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遊戲實訓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2.94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遊戲實訓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遊戲實訓心得體會範文

幼兒園遊戲實訓心得體會1

遊戲是幼兒掌握知識的最佳途徑,是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的最有效方法。從孩子從一出生到上早教中心、幼兒園,小到手指遊戲、大到需要與人合作的遊戲,在生活中、課堂上,遊戲無處不在。下面我就以遊戲的幾種形式,談談自己對遊戲的粗淺認識:

一、安排自由分散的戶外遊戲

我班的幼兒均處在2歲半至3歲左右,根據其年齡的發展特徵,幼兒動作已經慢慢穩健,他們需要嘗試自己的力量,擴大自己的視野,加強與同伴的交往。安排自由分散的戶外遊戲可以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和願望。如:讓幼兒一人一個花皮球在戶外自由的拍打、玩耍。給幼兒每人一個沙包,讓他們自由的嬉戲;在這裏幼兒的童心得到了充分的顯露,他們毫無拘束,毫無顧忌,自由自在。充分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爲了保證幼兒的安全,使體力小、體質弱的幼兒有充分的休息時間。教師在遊戲開始前要交代遊戲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在遊戲進行中,都要來會走動,不斷巡視,隨時制止幼兒的危險舉動,保證幼兒的安全。同時還要指導不會玩的幼兒,帶領膽小的幼兒。經過教師的教育、幫助和鍛鍊,使幼兒的動作、膽量、能力、彼此間的關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將糾紛和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桌面遊戲應注意

(1)掌握好遊戲的時間。孩子到了歲半歲左右,自控能力增強了,手眼動作進一步協調,認識的能力逐步延長。桌面遊戲可以調整爲15---20分鐘。這樣,使會的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玩出花樣來。玩出水平。對不會的幼兒,教師可引導他們觀察,模仿同伴的遊戲;在他們失去興趣,影響別人遊戲時,就讓他們到別的地方去玩別的玩具,使遊戲開展井然有序。

(2)豐富遊戲內容。如桌面遊戲時供給幼兒一團橡皮泥,就玩捏泥、搓長、搓圓和壓偏;供給紙筆就學畫畫。供給串珠,訓練手眼協調;供給拼板,訓練目測;供給套盒,比較大小等等。以上這些遊戲材料不是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幼兒面前,而是根據幼兒的年齡、人數、能力、需要和玩具的難易程度先後出現的。根據幼兒的人數,一般安排3---4種玩具,供給的數量要充足,保證每個幼兒都有玩具玩,玩過一段時間,幼兒興趣不濃了,再及時更換別的玩具,使幼兒覺得常玩常新。

(3)幼兒可自選遊戲。組織遊戲時,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以保證遊戲有興趣性和積極性。自選遊戲有多種形式小班的孩子一般是教師在桌面上放上3種左右的玩具。幼兒根據桌面上的玩具玩桌面上的玩具。教師通過與幼兒共同協商,徵得大多數幼兒的同意把內容確定下來。這樣做,既符合了幼兒的實踐需要,又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幼兒和主體地位。對動手能力強,肯動腦筋又搭到好的幼兒及時進行表揚、鼓勵、起到激勵作用。對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的幼兒給予充分肯定,樹立他們的'信心。還可展覽幼兒的作品,供觀賞,起到示範作用,於利於整體的提高。

三、組織好幼兒參加集體的教學遊戲

集體參加的教學遊戲是根據教養大綱,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種手段,教學遊戲是和發展幼兒語言、認識、動作等緊密相連的,它的內容非常廣泛。通過集體參加教學遊戲的組織,使每個幼兒都有鍛鍊的機會,從而培養他們對集體活動與學習的興趣。集體遊戲是多門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的,有利於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集體遊戲又是有一定的規則和要求的,有利於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遊戲實訓心得體會2

如果你問我孩子們什麼時候是最開心的,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會告訴你孩子們在玩遊戲時最開心。每當看到孩子們玩遊戲時臉上露出的可愛笑臉,我也會被他們的快樂所感染。活潑好動、愛玩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就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一天天長大的。

今天,在縣教育的安排下,我們有幸地又一次和吳老師一起學習了幼兒遊戲的相關知識,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都是日常工作中我們所碰及到的,並且對我們日常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吳老師的課真的很吸引人,內容層層梯進,讓人不知不覺中就學習了。吳老師從下面這幾個方面給我們特別強調了遊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尊重兒童,尊重兒童的學習方式。

兒童最喜歡玩,而且是自由自在的玩。作爲幼兒教師,我們要思考的是:在幼兒園,我們的孩子可以自由的玩嗎?能自由的玩嗎?我們所投放的材料對幼兒有限制嗎?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嗎?

二、兒童從一出生就是主動的有能力和自信的學習者

如果你把他當孩子—擔憂、責備、溺愛就會出現,控制阻擋、反對的行爲就會出現;如果你把他當成學習者—“哇”的時刻來了,這一刻有什麼學習發生,支持、迴應、推動才能產生;而且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在遊戲中發展起來的;所以,請相信你的孩子,兒童從一出生就是主動的有能力和自信的學習者。

老師們,我們眼中的兒童形象和我們的童年經驗,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的課程觀、兒童觀、教育觀。所以,當我們在遊戲中不知道如何跟進材料時,請鏈接我們的童年,想想我們的童年時怎麼玩的?

三、教學就是傾聽,教學就是迴應(閉上嘴、張大眼、豎起耳朵,追隨兒童的學習方式,迴應兒童的需求)

當有人傾聽兒童的心聲時,力量的天平稱就會向兒童傾斜。幼兒在遊戲時,請在一邊站上一會兒,給學習留出空間,仔細觀察兒童在做什麼,然後,如果你能很好地理解他,可能你的教學就會和以前不一樣了。

通過本次的培訓,讓我意識到了遊戲對幼兒的重要性,給予我今後在工作上,如何安排幼兒的遊戲提供了幫助,也轉變了自身的觀念。

幼兒園遊戲實訓心得體會3

一、從“遊戲中的教師”到“遊戲中的玩伴”

“遊戲中的教師”強調的是“教師”的角色。不管是玩“娃娃家”,還是到“醫院”看病,還是飯前洗手,我都要幼兒照着我說一樣做才覺塵埃落定。然而幼兒不會把老師當成是自己的夥伴,而變的整個過程是由老師控制的,外面應該要改變自己的教師身份,應該是把自己想成我只是幼兒遊戲中的那個年齡稍長一些的玩伴。從教師到玩伴,應該跟着小朋友一起走進遊戲,他們想做什麼事讓他們儘量自己動手,不要按照自己的計劃指手畫腳。但同時我也會給他們一些適當的提示與迴應來幫助他們完成遊戲,能更好的幫助幼兒。

二、從“手把手教”到“讓幼兒自主”

以往的幼兒一起做遊戲,我們總是煞費苦心的去創設各種遊戲。很多遊戲幼兒從來沒玩過也不會玩,我們常常會手把手的去教他們,讓幼兒知道這是什麼,怎麼玩。這些目的主要是爲了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教師不想看到幼兒缺乏經驗而變得“慘不忍睹”的畫面。於是,就出現了教師在遊戲前的示範。在遊戲過程中,通過觀察,沒有教師的指導的幼兒遊戲照樣玩得很精彩,所以我要放棄手把手教的方法,,說不定收穫的真是我們最期望的讓幼兒在遊戲中"想所想,做想做"。

三、遊戲與教學從分離到融合

長期以來在遊戲與教學之間存在着興趣脫節內容脫節的現象。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學習之後,我們開始反思思索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挖掘其中的教學內容,並將其轉化爲適合的教學內容,能有更好的收穫。

我們學習到了在遊戲中生成的教學活動不僅順應了幼兒的需要,更提高了幼兒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