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發球搶攻技巧

學識都 人氣:7.46K

發球搶攻,是決定你在發球時能否搶佔自己的有效位置,以下是如何練習乒乓球發球搶攻?乒乓球發球搶攻練習指導,供大家學習參考。爲讓大家對這方面有個更深入的瞭解,小編收集整理了以下的資料給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幫到大家。

乒乓球發球搶攻技巧

一、發球搶攻練習指導:

1、側身發球至對方反手位,長短球配合。發對方正手位短球,要求對手用反手接發球,用撇搓接正手位短球,練習第三板搶攻轉連續攻。

2、反手發球至對方反手位長球,配合正手位短球進行搶攻,要求對手的接發球方法同上。

3、要求接發球一方對上述正、反手發球,長球用拉、打、推回擊,短球用快點兩角回擊,發球一方在第三板搶攻。

4、發奔球或快速側上旋球打成對攻。

5、任意發球,在任意的情況下發搶練習。

二、發球搶攻練習內容:

1、確定正反手各一套主要發球,以這套發球爲主,逐個練習發搶。

每個球手都有自己的習慣發球,也就是比賽中使用頻率最多的發球,一般來說,習慣發球也就是自己最擅長的發球,平時有發搶技術的球手,其習慣發球也是他經常用來發搶的發球。

有些發球雖然使用不多,但並不說明就沒有效果,問題是你平時針對這些發球,有沒有進行過發搶的訓練。我們經常看到有些球手在比賽中使用平時很少發過的球,儘管出現了機會球,但上手時自己的無謂失誤特別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時對這種發球的發搶練習較少,因而對對方的回球在旋轉上還不很適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己吃自己的轉”,尤其是側上與側下。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重視發搶的練習,並不是從你自己的發球習慣出發,而要從對方是否適應你的發球的出發,從自己具備什麼樣的發搶技術出發,來選擇自己的發球搶攻的練習。也可以這樣理解,比賽使用最多的發球,應該就是你平時發搶練習最多而且是最有效的發球。而這樣的發球,正反手也應該是各有一套。

2、以髮長球或側上旋長球爲主,配合短球的發搶練習,或發球後的對攻練習。

長球的旋轉較強,對方如果採用搓接,回過來的球的旋轉也比較複雜,因而是我們發搶練習的重點。你要通過反覆的練習,掌握對方各種搓接過來的旋轉特性,學會採用適當的方法予以還擊,這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事情。你掌握的進攻手段和方法越多,那麼,還擊也就越順利,否則,就是機會多多,你也只能是望洋興嘆。當你採用側上或上旋發球的時候,更要注意加強對攻方式的練習,不要指望對手一定就是採用搓的手段來回接。我們在觀看高水平的比賽時,也會看到高手之間的較量經常是從上旋開始,這往往是戰術上的需要,通過上旋發球,使球一直都在上旋的情形下對抗,會更加有利於發揮發球一方的進攻優勢。業餘球手也是一樣,如果自己的進攻技術和相持能力明顯要高於對手,爲什麼還要去發下旋球進行搶攻呢(關於對攻戰術本文不再展開議論,請看《關於對攻戰術》一文)?

長球必須與短球配套,對於短球,對方有可能採用的方法是以短制短,以撇制短,或短打。對於對手有可能採取的各種回接的辦法,在發搶練習中都不能放過,而要一個球一個球的認真練習,只有這樣,你在使用發搶戰術時纔會充滿底氣和自信,也纔會毫不動搖一以貫之。

3、以發短球爲主,在第三板採用短打技術或快拉搶攻。

以短制短是在比賽中處理球的常見現象,要採用發短球搶攻的手段,那麼就要掌握臺內的短打技術,主要是快點、挑、撥和快突、快拉。臺內技術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合理的使用手腕技術,對於業餘球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手腕與前臂連接的關節是扁平關節,在人體的所有關節中,它的發力是最直接,也是爆發力最強的一個關節。但是,這種發力與技能、技巧的關聯度也最大,不經過長期的專門的訓練很難達到一定的水平。目前,在職業選手中,馬琳的臺內球水平最高,他的手腕的靈巧性與控制和發力水平應該是高於其他選手,這也就是他爲什麼能夠經常性的保持領先的原因之一。我們業餘球手在手腕的使用上與專業選手不能相提並論,但也不是說不能具備這樣的技術,只不過是在擊球的力量與技巧上存在差距而已。我們是在業餘界來討論手腕的使用問題,也不會有對專業球手的那樣高的要求。我說這些話,主要用意是讓球迷朋友知道,手腕在運用短打技術上的重要作用,千萬不要給予忽視,也不要因爲手腕上存在的問題而使自己失去信心。因爲我在回覆不少朋友的帖子中都發現手腕的技巧是困繞我們掌握技術的一大障礙,而克服這一障礙,更需要我們去加強練習。

在發短球搶攻的練習中,還有一項技術是必須要掌握的,那就是半出臺與不出臺之間的球要使用快突和快拉的技術。這種技術是手腕與前臂動作緊密結合下的結果,是短打技術的延伸,關鍵是掌握擊球的時機,必須是搶在來球反彈的上升期,併合理的採用借力的方式。關於具體的動作表述已經有不少文章談及,這裏就不在重複了。

4、以發奔球或發急側上形成對攻或反手相持。

奔球是在平擊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謂“奔”,就是在發球的時候帶有摩擦,包括側面的摩擦,因而球上臺後有前衝,側拐和下墜的情形。對方只能採用打的形式回擊(削球除外),這是採用對攻戰術的有效發球。急側上一般是發到對方反手,壓住對方的側身,只能讓對方採用反手撥、推的形式回接,從而進入反手的相持。兩種發球都是以速度爲主要特徵,力圖使發球與推攻技術進行銜接。

兵乒球硬件要求

場地要求

1、區域設施

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在體育館內進行,館內的具體標準如下:

包括可容納4張或8張球檯(視競賽方法而定)的標準尺寸(8米寬、16米長、天花板高度不得低於4米)的正式比賽場地、比賽區域還應包括比賽球檯旁的通道、電子顯示器、運動員、教練員座席、競賽官員區域(技術代表、裁判長、仲裁等)、攝影記者區域、電視攝像區域以及頒獎區域等所需要的面積。

2、館內地面

乒乓球場地的地面應爲木製或經國際乒聯批准的品牌和種類的可移動塑膠地板。地板具有彈性,沒有其它體育項目的標線和標識。地板的'顏色不能太淺或反光強烈,可爲紅色或深紅色;不能過量使用油或蠟,以避免打滑。

3、館內溫度

乒乓球館內比賽區域的空氣流速控制在0.2~0.3米/秒之內,溫度爲20~25℃左右,或低於室外溫度5℃。

燈光要求

奧運會爲了保證電視轉播影像清晰,要求照明度爲1500~2500勒克斯,所有球檯的照明度是一樣的。如果因電視轉播等原因需要增加臨時光源,該光源從天花板上方照下來的角度應大於75度。比賽區域其它地方的照明度不得低於比賽檯面照明度的1/2,光源距離地面不得少於5米。場地四周一般應爲深顏色,觀衆席上的照明度應明顯低於比賽區域的照明度,要避免耀眼光源和未遮蔽的窗戶的自然光。

器材規格

場地規格賽區應由0.75米高的同一深色的擋板圍起,並與相鄰的賽區及觀衆隔開。每張球檯的比賽場地面積爲8米×16米。場地內放有球檯、球網、球、擋板、裁判桌、裁判椅、計分器等。每張球檯至少還要使用兩臺電子計分牌,決賽時使用四臺。電子記分牌安放在乒乓球比賽場地兩側後面或四角,牌上有運動員的姓名、所屬國家或地區、時間、各局比分等,使觀衆在看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顯示屏上的比分。體育館內還有一個所有觀衆都能看清楚的大電子顯示屏,能同時顯示所有球檯比賽的有關信息。決賽或僅使用一張球檯比賽時,裁判員使用話筒,以方便全場觀衆觀看比賽。器材規格球檯——高76釐米、長2.74米、寬1.525米,顏色爲墨綠色或藍色。球網——高15.25釐米、臺外突出部分長15.25釐米,顏色與球檯顏色相同。球——呈白色或橙色,且無光澤,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硬球。擋板——高0.75米、寬1.4或2米,顏色與球檯顏色相同。所有器材均由國際乒聯特別批准和指定。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包括訓練設施均必須採用相同牌號的器材。

球拍類型

正膠海綿拍

正膠就是膠皮顆粒向上、高度與直徑相等的膠皮。它彈性好,擊球穩且速度快,略帶下沉的感覺,適合近臺快攻型的球員使用。如果覺得自己手腕動作靈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夠,那最好選擇以速度制勝的正膠球拍。

生膠海綿拍

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特點是擊球有下沉,搓球旋轉弱,適合近中臺選手使用。

反膠海綿拍

反膠就是粘貼時粗麪向下、黏性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種膠皮,全歐洲的選手均採用此種膠皮。反膠打球的旋轉力特強,所以打法以旋轉爲主的球員(如弧圈球、削球)必諳此道。當然,反膠容易製造旋轉,也容易吃轉兒,掌握有一定難度。

長膠海綿拍

一般來說,高度超過1.5毫米的膠皮稱爲長膠。這種膠皮的膠粒很軟,顆粒細長,支撐力小。主動製造旋轉的能力很差,主要依靠來球的強旋轉或衝力大來增加回球的旋轉度。由於長膠的性格特殊,不利於少兒掌握,而且會干擾球感,因此國家已經禁止少兒比賽使用長膠。初學者和技術不高的愛好者同樣不適合用長膠。

防守型海綿拍

用拍一般以削球爲主,屬於旋轉型打法,故而橫拍削球手多以反膠爲主,反手則花樣繁多。

生產的球拍上,多標明有“進攻”、“全面”、“防守”等類型的分類標識,可供愛好者選擇。

初學者,不妨選用控球容易的低檔球拍來矯正動作,待水平逐漸提高、形成穩定的打法後,再挑選針對性較強的中高檔底板。中低檔的球拍不一定就不好用,哪塊球拍用順手了,哪塊就好用。

球的規格

乒乓球,分爲“有縫”和“無縫”兩種工藝。

“小球”變“大球”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乒乓球隊囊括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後,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網加高等建議,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此後,乒乓球運動技術不斷髮展,球速越來越快,旋轉越來越強,不少運動員對陣時回合減少;有時球飛如閃電,觀衆還未看清,勝負已經決出,削弱了乒乓球愛好者的興趣。

1999年,在大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獲得四分之三多數票而被擱置。

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從而取代38毫米小球。乒乓球單人比賽原來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每局21分)。

從2014年7月1日開始,乒乓球國際比賽將啓用全新的、以高分子聚合物爲原料的新塑料球,用以替代沿用了123年的乒乓球製造原料——賽璐珞。

2016年6月30日之前,賽璐珞和“新材料”兩種乒乓球可以在市場上同時合法銷售。2016年7月1日開始,賽璐珞球將全面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