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1.25W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1

古人云:“師有百行,以德爲首。”德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的生命。“無德不成師,德高才爲範”。因此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藝,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師德。我,一個初出茅廬的教師,內心雖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力爭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可是真要說起如何做,卻是無從入手。但是短短几天的師德培訓學習中各位老師的旁徵博引,現身說法讓我學到了很多,因此我也逐漸懂得了做一名人民滿意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師德修養方面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纔會愛你,也纔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忘記外面的世界,忘記生活的煩惱。朱和新先生也講過: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裏,有一顆母親的心。教育,需要母親般的愛,但是教育的愛,更需要尊重,更需要賞識,更需要寬容。

學生是活潑潑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必須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架子,不僅要蹲下來和孩子尋求平等的對話,還要留有一份純真,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爲了賞識而來到人間的。賞識教育最難得可貴的首先是對學生,對孩子,對教育對象永不放棄尤其是教育者所傾注於弱勢羣體的關愛和期待。賞識教育的奧祕在於讓孩子覺醒,每一個生命覺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

愛還需要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境界,面對露珠一樣的學生,有時候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此外,教育需要責任。責任源於愛心,其本身亦是真愛。如果說,沒有責任的愛是無法存在的。那麼,沒有愛的責任同樣也是不可想象的。教師崇高的職業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教師必須發現教師職業的生命意義。熱愛教師的職業崗位,必須把它與祖國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事業和塑造“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新人的重大工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責任就是要求廣大教師要按《教育法》、《教師法》的要求,認真履行人民教師應盡的職責。這種職責是基於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未來的一種深沉的使命感,而又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高度責任心。

二、課改理念方面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爲整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動力的同時,也在改變着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必須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爲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一切以學生爲主體,而教師卻是扮演探索者、學習者、合作者、引導者、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的角色,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爲一個師生情感共融、價值共享、共同創造、共同成長、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體驗的完整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的理念下,一個好的教師必須具備三個層面的素質:深厚的文化底蘊,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學機智等。其中文化底蘊是最重要,最難做到的,也是教師最爲缺乏的。因爲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才能內源性地生長出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此外,教師必須要養成讀書的習慣,經常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參加各種教師培訓活動,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三、教師專業發展方面

學校要發展,教師是關鍵。在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的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爲年輕教師來說,教師專業發展要經得住學習關、實踐關、職業倦怠關的考驗。

專業知識是一位教師外在美的依託!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通用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知識。社會、歷史、天文等知識既有涵養人文素質的價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和學科知識則是教師專業化的必然要求。新課程中有不少新知識、新實驗、新方法。不學習,不重構學科知識體系就會落伍,所以教師應該對這些知識進行粗讀、細讀、摘讀、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學本質上更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大凡成功的教師都是很注重學習基礎上的實踐。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步是把書教好,讓學生喜歡你。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研究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是教師的試驗田,教師務必立足課堂,立足學生,立足教材。若沒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貼近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成爲一種“無效“的教學;沒有研究,也就沒有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教師即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有條件的教師要進行教育科研。

據研究,教師的職業倦怠會隨着教齡的變化而變化。據調查,教師的職業倦怠在教師生涯的最初幾年就開始呈現,而且隨着教學時間增加開始不斷加重。爲了擺脫職業倦怠,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教育信念,其次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創造條件滿足自己的高級需要,即實現自尊、自主、自我。此外,還要補充教育哲學資源,加強哲學修養。

除此以上三個方面之外,教師的師德還包括班主任專業化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在此不一一詳述。

這些就是我在暑期師德學習上的體會和心得,並以此鼓勵自己,鞭笞自己,努力使自己勝任教師這個職業,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2

這一次我很有幸參加了第二期德育幹部班的培訓,針對5月份的兩天培訓,我主要有以下較深的體會:

1,感謝教育局爲廣大德育幹部的成長搭建舞臺,感謝進修學校精心的工作安排,尤其還編寫了“德育幹部培訓班通訊錄”等,爲我們大家提供了一個龐大的人力資源庫,通過精心組織的各類講座和學術研討活動,學員之間的交流活動中,加強了聯繫和合作,營造了良好的德育研究氛圍。

2,劉次林教授的“中國傳統德育思想簡介”,使我們對於孔子、墨子、楊朱、老莊等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對“人性論”“君子戒”“君子尊五美”“仁”“禮”“仁禮關係”“義利統一”“無爲無不爲”“無用成大用”“儒”“佛”“道”等思想有了具體的瞭解,自我感覺德育傳統思想一下子淵博起來了。同時,對“美德”和“惡德”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明白了“道德的相對性”等。記得劉教授說“很多時候有的老師在不住的罵應試教育,甚至在學生面前也在罵,可對待學生,卻自己又偏偏在執行着應試教育,邊罵邊做,自相矛盾,效果會好嗎?現行的機制我們無法改變,且我們又不得不做,那我們爲什麼不停止罵?去快樂的接受呢?去快樂的教學呢?”這段話對我很有啓發,一語擊中了我們如今教育教學的一個要害。績效工資的實施爲什麼沒有提升我們有些教師的積極性?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很好的反思,相信只要覺悟了我們劉教授的話,就能提升我們教育教學的幸福指數了。

3,陳默教授作了《學校心理教育的架構和運作》報告,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現行在校學生心理狀況等要素,尤其是分析了現行家庭教育的現狀,生活貴族化,前呼後擁,而現實生活的競爭殘酷,造成了反差太大,孩子們找不到價值感,形成了如今孩子“不怕死,但怕苦”的傾向,導致了5個孩子裏面都有1個心理不健康,無法投入學習,成績下滑,網絡成癮,變態同性戀等不良現象等。爲我們建構了“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管理架構”,並對校長室、教導處、心理教師、教師、班主任、家長等具體工作做了很詳細的引導,對學生戒除網癮做了一個系統、專業、操作性很強的報告,對我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開起到了積極的知道作用。面對中小學這些心理方面的新形勢,如何創新德育的方式和途徑,提高德育的實效,這是我們德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創新思考的問題,“立德樹人、德育爲先”“全程德育,全員德育”,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我們應該把德育工作中碰到的問題當作研究的課題,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在德育研究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德育的實效,爲中小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3

5月,我有幸參加了由教育局組織的“全區中小學德育管理幹部培訓班”的學習。對於走上德育工作崗位不久的我來講,培訓可謂是及時雨,讓我受益匪淺、體會良多。學後,我對自己今後德育工作的開展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談談我參加此次培訓的收穫及感受:

通過本次培訓,讓我體會到了這一點,德育工作是我們中小學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於社會的發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對於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們要開展好學校的德育工作,首先應從思想覺悟上來認識到這一點,這樣我們纔會努力地開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個工作內容。面對不斷髮展而又繽紛複雜的現代社會,面對越來越不聽話的孩子們,我們的教育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德育還沒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更應該重視我們的這一項工作,腳踏實地地把它做實做細。

通過學習,讓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讓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艱鉅;通過學習,我增強了要把這項工作做好的信心。在聽了邢校長的精彩講座後,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學校的德育工作:

一、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紮實開展學校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肩負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行爲習慣養成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團隊合作精神培養等各項德育目標的實施,所以要紮實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就必須要抓好班主任隊伍的建設。

二、運用學校團隊主陣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少先隊、團支部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充分利用少先隊、團支部組織爲載體,是我們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充分發揮其組織作用,運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過當家作主的集體生活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教育,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行爲習慣。

三、要重視教育的三個環節

學校要重視“教育三環節”,即抓好課堂這一主陣地、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和充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以課堂爲德育的第一主陣地,將各學科滲透德育的學習,以學育德。以系列的實踐活動爲輔,校園文化爲助力,通過美化校園,創設全面、豐富有益學生身心發展的校園文化,提升校園的文明程度,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科學素養,培養孩子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本次培訓使我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爲我今後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感謝教育局的領導爲我們提供這次學習、交流的機會。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4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一、人教版教材的總體特點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統領下,全國出現了多樣化的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教材就是其中之一。其鮮明的特點表現在:

1.整個教材體現出先進的編寫理念。①基於“學習論”的德育觀,實現了“由培養論向學習論”的轉變,以幫助學生進行“道德學習”作爲教材的主要功能。②基於“生活德育論”,教材走進學生生活。③充分體現當前德育改革的精神,以“主流價值觀引導與自主建構相結合”引領學生過健康的生活。④基於德育美育觀,教材圖文並茂,以美的方式呈現。

2.新穎的總體設計思路。教材根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注重動態教學過程與學生心理認識和行爲的變化過程相統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3.獨特的教材體系的構建。教材在結構上採用子模塊系統鏈接方式,每個單元圍繞一個生活主題整合相關內容。

二、人教版教材帶來的教育理念轉變

理念是隱藏在教育行爲背後的指導思想。人教版教材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具體表現在:

1.以人爲本的全面、和諧的發展觀。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2.迴歸生活的生態觀。以前課堂就是生活,現在生活就是課堂。生活即教育,學生生活經驗是教育的起點,是教育的背景。人教版《思想品德》課程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基於“生活德育論”,教材走進了學生的生活。

3.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也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新課程認爲,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與環境的整合。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設計者。學生是學習者,也是課程的共造者。教師的教學觀應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將社會生活引入課堂,讓課堂走向社會生活。重要的不在於教師的“教”,而在於學生的“學”,以學爲本,以學統教,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識建構觀。

4.立足課堂並超越課堂,教學沒有在下課鈴響中結束。教師的`角色應發生相應的變化,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合作者、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發現者、反思者;引導者、欣賞者、創新者;參與者、開發者、促進者。

三、新課程教學引發的反思

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能使教師遠離平庸,教學成功=教學過程 反思;教師成長=教學經驗 反思。那麼我們應該反思什麼呢?

1.反思我們追求的思想品德課堂是什麼樣的課堂——體現正確的價值觀。根據思想品德的特點和課程標準,我們追求的課堂應是思想鮮明的課堂;應是思想理性的課堂;應是思想求真的課堂。

2.反思思想品德課應該怎樣迴歸真實的生活。要實現思想品德課真迴歸真實生活,我們應該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即“三維統一的目標”;要呈現合適的教育內容,真誠面對學生世界。

3 .反思怎樣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應樹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已知的經驗、個性特徵出發,建構交流平臺,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體驗生活、體驗情感,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反思教師應怎樣與教材對話。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爲尺度認識和分析教材,以教材爲藍本,理解和加工教材,以學生爲根本,挖掘和構建教材,以自身個性爲基礎,創造和開發教材。

5.反思如何使課堂洋溢美的光輝。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做到:寄情山水,豐富美感體驗;潛心藝術,提高審美情趣;閱讀美文,滋養美好品德;品味生活,陶冶美麗心靈。

6.反思思想品德課堂如何突出實踐的特點。課堂教學中應該着力抓好“找”、“評”、“做”、“演”、“動”這幾個環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爲本,以學統教”的實踐觀點。

總之,面對全新的課程,我們的觀念要更新,我們的角色要重新定位。過去的知識傳授者、“道德說教者”應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同時,面對新課程,讓我努力做一名虔誠的學習者。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的發展。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5

當代社會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爲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經過對"政治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過去的教學大綱存在的種種問題.過去的教學大綱要求的太死,對政治的模式、知識點以及知識面都被一個框框僵化了,而且每節課所教的內容死板,必須在當節課完成。老師還必須將完成規定的知識範圍,並不重視學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學生完全是被動的聽課,留給學生討論、自己調研的空間極爲有限。對學生的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評價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爲核心,採用紙筆考試,統一標準。這種評價方式嚴重製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展,用這種方式培養出的人,是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深化理論知識。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積累經驗,學習理論,昇華認知。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實踐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餘時間繼續.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總得來說,政治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政治教學大綱相比,在以下幾個方面有突出的特點:

一、以素質教育爲宗旨,確定政治課程的目的:

二、以綜合能力培養爲目的,設置課程內容與目標

三、重視課程實施者的重要作用,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

四、體現素質教育精神,建立新的評價體系

相信實施新課標後,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國所推行的素質教育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6

7月15日,來自全縣中小學70名政教主任在縣理工中專接受爲期三天的培訓。開班典禮上,教育局副局長鬍利民作了重要講話,理工中專校長肖永如向全體學員提出了要求,並宣讀了培訓紀律。在培訓會上,我們學習了縣理工中專肖永如校長的《尊重的教育》,縣教育局監保股王永福股長作了校園安全的專題講座,萬躍進老師作了心理健康輔導培訓,白石坳小學馮長青校長作了《當前德育工作的困惑與思考》的專題報告,並聆聽了縣實驗中學等7家單位就學校政教德育和安全工作上的學習交流。

7月17日下午,帶着一份疲倦與忐忑,我又踏上了通往武穴的政教德育培訓之路,又進行了爲期三天的全省政教德育工作培訓。這次的培訓活動是由湖北省政教德育研究室精心組織,武穴教育局、教科所具體承辦,來自全省40多個縣市,近400多人蔘加培訓。我縣是由鄉鎮及縣直各中小學18名政教主任參加。在18人當中,只有我一名女同志,一開始,有太多的顧慮與不安,本着對政教工作的熱愛與執着,我收穫的精神食糧遠遠佔據了所有的不安。培訓會上,我們聆聽了杭州師範大學趙志毅教授的《傳統德育的現代轉換》、北師大檀傳寶教授的《提高德育失效新思維》、以及華師大杜時忠教授的《德育的邏輯》,我們還學習了武穴師範附小管慧芳校長的《精心營造學生人格魅力的育人氣場》、江蘇洋思中學秦培元校長的學術報告《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以及全國道德模範汪金權老師爲我們詮釋了《尊重、幫助、培養》的真正含義。

兩次政教德育培訓,爲我注入了無限動力,讓我對今後的工作也充滿了信心,也爲我校政教德育工作指明瞭發展、前進的方向。培訓中,我學習到了專家、教授非常先進的教學理念,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對教育執着追求的人生魅力。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爲一名學校政教管理者,必須把教師的師德師風、學生的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放在首位。讓教師做“四有”教師,讓他們真正體會工作的樂趣和意義,體現自己的人身價值,爲政教德育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堡壘。

當前廣大教師普遍缺少工作熱情,根據調查,教師已經成爲職業倦怠高發人羣之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教師大有人在!大多數教師在工作中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體驗不到成就感,從而對工作的熱情度不高。我們除了在從事這一工作時間過長,工作簡單重複,經濟收入低下等外部因素以外,我們教師自身也要尋求內部因素,從而更好的調動自己工作的熱情度。

作爲教師,要甘於寂寞,甘於清貧。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清貧的職業,我們就要在自己的思想上接受它。幾天的培訓,使我理解了教師的使命與責任,簡單的說就是自身的價值取向。一個人如果活着沒有價值,那他對生活中的任何事都不會有熱情的。現實的生活,滿腹牢騷並不能改變什麼,只會使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狹隘和偏激。只爲一份薪水毫不情願地工作着,只會使自己越來越走向退化和墮落。因此,作爲教師,我們沒有理由整天緊鎖眉頭,在自怨自艾中耗費時光,消磨生命,那樣的人生太沒價值了。看到學生在認真晨讀,看到學生在專注做習題,看到學生在忙碌的打掃衛生,看到剛剛嚴厲批評了的學生又陽光燦爛的圍着你嘰嘰喳喳說過不停,看到學生的琴、棋、書、畫有那麼一點點的進步,這一切,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它將都是我們快樂的源泉,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學生的進步就是我們最大的價值體現,我們應該爲之欣慰的。

以江蘇洋思中學的“高效課堂”爲例,他們在實施“三清”的教學模式下,德育也滲透到了極致。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學、善於思考、做事果斷等良好品質的同時,也爲自己找到了人生價值,從而更增加了工作的熱情度。我們教師要把教書育人當作一項事業來追求,我們可以享受奉獻的快樂;以平常心對待待遇、名利和得失,我們可以享受淡泊的快樂;把愛心撒向學生,我們可以收穫學生成長的快樂;如果你找到了身爲人師的快樂,也就意味着你已找到了工作的熱情。我們只有擁有工作的熱情,才能擁有工作的激情,才能在事業上不斷進步。

德育培訓的心得體會7

3月,我被學校派往臨沂參加“北師大德育工作培訓”。兩天的學習、四位卓越一線教師的傾心講授,使我由衷的感到幸運。

李迪,全國十佳優秀班主任。一位職業學校的音樂教師,一位在網絡上被評價爲“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女教師”,“李鎮西式的女教師”,把帶班管理學生當作幸福,並用自己的實踐與文字勾勒了一位美麗“行者”的姿態。

鄭學志,全國優秀教師。鄭老師憑藉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和不懈追求,成爲我國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青年優秀教師,他的班主任工作叢書《班主任工作招招鮮》、《班主任工作新視角》自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老師的歡迎。

段惠民,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班主任工作研究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曾榮獲濮陽市名師、濮陽市勞動模範、濮陽市優秀教師;中原油田教育中心優秀人才、中原油田教育中心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河南省骨幹教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優秀輔導教師、全國新課程改革先進個人、全國十佳班主任等稱號。

王建宗,北師大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北京第十四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全國十佳教師的德育經驗讓我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在現場被精彩的演講打動,我做了錄音。後來一次次重放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演講者的思想我並沒有盡領,原來自己是這麼善於遺忘。而且“知行合一”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德育是個宏大又細微的工作,梳理學習的心得,我只能用有限的篇幅敘述片面的觀點。

德育首先意味着瞭解、關注和愛。

做班主任最大的失誤莫過於無法客觀地認識學生的真實情況,總一廂情願的認爲學生應該怎樣。老師的想象會在師生之間築起一道難以穿越的牆。唯有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徵、年齡特點、心理狀況,老師才能給予切實有效地指引,適時適度的幫助。

李迪老師的身邊圍繞着一羣特殊的學生,他們是中考“失敗者”、普通高中的“淘汰者”,甚至是讓家長灰心的“遺棄者”,這樣一羣中職生生出的事端自然就多,對待這樣的學生,你能受得了嗎?能一如既往地愛他們嗎?李迪老師是這樣看她的學生的,“我覺得我的這些個性張揚、桀驁不馴的學生就像刺馬苔,他們不能像牡丹、水仙、玫瑰那樣‘成名成家’……”“這花(刺馬苔)帶刺,極其普通,生長在最貧瘠的土地上,卻鬱鬱蔥蔥、蓬蓬勃勃,我們都叫它刺馬苔,而忘記了它美麗高貴的名字——薔薇。”這些孩子更需要社會的關注,更需要愛,更需要被關注的榮譽感,李老師就用自己愛的教育給了他們這些。正因爲對學生透徹的瞭解,準確的把握,李老師用班級活動作爲德語和管理的抓手,在班內開展 “愛情教育”系列班會。她引導學生如何對待青春期的愛情,“走進春天,請勿打擾”“愛着,是美麗的”“爲了愛,你不妨自私點”……字字珠璣,巧妙地陪伴着這幫青春期的女孩兒們預習了愛情,引導她們成爲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女性。

德育意味着保護、尊重和信任。

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信任學生也信任自己。正如李迪老師所言:作爲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分析每個孩子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每位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才。而這一切,都是以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爲前提的。有人說,人的內心有兩根弦,一根是魔鬼的琴絃,一根是天使的琴絃,而我們的責任就是撥動學生心中那根天使的弦。我們只有以天使的人格,以天使般的愛心才能撥動學生心中那根天使的弦。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說: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就要尊重他的歷史,尊重他的貧窮,尊重他的錯誤,尊重他犯錯誤的原因。李迪、段惠民、鄭學志老師的德育經歷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而且在尊重之外,必定還包含着堅定的信任。信任孩子天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必然會戰勝假、惡、醜的一面,信任他——在老師的尊重裏——會做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自己。很多時候,正是老師堅定的信任加上有效地點播和引導給予了學生源源不斷的力量,至柔至剛,從而幫助學生從陰影、失敗、扭曲、痛苦中走出來。

德育意味着有心無痕的教育和耐心的期待。

學生任何一個錯誤的出現都隱含着家庭、社會、成長經歷等多方面原因。如果寄希望於懲罰,那麼無疑暴露了我們的無能;如果寄希望於長篇大論的說教,那麼無疑暴露了我們的貧乏;如果寄希望於直截了當的指錯和糾正,那麼無疑暴露了我們的粗糙。諸如此類希望短期見效的“教育”勢必像速效藥一樣,帶來顯而易見的“副作用”,這樣的快餐式教育,其效果也只能如“水過地皮溼”,只解一時之氣,難有長久功效。

段老師的一個教育案例讓我回味無窮。剛接手不久的班級屢屢出現“失竊事件”,無疑班裏出了“內賊”。面對這種事情,班主任應當怎樣作爲?是明察,然後從嚴處分以儆效尤,還是暗訪,然後說服教育如數賠償?或者出於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不做查處,取而代之召開法制教育報告會?

段老師三思之下推翻了以上三種辦法。因爲“作案者”是誰,許多同學已經有所猜測,無論哪種方法都會使失足少年暴露於衆人之前,顏面掃盡,內心驚覺產生陰影;搞不好會讓他終身背上“小偷”的名聲,推着他踏上犯罪的不歸路。

幾經思量,段老師拿出了這樣一套辦法。他囑咐學生妥善看管自己的物品,然後就把這件事放在一邊絕口不提了。幾天後,恰逢六一兒童節。他召開班會,討論“歡度六一”的方案,徵求孩子們的創意。學生們自然非常興奮,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

等大家說的差不多了,段老師一一表揚誇獎衆人的創意,然後話鋒一轉:“‘六一’是孩子們最快樂的節日,可是就有不能享受節日的同齡人,他們是誰?”

下面的學生七嘴八舌:“貧困兒童”、“智障兒童”、“少年犯”!

段老師說:“貧困兒童、智障兒只要有父母的疼愛,有同學朋友的陪伴,同樣可以快樂的過節。只有少年犯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不能過節。”大家紛紛點頭。

段老師趁熱打鐵:“少年犯也是孩子,他們很多是由於缺少關愛而失足。大家願不願意幫他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孩子們熱情響應。

於是“編寫調查問卷”、“競選小記者”、 “帶着禮物去少管所採訪”、 “整理調查問卷”、“開新聞發佈會”、“在少年犯最有價值問題的回答上簽名”等程序一一展開。全班同學參與,那個偷同學物品的孩子也參與進來。在每個環節裏段老師都悄悄觀察他的表情,但始終沒有點破。最終,在活動結束的二十天後,這個孩子悄悄找到段老師,主動認錯痛改前非。這個心悅誠服的結局成了師生倆永遠的祕密。

德育教育是良好心態下的積累。

李迪的幸福不是來自生活工作一切都如意,她班內發生過許多讓我們聽來也感到焦頭爛額的事,但是,幸福感始終充盈着她的心間。這是爲什麼?從她的言談話語中,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女老師,她閱讀了大量傳統經典和佛教、道家、禪宗的書籍,才使她具有澄明豁達的心境,洞察了“心若晴,雨也是晴;心若雨,晴也是雨”的哲理。良好的心態讓她贏得了幸福。

段惠民老師每年平均閱讀書籍約七十本,僅去年他買書的票據合計就高達一千兩百餘元。他經常出差,在候車室、在飛機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他都會用來讀書、思考。從教二十多年,段惠民領悟到,所有的教育經驗都指向一個真理——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靈;教育歸根結底就是教做人。以這樣的理想指引我們手頭的工作,方感到責任之大,責任之重。

俞敏洪曾講述過父親積累碎磚塊,獨自一人蓋起一間房的故事。他說:“等到長大以後,才逐漸發現父親做的這件事給我帶來的深刻影響。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後變成一間小房子,父親向我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祕。一塊磚頭沒什麼用,一堆磚頭沒什麼用,如果你心中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這個道理同樣能夠給德育工作許多啓示。

德育教育要求老師不停下成長的腳步。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如此闡述“變的哲學”。王建宗老師的報告重在闡述這一點。面對社會的變革,學生的更替,老師如果堅持“我自巋然不動”,難免犯下“刻舟求劍”的錯誤。

如果一個老師的生命是一成不變的,他的個性就很僵硬。他一成不變,就沒有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每個人一旦處在變化中,他就會像一條河,變得有了生機。老師必須是一條流動的河,否則你永遠無法感知你的學生。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提到一個當老師的鄰居,那個人像個風車輪子在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總是很忙,但沒有變化,永遠那樣,這讓人感到悲哀。它給人一種感覺,好像當老師的就是那個樣子。

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中同樣表達了這個觀點:很多同學分別幾十年,再見面會說:“啊,你還是老樣子!”真不知道這是榮耀還是悲哀,人的狀態不該是這樣。就像羅素所說,人剛生下來的時候就像空中的水汽凝聚,變成雨滴和雪花落入高山和大地;然後像雪山上的雪一樣,融化了,變成一條小溪逐漸流淌下來;到了少年時期,這條溪流越來越大,奔騰跳躍,水流湍急;到了青年時期,就彙集成怒江呼嘯而下;到了中年,就成了長江,水流寬深,宏偉量大;等到了老年,就特別寬闊緩慢,蘊藏豐富的寶藏和閱歷,最後流進大海。

如果我們都能夠完成這樣的發展,受益的將不僅是學生,更是迎接生命波瀾壯闊的教師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