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燕振昌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三篇

學識都 人氣:2.42W

燕振昌同志始終秉持對公職的敬重、對公權的敬畏、對規矩的堅守,他時時嚴於律己,處處以身作則,不和稀泥,不搞特殊,帶出了一個風清氣正的班子、一個民風淳樸的村莊,使水磨河村成爲長葛市多年來唯一的“零上訪村”。以下是學習燕振昌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全文,歡迎閱讀!

學習燕振昌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三篇

【篇一】學習燕振昌心得體會

2014年12月12日,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黨委原書記燕振昌因操勞過度導致心梗突發,病逝在工作崗位上。

燕振昌在村黨組織領導崗位上工作了44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建成了長葛市第一個億元村,使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一心爲民、造福百姓,建成了全省第一個村級敬老院;重視教育、福廕後人,8次改擴建村中小學,建成了全市第一個農村寄宿制學校;嚴於律己、清正廉潔,帶出了一個風清氣正的班子、一個民風淳樸的村莊,使水磨河村成爲長葛市44年來唯一的“零上訪村”……他以滿腔赤誠贏得了羣衆的擁護和信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黨的帶頭人應有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篇二】學習燕振昌心得體會

燕振昌不抽菸,這一點水磨河村人所共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年輕時的燕振昌煙癮很大,是個不折不扣的“老煙槍”。

燕振昌戒菸,始於30多年前爲村民謀劃建排房的時候。

1976年,燕振昌開始帶領村民建設新村。爲了讓自家房屋的建設工期排在前面,一些心思“活絡”的村民開始給燕振昌送煙抽。燕振昌堅決不收:“我戒菸了。找我說事可以,但煙你得拿回去。”

燕振昌爲村幹部立下了一條鐵規:“房子先緊着困難戶、孩子多的戶蓋。除此之外,誰來也說不通,就算有親戚、有關係也不行。”

從那時起,燕振昌再也沒有抽過一支菸。很多年以後,燕振昌的女兒燕新紅在翻閱父親的日記時,才發現父親戒菸的根由。他在日記中寫道:“就這一根菸,不僅壞了規矩,也給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了負擔。因爲自己的習慣讓村民破費,太不應該。這煙以後不能再抽了。”

一支菸,折射出燕振昌愛民之深、律己之嚴。

“跟他結親,不佔便宜,淨吃虧了。”妻子張改真說。村裏第一次蓋新社區時,大家都爭着要門面房,燕振昌堅決不要,張改真也沒吭聲。到第二次蓋時,張改真說:“咱也要個門面房吧。”燕振昌說:“咱是幹部,不能爭這個,先緊着人家吧。”

直到今天,水磨河村300多家店鋪,燕振昌家沒有一間。

“老燕這個人很正,對自己要求很嚴,見便宜就讓,自己排在最後;見困難就上,先拿自己人‘開刀’。”村兩委委員、會計主任燕鬆軍說。

和燕振昌生活了一輩子,張改真很理解丈夫的想法:“振昌常說,當幹部哪有不吃虧不捱罵的。這些年來,吃虧的是俺們自己人,罵我們的,也只有俺家的親戚。”

在任44年,燕振昌爲自己和村兩委定下了兩條不可逾越的規矩。對自己,是“五個不沾邊”: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對村兩委,是“四個不幹”:村民不同意的不幹、收費攤派的不幹、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幹、村民得不到實惠的不幹。

儘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水磨河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但這些規矩,燕振昌從來沒有破壞過。

每年臘月初八,燕振昌都要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並在會上公開村裏的收支情況,表決通過黨支部下年度事務的預案。這就是村裏實行了近30年的“臘八算賬”。

“賬目公開了,羣衆心裏亮堂了,對村幹部也信服了。”燕振昌說。

燕振昌去世後,兒子燕松濤聞訊趕回。他擔心父親走得突然,會遺留不少村中事務,給村兩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可向班子成員一打聽,除了一筆頭天的3萬元款項沒來得及簽字外,其他的該簽字的、該安排的`全都處理好了,“離湯離水”,清清白白。

不和稀泥、不搞特殊,時時嚴於律己,處處以身作則,以一身正氣樹立形象,以兩袖清風贏得民心,村兩委因此風清氣正,水磨河由此安定和諧。燕振昌在任的44年裏,水磨河沒有發生過一起上訪事件,成爲長葛市唯一的“零上訪村”。

在郭建營看來,水磨河村的風清氣正、海晏河清,不僅得益於老書記這些年帶領全村發展經濟,村民們有錢花、有事幹;得益於老書記對自己和村兩委的嚴格要求,村幹部行得端、走得正;更得益於老書記始終如一地移風易俗、倡樹新風,村民們知禮儀、心向善。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水磨河村迤邐而過。工程建設時,水磨河村有23戶民宅面臨拆遷。“我們村拆遷的農戶多,佔地面積在長葛市也最大。”郭建營說,“徵地拆遷被認爲是‘天下第一難’,但老書記一跟村民做工作、講政策,大家都信服,一個月就完成了拆遷和土地移交工作。”

黨風正,民風淳。

村民韓長鎖至今都難以忘懷燕振昌對村中老人的照顧。“村裏不光給我們70歲以上的老頭兒老婆兒每月10塊錢的‘豆腐腦兒錢’,還給我們每人發一牀鮮騰騰的被子,新嶄嶄的被單、被套。”他說,“燕書記這樣做,就是要讓男女老少知道,孝敬老人纔是好風氣。”

早在1981年,村裏還在爲建新房的錢絞盡腦汁時,燕振昌就提議建敬老院。當時有人有異議,燕振昌爲此召開了一次大隊支部會議,一句話讓大家心服口服:“全村人都熱熱鬧鬧住進新房了,不能讓那些無兒無女的人沒有安身之所。”

其實,當年村裏的孤寡老人只有12個,在全村4000多口人中並不算很大的羣體。韓慧君說,這就是老書記心思細膩之處,他不會忘記全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