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生數學日記8篇

學識都 人氣:1.7W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那麼日記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小學生數學日記8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今天,我和爺爺去廣場遊玩,走了一圈後,爺爺突然問我;‘‘你知道廣場的面積嗎?‘‘我搖搖頭。“開普勒是偉大的數學家,就是他,發明了圓形面積公式。開普勒也仿照切西瓜的方法,把圓分割成許多小扇形;不同的是,他一開始就把圓分成無窮多個小扇形。 圓面積等於無窮多個小扇形面積的和,所以 在最後一個式子中,各段小弧相加就是圓的周長2πR,所以有 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圓面積公式。”在爺爺交完我一些簡單的圓面積公式後,我們就回家了。

到家後,我算了一下,操場的半徑大約是47米,照公式算面積的話,就是;

S=πrr

=3.14x47x47

=147.58X47

=6936.26

大約就是7000平方米,我感嘆了,原來廣場這麼大,看來工人們要花上不少心思啊。在這次的遊玩中,不僅玩了,還學到不少知識,這是今天最大的收穫。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購物、設計等都用着它。在這兒,我談一談在家中處理家務,它也跟數學有緊密的聯繫。

設想一下,你要做以下幾件事:燒水(5分鐘),掃地(8分鐘),倒垃圾(3分鐘),拖地(7分鐘)。如果真按常規方法就要將5、8、3、7相加,得5+8+3+7=23(分)。但仔細一想,實際在燒水的五分鐘時完全可以做接下來的掃地這件事,這樣就省下了一部分時間。則(8—5)+3+7=13(分)。

還有烙餅,餅雖然好吃,但是還有不少學問呢。那天,媽媽要我幫她烙餅。烙餅時,我突然想到如何烙餅能夠節省時間?假設有三個餅,兩面都要烙,一個平底鍋能放下兩張餅,烙一次需要一分鐘,則最少烙完的時間是多少?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會這樣做: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拿出兩張餅,放進最後一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則1+1+1+1=4(分)。而省時做法則是: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拿出其中一張餅,放進另一張餅烙,將在鍋裏的另一張已烙好一面的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拿出一張餅,再放進另一張半熟的餅,將另放在鍋裏的一張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則1+1+1=3(分)。

想到這兒以後,我驚訝數學的實用性,不由得喜不自勝。烙餅,對我來說已成了一件趣事。在餅的香味中,我一邊開心的品嚐着,一邊想着數學的作用及普遍性,更加佩服、喜歡它了。

現在,大家應該體會到了數學的神奇了吧,我可是深深的迷上了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把它運用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數學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創造更簡潔,更舒適的生活。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今天中午,我自己正在做數學寒假作業。寫着寫着,我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後。這道題是這樣的: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爲209平方釐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的面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媽媽來了。我的媽媽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媽媽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着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條棱長(且長度都爲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就得到了結果,爲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裏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祕,等待着我們去探求。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你以前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裏,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裏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據我統計,我們家過春節的花費如下:

買衣服6400元,買禮品花費3600元,給老人拜年、給小孩送紅包花費14700元,去湖北的路費2200元,請客吃飯花費4500元,共花費31400元。

看樣子我們真的要節約用錢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6

星期天,母親在商場裏給我買了一套時髦運動服和一雙耐克鞋。回到家,父親問:這些衣服褲子和鞋買來多少元?我馬上來興起了捉弄父親的一個念頭,因爲我知道父親口算速度有時還不如我快。

於是,我把價格標籤矇住,說:叫你算!算不出就叫你給我再買一套更好的衣服鞋子。父親說:那試一試吧。衣服的價錢是500的2倍少600加100,再去除以2的和是衣服的價錢。褲子是700的三倍減去1900的差,鞋子的價錢是400的3倍除以4再加上200是鞋子的價錢。總共花了多少錢呢?父親頓時頭都大了,就說:這什麼加啊,減啊乘啊,除啊。都搞不清楚了。

好了,給我買新衣服吧!不行,還沒有回答出答案。好,你聽好了。(500×2-600+100)÷2=250元,700×3-1900=200元,400×3÷4+200=500元。總共250+200+500=950元。父親說:哇,原來是這樣算的。好一定給你新衣服。耶,這一回合我贏了父親。

原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數學解答的東西,我要繼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並且學會更多計算方法。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7

今天是週五,考卷發下來了,當我看到成績時,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有86分比上次還差。

看到別人考一百分我真是又羞愧又羨慕,恨不得自己也考一百分。但都怪自己粗心大意這個毛病,還怪我檢查考卷時還沒把正面一半的考卷檢查完,就突然肚子痛了,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而且我明明檢查出來一題是錯的,但是沒來得及改,就收捲了,那題四分,若是把這題的分數加上去,我就可以考90分,這次考試給我的一個教訓:考試前除了除了吃飯以外其它什麼也別吃。

而且檢查是寫起字來要快,要細心,不要寫錯字,不然對的會變錯的,而且要多算幾遍,寫答案時要快一些,不能粗心,因爲過一會兒就有時間檢查了。

我在這個月裏,更加努力,因爲我面臨的不將是小考,而是期末測試,我一定會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考試的時候發揮我最好的水平,爭取更好的成績。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8

今天是星期六,我一個人在家,睡醒覺來已經8:30了,我立刻跳下牀,這時媽媽打來了一個電話,囑咐了我一番,接這個電話我花了五分鐘,我迅速換衣服,刷牙洗臉。然後直奔餐桌吃早飯,我又花了十五分鐘,15+5=20(分鐘),8:30+20=8:50(分鐘)12:00—8:50=3:50(分),還有三小時五十分鐘就到中午了,我走回小房時正好9:00整,我忙拿出作業本開始寫作業,我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寫作業,9:00+1:00=10:00,12:00—10:00=2(小時),還有兩小時!這時我發現沒麪條了,於是帶了30元去新生力商場買麪條。

到了商場,我看見有兩種麪條供我選擇,一種是450克,4.5元,一種是400克,是第一種麪條的價錢的3分之2,4.5÷3=1.5(元),1.5×2=3(元),我一個人在家吃飯,一點點就夠了,於是我選擇了第2種麪條,還節省了父母的血汗錢,一舉兩得,我突然又想起來媽媽讓我買五個羽毛球,羽毛球兩元一個,5×2=10(元),10+3=13(元),30—13=17(元),唉,沒辦法,本來想剩多點的,現在只能剩這麼多了。

回到家裏,10;20分,我先準備好了兩個雞蛋,然後看電視去了。

時間一晃到了12:00,我連忙下面條,打雞蛋,過了20分鐘,一碗熱氣騰騰的麪條煮好了,我狼吞虎嚥地吃完了麪條,疲倦的上牀睡午覺了。

睡完午覺醒來4:00了,還差兩個小時爸爸媽媽就要回來了,我無事可幹,突然看見一堆沒洗的衣服,我立刻衝過去開始洗衣服。

我每洗一件衣服要五分鐘,一共有八件衣服,我把八件衣服平均分成兩堆,8÷2=4(件),每堆四件衣服,我一共要8×5=40(分鐘)才能洗完衣服,沒辦法,只能硬着頭皮往下洗了。

洗完衣服已是5:00鍾了,洗衣服40分鐘,再加上醒來活動了十分鐘,爸媽提早回來了,看見了我所做的一切,都直誇我能幹呢!

這次“小鬼當家”的經歷太有趣了,不僅增強了我的自立性還讓我懂得了怎樣用數學知識更好地爲父母理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