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錦集9篇

學識都 人氣:1.79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錦集9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說教材】

《村居》是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詩。它是清代詩人高鼎寫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樂”兩幅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人景交融的“春之圖”都融合在這一首“春之詩”中。它是寫景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個課時來完成這首詩歌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的基本含義和詩歌的人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詩歌。

3、詩歌拓展:以這首詩爲跳板,讓學生在課外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詩歌,並背誦下來,看誰背的又多又棒。

【說教法】

1、教授古詩:

因爲這首詩是一首描寫春景的古詩,描繪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詩彷彿都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所以我讓學生採用畫“簡筆畫”的方法,畫出古詩中的各種景物,這樣用來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2、古詩拓展:

這是這一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把課外收集的古詩詞進行背誦和默寫,這樣讓學生既能把以前學過的古詩詞進行復習,又能把沒有學過的古詩詞先一睹爲快,這樣的效果也比專門爲了背誦而背誦要好很多啊。

【教學過程】

1、初步學文:

先指導學生去初步瞭解每句詩的大概內容,看看寫了那些景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2、畫圖學文:

在讓學生把這些景物結合詩句用簡筆畫畫下來,再把詩句寫在畫的旁邊,做到畫中有詩,詩旁有畫。

3、拓展學文:

利用學生的古詩積累來說說有那些寫春景的詩,寫景的詩……

【教學理論】

《村居》是一首寫景的古詩,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觀的畫面,又是學生親手畫的,能畫出來的學生相信對古詩應該有了相當深刻的理解。在新課改的春風下用一種寫生的方法來學習寫春景的古詩,相信這本身就比較有趣味吧!

讓每一首古詩變成一幅幅美麗,充滿色彩的畫卷,讓可愛的學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讓學習成爲一件快樂的事!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 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課是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節識字課。本冊教材包括兩個識字單元和六個閱讀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單元,穿插在閱讀單元之間。《春夏秋冬》作爲全冊教材的第一課,在整冊教材中起着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1.識字、賞詞的學習是基礎,識字的意義在於學以致用,是在爲後面的學習做準備。2.本課的內容韻律和諧,易於朗讀,且蘊含着濃郁的文化韻味,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對後面的學習起着一定的導向作用。3.執教此內容時正逢冬去春來,是一年的開春之際,從教材結構編排和時間安排上來說順應了時節特點。4.《春夏秋冬》這一課是一年級下冊的開篇又是識字課,剛開學,學生的學習從識字開始,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這一單元,從學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學生喜聞樂見的猜字謎,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及插圖、字謎、形聲字規律等識字,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在欣賞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一課的學習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通過欣賞,圖文結合、聯繫生活實際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感受四季之美,激發對大自然喜歡的情感。而這一切都是爲了達成實現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的要求。

2.學情分析:

作爲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由於學生的起點水平不同,識字量和識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瞭解了這些的基礎上我對本班又做了進一步的小調查。

課前小調查:

(1)你是否上過學前班?

(2)看書時你會因爲不認識字而苦惱嗎?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

本班有26名學生,情況如下:在課前調查中,你是否上過學前班?56%的孩子選擇的是,這說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識字基礎。看書時你會因爲不認識字而苦惱嗎?全班有22人表示爲此感到很苦惱,佔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100%的學生都能說出一年級上冊《四季》這篇課文。可見,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在學生頭腦中是有印象的,同時也反映出學生願意認識更多的字。那如何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感受詞語學習的魅力成爲了我本課思考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本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麗,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能力與方法:

通過聯想、圖文結合、多種形式讀記等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賞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知識:

認識“霜、吹”等8個生字;認識雨字頭和雙耳旁2個偏旁;讀好詞語和短語。會寫“春、冬”2個生字。

三、教學過程

爲達成教學目標,本課主要採用互動式與體驗式結合的教學方式。本節課上,根據學生識字較少,缺乏詞語欣賞的情況,引入了大量美景圖,並設計了畫圖識字,韻律讀詞的活動,從而爲學生創設體驗的機會,寓教於樂,激發學生興趣,達成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考慮,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包括四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通過聯繫舊知,遷移導入新課。

環節二:通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環節三:通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環節四:通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下面逐環節進行介紹:

環節一:通過聯繫舊知,遷移導入新課。

一上課,先請學生回憶背誦一上課文《四季》,順勢提出問題: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課題《春夏秋冬》。

這一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學情,他們對於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認知,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背誦熟知的課文,喚醒學生對春夏秋冬的美好回憶。

環節二:通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這一問題切入到第二個環節的學習。爲了讓學生讀好、讀準“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這四個詞語,我採用了藉助拼音初讀、同桌檢查讀,小組開火車帶讀、去拼音詞卡讀、看圖配詞讀、圖文搭配連線讀以及最後的配上音樂有節奏的韻律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不斷地認讀過程中識記、感受學習內容。

接下來,通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利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讀詞。例如在認識“吹”時,老師引導:春風一吹,大地一片生機,你會吹什麼?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吹”字?學生通過做動作、聯想、加一加、組詞、形聲字等多種記字方法識字。在認識“霜”時通過圖片的引入,強化學生對“霜”字的記憶。

環節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教學資源,多種形式的認讀,在不斷地復現中識記生字詞,每一次的認讀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新一層次的提高。通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圖文結合,加深學生感官——眼看的體驗,強化他們的感受和認知,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課的教學難度,突出了教學重點。

環節三:通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識記了生字、認讀了詞語也想象了畫面,接下來是不是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呢?這時我又想到了《語文課程標準》裏的話,它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實用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基於這一思考,我們進入到了第三個環節,“畫圖”識字,韻律讀詞。有了前面的引導、鋪墊,學生基本掌握了圖文之間的聯繫,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自主權充分地交還給學生,請他們一起來“畫畫”,通過展開想象在黑板上描繪出一幅美景圖。在學生描繪時,我及時抓住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相關信息,相機引導學習“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等短語中的生字詞。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以“畫畫”爲學習資源,通過聯想和想象,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詞語、貼圖、識字,在情境中學習,玩中學,學中悟。

最後針對這些詞語、短語朗朗上口的語言特點,我將學習內容編成輕鬆有趣的小兒歌,輔以美景和音樂,學生在欣賞、感受中理解,在節奏韻律中學習,學習形式更爲活潑,學習內容更利於學生記憶。

環節四:通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一生受益的法寶。在指導書寫這一環節,我不僅注重學生的書寫質量,更關注對他們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的引導和培養。這一環節中,學生首先通過觀察、交流感受漢字的整體結構和關鍵筆畫,然後在教師範寫與書空的過程中感受每一筆的寫法,最後落實在書面上,親自體驗,描一個,寫一個。書寫後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過互相評價,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在修改中進步,在鼓勵中成長。

四、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以觀察課堂生成的方式將評價貫穿整節課。

2.課堂結束後,觀察學生書寫的字跡是否工整,寫字姿勢是否正確,是否能從實際行動中真正去熱愛大自然做出進一步的評價。3.激勵性語言評價。

五、教學特色

與以往教學相比,本設計的特色之處在於: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結合課內外,採用多種形式識字、讀詞,創造性地選擇以“畫畫”識字、學詞和韻律賞詞、讀詞爲教學資源。

(一)根據學生情況安排教學

根據課前調查,44%的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識字存在一定困難。全班84.6%的同學會因識字少影響自己的閱讀。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之間的落差較大,因此,在課堂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認讀和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這樣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學習是主動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貫徹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整體把握和薰陶感染,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動和體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整堂課中,既有師生、生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又有情景體驗。多種形式的讀,欣賞和想象,讓學生們敢說,愛說,這爲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憑據,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腳手架;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繪畫當中,展開想象,學詞貼圖,跟着音樂,有節奏的拍手說兒歌,在音樂和美景中,強化了學習的效果,從而激發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

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其敘述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

育。

教學難點: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處和特點。

4.教具準備

小壁虎剪圖、課文錄音、課文幻燈片4框、CAI課件、魚模型。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三至七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後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爲主原則,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

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

3.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

4.課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

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科普童話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用導學法即講扶放、直觀法、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舉反三,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

三、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1.導語:上課開始,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小壁虎剪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麼名字嗎?對!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有隻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2.看幻燈,聽錄音故事,思考: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

3.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

提出兩個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後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認真的程度。

(二)先扶後放,逐層精讀。

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怎樣藉藉到了沒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課文。首先引導學生尋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掙,難看)小壁虎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出:一隻壁虎在牆角捉蚊子,一條蛇悄悄地爬過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鮮明、活動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一掙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掙斷尾巴後,心情怎樣?指導學生用難過的語氣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強調?多難看。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19課《小豬畫畫》。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認識和體驗。

一、我對課文的解讀

《小豬畫畫》一文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一隻愛畫畫的小豬因爲自己沒有主見,輕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鵝的話,將原本可愛的小貓畫成了一隻大怪物的故事。課文用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寓道理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角色鮮明,語言活潑,適宜進行朗讀教學。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讀爲本,讀中識字,讀中生情,讀中悟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⑴知識目標:認識“翅、膀、豬”等14個生字。會寫“角、些”等7個生字。

⑵能力目標: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及分角色朗讀課文。

⑶情感目標:使孩子從內心喜歡閱讀、喜歡童話故事。懂得遇事要多

動腦,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只聽別人說的道理。

本課教學重點是:

1、識字

2、朗讀

教學難點是: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

三、教學流程的預案

1、激情激趣

我的設想是:藉助語言表達、多媒體畫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首先出示多媒體畫面,將孩子帶入創設的情境當中,和他們進行談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然後,通過多媒體畫面揭示課題(19小豬畫畫)

這樣富有情趣的導入,將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樑,使彼此情感交融。

2、讀中識字,讀中生情

(1)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第一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步: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識字教學中,我設計了“摘蘋果”和“開火車”兩個遊戲環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進而主動識字。

在這樣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進行有效的識字,真正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

第三步:設問感知。

①小朋友們,愛畫畫的小豬剛開始畫了什麼?哦,是一隻可愛的小貓。

②可是,可愛的小貓最後變成了什麼呢 ?原來變成了一隻大怪物。

(2)角色朗讀,品讀品悟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的教學步驟是:

第一步:分角色朗讀

第二步:進行讀的評價。通過學生相互評點,體會讀文的感情基調和讀文的表達技巧,並內化到自己的的方法裏。

第三步:品讀薰陶

學生互相點評後,我利用形象的CAI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讀重點句子,從不同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等方面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

A、首先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這幅

圖中包含兩個重點句子。出示句子,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小松鼠和

小豬的神態和動作,然後自己讀一讀,體會不同角色的語氣。

例如這句話,“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應該把貓的尾巴畫的

大些。”(出示句子)

我引導學生帶上動作讀出小松鼠炫耀自己的尾巴大而好看那得意洋洋的語氣。

出示句子:“小豬聽了,馬上把貓尾巴畫得又粗又大。”這句話指導

學生重點讀、並用動作理解“馬上”和“又粗又大”兩個詞語的意思,讓孩子們體會到小豬正是因爲聽到別人說的話,自己沒去思考就馬上去畫,所以把貓的尾巴畫的又粗又大,鬧出了笑話。

B、課件出示句子:

“你看,我頭上的角多神氣,快把角加上去吧!”

小豬聽了,連忙把貓的頭上畫上了一對角。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給貓加上一對翅膀該多美呀!”

小豬聽了,立刻在貓的身體兩旁添上了翅膀。

用以上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我採取生生互動的形式,即學生自讀,同桌互讀,分組分角色讀等互助形式,使他們自主感悟語言;最後在生生互動的基礎上,進行師生互動,在有趣的角色對讀中體會到:小山羊認爲自己有角覺得自己很神氣;小白鵝覺得自己的翅膀漂亮很自豪的語氣,以及小豬聽到他們的話不動腦筋,把他們的特徵畫在小貓的身上,鬧出了笑話。

第四步:賞讀比賽

新課程標準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我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然後戴上頭飾進行小組之間分角色表演朗讀比賽。這樣,課本語言通過學生自己再創造,變成了自己的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3)整體把握,感悟感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難點突破的教學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樂於探究。”爲此,我在突破教學難點時,運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

巧妙設問,共同探究

在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

(1)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鵝他們的話有道理嗎?

這個問題從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來檢查他是否真正的讀懂文章,理解了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2)你喜歡小豬嗎?

這一問題的提出恰好鼓勵了學生在閱讀中談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3)小豬把貓畫成了一隻大怪物,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來,你是怎麼想的呢?想對他說些什麼嗎?

把小豬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孩子們真正懂得要做一個愛動腦,有主見的孩子。

這個環節教學中,我將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了學生個性化解讀,多元化解讀,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互動交流、互助探討,撞擊出思想的光芒。

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致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此,本堂課我想全力打造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一、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這首詩韻律協調,音樂性很強。體現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的喜悅心情。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二、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並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爲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說教學流程

1、出示謎語,引出課題。

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謎語,讓學生猜一猜,從而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培養了他們認真聽的習慣,並能一邊聽一邊想。再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畫中內容,自然引出課題。

2、指導朗讀,感知課文。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範讀指導,逐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認識了本課的生字後,通過齊讀、男女同學比賽讀、個別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3、趣味識字

每篇課文的識字教學,我先讓學生自主認字,並當小老師教學生讀,說說是怎麼記住的,接着採用遊戲“開火車”、“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在玩樂的興趣中學會了識字。在識字節基礎上還讓學生組詞,並進行了說句子的訓練。 4.綜合運用圖畫、語言,理解課文。

在讓學生齊讀課文後,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讓學生動手畫月兒,感悟彎彎的、尖尖的意思,目的是爲了讓課堂教學更有趣,也能讓學生更深刻、真實地理解月兒的特點。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說說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是彎彎的,如果你坐在月亮上,還可以看見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及學生的思維能力。

5、鞏固練習。

結合本課的課後練習,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連線,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接着以送信遊戲來鞏固生字的認讀,爲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檢查出個別學生對本課生字的掌握。

讀與背並非語文教學的終止,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說一說、讀一讀時融入了情境, “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而在這堂課上,有了一個很好的遷移結尾:組織學生表演唱《小小的船》。使學生激情再次得到了昇華。

在教學中,我始終重視讓“趣”字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讀讀、想想、說說中感受美。總是以鼓勵爲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樂於學、敢於學。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說教材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小語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的作者憑藉着豐富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在四個不同的季節裏,畫出了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表達了作者善良的心靈和美好的心願。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優美,充滿了兒童情趣。從訓練的角度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熟記語言、創造語言訓練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陽、光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4培養學生關於思考、關於創造、關於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

三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朗讀的慾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課文內容。

以讀代講: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

2、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感悟、朗讀、想象、表達五結合的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要求會認的生字,並指導書寫一部分生字。現在我着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檢查複習生字,教學新字

1、利用識字卡片組織學生分組開火車讀生字,比一比哪組讀對的生字最多。

2、利用課件以摘果子的形式鞏固生字,不認識或讀錯的生字請小老師帶讀或糾正。

小學語文下冊一年級說課稿《四個太陽》:識字和積累詞語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況且一年級是識字的高峯階段,學生認的快,忘的也快,所以很有必要每節課都要讓學生複習一下生字,這樣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不斷地復現與鞏固、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字音同時發揮互助優勢,促進學生交流,把識字環節落到實處,突出教學重點。

第二步: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而低年級讀書方法的正確指導,對於促進學生學會讀書會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教師要有意識地瞭解學生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在範讀課文前,我先請學生給老師提點讀書要求,再帶着這些要求範讀課文。

讀完課文後,我說:這位小畫家分別送給每個季節一個太陽朋友,誰能幫他們找到嗎?接着請學生上臺張貼每個季節對應的太陽圖片。(請學生上臺貼太陽圖片能激起學生興趣,我想學生一定喜歡的。)

第三步:誦讀課文,說演結合,體會想象美。

1、再讀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太陽美美地讀給同位聽

2、以學定教,學生喜歡哪段就指導學生研讀好哪段

A感悟綠色的太陽

我先讓學生說說喜歡的理由,再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炎熱夏天烈日當空時的感受。這時播放課件,體會綠色的太陽帶來的清涼,再通過指名讀、評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精妙!

B感悟金黃的太陽

學生說出喜歡金黃的太陽的理由後我提出問題:秋天是什麼樣的呢?果園裏都有哪些水果呢?這時播放課件,你們看,金黃的葉子正忙着邀請小夥伴去果園品嚐水果呢?誰來當落葉,邀請小夥伴到果園裏做客?接着請學生帶上頭飾表演落葉邀請小夥伴品嚐水果的場景。

C感悟紅紅的太陽

新課程強調聯繫生活實際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生已有的經驗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在課件播放寒冷的冬天來臨了,北風呼呼地颳着後,我讓學生說說此時此刻的感受,體會凍僵這個詞的含義,再用課件展示紅紅的太陽給大地送來的溫暖,最後通過表情朗讀加動作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體會小畫家美好的心願。

D感悟彩色的太陽

學生對於春天並不陌生,因此我讓學生聯繫舊知,交流春景,讚美春天,再採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萬紫千紅的季節,欣賞春天的美景,感情春天的多彩。

第四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背誦是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背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增長知識,積澱語感經驗。

第五步:實踐活動,拓展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七八歲的小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讓他們在想象中創造,在想象中積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利用準備的材料,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並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給爲什麼要這麼畫?接着播放音樂種太陽,學生邊聽邊畫太陽,最後展示作品,發表想法和意見。此時,配樂畫面,表達交流,把美術、音樂和語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理解;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良好構建。

第六步:佈置作業

把你的心願說給爸爸媽媽聽.

背誦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直觀採用文中四個太陽的圖片以及四個重點詞語來板書,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圖文直觀,便於學生背誦。

以上是我對《四個太陽》一課所作的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始終以發展與創新教育理論爲指導思想,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兒童的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爲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前提,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鼓勵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7

說教材:

《操場上》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這是學生學完拼音後第一個識字單元的第四課,本課有一幅表現操場上熱鬧的圖,六個表示體育運動的詞語和一首兒歌。圖上畫了小學生在操場上所玩的大部分體育運動,兒歌概括了操場上活動的情形。告訴學生體育鍛煉可使身體更強壯,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對事物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所以讓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考慮到昨天匆忙結束拼音教學,第一次接觸到識字課,這節課我安排了內容較少,僅僅學習9個生字和6個詞語。

說教法:

字詞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環節,爲了避免出現老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無味的現象,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趣味識字的教學方法。

說教學過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往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精神振作、情感充沛,爲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上課伊始,利用我班學生愛猜謎語的特點,我出示了三則謎語(乒乓球、氣球、籃球)揭示謎底後教學“球”字,給球字找找朋友,想辦法編順口溜記住字形。

學完“球”後自然地過渡到教學的第二環節:看圖說話。出示課文中圖畫,給足時間讓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自己想說的話。但考慮到低年級的孩子心理髮展水平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形成,他們完整地口述整幅圖的意思是比較困難,從平時的教學中完全能反映出來,上看圖說話是我最怕的,不管我怎麼引導,學生都不能說到點子上。何況今天教的是那麼複雜的一幅圖,所以在備課時,我頗費心思。設計了兩個環節:

1、出示圖畫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拋出問題後讓學生自由述說,此時學生說得肯定是零零碎碎的。2、自由述說後再引導學生“這麼大的操場,這麼多小朋友在活動,我們的眼睛真不知看哪裏好?

小朋友,你有什麼好辦法來介紹這幅圖,讓大家聽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適時引導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順序,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使學生的表達更確切,說得連貫、通順,學生自練後在小組裏試說,初步培養學生言之有序的表達能力。

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接觸了即將要教學的6個體育名詞,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學習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6個詞語,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出示6個帶拼音的詞語後,學生自由拼讀,再指名讀,同桌賽讀,去掉拼音再讀。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再記住形,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通過擺一擺讓學生按規律給詞語分類,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初步發現漢字組字的一些規律。接着讓學生猜猜字謎,出示兩個猜猜這兩個古漢字是什麼字。利用這兩個小篆記字形,我有一定的意圖,因爲這兩個字的篆書特點還依稀保存在他們的楷書中,對記住這兩個字頗有益處,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記住了“足、手”後教學偏旁,做做跟手,跟腳有關的動作,以加深印象。

新課程講究活動中學,學中體會。孩子們經過30多分鐘的學習,此時也屬於課堂中的疲倦期,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遊戲“你做我找”,指名一生做動作,其餘學生快速地找出相對應的詞語,利用遊戲的方法鞏固字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最後一環節,我又安排了一個活動“喜迎奧運”黑板上貼着12面奧運五環旗,每面五環旗的反面有一個生字寶寶,揭完旗後展示在眼前的是北京奧運的會徽。

此設計的意圖一是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擺脫刻板單調的一遍一遍地重複性地機械地認讀。二是體現本課的思想性,激發學生鍛鍊身體,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想到設計奧運五環旗,主要是受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軍團的不菲成績的鼓舞,再說北京奧運近在眼前,有必要對孩子們進行北京奧運的宣傳。這樣孩子們在課堂上不僅學習了生字,還能瞭解國家大事。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8

各位領導,老師,我今天要講的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組第8課《月亮的心願》!

一、說教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組第8課《月亮的心願》。《月亮的心願》這篇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爲線索,先寫月亮爲了孩子們的郊遊,希望太陽公公讓明天的天氣好起來;接着寫月亮爲了讓珍珍照顧生病中的媽媽,又建議雷公公讓明天下雨,兩天後一個豔陽天,兩個孩子都參加了郊遊。本文借小女孩珍珍爲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遊的事,讚揚了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到月亮的心願,也正是孩子們的心願,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有體貼照顧父母的願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親情。

二、說教法

1.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和投影、創設情境,使學生置於課文所描繪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樂學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2.識字量大,對一年級的學生認記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復現生字,鞏固了所學的生字。

3.早在半世紀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讓學生髮揮想象,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讀文、識字。

三、說學法

結合低年級特點,注重讓學生多讀,讓學生通過讀,自己品味親情,領悟文章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1.板書:“心願”,理解“心願”一詞。

補齊課題板書

2.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師範讀。生自讀課文,不會的拼拼音,問問同學。同桌互讀。

3.出示詞語、認記。

4.認讀生字,詞語。說說怎麼記字形。

5.讀文感悟。

(1)觀圖一說說圖的內容。

觀察月光的表情怎樣?他爲什麼笑?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討論:理解“自言自語”。

練習讀,讀出月亮高興的心情。

(2)觀圖二

月亮的表情與第一幅圖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

爲什麼愁眉苦臉?月亮想什麼呢?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說說珍珍是個怎樣的孩子?誰來用一句話來誇誇珍珍?

(4)那麼事情的結果怎樣?同學們都郊遊了嗎?自讀最後一節。

(5)理解“豔陽天”一詞。

6.練習,鞏固字詞。

五、說板書

本課板書我以一顆心爲造型,以課文的標題爲中心,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爲線索,形象生動地將課文內容躍入眼前,看起來簡潔明瞭,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有利於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學會怎樣關心父母、體貼父母。

六、說反思:根據本課的設計以及本節課實際實施的情況與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

1、巧妙的導入,事半功倍。

在導入這一環節,板書“心願”並讓學生自由談自己有什麼心願,再板書“月亮的”,讓學生質疑,學生興趣高漲,效果很好!

2、 多種方法,巧識生字。

本課需要認識的字有十三個。採用了讓學生從文中找,畫出來,並將生字在課文中的好朋友詞語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識字;再讀課文,去課文中同生字寶寶打招呼再次識字;再讀文中的生詞;玩猜字遊戲;讓學生間共同分享識字、記字的妙法;找小老師領讀等方式讓學生識字,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紮紮實實的學習了生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足與疑惑的地方:《月亮的心願》雖然是個童話故事,可內容卻很豐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爲一年級六、七週歲的小學生,應理解到什麼樣的程度,在課文分析角度方面應如何去把握呢?在識字、寫字的時間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愛動、好表現的特點,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中學習詞語;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在思維和情感的震撼中領會美好的情操。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朗讀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課堂中貫穿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從而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9

一、說教材

《zh ch sh r》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這個單元包括拼音教學和一個小詩歌教學。本課是第8課時。根據大綱對本年級段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應制定以下幾點教學目的:

1、藉助故事情景,讓學生學會zh、ch、sh、r 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通過看圖能準確拼讀zh、ch、sh、r 和帶調韻母拼成的音節。

3、在對比中,學會zhi、chi、shi、ri 四個整體認讀音節。

4、在拼音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學習精神,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慾望。

由於z、c、s與zh、ch、sh的發音容易混淆,學生對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掌握不夠,因此我將zh、ch、sh、r的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由於本課出現了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區分,這恰恰也是個別地區的一個發音誤區,爲了能夠讓學生正確、清楚地掌握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以及準確、流利地發好這兩個音。在教學中我採用提示、設疑、討論、對比、電教媒體等方法來教學本課。

本課所運用的教具有:生字卡片和多媒體電腦動畫一套。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討論法、比較法、來學習本課,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爲主動,把所學的知識逐步轉變爲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篇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以下環節來教學本課:

1、音樂律動,導入新課

因爲上節課的z、c、s與本節課教學的zh、ch、sh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我採用音樂律動和複習導入的方法,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也聯繫了本節課的教學。我先讓學生在去拼音樂園中結交幾位特殊的朋友,然後看看誰來迎接我們了,課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

c s,問學生它們共同的名字叫什麼,強調平舌音在讀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然後接着在來跟它們打招呼,課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i ci si,生個別跟卡通人物zi ci si打招呼,再讓學生說出它的名字是整體認讀音節,及發音的要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卡通人物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以跟卡通人物打招呼導入新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進一步學習斬課打好基礎。

2、觀察情境圖,初步感知zh ch sh r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情境.以故事引入。通過學生眼、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了這幾個聲母。

首先告訴學生在一個美麗的綠色森林裏,什麼升起來了,課件出示情景圖,學生說一輪紅日升起來了,紅日的日就是r的讀音,

板書r,緊接着問學生,在圖中發現了那些動物?學生說發現了一頭獅子和兩隻猴子,獅子的獅唸的輕一些就是sh,引入sh

的發音及板書,接下來問這隻兇猛的獅子想要幹什麼?學生說出吃猴子,從而導入ch及板書ch。猴子被獅子吃了嗎?爲什麼?學生用明亮的眼睛看到樹上一隻大猴子伸下一根樹枝拉小猴,樹枝的枝就出現了zh

並板書。從而總結我們今天就結交這4個聲母朋友。這樣故事引入後,編一首兒歌,老師配樂範讀課文,“一輪紅日上山頭,獅子想來吃小猴。樹上同伴有辦法,伸下樹枝來救猴。”最後,老師帶讀兒歌。

3、聯繫表音表形圖,探究發音

1、小組學習

皮亞傑認爲:“教育的宗旨不在於把儘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取得儘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於教給學生怎樣學習。”事實證明,憑藉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嘗試,就能讓他們嚐到成功的歡樂,同時也樹立起學好拼音的信心.

在這裏我出示表音表形圖,讓學生單獨來學這4個聲母。先讓學生自由練讀,體會體會怎樣才能讀好這幾個聲母,學生在小組內自由練讀,圈出不認識的字母,並想辦法去學會它。其次,在4人小組互說體會。然後在學生彙報中總結髮音要領。最後給學生範讀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這幾個聲母,以各種方式自讀聲母。

2.遊戲鞏固

拼音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簡單的遊戲,充滿童趣的語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把書寫看成是把聲母送回家,很容易使學生聯想到迷路的小朋友,內心涌起強烈的責任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

遊戲一聽音取卡

把自己準備好的卡片擺好,老師念音學生舉卡,進一步鞏固發音

遊戲二找一找,送回家

課件逐一出現音節zhu che shu ru 找一找聲母zh ch sh r

分別藏在哪個字裏?學生自讀音節,遇到不會的向同學、老師請教。這裏是練習拼讀教學。

出現四線三格,把它們送回家,學生上黑板貼字母卡片。這裏教學zh ch sh r 的正確書寫。

遊戲三看誰記得牢

它們已經送回家了,看看怎樣記住,學生交流、討論然後說說,學生用各種方法認清形。

4、學習zhi chi shi ri

1. 教學zhi chi shi ri的讀音

zh ch sh r 也交了幾個特殊朋友,課件出示zhī chī shí rì

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其他學生跟讀,教師小結。請同學用喜歡的方式練讀,可以自讀、互讀、“開輪船”讀……

2. 與漢字對照讀

給它們戴上一頂帽子,讓學生認,課件出示。學生自由練讀,同桌檢查讀、彙報讀。

5、鞏固練習

小朋友,交上了幾個新朋友,以歌聲來祝賀自己,老師邊配樂邊教唱語境歌,學生喝着節奏跟唱。這裏恰當的利用音樂課的資源,注意了學科間的整合,既消除了學習的疲勞,又鞏固了所學的拼音。

6、總結,課外延伸

我們該回家,師放《火車開了》歌曲,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鼓勵學生表現好,並且以“今天晚上如果誰夢見了拼音樂園的朋友,明天可不要忘了給老師、同學說說”新穎的課外作業的佈置,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不再把學習當作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