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談談心理

學識都 人氣:5.23K

這是一本心理學漫畫,這本漫畫與一般的漫畫不同之處在於,漫畫下面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作者對漫畫內容進行描述評價。整本漫畫畫的就是心理治療師Pat(即P)對客戶James(即J)的治療過程,作者的旁白會進行一些原理解說或者判斷治療師的行爲得失。

與你談談心理

閱讀經歷告訴我,一本書的第一次創作是在書出版之時,第二次創作是在讀者閱讀書的時候,不同“閱歷”的讀者注意到的點是不同的。下面就看看我注意到了什麼以及一些聯想吧。

P對J的治療是從預約時就開始的,p從j的聲音,說話語調以及頭像照片就開始評估j的性格,也就是說,從患者開始接觸治療師開始,治療師的治療就已經觸發了。有經驗的治療師會避免把患者當顧客,應當和患者站在同一戰線,深入體會患者的感覺,因此,他們的關係不是醫患關係,也不是買賣家關係,而是partner。治療師要機智地把前兩條線掩蓋,而凸顯戰友的關係。

比如,不要給患者任何“我可以治好你”的承諾,這聽起來像一起市場交易行爲。我們說的話做的事可以分爲兩類,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前者是金錢交易,後者牽涉到感情禮儀。假如混淆兩者的關係,往往會出現很尷尬的事情。一個典型例子是與熟人合夥做生意。因此,一些商標、口號、實現付款等商業元素的出現都會不利於治療。治療師選擇的工作地點是她的家,而且,她穿着很隨便,第一次見J還是穿着拖鞋。一個好的治療過程是有一個有意願的客戶,結成有統一目標的聯盟,以及改善的希望。

第一次談話時很重要的,直接決定着下次客戶還會不會回來。這時,最重要的成就是讓患者說出自己的事,第二纔是與患者建立穩定的關係。倘若患者什麼都不說是不是就是失敗了呢?不!與普通談話不同的是,談話過程允許有一大段沉默,如果患者選擇一直沉默也行,治療師會一直耐心等待直到他開始說話。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電影《無間道》裏梁朝偉一開始的幾次治療時間裏都是沉默的。這種沉默的付出是值得的,這是患者交出信任的第一步。

第一次談話結束後,治療師會告訴患者一些規則,比如約定每週固定的時間,不會早開始,也不會晚結束。倘若患者遲到了,一樣按照原定時間結束。這個設定我認爲有意思在,來早的患者會考慮按不按門鈴的問題,而在談話中突然不想說話的患者可以沉默,時間到了就可以走。對精神患者來說,細節可能導致治療失敗,也可能透露出患者做選擇時的信息。

如果患者開始說話了,那麼就引導他說出自己的問題,最好是有準確的話語定義。比如J是一個律師,但是,他喜歡偷東西,並非喜歡某物或者缺錢,他只是喜歡偷東西的感覺。一開始J並不說自己是偷東西,但最後他自己說出小偷這個詞的時候,他自己也是相當不可置信的。

記得武志紅在他的《身體知道答案》中一開始說了一個案例,年輕人來尋找治療,他說自己一直感到很羞愧,每天都覺得很自卑。武志紅讓他感受自己的羞愧,在自己身上感受羞愧這種感覺的來源。我認爲這就是讓他接受這種羞愧感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事實。最後他習慣這種羞愧後他說,原來我想做愛,我一直想做愛。

這並非葷段子,人的困惑可以來自自身的思維方式的限制。如果沒記錯,陳丹青老師說過:想做愛就做愛吧,像個動物一樣。多麼直白的話語啊!簡化直麪人性,我們創造各種文明把人類與動物區分開來,但並不能否定人身上的動物性。我們不過撕開人身上文明的外衣,看清人的本質罷了。這一幕,很像最近熱影的《瘋狂動物城》吧!論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感覺會一直貫徹其中。每件事,治療師不會給予評價判斷,只會問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再重覆一遍,治療師是非常重視患者的感覺的。治療師與患者的觀點是平等的,沒有一方正確,一方錯誤的。治療師可以去尋找患者立場觀點背後的原因,但是不能試着去改變他的想法。患者想法的改變只能通過自己不斷訴說,不斷思考,直到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有點像《盜夢空間》了。我們知道一種模糊的感覺,但說不清到底是什麼,這時候如果給你一個相關的概念,你不僅會有清醒的認知,還會應用這個概念。這個認知過程是不可逆的。比如民主的概念,一旦真正認知到什麼是民主,人民就會以這個認知到的民主概念去衡量一些東西。而沒有這個概念的人,侵犯了他的權益時他也沒有觸動。人的認知是無窮盡的。

對患者來說,他訴說的'過程和對這件事的在意程度比故事內容更重要,這時內容就是奶油,過程纔是蛋糕。相反,對治療師來說,內容更重要,是蛋糕。治療師需要時刻捕抓患者話語中的關鍵詞。作者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收集信息“曝光”,即患者在治療師面前是一個逐漸曝光的過程。在沒有掌握足夠曝光之前,治療師是不會給患者建議的,因爲治療師還不確定會不會觸碰到患者的某些禁區或者不確定患者能接受哪類建議。

有心理問題的人內心在某方面會很敏感,談話中會對最敏感的地帶進行抵抗,也許是無意識中就抵抗了。治療師要小心翼翼地引導患者的談話。漫畫中一直描述一種很謹慎很緊張的博弈,表面上是治療師與患者在抵抗。其實,是治療師與患者一起抵抗患者敏感的部分意識。之所以要明確之一點,是因爲有時患者的抵抗是很激烈甚至是辱罵治療師的,治療師非常清楚自己的敵人不是患者,不能生氣,需要一直掌控局面,不能讓患者失控。

談話有很多技巧。

一、切入談話技巧。人們生活中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向,職業,住處,一起生活的人。

二、己方沉默。這時治療師沉默能讓患者從無意識狀態轉到有意思狀態。比如患者很亢奮地訴說跑題了,這時治療師的沉默不應對能讓患者冷靜下來思考。“爲什麼她不說話了?”,“我該怎麼做?”其實,治療師這時候的沉默有可能目前患者的談話沒有自己想要的信息,也有可能試試患者對沉默的反應。技巧根據情況靈活應用。

三、中止患者的談話。治療師可以打斷患者的談話,可以重覆詢問患者某個問題,可以假裝聽不明白,打斷患者思維,甚至可以咄咄逼人,把氣氛弄尬尷,讓患者不知所措、大腦一片空白。這時患者可能會有原始的無意識的反應。比如患者在假裝強笑,對治療師的問題有所防禦,這時治療師就無視患者的玩笑推辭,直接詢問他現在的感覺。

四、如果患者拒絕說自己的感覺或者他無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覺,治療師可以猜測他的感覺並由他來肯定或者否定。治療師問問題一般有兩種類型,開放型和封閉型,比如,你現在感覺如何?你對這件事贊同還是反對?這又一次體現了治療師對局面的掌控和預測能力,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時間房間的佈置都是有目的的!房間裏面的地毯顏色圖案後來出現在患者的領帶上,他專門偷了一條這樣的領帶!精神疾病患者的世界太神奇了。

但是有一些情節也會出現在普通人身上。比如患者偷東西的一家店是西班牙人的,而患者的女朋友也是西班牙人。治療師不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當然也發現了這個共同點,但是這種事到底是碰巧還是人無意識中的選擇,治療師也不知道啊,這也是要講“臨牀經驗”的!

五、心理學家認爲,人不是一生出來就會做出令人憎惡的事,而是在成長過程中被訓練成這樣的。在他們成長的某個時期,一定有一些體驗事件讓他們有了這樣的認知或行爲。治療師要讓他意識到那些令人憎惡的事但不能讓他感到羞愧。

倘若有個男孩小時候看到成人性交場面而對性行爲的有扭曲的看法,治療師就要讓成年的男孩意識到羞愧的感覺不會傷害他,但是如果你躲避這種感覺,這種躲避纔會變成傷害。感覺是沒有邏輯或正義感的,但意識到這種感覺後,人們可以選擇去表達它還是忽略它。正確方法是面對它。治療師之所以要挖掘最原始的原因,是因爲如果不面對這個原始的原因,患者可能改掉某種怪癖,他還會因爲這種羞愧而養成另外一種怪癖。漫畫最後,作者就說患者雖然改掉了怪癖,但是他可能會對治療師產生依賴來,這種依賴不過是代替了怪癖而已。治療師做的,就是教患者正確發現自己的感覺情緒,描述這種感覺,最後表達或發泄出來。表淺一點的例子是,如果你害怕演講時膽怯,在演講一開始,就可以對觀衆說,你現在很緊張。

思維過程是這樣:你發現自己有感覺,這種感覺用語言來形容就是緊張,你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這是緊張,然後你說出來:你很緊張。(有趣的是,心理學家把人的情緒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分爲十二種,那那些未能描述的情緒呢?當你聽到一個人說他很緊張,這種緊張真的是你理解中的緊張麼?)

六、當一個人概括自己的童年時說很完美或者忘記自己童年發生了什麼事等都會讓治療師警惕,治療師們稱這爲“童年鬧鐘”。有一些描述童年的關鍵詞,當它們出現在患者口中,鬧鐘就會在治療師腦中響起。這大概是因爲,生理學上兒童是一個人的性格塑造形成期,很多心理上的問題、性格上的缺陷都是在兒童時期埋下了因。人們更會把問題隱藏在否定中。比如說:“你想吃什麼水果?”“不要吃橙子”,那麼,故事就藏在“不要”、“橙子”當中。這叫“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七、如果覺得患者的童年有有問題,治療師還可以繼續問:請詳細說一件你童年中的事,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時,治療師會在患者的童年描述中尋找“亮點”。故事中,J描述了自己童年的玩具,各種節日收到的各種玩具。這時治療師就注意到了一個問題:在J的童年描述中,只出現物,沒有出現人!

或者,治療師可以指定一物讓患者說說第一時間想到什麼。如果想鼓勵患者繼續說下去,可以重覆患者最後一個句子或詞,用上疑問就行。比如,“我大學結束之前父母都沒有離婚”就會變成,“離婚?”

當接觸到問題的核心,患者不想繼續談話,想逃離時。最好的做法不是強迫他繼續說,而是問他現在的感覺!關心現在的他!讓他自己注意到他現在的行爲可能與那件事有關,讓他覺得你想和他一起解決問題,這是突破患者心理防線,拉近距離的小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整個治療進行了三十二次,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有變化的,有很多種分類理論,如分爲認識,熟悉,信任,親密四種狀態。在不同階段談不同的事。

八、1955年,joe和harry提出來一個cognitive tool,名爲Johari widow。一個人可以分爲四種狀態:一,公開:自己可以看到,別人也能看到;二,盲點:別人可以看到,自己看不到;三,隱私:自己看到,別人看不到;四,未知:無意識的,誰都不知道。如果要加深兩人的親密程度,可以擴大公開狀態的範圍,說到底就是坦白分享,讓更多的事成爲自己看到,對方也看到的。

閱讀能力有限,以上就是我的感悟。最後,治療成功了。J邀請P作爲他的朋友出席他的婚禮,P說,如果我成爲你的朋友,你將失去你的治療師。感覺是雙向的,不僅僅是你感覺到結束了,我也一樣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