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四篇

學識都 人氣:1.05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四篇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市實驗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下面我將對《羚羊木雕》這節課進行解說。我主要從以下的七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分別是教材、學習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策略、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採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裏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爲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爲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聯繫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說讀課文→品讀課文→探究課文→課後作業

(一)導入新課

關於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說讀課文

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活動。當同學說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爲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瞭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

(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

(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讚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籲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五)課後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說,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後,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並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明確教材地位,把握教學內容

《女媧造人》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想象見長的文學作品,體裁涉及神話、詩歌、童話、寓言。因此,本單元的學習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激活想象力的一次絕佳的機會。本文作者袁珂是一位神話學家,他運用豐富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豐富了女媧造人的故事,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此外,作品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符合初一學生的欣賞心理,同時意蘊豐富,令人遐想。在文中女媧不僅是一位神通廣大的神,也是一個真實的有着喜怒哀樂的人,更是一位勤勞善良的母親。

二、設計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與地位,並結合學生實際,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爲:

1、整體感知故事情節,比較閱讀,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閱讀,挖掘“人”的內涵,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3、拓展閱讀,運用創造性想象改寫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把握想象的特點,嘗試運用大膽合理的想象改寫課文。

三、明確教學思路,優選教學方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老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爲:在老師的引導下,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本,賞析女媧這一人物形象,併發揮自己的想象改寫課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平臺,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朗讀法、比較閱讀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

四、進行科學指導,注重學法傳授

依據“教是爲了不需要教”的理論,要求教師教學重在學習方法指導,能力培養。因此本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重視能力訓練,優化教學過程

1、講述故事

由學生講述《盤古開天地》的故事,然後過渡到本文,明確體裁,激發閱讀興趣。

【讓學生講述故事以調動、創造輕鬆的氣氛,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帶着良好的情緒走進課堂,愉快接受新知識,而且充分體現課標所提倡的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一理念。實際上這也是激活學生想象力的第一步。】

2、比較閱讀

第一步:學生齊讀課文標題,就此提出一些疑問,教師出示疑問,學生自由默讀課文,並解決這些疑問,初步熟悉課文內容。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女媧爲什麼要造人?女媧怎樣造人?女媧用什麼來造人?

第二步:與《風俗通》對比,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

齊讀《風俗通》的內容,學生通過與原文的比對,得出作者通過想象手法來改寫課文,豐富了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過程、心理活動等內容。明確本文想象的特點:大膽合理。

第三步:從女媧的角度來理清故事情節,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

用多媒體出示女媧造人的主要過程,學生依據提示理清故事情節。

【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思維訓練,同時依據本單元的單元目標,要求學生在默讀、朗讀的過程中把握課文內容。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閱讀課文,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同時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明確想象手法的運用,爲下一環節的賞形象作鋪墊。】

3、探究閱讀

第一步:挖掘“人”的內涵。

引導學生抓住“小東西”、“小傢伙”、“人”三個稱呼的變換爲切入點。朗讀表現泥捏人的叫“媽媽”喜悅之情的語句,體會爲什麼要這樣想象,學生從課本找依據並反覆讀出這種喜悅的情感,隨後提出問題:女媧給這些心

愛的孩子取什麼名呢?讓學生從字形和字意上想象“人”的涵義,探究“人”的內涵。這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教師要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分析關鍵語句的方法達到預期目標。

第二步:根據課文分析女媧母親形象,並與古人眼中女媧形象作對比。

引導學生圈點勾畫女媧的動作、神態、心理等,要求學生朗讀、欣賞,將每一句話在腦海中慢慢映射成一幅畫面。多角度分析其勤勞、善良、樸實的母親形象。通過閱讀交流,學生會有這樣的收穫:

如:第五段中的“掘起、摻和、揉團”,第15段中的“拉、伸、攪、揮灑”這些動作描寫。學生腦海中呈現出,莽莽榛榛的天地間女媧在池塘邊造人的畫面。一個勤勞的女媧便在腦海中清晰的浮現。

第9段女媧聽見叫媽媽的喊聲那種洋溢幸福的情境。

第13段的朗讀分析,呈現女媧日以繼夜辛勤造人的場景。

學生像這樣將每一句話通過朗讀、欣賞幻化成圖畫。這樣既是對女媧形象的賞析,也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

這一環節的朗讀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通過朗讀、賞析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畫面,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也使字裏行間潛在的含義溢於言表,把書面文字難以表達或者根本無法表達的隱情妙趣抒發出來。“吟誦,對於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瞭解,而且能親切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就化爲自己的東西”。

這一環節爲本節課的重點,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讀、思、議的過程中深度分析文本把握女媧這一母親形象。

【教學就是交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使學習成爲一種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通過朗讀、抓關鍵詞、合作學習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互補性,給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教師則要抓住學習過程中的契機,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立足文本通過朗讀、抓關鍵詞、賞析語言等方法,挖掘內涵,賞析人物形象。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挖掘出了“人”的內涵與女媧的母親形象,從而凸顯亮點,突破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4、拓展閱讀

發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想象子自己是當時造出來的第一個人,會有哪些舉動?

小組合作,選出一個發言人。在此過程中老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如:“我”看到了什麼景象,“我”會有怎樣的舉動,“我”和女媧怎樣相處,女媧會交給“我”哪些能力等。幫助學生展開想象。

【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力,訓練創造性思維,鍛鍊口頭表達能力,開拓學生想象力,達到由感知想象到創造想象的昇華。這既是運用,又是知識的遷移訓練,學以致用。】

5、遷移練習

1)認真修改你創作的《女媧造人》,注意細節描寫。

2)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充實女媧的形象。

【整理思維,進一步拓展想象能力以促進學生對女媧形象的把握與充實,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六、簡化板書設計,以畫龍點睛

板書是藉助視覺作用於學生大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的板書反映的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力求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複雜的內容明朗化,體現板書設計的簡潔性、直觀性、目標性原則,使學生準確把握本課的學習重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義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反映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雲的形態和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層次清楚,有綱有目,抓住了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而且語言生動形象。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要點,瞭解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2)通過品讀課文中優美句段,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通過拓展延伸、作業佈置,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快速閱讀,概括要點,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針對本班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4.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課教學流程製作了精緻的課件,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點撥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教學法。

如談話導入課文,使學生在較爲輕鬆的談話過程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消除了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談話、交流,形成了教師、學生與文本三方的和諧對話,而且能使教學的各個環節自然銜接,教學流程自然流暢。

在學生思維出現困難時,我適時使用點撥法,讓學生茅塞頓開,形成師生的和諧對話。如學生自我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這一環節中,我適時點撥,學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種雲的特點,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

在小組合作這一環節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雲,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請學生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雲,這樣入情入境,學生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一個成功的導語同樣也能爲一節好課鋪設一段通往成功之門的路。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因使用諧音雙關表情達意而顯得新穎別緻。那麼,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能根據什麼識別天氣的變化呢?預習過課文的學生會回答:雲、雲彩。於是我順勢導入:對,還可以能過雲彩。怎樣通過雲彩預知天氣情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小品文《看雲識天氣》。(板書課題)

學生在小學時就背誦過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這一導語以學生熟悉的詩句導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爲學生營造了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創設一種詩的意境引入這篇科普小品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的閱讀要求是“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速讀課文,並思考“雲和天氣有怎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說明的?”我要求學生圈畫出相關句子,理清文章脈絡,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雲的形態,雲的光彩。

在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具體思考雲的形態和雲的光彩與天氣變化的關係,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雲的不同形態的名稱,及不同光彩的`名稱。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

邊思考的過程中理清了課文思路,鍛鍊了學生的速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決了教學重點。同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往往”“常常”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本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環節3:小組合作研讀賞析

這一環節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環節,我採用了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細讀課文,用不同的標誌標示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點和它們帶來的天氣情況。這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落實。

接着,爲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對這一問題的檢查,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方式介紹一種雲或其光彩,要介紹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天氣,並儘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預演,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小組內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使學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對課文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並儘量使用課文原句,這樣能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既考察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行預演環節,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爲下一環節小組交流打好了基礎,避免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全班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使所有學生都受益的過程,配以課件中相應的雲的形態和光彩的圖片,學生對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印象深刻。步驟一、二的設計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小組討論中,加深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進一步解決了教學重點。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雲與天氣的關係之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介紹了這麼多的雲,但讀來卻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這時學生根據板書的要點,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會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最後一個步驟是品析優美語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點撥,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體會不同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使閱讀真正成爲“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進一步鞏固了教學重點的學習。

環節4: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結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在這一環節我提問到:除了雲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學生立刻能結合自己預習課文時所蒐集的天氣諺語來回答,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諺語的含義,增加了生活常識,也拓展了知識面和閱讀範圍。作業的佈置是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看雲識天氣

雲是天氣的“招牌”

薄雲: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層次分明

形態晴朗天氣

厚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條理清晰

光彩:暈華虹霞陰雨天氣

意義、侷限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材的認識和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正。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該單元以傑出人物爲題材。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人物的記敘文,又是自讀課文。作者抓住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徵,各有側重地描寫他們的肖像、行動和語言,並穿插了議論和抒情,鮮明地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

二、說教學分析

(一)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肖像、行動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

4.學習在敘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

(三)教學難點:學習在敘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三、說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學生已漸漸適應了初中的學習生活,瞭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類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初步具備了獲取、篩選、分析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本單元前面三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對描寫某一人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本課就是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描寫幾位人物的寫作手法,同時,使其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說教法設想

1. 教學方法:以閱讀法和發現法爲主,以講解法、談話法、練習法爲輔。

2. 教學器具:多媒體設備。

五、說學法指導

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直接導入。

(二)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2.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以及依次出場的人物。

3.出場的標誌性詞語。

4.簡要概括故事大意。

此四題意在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認識,理清思路。(需時5分鐘)

(三)合作探究

1.展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找找圖上共有幾個人,課文中又寫了幾個人,學生就會發現插圖上多了一個人,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得出多出來的那位就是作者莫泊桑的結論。(需時1分鐘)

2.讓學生猜測插圖上剩下來的四位分別是誰,要求從課文中找到判斷的依據,用不同的標記圈點出來。意在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感知課文。(需時9分鐘)

3.以四人小組爲單位,交流、討論各自的猜測及判斷依據。通過四人小組的討論,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積極探索,互幫互助。(需時5分鐘)

4.全班交流、討論並確定結論及判斷依據。(需時5分鐘)

5.分別展示四人的圖片和簡介,讓學生在瞭解他們的同時可以對照圖片和插圖,加深印象。

6.讓學生根據討論確定的有關人物描寫的語句中來概括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意在使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通過人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而且可以在記敘、描寫時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插入議論和抒情。(需時5分鐘)

(四)拓展延伸

1.以班上的某個同學爲對象,學習文中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特徵進行描寫,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或抒情或議論,寫100字左右的片段。(需時10分鐘)

2.挑選幾個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片段,讓其餘學生來猜猜他(她)是誰,檢驗學生的學習收穫。(需時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