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學識都 人氣:2.93W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1

抱着“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參加了由岑溪市天晟茶業有限公司創辦的岑溪市首屆“茶藝師”培訓班,經過了兩個星期的學習和積累,可以說是受益匪淺。瞭解了茶最早起源於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和豐厚的傳統文化和沉澱。中國不僅是茶葉的故鄉,還是最早種茶,製茶和飲茶的國家。

過去只知道綠茶、紅茶、花茶、龍井茶、烏龍茶這幾種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種類分爲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而龍井茶屬於綠茶這一分類。除此之外,它們的加工方法和沖泡方法都各有差異。

何爲茶藝?茶藝是指泡茶和飲茶的技藝。泡茶的技巧,實際上是包括茶葉的識別,茶具的選擇,泡茶用水的選擇等。比如,沖泡綠茶要用玻璃杯,因爲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顯露出來,也便於我們欣賞茶芽形態和茶湯的顏色。明代茶人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就有寫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水質能直接影響到茶質,泡茶的水質好壞,對茶葉的色、香、味,特別是對茶湯的滋味影響很大。而飲茶的技巧則是茶湯的品嚐,鑑賞,對它色、香、形、味、韻的體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開水的溫度,沖泡的時間。因此,可將茶水比例,開水溫度,沖泡時間歸納爲泡茶的三要素。

現如今,茶藝已經慢慢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來時都是以茶代禮,聚會時一起聊天喝茶,這些都與茶息息相關。其實,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香是它的饋贈。但願中國的茶文化越來越發揚光大。

最後非常感謝岑溪市天晟茶業有限公司給大家帶來的這一次學習茶藝的機會,讓愛茶的人相聚一堂談天論地,也讓我的心慢慢沉澱下來,變成一個優雅的女子,而這只是剛剛開始,希望我們都能成爲愛茶,懂茶,惜茶的人。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2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茶文化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雖然我對茶文化的知識瞭解甚少,但有一句話卻熟記於心:‘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期浦南文化館開辦了茶藝培訓課程,還邀請到了國家高級茶藝技師楊鳳老師來授課,我非常幸運的成爲了其中的一名學員。

茶藝培訓從茶的起源與歷史、茶的分類與擇器,到各類茶的知識普及、鑑賞沖泡,再到學員的實訓演練和茶藝老師的精心點評,整個學習過程安排得非常合理有序。本次學習使我深深理解了茶藝是一門生活的藝術,是以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爲主體,並與相關藝術因素相結合的總和。若把“泡茶”喻爲創作,則“品茶”即爲對創作成果的鑑賞和體味。而茶道是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同時也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達到了學習禮法、美心修德和增進友誼的目的,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夠靜心靜神,這與“清淨、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家的“內省修行”思想。

通過學習還讓我知道了六大類茶的很多知識和沖泡方法,讓我懂得了唯有用心才能夠泡得一壺好茶。泡茶的動作講究輕柔、優美和連貫,洗茶讓人能夠心境沉靜,取茶講究適量適度,可謂取捨有度知足常樂。所謂的鳳凰三點頭和懸壺高衝,無不涵蓋了對共飲茶者的尊重和敬意。茶文化教會我們做人做事要謙和友善大度從容,人生何不就像一杯茶,經過重重考驗後,纔會散發濃郁芳芳,平淡是本色,苦澀是歷程,清香是饋贈,而回甘則直潤心田。

在即將結束茶藝學習的時候,浦南文化館又特意安排了兩場主題爲“茶來茶往、緣來是你”的茶席活動,茶藝老師和學員們濟濟一堂,茶席活動既有學員的茶藝沖泡演示,又有茶藝老師的精彩總結與點評。這次的培訓活動,讓愛茶的人能夠聚在一起談天論地,也讓我們的心慢慢沉澱下來,去努力修煉成爲一位優雅的女子,在學習茶藝的同時,也讓我們對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這可謂是學習茶藝後境界的昇華,希望你我都能夠成爲愛茶、惜茶和懂茶的人,生活中若常有茶相伴,人生必定愉悅悠然!

再次深深感謝浦南文化館爲大家提供如此好的學習機會!感謝國家高級茶藝技師楊鳳老師的悉心教學!感謝相關工作人員對茶藝培訓活動的精心組織和盡心安排!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3

泱泱中華,茶之故鄉,始於神農,興於盛唐。陸羽茶經,千古傳揚,茶茗甘露,中外流芳……再現輝煌,愛我國粹,茶韻悠長……每當上課時,老師帶領大家一同朗讀《習茶令》時,整齊、嘹亮、悅耳的聲音在創悅茶吧迴盪。我們身心熱血沸騰,我們因茶結緣,聚在一起學習我們偉大祖國的茶文化感到非常榮幸,感恩每位老師辛苦的付出和全體茶吧工作人員的熱心幫助。讓我真誠的說一聲:謝謝!

我通過短短二個月七次課的學習,讓我們對中國茶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國是世界唯一具有六大茶加工工藝的國家,茶按加工工藝分爲六大茶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學習了大紅袍等茶的來歷和各種茶類的保存方法等一些基礎常識性的知識。特別是每次理論課後茶藝的學習,通過對正山小種、武夷山岩茶、花茶茶藝的學習,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培養了心性,每位老師認真細緻地給大家做示範,不厭其煩地演示每個環節,音樂伴奏和解說詞帶入佳境:滌淨塵緣、葉嘉酬賓、佳人入宮、芳草回春、高山流水、春風拂面、烏龍如海、祥龍行雨、龍鳳呈祥、、鯉魚翻身、捧杯敬茶、奉茶、品茶……

特別是在品鑑會上,一杯一盞,一水一茶間,品賞不同特色的茶品,更是讓人留連忘返!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4

茶,是中國一種著名的飲品,是我們中華兒女共同的驕傲。平常的我,喜歡喝茶,因爲喝茶,養身。這次有幸參加普洱茶文化圖書舉辦的茶藝培訓,我也是分外的高興,特地向公司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參加茶藝班的學習。

能夠得到這次學習機會,我非常的珍惜,每天準時到課堂學習,不遲到早退。而這次的學習,每一位老師的教學內容以及經驗傳授,讓我收穫頗豐。

從前,我喜歡喝花茶,所以對於花茶的理解和實際運用可能更爲熟練。而秉着對茶的熱愛,參加培訓後我學習了更多關於茶的知識,和中國傳承的真正茶道。我知道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有關茶的書叫做《茶經》,是作者陸羽寫於天寶年間的書籍,它一直傳承到了現在,是我們進行茶文化學習的寶貴財富。我認識到了中國十大名茶,六大類茶種,詳細地學習了我們雲南的茶山、名茶,掌握了茶的沖泡方法和實際操作要領等等。

以前,只是聽說我們的茶文化茶藝術有多麼了不起,因爲日本的茶道,也是從我們中國學習過去的。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我們中國的茶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知道了我們中國人飲茶爲何注重一個“品”字。從沖泡前的幹茶色形到沖泡後的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來分辨茶的品種好壞。從沏茶、敬茶都有些相應的茶禮儀。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除此之外,我們還進行了茶膏的學習和鑑賞。

這次的茶藝培訓還讓我認識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茶友,我們在一起連續九天的學習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我們以茶會友,從不認識到因爲茶而相識結緣,我們也互相學習交流茶知識、茶經驗,以及各自生活中擅長的領域。

開心的九天茶之旅即將結束,但我們的茶路纔剛剛開始。我們會因爲茶,將友誼繼續,將我們以茶會友的精神繼續。在這裏,真誠地感謝每一位老師耐心、細心的指導和幫助!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5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茶文化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雖然我對茶文化的知識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話卻是深印在我腦海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來訪時必泡一壺好茶,以表對客人的誠心歡迎與尊敬。

" 茶藝師"在我的字典裏是個新鮮的名詞,在參加天晟茶業有限公司舉辦的茶藝師培訓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學也和我一樣對這個高雅的稱謂感覺陌生吧。

"茶藝"是個什麼概念呢?通俗地說,茶藝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識別茶葉、茶具的選擇、泡茶用水的選擇等;飲茶的技巧是對茶湯的品嚐、鑑賞,對它的色、香、味、形、韻的體味。只有掌握了這兩樣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體會到茶藝的精髓。

在這短短的十多天培訓中我們學習到很多茶藝的相關知識,比如茶藝師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茶文化的理論,各種茶的特質,各種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品茶增進友誼,修徳習禮,有助於陶冶情操。一片樹葉,一壺好水,一杯清茶,一縷清香,用一生回味。茶藝學習於我而言,纔剛剛開始!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6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於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常會在嫋嫋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出的清脆,有如鍾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開設茶藝培訓這樣關於茶的培訓課程,不僅僅教授我們茶文化知識,還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臺。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鑑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茶藝並不只是簡單的泡茶、品茶。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對所有茶具的尊敬,反映出了生活中的爲人之道、彼此之間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個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學會尊重它、理解它。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倒茶要倒七分滿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保留和謙虛,保留一份接納別人對你批評和建議的空間。這不僅能讓我們時刻擁有一顆包容的心,也能讓人感覺到我們平和、與人爲善的態度。

茶道有四個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環境清淨、幽雅,各種茶具的乾淨、整潔會讓人覺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氣和,氣氛也和諧、融洽;“敬”主要表現在對別人的尊敬、對茶具的尊敬,例如我們常常在泡茶之後洗壺就是對茶壺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體現的是一個人泡茶的心境淡定、從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樣,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華,耐人尋味。做人也應當像茶一樣,當還沒有被摘採的時候,要經得起風吹雨打,當被摘採下來之後,還要修剪加工,當被人品嚐的時候,要經得起評價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經過荊棘與曲折的考驗才能達到人生的頂峯,才能把最濃郁的清香散發出來。

茶藝課的學習,讓我發現美麗、創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無論將來是否從事茶藝師的工作,我都會永遠熱愛茶,熱愛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學,倡導更多的人來喝茶,讓更多的人來愛茶,讓茶使人間更美好。

參加茶藝培訓心得體會7

學習《茶文化》這門課程,首先讓我學到的不是茶,而是禮。老師課前課後那真誠的鞠躬禮,讓我深感訝異和震憾,這禮彷彿彌合了老師與學生之間鴻溝,表明了我們不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師的這份恭敬之心,使我學會了恭敬與謙卑。在此,我深深地感謝我的老師,能作爲您的其中一名學生,和您做思想上交流,我倍感榮幸!

在選修這門課之前,我對茶及茶文化的認識是淺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並也不認爲這門課可以給我帶來什麼改變,我只是在修學分。但它卻給了我一份意外的驚喜,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茶方面的知識,還滿足並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在學習之後對茶文化的認識,及體會。

中國是茶的故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若能杯酒比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閒煎橄欖茶。”······當我們吟誦這樣優美的詩句是,不禁也感嘆茶在中國文化中的悠久歷史。茶葉在我們中國按原料和採摘季節可以分爲春茶、夏茶、秋茶與冬茶;按成品茶葉的聚合狀態可以分爲散茶、磚茶、末茶等;按成品幹茶具體形狀可以分爲扁形茶、針形茶、片形茶、圓形茶、雀舌形茶、眉茶等;按茶樹自然生態環境可以分爲高山茶、平地茶、有機茶等;按產地可以分爲西湖龍井、黃山毛峯、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信陽毛尖、六安瓜片等;按茶樹品種可以分爲如青茶中的“仙”、“烏龍”、“肉桂”、“大紅袍”、“奇蘭”、“鐵觀音”;按銷路可以分爲內銷、邊銷、外銷茶、出口茶、僑銷茶;按包裝形式可以分爲“袋泡茶”、“小包裝茶”“罐裝茶”;按加工程度可以分爲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再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初加工時茶樹鮮葉是否經過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可以分爲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青茶)、紅茶。

不同類型的茶葉的加工方式又不盡相同。如我們最熟悉的綠茶,是經過先讓鮮葉處理(攤放),水分散失,葉色由翠綠變暗綠色,葉質變軟,葉片體積變小等物理性狀。然後是殺青,殺青是利用在高溫條件下,破壞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綠葉清湯的品質特點。殺青要點是葉溫迅速上升到80℃(多酚氧化酶喪失活性)葉色暗綠,葉質柔軟,折梗不斷,手捏成團,清香顯露。目前殺青多采用鍋式、槽式、滾筒式殺青機三種。再經過揉捻,揉捻是利用機械作用力使殺青葉受到推、壓、扭、拉和摩擦等多種外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緊結的條索。揉捻還使葉片細胞損傷和組織破碎,使少量茶汁擠出,使幹茶外觀色澤柔潤有光澤。揉捻是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成條的重要工序。除了名優茶採用手揉外,大多采用揉捻機揉。最後是乾燥,乾燥是炒青綠茶與烘青綠茶加工的`最後工序,其主要目的是蒸發水分、達到足幹、固定品質、便於貯藏;同時也有繼續做形和發展香氣的作用。而紅茶的加工卻是在綠茶加工的程序上,插入發酵工序。黃茶、黑茶等的加工程序也是同中有異,異種有同。

也許各名族的茶俗文化各異,對茶的品質評定以及茶的品飲藝術也稍有差別,但對茶道上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應該是一致的。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以及所謂高雅、淡潔、雅志、廉儉等等,都是茶人將中庸、和諧引入茶文化的前提準備。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實現中庸之道,高度的個人修養才能導致社會的完美和諧。中國人的性格就要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雖然能給人一定的刺激,令人興奮,但它對人總體的效果則是親而不亂,嗜而敬之。茗飲最終能使人心靜,自省,使人能清醒看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冷靜地面對現實,這是與儒家倡導的中庸之道相吻合的。因此通過飲茶,營造一個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和諧空間,達到互敬、互愛、互助的目的,從而創造出一種尊卑有序、上下和諧的理想社會環境。而且在茶事活動中,一切都要以自然爲美,以樸素爲美的標準,以及對“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追求。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靜、怡然、寂寞、無爲,彷彿與宇宙相融合,昇華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是相同的。

對於茶的瞭解只能說是紙上談兵,並沒有親身實踐。但對於茶文化中所倡導的精神,卻着實有切身體驗。茶文化中的“愛”與“定”,使我感觸良多。陽關撫摸着大地是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是愛;在他人有困難時,扶他一把是愛;就連給陌生人一個微笑都是愛。愛是無所不在的,只是有時我們會忽略它。老師說的對,我們心中不能有太多的怨恨,這會摧毀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有愛,用愛去化解我們的怨,就像在冬季裏,眼前是一片蕭條的景象,但只要有愛,我們會看到,大地上的動植物只是在沉睡,到了明年春天,將會是一片奼紫嫣紅。在學會要擁有“愛”的同時,我也學會了“定”。記得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要以“平和,安定”的心態來上課,不要去想那紛紛擾擾的事。這就讓我的心靈有了歸屬。這一年是我第一次當班長,由於缺乏經驗,而且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自己處理,年輕氣盛的我,難免會變得急躁,不安。但上了茶文化這門選修課後,我的急躁與不安慢慢平復下來,趨向平和。這不是我自己的感覺,是身邊的朋友對我說的,她們覺得我變得越來越沉着冷靜,遇到什麼事都能平和對待。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因爲上了這門課程的原因。

茶文化這門課程不僅在思想上改變了我,而且還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茶,稱之爲“苦茶”,。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寓意是“做人要能吃苦,或有吃苦的準備,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歷經各種磨難,才能成就大業。”第二道茶,稱之爲“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許紅糖、薑片待煮好的茶湯傾入盅內八分滿爲止。這樣沏成的茶,甜中帶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麼事,只有吃得了苦,纔會有甜香來”。第三道茶,稱之爲“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湯容量通常爲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哲理”。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的體驗,寓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啊!人生莫過於如此!這是我們都懂的道理,但要真正去體會時,又有多少人明白箇中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