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心理研究

學識都 人氣:1.52W

心理,無處不在,而對於最新的心理研究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

最新的心理研究

1、美專家研製成功無痛注射設備:打針不再疼痛

一提起打針,人們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針頭扎到身上的疼痛,不過這種情況有可能會成爲歷史。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9日報道,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宣佈他們已成功研製出一種類似文身貼的疫苗,通過微針把多層高分子膜嵌入皮膚表皮層,緩慢釋放其中的疫苗。這種名爲“微針”的注射設備,能夠避免注射藥物時的疼痛感。

這種疫苗看起來就像一塊文身貼,表面分佈着多列微針。微針直徑250微米,差不多是人體頭髮粗細的2-5倍。

研究人員表示,使用微針進行注射不僅能減少疼痛,而且安全度更高,因此它有望成爲新一代的注射方法。此外,這種設備還能用於一些比較危險的疾病(如艾滋病)的DNA注射。

在使用微針時,需要首先把藥物放置於由多個微小針頭組成的“微針塊”中,然後將“微針塊”按壓在患者皮膚上,藥物通過極其微小的針頭滲透到皮膚中,像文身一樣迅速送達到患者體內,由於微針不會對最淺層的皮膚神經末梢和血管造成破壞,所以患者不會感覺到疼痛。

主持該項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教授達雷爾?歐文表示:“這種方法將會取代目前的疫苗注射器,只需幾分鐘藥物就能進入體內,此時就可以抽出微針。”

一名研究人員還介紹說,微針注射法同樣適用於DNA疫苗的注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在注射時的痛苦。“我們能夠對通過微針注射方法植入的疫苗進行直接控制,所以這種方法將有可能用於注射那些用於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疫苗。”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通過動物試驗尋找提高微針注射效率的方法。

2、接觸自然環境能提高人體健康水平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接觸自然環境能提高人體健康水平。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樹木的存在與人體健康有較大關聯。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15個州1296個農村的數據後發現,在翡翠灰螟橫行的區域,死於心血管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的人數,比沒有該種昆蟲的區域分別多了15000人和6000人。翡翠灰螟是一種能夠殺死灰樹的甲殼蟲。

“當然,高死亡率和許多因素有關,如經濟狀況、教育水平等。”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美國農業部太平洋西北地區研究站的Geoffrey Donovan博士表示,“但是,我們在許多人口結構不同的農村地區,重複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樹木消失伴隨着人口死亡的增加。”

翡翠灰螟最早在2002年發現於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當時,翡翠灰螟襲擊了大量北美灰樹,殺死了所有被感染的樹木。

這項研究表明了樹木消失和人口死亡有關的現象,也進一步證明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係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3、科學家研製最新電子仿生手:可靈活釦鈕釦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一手臂殘疾病人近日成爲使用“米開朗基羅之手”的第一人。由美國和德國科學家聯合研製的“米開朗基羅之手”採用電子手指,具有傳感肌肉運動的電極,能使手臂肌肉的運動信息傳到義肢上,這爲殘疾人士恢復肢體功能打開了另一道門。

英國人克里斯-泰勒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如今他成爲英國第一個裝上這種全新仿生手的人。據介紹,這種仿生手帶有電子手指及拇指,造價約4.7萬英鎊。現在,泰勒像操作人類真正的手一樣靈活,可以利用自己右臂肌肉來控制手指活動。

“米開朗基羅之手”具有傳感肌肉運動的電極,將運動轉化爲信息傳遞到手上控制手指運動的方式及時間。因此,泰勒能夠利用“米開朗基羅之手”握住及抓緊不同大小的物體,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務,如扣上鈕釦及完成複雜的線路安裝工作。作爲一名工程師,這些都是他的本職工作。

2009年,58歲的泰勒在德文郡附近海中從噴氣式滑水板上意外摔落而失去了他的右手。他最初讓醫生爲他裝上普通義肢,但後來在多塞特整形外科私人診所,他裝上了“米開朗基羅之手”。泰勒介紹說,“那次意外之後,我裝了一隻普通義肢,但是接合處與我的手臂並不完全匹配。後來,我從網絡上了解了米開朗基羅之手的研發進展”。這種最新仿生手臂技術由美國和德國科學家研製。

泰勒表示,“我現在真的很慶幸自己裝上了米開朗基羅之手,不過,我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因爲我已經習慣了只有一隻手。這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同。現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臂末端拿到一些東西。很明顯這肯定不如正常的手那麼好,但對我而言這已經足夠好了。我可以拿起東西,並且可以完成人們想當然可以完成的事”。

“米開朗基羅之手”首先運用電極來探測手臂肌肉的運動,然後再利用一套軟件將其翻譯成指令信息,告訴手指去完成張開、緊握或抓住等任務。這個由金屬及塑料構合的設備每天晚上只要充電4個小時,便可以一次性使用長達20小時。

4、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人類追求刺激行爲的'相關基因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陡峭的滑雪道上飛馳追求刺激的冒險行爲,或許深深植根在你的基因當中。

研究人員挑選了500名滑雪愛好者作爲研究樣本,他們都具備中等以上的技術水平。研究發現,其中具備一個特殊基因標記(Gene marker)的人更傾向於刺激的冒險動作。

例如,擁有這種基本標記的人更認同這樣的說法“我喜歡滑的更快,喜歡做之前從未做過的動作”。

這個基因標記位於一個參與人類大腦多巴胺受體產生的基因當中。多巴胺是一種化學物質,它在人類追求刺激行爲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該標記或許影響大腦中多巴胺受體的數量。

參與該研究的博士生Cynthia Thomson表示:這個遺傳標記是如何影響人的行爲還不是很清楚,其中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那些擁有較少多巴胺受體的人們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達到那些擁有較多多巴胺受體的人們的感受水平。

然而,這次新的研究僅僅發現了一些關聯,還不能肯定這個基因標記在追求刺激的行爲當中就一定起決定作用。此外,或許是多個基因共同影響着對刺激追求的行爲,有待於人們去識別。

之前的此類研究通常是詢問人們在假想情況下會如何去做的問題,然而這次新的研究關注在滑雪者羣體上,這樣就能夠詢問他們在現實中的表現行爲。這項研究已發表在了最新一期的《醫學與科學》雜誌上。

5、最新研究發現被動吸菸可增加患上癡呆症的風險

據國外媒體報道,由中國安徽省的醫學專家和英國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調查組調查了中國中東部的5個省份,調查了近6000名、平均年齡均在60歲以上的志願者,結果發現,被動吸菸者患重度癡呆症的危險機率更高。該研究也是發現被動吸菸與神經科疾病之間有重要聯繫的首例。

據瞭解,被動吸菸又稱爲“二手菸”,我們知道吸二手菸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肺癌等。但是,由於一直以來缺乏相關研究,人們始終無法確定被動吸菸是否會提高患癡呆疾病的機率。據悉,研究小組在2001年到2003年之間專門對這些參與者做了關於癡呆綜合症的評測,在2007年和2008年時,又再一次對他們進行了評測,並評測了他們在這幾年間吸二手菸的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10%的試驗者患上嚴重得癡呆綜合症,並且這與他們接觸二手菸的頻率與時間長短都有關聯。這些患有癡呆綜合症的試驗者大多爲從不吸菸者,或者剛剛吸菸不久者。研究負責人陳博士表示,被動吸菸本就應該被看成是一種患上癡呆綜合症得重要危險因素,因此,人們若不想患上癡呆綜合症,就應該避免被動吸菸。他還表示,因被動吸菸患得癡呆綜合症的概率與還患得冠心病的概率相當。目前,世界上90%的人口都居住在無“無煙區”的城市。因此人們若想降低患上這些疾病的概率,就要減少與二手菸接觸的頻率。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