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守株待兔》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3.03W

一、教材簡析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守株待兔》說課稿

“人生多少哲理,盡在寓言中”。著名作家嚴文井老先生對寓言曾做過絕妙的比喻,他說:“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想活躍。”而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組教材正是圍繞“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一專題選編了兩則流傳千古的寓言。《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一篇,情節簡單卻促人深思,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語文教學就是要憑藉語言文字,訓練語言,發展思維,讓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通過“解讀文本,品味語言;建構文本,增加積累;超越文本,凸顯主題。”從而發展語言,提高思維。

三、學法思考

本課以“讀、悟、議”作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品味語言,體會寓意,訓練思維,受到感染薰陶。

四、教法選擇

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擬以“讀-悟-議-讀”爲本課主要教學方法,讀是發現的開始,悟是思索的結晶,議是智慧的碰撞,讀後有悟,悟後生議,議後促讀,方能讀出語感,讀出形象,讀出韻味。

五、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單元目標及本班學情,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六個生字,理解“守株待兔、樂滋滋、露出來”,初步掌握字理識字、歸類識字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藉課文語言材料,特別是帶“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這四個詞語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種田人因爲一次意外的收穫便抱有的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

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理解寓意。

學習難點:理解寓意並結合生活實際深化主題,學會正確、多角度地看待問題。抓住重點詞句,以多形式的朗讀,結合生活實際深化理解,突破重難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CAI課件。

六、教學流程:

擬用以下教學板塊來實現我的教學構想:看圖猜寓言,增加積累——找準切入,質疑導讀——品析賞讀,領悟寓意——鏈接生活,昇華——主題。

第一大板塊:課前測試,增加積累: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本設計利用課前五分鐘出示幾則寓言的插圖讓學生看圖猜故事,再利用適當的點評拓寬對寓言的瞭解。這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既激發了孩子們對寓言的興趣,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和求知慾,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課題,引出新授內容。

第二大板塊:找準切入,質疑導讀:

1、揭示課題,引導質疑:學貴有疑,疑則進矣!”當學生猜出《守株待兔》這一名稱後,順勢板書課題,並抓住“守”字進行寫字教學,(提醒注意寶蓋寫得稍大,“寸”的一橫不能超過寶蓋頭兩邊。)再引導學生圍繞“守”字質疑,“守”什麼?爲何“守”?怎樣“守”?既抓住了本課中心,圍繞此字展開質疑,輻射全篇,牽一髮而動全身。

2、初讀感知,隨文正音:然後引導學生合作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其餘聽讀隨文正音,比如利用故事法區別“竄”和“串”的讀音。

第三大板塊:品析賞讀,領悟寓意:

一、多維思考“爲何守”,感知“偶然得兔”的僥倖:

本則寓言故事語言淺顯,加之二年級學生已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和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因而單刀直入讓學生帶着第一個問題深入文本,用喜歡的方法自讀課文,再引導學生談感悟後帶着感受再讀課文。學生可通過破解課題得知之所以“守株”是因爲想“得兔”;觀察插圖可發現種田人之所以坐在樹樁邊,是因爲希望兔子還會來撞在樹樁上;深入閱讀文本會證實種田人確實從樹樁邊撿了一隻野兔。但真的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嗎?結合“忽然”、“竄”、“撞”等關鍵詞深入感悟,再利用課件演示幫助理解“竄”的意思,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在樹樁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師板書:偶然得兔)

二、深層探究“守什麼”,體會“不勞而獲”的虛幻:

那麼這個種田人守的僅僅是兔嗎?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孩子們抓住“沒花一點力氣,白撿、又肥又大、樂滋滋”等關鍵詞語,再結合插圖中種田人的神態、動作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後得知:他守的絕不僅僅是兔!又肥又大的野兔可飽肚,可保暖。他可以不再經受田間勞作的艱辛,也可以不再經受莊稼從種到收的漫長等待。他守在樹樁旁,分明就是守的三餐溫飽啊!一句話,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勞就可以收穫,用一個詞叫“不勞而獲”。(順勢板書“不勞而獲”)最後讓學生比較“樂滋滋”和“樂悠悠”,再帶着感悟讀出種田人垂涎欲滴,彷彿口水都流出來了的情態,讀出他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僥倖心理。

三、重點感悟“怎樣守”,體驗“一無所獲”的可悲:

1、讀議結合,品味感悟:

引導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他是怎樣守的?(如:從“整天”一詞分析,這個人從早到晚什麼事兒也不幹,他在“專心致志”地守,“一天一天過去了”說明他在日復一日地守,“野兔沒再來,莊稼全完了”說明他在執迷不悟地守。)學生說出什麼?就引導他們用自己個性化的閱讀來讀出自己的體會。再通過解析“男”和“獲”,“田力男田力男,田間出力好兒男”,可這個男子既不想下田出力,也不願帶犬打獵,什麼也不幹,這樣守下去的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板書“獲”,邊講解邊擦去“獲”的部件,引導學生順勢說出“一無所獲”,師就勢板書。)

2、創造性朗讀,提升情感:

在學生初步感受到“一無所獲”的結局後,引導學生先以兒女、朋友、過路人的身份對第三自然段進行改換人稱閱讀,(如:從此爹爹(叔父)丟下了鋤頭……我們的田裏……”、“從此我的這個朋友丟下了鋤頭……他的田裏……”“從此這個種田人丟下了鋤頭……他的'田裏……”)如此充滿創造性和個性化的練讀,再加上老師入情入境的範讀,使學生的心靈一次次經歷情感的衝擊。

3、角色體驗,自悟寓意:

此時此刻,學生的身心已經全然與文本融爲一體。再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守”字各抒己見說出自己想對種田人說的話。有了深厚的情感蓄勢,學生的情感之門便如決堤之江,一瀉千里。他們或聲淚俱下、或苦口婆心、或據理規勸,或大加貶斥……從而成功地完成了課後“泡泡語”中“我想對種田人說”這一語言訓練要求,本則寓言的寓意也在角色表演不說自明瞭。

第四大板塊、鏈接生活,昇華主題:

如果說剛纔的各環節朗讀品味是對文本進行深入細緻的解讀,個性化、創造性閱讀是對文本進行合情合理的建構,那麼,接下來就應該讓學生超越文本走向生活,聯繫身邊此類事例加深感悟。在這一環節中,師引導學生結合板書,再用上“只有……才能……”說出自己的啓示,談談該怎樣做事,再順勢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做人,並對學生的精要之語進行板書。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於對寓意的表層理解,而是對生活、對他人、對自己的做事爲人產生深入思考,使寓言的主題理解得以昇華。

最後以教師簡潔有力的小結收束全課:不去幻想不勞而獲,要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這是我們學這則寓言獲得的啓示,也是我對你們最大的願望。希望大家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並在課餘時間讀更多的寓言明更多的道理,成爲一個充滿智慧、品德高尚的人,這是我們所有人對你們的美好祝願。下課!

總之,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就是本設計的最大追求!

七、說教學手段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好課何需穿花衣,因此本課課件運用極其簡單,只用幾張圖片啓思導學,不讓太多的課件佔用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不願花哨的演示限制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

綜上所述,本設計以“讀”爲主線,抓住“守”字巧妙切入,輻射全篇,引導學生調動思維深入文本。在入情入境的朗讀感悟中,從解讀文本到建構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學生從品味語言到明確寓意再到做事爲人的思考,一聲聲叩問撥動兒童思維之弦,一層層思索敲開兒童的心靈之門,將一顆求真、向善、愛美的種子悄悄地根植於孩子幼小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