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間舞蹈介紹

學識都 人氣:2.95W

河北民間舞蹈人們比較熟悉的有:徐水獅子舞,唐山的地秧歌,昌黎的跑驢,石家莊的井陘拉花,滄州的落子舞,鹽山的武術扇、高陽的竹馬洛子,邯鄲的永年小曲、曲周花車,邢臺的秧歌鼓,衡水的鳳秧歌、七巧燈,廊坊的勝芳胯鼓、勝芳花燈,保定的地平蹺、花鼓洛子,張家口的插花洛子、二人臺,承德的春鼓、棒棒舞等等。現將幾種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作一簡略介紹。

河北民間舞蹈介紹

冀東地秧歌和跑驢

冀東地秧歌廣泛流傳在河北省唐山地區。據《中國古代舞蹈話》(王克芬著)記載:“秧歌是由古代的‘村田樂’演變而來”,它們的源泉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地秧歌,徒步於地上表演,不受演出場合和道具的限制,比較機動靈活,易學易演,是自娛性和表演性相結合,有廣泛羣衆基礎的一種民間舞,傳統的活動形式,基本上分過街秧歌和場子秧歌兩種。過街秧歌,走街串巷,沿途表演。它的主要特點是:節奏與動作統一,表演各異,舞姿簡潔,邊走邊扭。場子秧歌,遇到廣場或十字街頭,拉開場面,大扭一番,有時還扭一會兒,唱一段,用鑼、鼓、釵間奏,然後表演帶故事情節的“小出子”(即小型舞蹈節目)。主要特點是:具有典型人物性格,舞姿舒展、健美,畫面靈活多變。

地秧歌的.傳統表演形式,大多是前邊有兩個武生打扮的人物(有的扮成武松、魯智深),手舞花棒,開路打場,後跟提花籃、佛塵的童子及田公、漁婦、樵夫、書生等角色。在行當上分“妞”(少女或小媳婦)、醜(詼諧、幽默的滑稽角色)、擓(中年或老年婦女)、公子(文質彬彬的書生)。表演上的共同特點是腳下步伐上下顛顫,結合肩部與腰部扭動和雙手搖擺爲主,就好象鳳擺楊柳一般。手中的道具根據人物性格,分別手持彩扇、花絹、團扇、撥郎鼓、棒槌、菸袋等,手部的基本動作以八字翻花爲主,上下左右,前後抖動扇花,變化萬幹,如雙雙對對的彩蝶在花叢中飛舞,既抒情、優美、典雅,又火爆、潑辣、熱情、歡快,富有詼諧、幽默、質樸健康的生活情趣。伴奏以悠揚的大嗩吶爲主,配以中、小釵作打擊樂。大多習慣於吹奏《滿堂紅》、《句句雙》、《柳青娘》等喇叭牌子曲,易於表現樂觀、歡快、喜悅的節日氣氛。

地秧歌中的妞、醜((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種人物的舞姿動作非常細膩,富於表現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場子”、“小出於”中,塑造各種不同人物的藝術形象,善於表現有故事情節的雙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劇。著名的地秧歌表演藝術家、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蹈家協會河北分會理事周國寶和周國珍、張遷合作,根據“王小趕腳”、“傻柱子接媳婦”加工創作的民間舞“跑驢”,主要舞蹈語彙,就是選用地秧歌的素材。這個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在參加1953年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時,曾榮獲優秀節目獎。隨後,由中國青藝術團帶到布加勒斯特,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榮獲國際舞蹈比賽二等獎。

此外,唐山市、秦皇島市和昌黎縣的專業和業餘舞蹈愛好者作,以地秧歌爲素材創作了許多新的舞蹈節目,如《娶女婿》、《盲人摸象》、《中秋之夜》、《撲蝶》、《搶親》等等。這些舞蹈已在全省普及,深爲廣大羣衆所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