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基礎教學幼兒

學識都 人氣:1.87W

對於體育舞蹈等級教學的內容,老師們只要遵循一個入門標準就行:只需要能夠做到動作符合基本的運動規範,步伐準確、轉度清晰、腳法正確、節奏清楚,其他的韻律感、身體的感覺等等都不需要。基礎教育就像流水線生產產品的第一道工序,將毛坯生產出來就行。只要毛坯做得符合標準,後期加工打磨就會省心又省力。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拉丁舞基礎教學幼兒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拉丁舞基礎教學幼兒

拉丁舞基礎教學幼兒:最易忽視的基礎要點

1 忽視孩子的基本形態

毋庸置疑,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教學內容單一。許多基層教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因爲自身舞蹈素養的不足,不知道怎麼做纔能有效地解決。一般來說,最容易被基層體育舞蹈教師忽視的訓練就是柔韌度練習。體育舞蹈的技術使得其對肩部、胸腰、脊椎、髖關節、踝關節的柔韌度要求較高,同時也需要膝蓋具備較強的超直感,只靠一些常規教學方法,是很難達到較好教學效果的,有一些很實用的基本手段,老師掌握得越豐富,到了孩子需要提升的時候,就會派上大用場。

含胸彎背的糾正訓練方法

有些孩子由於平時不注意坐立姿勢,很容易有含胸彎背的毛病,這些毛病,只要老師及早發覺並督促其經常參加鍛鍊,是可以矯正的。除了給孩子做形體方面的練習外,老師還要經常地提醒孩子養成挺胸立背的習慣,並可作一些矯正的補充練習。

雙手扶牆壓肩胛帶練習

預備動作:雙手舉過頭頂,比肩略寬,扶住牆壁。手不動,上身儘量向前壓,同時把胸部挺起,凹腰。這個練習要經常做,養成挺胸立背的習慣。

下腰掰膀子

預備動作:讓孩子伏臥地上,直膝繃腳,雙手夾頭伸直,老師站立其身後。孩子雙臂夾頭伸直擡起上身下後腰,老師就抓住其雙臂往下輕壓。注意肩關節放鬆,不要憋氣。然後回到預備姿態。

伸臂掰膀子練習

預備動作:讓孩子雙腳平開直立,兩手交叉上舉,掌心朝上。兩臂伸直用力往後掰,同時立起後跟,胸部向前挺。然後下後跟回到預備姿態。要求:反覆做10次以上。呼吸:向後掰膀子時吸氣,還原時呼氣。

當然 舞蹈教學中實用的方法技巧絕不止於此,例如肩部韌帶就分爲正壓、反壓和繞環,髖關節的柔韌最基本的內容就包括橫叉、豎叉,這些都是一個舞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不過,在塑造孩子基本形態的過程中,要將不同年齡和不同天賦的孩子區別對待。例如,少兒和青年的柔韌訓練就會有差別,越小的孩子柔韌的可塑性越好。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就可以給他們制定訓練課程,讓他們通過長期不懈的練習達到效果。不過,絕大多數孩子都會對柔韌訓練有畏懼心理,因爲柔韌練習一定會伴隨着疼痛感,尤其是最初練習時,每取得一點進步都必須維持在痛點上,積累一段時間,然後通過擺腿和踢腿等方式將韌帶進一步的拉長,反覆幾次之後就會達到比較好的效果。由於柔韌練習比較考驗孩子的意志力,建議老師們將練習的要點教給家長,讓家長輔助孩子練習。

2 舞蹈動作不規範

都說孩子學習舞蹈要一步一個臺階,打好基礎纔是關鍵,可是在考級過程中,我很少看到體現出穩步提升心態、所有動作乾淨利落、舞蹈中沒有一點雜質的孩子。絕大多數孩子,無論是金牌、銀牌,還是銅牌,都能發現他們的舞蹈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規範。

當然,有些動作的不準確與孩子的生理有關,可能他們的肌肉能力還達不到完成最靚麗動作的要求,但最起碼要保證橫平豎直。簡而言之,對初學舞蹈的孩子而言,線條是關鍵中的關鍵。考級時,有些孩子站在那裏形象特別可愛,很討人喜歡,可一開始跳舞頸部就縮進去了,這令我我百思不得其解——爲什麼越跳舞就越難看。更有甚者,脊柱的形態也不是特別好,那就更糟糕了。

拉丁舞基礎教學幼兒:基礎理論

姿態

倫巴舞和恰恰舞

1.兩腳自然輕鬆的靠攏站好;

2.挺胸、脊椎骨伸直,不可聳肩;

3.任一腳向側跨出一步,支撐重心的另一隻腳伸直,並將體重全部移到這隻腳上面.以使骨盆可往旁後方移動,因而感覺上重量放在支撐腳的腳最,其膝蓋要向後鎖緊。

至於骨盆移動的福度要以不影響上身的姿勢爲原則。

桑巴舞和牛仔舞

1.兩腳自然輕鬆的靠攏站好;

2.挺胸、脊椎伸直,不可聳肩;

3.任一腳向外側跨出一,支撐重心的另一隻腳伸直,並將體重全部移到這隻腳上面,使重量前移至腳掌,而後腳跟仍否離地板,並且支撐腳的膝蓋不可向後鎖緊。

某些舞步翅是例外,如桑巴舞中的分式搖滾步、後退鎖步和卷褶步,以及牛仔舞裏頭的雞走步。

某些舞步則是例外,如桑巴舞中的分式搖滾步、後退鎖步和卷褶步,以及牛仔舞裏頭的雞走步。

由於西班牙鬥牛舞,沒有骨盆或臀部的動作,其姿勢與上述各種拉丁舞的不同處如下:

1.骨盆向前微傾;

2.重量由兩個腳掌很均勻的承受;

3.當腳伸直時,膝蓋不可向後扣緊;

有一個例子除外,那就是西班牙舞姿。

方位

在圖表之下的方位是用來說明,在舞室中舞者的身體所面對或背對的方向而言。當我們以肩引導(並進)時,則方位維持不變。當我們在跳行進式的拉丁舞時,方位的正確與否十分重要。

倫巴舞、恰恰舞和牛仔舞是非向前式之舞蹈,桑巴舞與西班牙鬥牛舞則爲向前式之舞蹈。

轉度

在跳拉丁舞時,兩腳從不平行,除非兩腳併攏時,纔會平行。象這樣的腳步轉動,大半是向外轉,其不過是腳帶着全部或部分的體重而轉,是屬於“被動式的轉動”(注1)或腳部的'因應動作。

由於,在跳舞腳部轉動與上身的轉量多半不同。最典型的例子有桑巴舞中掃形步的第2步,在倫巴舞和恰恰舞中,抑制向前走步以及在倫巴舞和恰恰舞中所有的後退走步。

因此,當跳完某個舞步時,其腳部帶動的重心和身上所面對的方向不同時,我們是以其上身的轉量爲準,而非腳部。

注1:在倫巴舞和恰恰舞中,後退走步本身的率動下那隻帶動重心的腳會大約有1/16周的外轉。這個因爲要讓身體重心穩定,而造成的轉動,被稱之爲“被動式的轉動”。

向前抑制步

在跳倫巴舞和恰恰舞時當跳某個向前步是要用來改變方向,可能略轉或不轉。這個動作最一般的向前走步是不太相同的。跳正常的向前走步在其結束時,重心便抵達該腳,同時準備好往下一步移動。

在往前跳的時候,用來造成停頓的那一步便是所謂的“向前抑制走步”。其與一般的向前走步約不同點如下:

1.前移之腳可以比上身先到定位。

2.只有部分的體重移到前腳。

3.不動之另一隻腳的膝部可以略爲彎曲並靠向前移那隻腳的膝部。

4.前移之腳向外約轉動1/16周。

除上述之外,其動作與一般約向前走步相似;如步法(腳底動作)相同,在前腳來承受整個(或部分)的體重和臀部動作未發生之前,前移之腳的膝部已先打直。

延遲步

在跳某些舞步中,尤其在跳倫巴舞和恰恰舞,是一種很特別的走步(Walk)動作,其使用的目的在改變上身和腳部的速度,用來突現旋律的美感。這類的走步動作被稱之爲延遲走步,其型式有三:

1.曲膝式的延遲向前步。

2.直膝式的延遲向前步。

3.曲膝式的延遲向後步。

在跳上述三種走步之時,移動之腳先抵定位,體重不必隨腳移動。而當體重比正常的走步慢移到,上身的轉動在重心移到之時,同時完成。

在跳延遲向前走步時,前移之腳的膝部可以彎曲,也可以打直(就跟一般的向前走步一樣),端看其欲動的位置而定。

而此步能屈能伸,並沒有放置重量。不過在整個體重移到該腳,膝部通常隨之伸直。

在跳延遲後退走步時,其移動之腳的膝部必是各個圖表對各種舞步在何時要使用延遲走步均有指示,而對延遲向前走步是不是要彎曲膝部,在圖表下方有作註明。

向前走步轉

當我們向前跳而要以轉動來改變下一步向前或後退的方向,且不影響原來的上身或臀部動作下,則要使用向前走步轉,這種方向的變換是利用在跳一般的向前走步時逐漸的而平均的轉到所要轉的方向。

在倫巴舞中,所有的舞步男方若以扇形步位結束的話,這些舞步的最後一步必爲向前走步旋轉,以便能順利的轉到另一個方向去。

當我們使用向前走步旋轉來變換方向後,使得原爲向前而改成後退。在這個情形下,上身的最大轉量是 3/8圈。至於在這步的結束時,其腳的位置感“在後方,並稍爲向側”。假如,這個舞步需要更大的上身轉動,則要靠其後的,後退舞步來達成。

使用向前走步旋轉來改變向前爲後退的例子有倫巴舞中所有的舞步,女方若在扇形步位或分式步位結束,其最後第二步便會用上。

拉丁交叉步

在跳拉丁舞時,一腳從另一腳的前方或後方交叉,所完成的腳部位置都是相同的。這種腳部的位置就是所謂的拉丁交叉步。以下是對男方或女方的右腳由左腳的後交又的解析:

當右腳交叉到左腳的後方,雙膝彎曲,雙甘的高度相同。

右腳的腳尖朝外,右膝靠在左膝之後。右腳的腳尖距左腳的腳跟約15公分寬。這個距離會因每個人小腿的長短及育全約程度而有所差距。

拉丁交叉步腳的步位,若是右腳在左腳之後.到稱之爲  “右腳交叉於左腳之後”。至於在作此動作時其體重的分佈要看是跳那一個舞步。另一個類似的腳部擺置就是左腳交跨於右腳之後,或交叉的位置是因一隻腳旋轉而造成。

手臂位置

當男方從某個位置(Position)換到下一個基本位置(Basic Position ),他會以肢體引導(Physical Lead)或形式引導(Shaping Lead)來完成。因此雙方相接觸的那隻手臂,本書在描述如何帶領的同時會一併說明。

若是跳舞的動作包括身體的擺動,那麼那隻可以自由活動的手臂是使身體的延伸,其應以柔美的動作,從臂膀、手腕而至手指均須符合音樂節拍的律動。

正因手臂爲身體之延伸,所以手臂的動作將在身體動作完成之稍後才完成。那隻可自由活動的手臂,其典型的擺置如下:

1.向旁、伸展

2.向旁、收回

3.向前、收回

4.揮過身體另一邊、收回

5.向側、略爲收回

在以“直線”方式移動而跳的舞步,手(雙)臂的位置和腳同時完成其位裏的移動。如:桑巴鎖步和西班牙舞步。

附註:由於在倫巴舞和恰恰舞中的抑制向前走步與後退走步並非完全相對,當男士以分式步位開始跳抑制向前走步時,男士那隻與女士相接觸的手,必須“向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