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2.49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小銜接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小銜接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幼小銜接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幼兒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爲一名小學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那麼在科學領域要怎麼做好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呢?在幼小銜接階段課程的實施上,教師要敏感地把科學教育融於幼兒一日生活中,並與其他領域的教育有機結合。也就是說,教師要有隨機教育的意識,能隨時隨地激發幼兒的科學興趣,並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我認爲應該從以下(三要四能)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爲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爲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小學後,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學後,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1 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等。適當減少遊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事情全由父母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學後,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而且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適應小學的需要。例如:讓他們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穿衣 ,自己整理東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學具,整理書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強,孩子在入小學後也就能很快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五、要尊重幼兒個體間的差異,承認和保持幼兒個體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注意有區別的對待,尊重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科學活動以探究爲核心,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幼兒的收穫是多方面的,既可以獲取科學知識體驗,感受學習科學的樂趣,也可以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學的方法,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有着與生俱來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兒通過好奇、好問、好探索,並大膽實踐、嘗試,由此獲得直接經驗來認識、瞭解事物。而相對貧乏的知識經驗和粗淺的認知水平,又決定了幼兒不能客觀地解釋自然事物和現象及其關係。因此,在幼小銜接階2 段,教師要注重科學方法、行爲、習慣的引導,鼓勵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得正確的科學知識,在實踐中感悟科學知識的樂趣,嘗試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積極、自覺的探究活動。

七、要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遊戲是幼兒極爲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小學科學活動中也可以恰當的使用這樣的一個教學形式,這樣無論從生理還是從心理方面都有利於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幼小銜接的過渡期,使幼兒更加健康地成長。在大班後期,除了遊戲外,還應該融入小學課堂中學習知識的模式,讓幼兒提前適應或者說是感受小學的教學方式,然後再滲透遊戲,如此,來縮小幼小銜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兒在心理上做好當小學生的積極準備。

大多數幼兒都比較嚮往小學生的生活,他們很願意成爲一名小學生。他們以爲上學"很好玩",背上書包"很神奇",缺乏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隨機應變能力。家長應幫助幼兒調整情緒,做好當小學生的心理準備。

總之,做好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工作既要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即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還要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園與小學的相互銜接應注意科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更好地關注這一時期幼兒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學地幫助他們平穩順利由幼兒園到小學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是“幼小協同 科學銜接”。爲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導家長爲幼兒做好生活常規、學習品質、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入學準備,宣傳提前學習、片面準備的危害,緩解家長“跟不上”的擔憂,我園按照縣學前教育科的要求,於5月19日向全體家長髮放了《寧陽縣20xx年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宣傳材料》。

此次縣學前教育宣傳月材料圍繞宣傳月的主題,從教育性質、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介紹了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強調了幼小銜接的必要性,同時提供瞭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幼升小”的“斷奶期”的具體做法,最後請家長、幼兒園要共同努力,重視幼小銜接,要做到“孩子就是孩子;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長的力量;積極的態度會幫助我們,也會幫助孩子們;適應是一個過程,要允許孩子入學有個適應過程.

我園將以此次發放宣傳材料爲契機,圍繞宣傳活動的主題,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致家長的一封信等爲家長提供一些幼小銜接的注意事項、策略、方法等。在園內可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幼兒認識文具、整理小書包,同時組織幼兒參觀小學,舉行幼兒園、小學聯誼活動,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相信我們的愛心接力會讓孩子們從各方面做好準備,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幼小銜接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注重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小學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小學教師都應該作出相對應的努力。年10月17日上午,我參加了磐石市進修學校舉辦的“幼小”教學銜接專題培訓。聆聽了吉林市教育學院葉波老師的精彩講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自然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轉折期。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注重,使孩子儘快適合這個學習環境,家長也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配合老師爲孩子順利向小學過渡做好一切準備。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瞭解小學生活,提醒孩子整理書包文具,協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出錯的時候,不發火,不急躁,有涵養,有耐心,但切記不要包辦代替,有的老師會讓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以便於讓家長督促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認爲家長在簽字前應該和孩子說清楚彼此的責任,讓孩子明白作業的對錯自己負責,家長只負責簽字完成老師的要求,如果家長負責檢查對錯,勢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所以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不要依賴別人,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家長會輕鬆百倍。

葉老師的講座,使我知道我們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水平的培養,學習興趣的培養,獨立生活水平的培養,與人交往水平的培養以及挫折承受水平的培養,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合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小階段應是孩子水平發展和培養的一個關鍵期,所以老師應該特別注重,做好這些工作,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益。

幼小銜接增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準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準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爲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合小學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於在小學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後。而習慣養成需要幼兒教師持續的重複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麼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於一切。

我們應該準確把握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幼小銜接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小學校園已經1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並茂的'講座,瞭解到上小學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爲重要,那麼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長首先心理定位必須準確。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爲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牀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牀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爲重要,但是身爲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爲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於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爲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裏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 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 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並不需要結果。

三、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人是羣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爲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爲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說人際關係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繫。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說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說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設備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設備,引導孩子在網絡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遊戲軟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遊戲軟件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並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我並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爲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鬆。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於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於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牀,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閱讀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朗誦能力。 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着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並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願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