格的道德認識發展階段理論:把道德觀念的發展分爲前習俗、習俗、後習俗三種水平。

13.準備狀態:是指兒童身心發展達到適宜於學習某種事物的狀態。

14.學習的概念:①廣義,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實踐或訓練而獲得由經驗引起的相對持久的適應性的心理變化,即有機體以經驗方式引起的對環境相對持久的適應性的心理變化。②狹義,學生的學習屬於狹義的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其本身的特點。

15.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其本身的特點:①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這種認識活動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即間接的知識,它和科學家探索尚未發現的客觀真理的認識活動是不同的。②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統的科學知識爲任務的。③學生的學習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的知識經驗,用前人的知識經驗武裝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從頭實踐,重複原有的研究路線去掌握前人積累的間接經驗。學生的實踐活動是服從於學習目的的。④學生的學習不僅同人類發展中歷史經驗的形成過程和科學家探索客觀真理過程有區別,而且和一般條件下人們進行學習也是不同的。

20.學習的條件反射學說(經典性條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應的實驗中發現了條件反射現象。

21.學習的操作條件反射學說:20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創立了行爲主義學派的心理學理論體系。

22.經典性條件反射:由條件刺激引起反應的過程,寫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條件反射:先作某種操作反應,再得到強化的過程。寫成公式是R→S

24.斯金納提出:人和動物有機體有兩種習得性行爲①應答性行爲,通過建立經典式條件反射的方式習得②操作性行爲,通過操作式條件反射獲得。

25.格式塔心理學的學習頓悟說:格式塔心理學是1912年創立於德國柏林大學的一個心理學派別,其創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狀”和“形式”的同義詞,可以理解爲一種心理的模式。當客觀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現在我們的感官面前時,內心就有一個格式塔與之對應。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爲,所謂學習過程就是面對當前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一個格式塔過程。

26.怎樣解釋頓悟學習:所謂頓悟就是對問題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學習頓悟說與學習聯結說相比有兩個優點:①注意學習的認知特性,強調學習內部認識過程的重要性,即觀察、理解、頓悟等認識功能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這無疑是正確的。②強調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積極主動和有目的的過程。

28.怎樣科學對待格式塔心理學的學習頓悟說:強調學習的認知過程研究,並重視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目的性,反對機械的、盲目的學習觀點。

29.學習頓悟說與啓發式教學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魯納:布魯納是美國研究認知學習和認知發展的著名心理學家。

31.布魯納的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思想:人們通過認知過程把獲得的信息和以前構成的心理框架聯繫起來,積極的構成它的知識框架,這種框架是一種“表象系統”或稱爲“內在模式”。人類具有三種表象模式,即動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徵性模式。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體系組成。

教育心理學常考知識點

心理髮展

1.心理髮展分爲八個階段:乳兒期(0—1),嬰兒期(1—3),幼兒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後)

心理髮展的一般特徵:

(1)連續性和階段性

(2)定向性和順序性

(3)不平衡性:勞倫茲指出“關鍵期”指個體發展中環境影響起最大作用的時期。2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4)差異性

童年期(小學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稱爲“心理斷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經驗向理論轉化)

個體成長的兩個高峯期:幼兒期和少年期

2.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

感知運動階段(1—2):客體永久性

前運算階段(2—7):自我中心性,思維片面性

具體運算階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維可逆轉,守恆

形式運算階段(11—成人):命題運算,思維成熟,抽象邏輯思維,可逆與補償

教學啓示:(1)認知發展階段制約教學內容和方法(2)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蘇聯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兩種水平(1)兒童現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的兒童心理金額給的發展水平。(2)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教學啓示: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還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學:即在學生試圖解決超出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給與支持和知道,幫助其順利通過最近發展區,使之完成最終任務。

4. 人格:又稱個性,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爲和內隱行爲並使其與其他的性有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埃裏克森人格發展理論:

(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不信任感(0—1.5歲)(嬰兒期)(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感)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兒童早期)(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

(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學前期)(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

(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學齡期)(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

(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青年期)(初中生髮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

親密感對孤獨感(18—30歲)(成年早期),繁殖感對停滯感(30—60歲)(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對絕望感(60歲以後)(成年晚期)

學習理論

1.學習定義: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和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爲或行爲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學習分類:(1)按學習主體分:動物學習、人類學習、機器學習

(2)學習結果加涅分: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態度、動作技能

(3)學習意識阿瑟雷伯分: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

(4)奧蘇貝爾:接受學習和發展學習,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5)我國學習分類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和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學習三類。

2.行爲主義學習理論(聯接派學習理論)

(1)經典型條件作用(小狗):巴普諾夫和華生,通過條件作用建立刺激—反應(S—R),規律有習得、消退、泛化與分化

(2)桑代克的聯結—試誤學習理論(教育史上第一個較爲完整的學習理論):1.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2.學習的進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3.學習的三原則: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3)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迷箱):人和動物行爲分爲兩類:應答性行爲(有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反應)和操作性行爲(不與人任何特定刺激相聯繫,是有機體自發做出的隨意性反應。

正強化:通過呈現個體想要的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

負強化:通過消除或中止厭惡、不愉快的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

懲罰:凡是能夠減弱行爲或者降低反應頻率的刺激或事件。

程序教學:小步子原則,自定步調原則,積極反應原則,及時反饋原則。

教育啓示:教育就是塑造行爲,爲計算機輔助教學(CAL)提供理論支持。

(4)班杜拉的學習理論:觀察學習包括注意、保持(記憶)、復現(產生動作)和動機四個子過程。強化分1.直接強化: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爲而受到強化。2.替代強化: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爲被強化而受到強化。3.自我強化:對自己表現出的符合或超出標準的行爲進行自我獎勵。

3.認知派學習理論:

(1)格式塔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科勒的黑猩猩實驗。第一,從學習的結果來看,學習並不是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從學習的過程來看,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2)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首先學習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獲得,學習的目的性是人類學習區別於動物學習的主要標誌。(期望是托爾曼的核心概念)

(3)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

學習觀: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教學觀:教學目的是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學習法:發現法

(4)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與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是對立的):

學習的分類:在學習方式上分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在內容上分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有意義學習:以符號爲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爲的和實質性的聯繫的過程,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過程。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客觀條件(有意義學習材料本身),主觀條件(學習者自身因素)

先行組織者:奧蘇貝爾,即先於某個學習任務本身曾憲的引導性學習材料。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學習工程是個信息加工過程,分爲:動機、瞭解、獲得、保持、回憶、概況、操作、反饋八個階段。

4.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羅傑斯)

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有意義學習和無意義學習

學生中心的教學觀:學生中心模式又稱非指導性教學模式,老師是“助產士”“催化劑”

人本主義對新課改的啓示:羅傑斯主張課程“以學生爲中心”,應培養“完整的人”。持有一種動態的評價。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核心:只是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活動中建構起來

知識觀:強調知識的動態性

學習觀: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學習的情境性。

學生觀:學生不是空着腦袋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而是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爲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建構教育啓示:(1)知識不是絕對的真理(2)學習具有建構性、社會互動性、情境性。(3)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

學習心理

1.學習動機基本成分:學習需要(內驅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成分)和學習期待(誘因)

學習動機分類:

(1)根據誘因: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支配下行爲更持久)

(2)根據動機意義:高尚的學習動機和低級的學習動機

(3)根據動機作用時間:近景的直接性學習動機和遠景的間接學習動機

(4)根據作用大小:主導性學習動機和輔助學習動機

(5)根據學業成績動機,奧蘇貝爾分:認識內驅力(爲了獲得知識),自我提高內驅力(贏得地位和自尊心),附屬內驅力(家長教師的讚許)

2.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率。(1)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任務中,學習效率歲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着任務難度增加,動機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趨勢。(2)一般來講,最佳水平爲中等強度的動機。(3)動機水平與行爲效率呈倒U型曲線。

3.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理論:行爲主義學習理論家斯金納提出,強化起着增進學習動機的作用,懲罰則一般起着削弱學習動機的作用。

(2)需要層次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馬斯洛提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層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3)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提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50℅的任務最有可能選擇。

(4)成敗歸因理論:韋納,分爲六種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體狀況、外界環境。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和非穩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

識記:能力和工作難度是穩定的,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狀況是內在,努力程度是可控制,其他都是不可控制

(5)自我效能理論: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一成就行爲的主觀判斷。期待包括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4.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1)學習動機的培養

①瞭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②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③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④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2)學習動機的激發

①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實施啓發式教學。(興起和好奇心是內部動機最核心的成分)②設置合適的目標,控制作業難度。③表達明確的期望,提供及時反饋。④合理運用外部獎賞,有效運用表揚。⑤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5.學習策略定義: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爲了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而採用的規則、方法、技巧及其調控方式的綜合。

學習策略特點:操作性和監控性有機統一(最基本特點);外顯性和內隱性有機統一;主動性和遷移性有機統一。

學習策略的分類:

(一)認知策略

(1)複述策略:多形式的複習

(2)精加工策略:記憶術(形象聯想法,諧音聯想法,首字連詞法,位置記憶法);做筆記(較爲普遍的方法);提問;生成性學習;運用背景知識;聯繫客觀實際。

(3)組織策略:歸類策略和綱要策略(主題綱要法和符號綱要法)①列提綱 ②利用圖形 ③利用表格

(二)元認知策略

(1)計劃策略:設定目標

(2)監控策略:領會監控,策略監控,注意監控

(3)調節策略:及時發現矯正自己的學習行爲

(三)資源管理策略

(1)時間管理策略:

(2)環境管理策略:良好的學習環境

(3)努力管理策略:激發自己的動機,正確歸因,自我獎勵

(4)學業求助策略:向別人求助詢問

學習策略的原則:主體性原則,內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有效監控原則6.學習遷移定義: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舉一反三)

學習遷移類型:

(1)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分:

正遷移:正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負遷移:負遷移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干擾、阻礙。

(2)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分:

順向遷移:先前學習對後來學習產生影響(舉一反三)

逆向遷移: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影響。

(3)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況水平分:

水平遷移:又稱橫向遷移,自下而上,即下位較低層次對較高層次影響。

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自上而下,即上位較高層次對較低層次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