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心得體會7篇

學識都 人氣:1.1W

我們不僅要要只關心孩子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下面是關於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心得體會7篇

2016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心得體會

面對萬千變化的世界,許多人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其中包括小學生。如何應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郭啓玉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很好地答案,她以鮮明的事例、新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予以我們引導。讀罷,不得不讚嘆郭啓玉老師是一位智慧之師。《如何應對小學生心理問題》這本書告訴了我,要成長爲一名智慧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種能力,而這也是我讀了這本書後的體會。

一、細微觀察的能力 和醫生醫治病人一樣,老師面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要進行“望聞問切”。在郭老師所撰寫的個別心理輔導手記中,我看到了郭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作出了不同的診斷,並詳細記錄了心理問題學生的信息。這些信息的記錄離不開老師的細微觀察。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地是:在《李朦學習行爲轉變紀實》這篇手記中,郭老師對李朦的日常表現作了詳細的記錄,這靠什麼?細微的觀察能力,同時郭老師還對李朦的智力評估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就告訴了我們:要想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細微的觀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二、欣賞學生優點的能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郭老師的班裏,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學生,他們在心理方面或是個人行爲方面都有着較大明顯的缺陷,但郭老師善於去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同樣在《李朦學習行爲轉變紀實》這篇手記裏,郭老師就指出了李朦社會交往能力很強,重感情,愛幫助人等閃光點,並從閃光點着手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我想這是我們許多在職業倦怠轟擊下的教師所做不到的。

三、思考應對問題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有些教師遇到學生出現問題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因此處理學生同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作爲經驗不足的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讀了郭老師的這本書後,我茅塞頓開:作爲教師,面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要善於思考癥結所在,積極思考應對的策略,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不要總是一味地批評或表揚,要學會哲學的兩面去解決問題。郭老師字字珠璣讓我知道了人不能一直停滯不前,要學會邊思考邊生活,這樣才能利己爲人。

四、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如何應對小學生心理問題》這本書裏,除了12個詳細的個別心理輔導手記外,最讓我感動的是郭老師針對學生在情緒問題、人際關係、行爲問題、學習問題等方面所開展的心理輔導集體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凝聚了一個老師教育學生的心血,還飽含着一位教師的睿智。38個心理輔導集體活動很好地證明了郭啓玉老師的創新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感悟親情》這個集體活動的設計中,我發覺,郭老師每個方面都考慮到了,她以創新的數學圖表來讓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加強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促使學生體諒家長,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促進家庭成員的有效溝通。

五、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 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問題,它還包含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也非常重要。從郭老師12個詳細的個別心理輔導手記看,她都與家長進行了詳盡的溝通,如在《厭學的小紀——小學生不愛學習行爲矯正》裏,郭老師就與小紀的父母進行了溝通,將小紀在學校、家庭的表現進行雙向交流,並有技巧的暗示家長在家庭中該如何教育、面對子女。

從這,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智慧的教師,必定在與家長、學生的溝通方面下功夫。 掩卷沉思,有些愧疚,有些欣喜。愧疚的是,年輕的我未能很好的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欣喜的是,領導讓我們獲得了一本好書,一些好經驗,也讓我明白了:想要成爲一名智慧教師,單單富有學識還是不夠的,還要具備多種能力。

于丹老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觀後感

今天,我準時收看了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這個講座的欣賞性和教育性很強,看完之後我體會很深,下面總結一些我的觀後感。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主要講了三個主題: 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纔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幹砍了做獨木舟。”他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孩子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吧?”孩子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這是我的心願,一生的心願。”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着我們。孝爲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于丹老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觀後感

今天早上的七點十分,我和媽媽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的講座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二是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樣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和防止被騙的能力;四是家長面對孩子叛逆、愛發脾氣不聽話、不愛學習等問題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