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常見的弊病

學識都 人氣:8.5K

(1)鼻音:如果鼻腔在共鳴時,因一部分肌肉翕動,軟口蓋及小舌位置又過低,使氣息直接侵入鼻腔,鼻腔肌肉緊張而又不能完全開暢,聲音的強力就被迫集中在鼻腔來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就會有濃厚的鼻音,是音模糊不清,失去了本來的音質及嘹亮圓潤的音色。無論如何,鼻音必須摒除。

(2) 喉音:喉音是一種較爲嚴重的毛病。要矯正喉音,必須有較長的時間和堅韌的毅力。喉音的發生,是由於頸肌與嚥肌連帶處的肌肉拉緊及舌骨向後所致。初學唱歌的人,應該注意放鬆喉部肌肉,尤其要注意舌根。矯正喉音,“哼聲唱法”,就是閉住口,用鼻聲來練習發音。這樣可逐漸消除喉頭肌肉的緊張,使之鬆弛與開放,慢慢地,再開口練唱。

(3)舌聲:這種聲音與喉音相似,究其原因即爲舌根生硬,尤其舌根後部向後壓,使頸壁與舌根太靠近,使聲音發出受阻礙。這種情形好象使口腔內含着食物唱歌。這種聲音含混不清,沒有共鳴,也不能唱高。因此,初學者在開始時,即需注意舌的正確位置。

(4)白聲:所謂白聲,就是發聲不能集中,音質浮泛散漫。這種聲音不潤澤,缺乏音樂氣氛。這多半是由於口形不正,共鳴不當所致。這種徑直髮出的'聲音極爲刺耳,尤以高音爲甚。糾正此毛病,須從母音練習開始,使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抖聲:受過訓練的聲音能發出一種自然的波動,給聲音以美的感覺。但是“顫抖”卻是一種嚴重的毛病。這些不自然,不均勻的顫抖,都是氣息調節不良與肌肉緊張所致。這些也都必須靠練習基本呼吸方法來糾正。

(6)滑音:在起音時如習慣於從某音下滑至某音乃歌者易常犯而傷腦筋的毛病。其害處不亞於“抖聲”,且較“抖聲”更不易改正。需從一開始就注意。

(7)泛聲:這是聲音不受人體內氣息支持所致。這種聲音只有高度而無深度,不能致遠,也易於消失。這種沒有力量的聲音,即使美妙,也不能動人。這種毛病以女高音易患,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原因就是呼吸與控制不當所使然。

(8)濁聲:這種聲音的音色過於陰沉,粗濁,咬字含糊,且又不能致遠與產生共鳴。這種毛病以低音或中音較易患。這種錯誤的產生,大多是因胸聲使用過頭所致。

(9)直聲:這種聲音象一條直線,毫無波動,音質粗硬,缺少變化,也無情感,在古宗教音樂中,有時尚可勉強應用;於藝術歌曲或歌劇中就絕對不適宜,原因正是沒有共鳴,得不到氣息支持的緣故。

(10)沙聲:沙聲是聲帶肌肉受過損害,聲帶震動的效果不能一致,兩聲帶的邊緣不平滑,因而不能緊閉而有漏氣狀所造成。這樣的聲音失去彈性,唱時發聲沙啞。這就要注意唱的方法是否錯誤,有否過分用力。這種情形需要長期休息才能恢復常態。

以上這些發聲中常見的毛病,在自習者或在缺乏經驗的聲樂老師指導下,常易患上,且成爲習慣。這些不易改掉的毛病,都是由於呼吸和發聲的錯誤方法所致.假如發現有這些毛病,必須注意逐漸糾正。否則,你的歌聲必不會動人,更不要幻想成爲一個優秀的聲樂家了。矯正這些毛病,首先要讓發音器官休息一個時期。在這時期內,要絕對休息,不要唱歌,連吹口哨,耳語也不可。因爲你一唱歌,或是運用發音器官,這些毛病就無從糾正。休息一個時期後,再循序漸進地學習正確的呼吸和發聲方法。這是唯一的挽救方法。

TAGS: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