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校本研修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1.74W

校本研修調動了教師再學習再創造的激情,有助於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本站整理的兩篇最新優秀的關於校本研修培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

2016校本研修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校本研修培訓心得體會

爲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根據區教育局《20xx年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具體要求,以“會備課、備好課”爲目標,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教學能力爲重點,於20xx年x月x日—x日,開展了虹橋小學2xx-xx年度校本培訓。此次培訓從自我學習、同伴互助、反思研討、專家引領入手,通過研讀一本書、研究一個問題、研備一節課、組織一場無生上課、開設一次專家講座等方式,兼顧教師備課的整個流程,追求實效性,將“聽、說、讀、寫、研”的五字要求落到實處,現總結如下:

一、自我學習研讀教材——用學習創生教育的智慧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教育要枝頭春意常鬧,就得有源頭活水長流。我校將教師的自我學習作爲“備好課上好課”校本研修的第一步,用學習創生教育的智慧。

學習規劃:

教育家朱永新曾說:“教育這個職業在本質上就是一個理想的事業,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不可能走得多遠,一所沒有理想的學校也不可能走得多遠。”培訓伊始,我們便要求教師制定出自己的暑期研讀計劃,在x日的“六屆教工大會”上,王校長更是提出了“虹小教師三年成長規劃”的倡議。在一篇篇的研讀計劃中,我們欣喜的看到:李虹、孫紅梅等中年老師提出要改變自己“人到中年車到站”的想法,利用暑期多讀一些教育專著,提升專業素養;彭霞老師代表數學組提出要開設數學組的教學博客,在交流中學習,在資源共享中發展;尚昌萍等藝體組老師則把目光放到了學科的整和研究中,在整和中追求最大的教學效益。

博覽羣書:

從古之聖賢孔子宣揚的“學不可以已”,到劉向所說的“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再到今之學者倡導的終身學習,都把持續學習看作是演繹生命華章的美妙音符。我校將教師制定讀書計劃、撰寫讀書心得納入校本研修培訓計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優秀是教出來的》、《玫瑰與教育》等大量的優秀書籍出現在了教師們的計劃與心得中。周曉華老師在心得中寫道:“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因爲孩子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小林先生如是說。要提供孩子發展需要的教育,教育與成長應是自由與天真的大合唱,《窗邊的小豆豆》讓我明白了許多。”、王樹楓老師也深有感觸的說:“它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我們讓孩子們置身於充滿新鮮感的教育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確實是被人需要、被人愛着的,只要讓他們成長並快樂着,那麼,即使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學生也會成長爲舉止得體、品行高尚的好孩子。我真該早些讀讀這本《優秀是教出來的》”……

教師之間最大的差異說到底是其學習能力的差異,只要有教育的地方,教師就有責任與書同行。我們從不奢望將所有的教師都培養成教育家,但我們相信只要教師們堅持以博覽羣書、兼收幷蓄爲基石,輔之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精神,定能在“我教書、我快樂”中走向“我教育、我發展”。

二、集體備課同伴互助——促合作構建學習型團隊

在這次培訓中,以教研組、備課組爲單位的教學團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這個團隊中,沒有專家,沒有權威,有的只是課標、教材、學生,有的只是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對教學方法的爭論和達成共識後的豁然開朗。通過這次培訓過程,我們欣喜地看到,幾乎所有的備課組都能圍繞着備課的問題展開深入細緻的討論,特別是數學組,老師們帶着問題參與討論,在共同討論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個體的認識和羣體的認識,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再提出更高層面上的問題……,真正形成了“在交流的平臺上共同提高,在溝通的舞臺上共同發展”的充滿活力的協作型成長團隊。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隨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不斷深入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培養、培訓的要求,開展校本培訓成爲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模式,

一年來,通過開展校本培訓,我逐漸樹立了現代教育的思想觀念,努力優化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爲師德高尚、素質精良、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實驗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師的方向而努力。

在校本培訓的過程中,有幾個方面對我觸動很深:

一、對“主題式學習”的學習和研究

我比較認真地學習了《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一書,對其中談到的學習主題很感興趣。於是我採用多種途徑研究了“主題式學習”,並在新課程中進行了探索。

所謂主題式學習(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Theme)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主題”成爲學習的核心,而圍繞該主題的結構化內容成了學習的主要對象。

主題式學習具有“主題集中,組織良構,利於探究”的特點,我認爲在《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中引入主題式學習,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改善學習的效果,進而有利於新課程的各項目標的達到。

“主題式學習”在教學的組織上有其特殊的要求。教學組織的成敗直接關係着整個“主題式學習”的成敗。由於“主題式學習”不再是單一的某學科或是某一知識點的教學,因此合作也必然成了“主題式學習”的重要形式。在教學中,我經常採用“半開放式”的分小組學習,即全班確定一個共同的內涵豐富的研究學習主題,然後由學生選擇一個在該主題範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複,每個題目往往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易於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效果,促進研究水平的提高。由於我執教的是同年級的四個班,所以我還經常鼓勵跨班級合作,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此外,我覺得在“主題式學習”中,作爲教師更多地起到了“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的作用。由於《信息技術》的內容具有綜合性、活動性、跨學科的特點,單單依靠學生的個人能力將很難完成整個任務,因此作爲教師應加強學生合作的指導,

心得體會《校本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如分工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情況,給予適當的建議等。

此外,我覺得“主題式學習”的學習主題和內容的確定,首先是要用好引發學生學習活動的.工具——教材,再是要確定好學習主題範疇下的內容——研究題目。“主題式學習”的主要途徑應該是實踐活動“主題式學習”的評價手段可以是建立資源庫。

我想“主題式學習”作爲走向最優化的學習方式之一,畢竟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又服務於這個時代。它是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它讓學生從單一的書本中走出來,從禁錮的教室中走出來,在時代的大熔爐中學習和成長。我們恰當地在《信息技術》課中開展“主題式學習”,定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創造性的利用信息的能力,並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和主觀體驗,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新知,提高能力,在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案例撰寫和教育敘事的研究

以前,我科研不太感興趣,對如何撰寫案例感到困惑,對如何反思小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感到很迷茫。通過這些方面的校本培訓,我深受啓發。我開始嘗試寫教學隨筆、教育敘事。記得蕭伯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朋友間互相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根據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疑惑或閃光點,寫教學隨筆,以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探討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同事間相互交流、討論,共同提高。面對疑難問題和困惑。我彷彿有了學習、進修的動力。其他老師也大抵如此。學期末,一個個充滿智慧的教育故事就在我們老師們間競相傳閱,一個個富有啓迪的教學案例讓老師們茅塞頓開,一句句課改語錄沁人心脾。

總之,我校以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爲核心,根據教師的需求和學校發展的目標來設計校本培訓的內容,校本培訓的內容涵蓋了教育、教學、教研、科研等領域,培訓形式也是豐富多彩。通過校本培訓,我覺得我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在成長,在發展,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