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範文6篇

學識都 人氣:1.23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孩子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範文6篇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1

在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德、智、體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看着她快樂健康的成長,我很欣慰。對於教育孩子,我有幾點心得體會:

一、我認爲教育孩子應培養其良好的品德,也就是要先學會做人。

(1)學會感恩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是父母、祖輩、親友照顧的對象,他們受到的關心和愛太多,卻很少想到別人的需要。七一小學開展了很多感恩主題的活動,比如:“感恩小故事”演講比賽、“感恩祖國爭當七一文明星”等活動,引導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家庭和周圍的人,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這些活動非常好,我都會鼓勵淑蕾積極參加,讓孩子學會感恩。

(2)尊敬師長、尊老愛幼

“爲學莫重於尊師”。從小我們就教育孩子,一定要尊敬老師;淑蕾平時住在姥姥姥爺家,我們教育她要幫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擇菜;有好吃的東西要先給老人吃。

(3)誠實

誠信從一點一滴培養,父母首先要做出榜樣。我們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說到做到,如果因特殊情況實在做不到,也必須向孩子做出解釋。孩子有時做錯了事,害怕大人懲罰,不敢說出來,我們知道了就鼓勵她,使她消除顧慮,知錯就改。

(4)關心、幫助別人

淑蕾當上班級的中隊長,我們由衷地高興,同時也告誡她,要樹立全心全意爲學校、班級和同學服務的思想;要團結身邊的同學,特別要熱情地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淑蕾上學時都會多帶一條紅領巾、幾塊橡皮、幾個尺子,我問她爲什麼,她說,如果有同學忘記帶了,我就可以借給他們。看到她能這樣爲同學着想,我非常開心。

(5)積極參加ji體活動

我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ji體活動。作爲海娃藝術團七一分團的一員,淑蕾多次參加了學校慶祝“六一”兒童節等文藝晚會的演出。這些活動雖然會佔用孩子的一些學習時間,但是可以讓孩子學習如何與同學交往、相處,使孩子富有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可以讓孩子學會更好地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爲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1)計劃性

孩子因爲年紀還小,做事很容易分心、拖拉。比如做作業的時候,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作業要做好長時間。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讓淑蕾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如果在規定時間完成事情,我會及時對她稱讚,隨後的時間也會讓她自行安排,這樣她會更快更好地完成作業,並逐漸養成專心做作業的良好習慣。

(2)獨立解決問題

在學習上,不單純追求分數。當淑蕾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們不會馬上告訴她如何去做,而是採取引導的方式,讓她自己去思考,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真負責

俗話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我們告訴淑蕾,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認真,這是把事情做好的關鍵。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但是做事情一定要儘自己的努力,不能敷衍、湊合。

(4)拓寬知識面

每年我們都會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帶淑蕾到各地旅遊,遊覽名勝,參觀博物館,看兒童劇演出,讓她在玩中學到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

家長的行爲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長。我們做父母的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要言行一致,爲孩子做出表率,爲孩子做好榜樣。同時也非常感謝學校老師給予她的優秀教育和健康發展的空間,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着老師們的心血。

讓我們與孩子一同快樂成長吧。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2

我的女兒叫,是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從她出生到現在,我們努力做到科學施教,儘量營造家庭的民主氛圍和輕鬆環境來對她進行教育。目前我們一家人感情融洽、溝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潑,茁壯成長。看到孩子在學習中有不錯表現,做父母的感到無比欣慰。這些年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有着十分深刻的體會。下面就是我的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分數更重要。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許多家長不論什麼事都以孩子的分數爲重,把分數作爲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我們不是這樣做的,我們認爲,分數不代表一切,現在高分低能的人有的是,而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分數更重要。我女兒從上學以來每次考試我們都告訴她,我們不要求她考100分,但是每次考試必須認真對待,下次遇到同樣的題保證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二、家長一定要配合好學校和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學生在學習期間,老師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作爲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繫,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瞭解孩子,更有利於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所以我們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爲師,終生爲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做孩子的典範,以言傳身教去教育、影響孩子。

孩子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爲,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着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薰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看電視也是有選擇性的看,有時候也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書,另外,我們在莊河圖書館辦了借書證,一有空閒就帶着女兒到圖書館去借書,所以女兒從小就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四、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尊重,這個是愛的重要體現。女兒有話說,我和她爸爸一定認真聽,所以,我們的話她也能夠認真聽,慢慢就互相尊重,互相“聽話”,交流就很自然的進行了,交流的好,孩子心情經常是愉快的,所以我們的一些建議她也能夠聽進去。

五、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爲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裏,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爲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麼都會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但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我們做得還是不夠,孩子的丟三落四的毛病一點沒改掉,今後我們要努力使她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六、讓孩子懂得,助人爲樂是幸福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一天傍晚,女兒回來了,拎着一包地瓜,我們就問她:“地瓜是大街上撿的?”她說:“怎麼可能哪?三樓住着的鄰居老奶奶給的。”三樓的老兩口,兒女不一起住,我們就問她:“爲什麼給你?”“我看見她在車庫裏幹活,我就幫着她忙活,忙完了老奶奶就非要給我,還說挺好吃的。”我們都誇她好,開着玩笑說能賺錢養家了,“今天晚飯就是地瓜了”,儘管地瓜不是特別可口,可是我們心情不一樣,感覺非常好。

還有一件事,在老的市中心醫院的院牆南面有一位老人好多年獨自搭個窩棚在裏面住着,有時候拄着柺杖獨自在垃圾堆裏找食物。女兒看到了,就提出要去看看老爺爺,她帶着吃的東西去給那位老爺爺吃,還問了許多關於老爺爺的事情。冬天的時候,她擔心老爺爺怎麼過冬,最近一次當她帶着吃的東西去看老爺爺時,老爺爺的兒女已經爲他租了間房子住了,炕也燒得很暖和,再也不用挨凍了,女兒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在學校的時候,我女兒也是個熱心腸的人,遇到需要幫助的同學她都會不吝惜自己的愛心,儘自己的最大所能去幫助別人,還能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真正正的成爲老師的小幫手。

七、通過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耐心和參與熱情

只要是學校搞的活動,孩子只要能參加,我們都會積極熱情參與。比如她參加的歌唱比賽,英語口語大賽,學校運動會主持,還有在一中時做情景劇大賽主持,我們家長都積極鼓勵她參與。

就說20xx年學校組織的歌唱比賽吧,從最開始選歌,到歌曲練習、服裝,我們一家都認真對待,不斷改進。雖然這件事好像和學習無關,但我們用這種方式告訴孩子,無論做什麼事必須全力以赴儘量做到最好,無論結局如何,我們都盡心盡力努力去奮鬥,到最後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參與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的艱苦努力和認真做事的態度。孩子通過參與各種活動,積累了很多,如今她可以唱幾支自己喜歡的歌,彈幾首曲子,畫幾幅漫畫,給她個主持任務可以很容易的完成,另外她還喜歡演講,喜歡運動,孩子是快樂的,是充實和健康的。

以上是我們對子女教育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和子女教育的一些做法,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點,相信每個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和借鑑其他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經驗與方法,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夠使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3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纔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標邁進。我今年爲此專門購臵了MP3和一套音響功放,把網上的經典講解和誦讀下載到MP3中,然後通過功放播放,讓家中每一個人都接觸到這些信息,同步學習。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爲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範,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成長。同時,藉助MP3隨身聽的功能,也會加速我對古文的學習進程。我發現網絡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時間一長,我和孩子的文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爲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該只怪孩子,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裏,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孩子有了一些閱讀能力之後,我便開始嘗試着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我把這些小紙條有時放在孩子的鉛筆盒裏,有時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裏,甚至冰箱門上、鏡子上、枕頭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經是她的目標。她希望當孩子意外地發現這些小紙條的時候能帶給他一份驚喜,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

文字和語言有着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則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在重溫一遍,印象自然比較深刻。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它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瞭解與尊重,堅持下去說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進步。因爲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啊、批評之類,逐漸會擴展到推薦一本書啊,介紹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個需要動動腦筋才能回答的小問題啊,甚至包括對某個觀點的探討等等,內容開始五花八門,這對於他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幫助。如此來來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4

兒子,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暗示媽媽,說市中心的房價又在飆升,如果再不行動,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終於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說出“媽媽給你們買”這樣的話來。而你,也在尷尬的沉默裏,隨即氣嘟嘟地放下碗筷,甩門出去。我從窗戶裏看着你遠去的背影,瘦削,懶散,有一點任性,你還是賴在父母懷裏,始終不肯獨立。

可是,親愛的兒子,你已經25歲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還有兩位日益老去、需要你照顧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熟、讓你徹底地離開父母的羽翼、放下啃老的惰性、獨自去承擔一個成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嗎?

記得從很小的時候,你就習慣有事找媽媽。你總是說:“媽媽,我的衣服髒了,你幫我洗洗。”“媽媽,明天我們去郊遊,你幫我收拾好要帶的行李。”“媽媽,女友想吃老醋茄子,記得下班後給她做。”

一直以來,我也習慣了聽你這樣吩咐,總以爲,對你的每一點好,你自會記得,且在將來我們老去時,可以得到你同樣細心的呵護和照料。而我和你的父親,也節省下每一分錢,爲你在銀行開立了單獨的賬戶,只爲某一天,你擁有了自己小家的時候,能取出那些錢來,給你一份切實的幫助。

可是如今,我卻發現,這樣犧牲自己、全力爲你的方式,並沒有培養出我們想要的那個懂得珍惜的孩子,卻反而造就了一個羽翼退化、意志嚴重消磨的社會棄兒。我們越是愛你、縱容你對父母無休止的依賴和索取,你心底裏的自私和懶惰就越是無休止地滋長……

你5歲那年,要媽媽幫你整理滿地的玩具;10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你就哭鬧着讓我也去買;15歲時,你寫情書給班裏的女孩子,說:“我媽媽認識很多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20歲那年,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總是抱怨,說食堂的飯菜如何糟糕。

如今,你每天回家來蹭飯,還時常帶女友回來居住,我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爲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這番忙碌,讓我連一絲的微笑也無法擠出。

我終於承認,25年來,我對你無節制的寵愛,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親愛的孩子,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今天之前你的生活與我息息相關,而你今後的道路,我將不再過問。

也請你,像那些自立自強的人一樣,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我會給你鼓勵和勇氣,可是我不會再給你金錢上的幫助。

孩子,媽媽很抱歉,不該這樣愛你。而你,也應該對你的所作所爲感到愧疚。那麼,就讓我們彼此原諒,重新開始吧。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5

教育心得之孩子就像一件瓷器

教育心得體會,孩子是瓷器,教育孩子便是一個燒製瓷器的過程。

昨天看了一部電影,並沒有完全從頭到尾的看,挑着揀着幾分鐘看過。片中男女主角都是目前十分紅火的明星,可是該片的內容卻不忍卒視,全是兩性,任性,頹廢,另類,炫富等等,我試圖找出一些積極的東西,可惜找不到。

這就是現在所謂的人氣明星所謂的新作,也是現在社會人精神世界的反映,不想妄談好與不好,只想說對現在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十分不好,這點毫無疑問。

教育心得體會,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這種評論有些偏激,不過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事實,孩子德智體正處於發育階段,如同一件瓷器的煉製,手法必須細膩精緻,材料必須調配和宜,不能摻任何雜質,而現在充斥在網絡各處,甚至堂而皇之被授以各種獎項的影視作品,都會影響孩子的塑形,都是有雜質的材料,應該讓孩子少些接觸。

教育心得體會,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個燒製的過程,社會百態就是火,孩子需要多與社會接觸,不管好的壞的,都應該在心裏投下影子,然後學着從這些影子中分辨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哪些是可以借鑑的,哪些是必須摒棄的,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深刻,正如人們說只有愛過才能忘卻,只有拿起過纔會學着放下。作爲父母,需要做的是把好關,照顧好火候。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6

5月10日,我有幸赴泰安參加山東省教研室組織“生本高效語文課堂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展示”研討會的培訓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從精彩的講座中和講課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堂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透過學習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精心組織教學設計,使學生真正的主動參與,打造了一堂堂鮮活成功的課堂範例。

生本高效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用心參與爲前提,沒有學生的用心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用心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用心,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以往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次理論研討會中的課堂教學,教師們都是精心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讀、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給了學生時間和權利,讓他們充分進行思考,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使學生興奮起來,參與的用心性高起來,參與度也大大提高。在這樣的用心、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個體能得到了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本次研討活動中,教師所執教的語文課例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我們的語文課教學都是分爲四環節進行的,一二環節中教師採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教師直接出示生字詞教學檢查預習環節,有的教師則採用學生自學記錄本聽寫課前預習的生字詞語,透過這樣的方法來糾正學生的讀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師採用詞語搭配的形式來鞏固字詞的讀音和寫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合作交流、講故事理解文意等等,總之在遵循語文總教學流程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許多靈活度變的教學路子。

三、自主學習記錄本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成了讀書小主人。

我們平常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解決課文中出現的問題,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內涵,教師板書在黑板上即可,最多課堂收穫時,讓學生說一說。有了錯誤只是當堂糾正草草完事。而在這次的課堂教學學習中,我看到了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採用了自主學習記錄本進行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記錄本的資料包括生字讀音、詞語書寫的積累和糾錯、對課文重點句子摘抄以及預習中發現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課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給你的啓發或你的收穫等,相當於學生的讀書筆記。教師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記錄本始終貫穿於其中,師生共同探討出來的東西,學生由錯到對的過程、自己的體會都寫在記錄本上,到達了真正的當堂鞏固,十分適合我們的閱讀教學。

四、重視語言積累,深刻把握文本。

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學生必須要有語言實踐,也必須要有語言的積累。在這些名課中,教師讓學生該記住的東西讓他記住,要認的字、要寫的字詞、要求背誦的篇章都儘量在課堂內完成,讓學生在課堂內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這些任務留到課外,使語文教學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課外的時間用在廣泛閱讀課外書上,讓學生在博覽羣書中提高語文潛力。教師有自己的豐富的語文體驗,利用能否和學生得到自己的認可或喚起自己的共鳴,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問題有時也就是學生疑惑的地方以此爲解讀文本的切入點,而且對文本的開掘深。能對文本做到了然於胸,不讓學生硬着頭皮上。問題設計有利於激活課堂,啓發學生思維,在處理教材時,做到了引導學生“於無疑處生疑”。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爲一名生本高效課堂的實施者,我們應用心投身於它的發展之中,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高效課堂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生本高效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潛力的最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