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主職幹部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2.57W

這次有幸參加社區主職幹部赴北京豐臺黨校的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座談交流,並實地參觀了豐臺街道的豐益花園社區,切實感受到了豐臺社區幹部明晰的工作思路、創新的工作舉措和紮實的工作作風,讓我耳目一新、深受觸動,也對今後如何結合漢江實際更好地開展社區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社區主職幹部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摸清家底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必要基礎。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社區幹部被稱爲"小巷總理",要"總理事務",首先就要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在豐臺,每個社區都有一張地圖,上面大到一棟樓,小到一棵樹、一個井蓋,詳盡、直觀地標註了所轄區域的具體情況。除此之外社區還有"民情圖",即在一張表格上,用各種符號把整棟樓的居民家庭情況標示出來,樓里居民戶數、門牌號,誰家是空巢老人,誰家有黨員、居民代表、樓門長,誰家是殘疾人或低保戶,誰家的房子在出租,全都躍然紙上,一目瞭然。尤其是社區矯正人員、重點人員、重點場所、重點部位都有相應的圖標和臺賬。要摸清家底,就需要深入實際、走家串戶。爲了詳細掌握情況,瞭解羣衆需求,社區工作人員在每週都會抽出一天去自己包聯的片區去走訪,做好離案記錄。每次不求入戶多,只求摸深摸透,及時掌握信息,從而積少成多。通過這種腳踏實地的離案走訪,也進一步拉近了居民與社區幹部之間的距離。其實我們每個社區也建有臺帳,如計生臺帳、戶口臺帳、重點人員臺帳等,但卻沒有實現有效整合。社區雖然也實行了包片責任制,但一些幹部的工作只是蜻蜓點水,對自己轄區情況的瞭解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更談不上爲居民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胸中元自有丘壑,盞裏何妨對聖賢",只有做到對社區情況瞭如指掌,才能真正結合實際,科學謀劃社區發展規劃,合理設置相應功能,更好地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創新服務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必然要求。社區是黨委、政府聯繫千家萬戶的橋樑和紐帶,也是服務羣衆的重要平臺。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除了傳統的大廳一站式服務外,社區更應緊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藉助網絡、微信等,創新便民服務模式,使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及時、便捷的服務。在豐益花園社區參觀時,我們瞭解到社區還開發了一款綜合服務管理平臺,集社區信息與事務辦理一體,並實現了與微信公衆平臺、OA辦公系統、計生系統的.對接,從查詢居民信息、開具證明到各項惠民政策申辦、統計報表等一應俱全,既整合了各項資源,(本文來自於範-文-先-生-網)也提高了辦事效率,簡化了辦事程序。結合漢江實際,可以在有條件的村、社區建立微信公共平臺,轄區居民只要掃碼加入,就能隨時瞭解社區裏的大小事情況、諮詢各項政策、反映各類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積極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和範圍,因地制宜地發展家政、文化娛樂、居家養老等社區服務,逐步完善服務功能,不斷縮短服務半徑,這樣才能增強羣衆幸福感、滿意度,凸現社區的凝聚力。

發動羣衆是做好社區工作的有效途徑。隨着城市建設的深入發展,人民羣衆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社區人手有限,且承載了許多社會事務工作,導致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區幹部常常覺得心力憔悴,居民卻時有不滿。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時候社區是靠一已之力在單打獨鬥。在居民參與上,我們可能僅限於開開會、談談心,雖建有志願者隊伍,卻收效甚微,形同虛設。如何培養居民的民主參與意識,引導包括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在內的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發揮多元主體在社區服務中的積極作用,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豐臺各社區成立了"議事堂"、"協管會",並通過場地、物資支持、"時間銀行"等方式培育社會組織、發動社區居民爲社區工作出謀劃策,貢獻力量,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例。在漢江,東風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協會在服務居民、豐富居民生活乃至社區換屆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居民做爲社區的一員,是社區建設和發展的受益者,也是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參與者。只有充分利用居民愛家、愛院的熱情,採取思想發動、組織啓動、典型鼓動、服務驅動等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激發居民的"主人翁精神",社區工作才能變被動爲主動。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利用自己的服務平臺和優勢,整合社區資源,以居民需求爲切入點,積極孵化、培育各種互助、志願和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一支以社區黨組織爲龍頭,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爲骨幹,社區居民爲主體,專職和兼職相結合、專業服務和志願服務相結合的社區服務隊伍,使"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得到廣泛認同,這樣才能實現居民的自我服務與管理,變社區單打獨鬥爲社會羣策羣力。

"學而知不足,思而得遠慮",如何借鑑外地的先進做法和經驗,並使之"本土化",還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只要我們時刻牢記"堅定信仰、不失方向;勇於擔當、不負重託;知難而進、不畏艱辛;遵規守紀、不越底線",我們的工作就一定會越幹越好,羣衆也會越來越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