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初中範文錦集六篇

學識都 人氣:2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初中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說課稿初中範文錦集六篇

說課稿初中 篇1

各位領導、專家:

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文章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愚公移山》。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富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歷來爲人們所傳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帶領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後感動天帝,把山移走的情節,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具有樸素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它有如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②可讀性強,易於背誦、記憶。③人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

本篇文章安排在初中階段最後一個文言文閱讀單元,而且作爲略讀課處理,從編者意圖及教學目標上看,是希望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藉助書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及意義,提高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學生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文章註解進行閱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爲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學設想】

《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註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複述故事。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對《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進行理解,故教學重點放在愚公和智叟兩人的對比上,通過分析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揭示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難點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話結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本節課通過自讀文章,達到對內容的理解,通過教師點撥、引發、生生互動,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剖析難點,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爲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及文章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運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學習的重點。

2.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步驟】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分爲五個版塊:

第一版塊:導入新課,激發興趣。(3分鐘)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導入。

此設計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塊:整體把握,感知文章。(15分鐘)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文章,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於這一小環節,可通過2個渠道完成:①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②生字、生詞可以參考註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後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如翻譯文句的方法:換、留、刪、調、補這幾個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3.再讀文章,複述故事,聯繫語境,突破難點。

學生再讀文章,對照註釋,複述文章。複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爲2個小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後,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塊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啓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20分鐘)

此版塊共設置了四個問題,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條件與有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爲什麼要寫智叟對愚公移山的壯舉,談談你的看法。

3.故事結尾寫神仙把這兩座大山揹走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愚公精神有沒有過時

對於這幾道題的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再讀文章,自由思考,後小組討論,最後大組(班級)交流,形成較統一的認識。

這四題的設計意圖及處理方式分別是:

第一題:主要引導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對於移山的不利的條件,學生可能對愚公其妻與智叟提出的疑問混爲一談,對此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讀文章,明確他們所說的話的不同語氣及在情節發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題:引導學生領會本文運用的襯托和對比的寫作手法的作用。可採用辯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估計絕大多數學生認爲愚公堅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發揚;估計也有少數學生認爲,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聰明,不明智,如果搬遷自己的住所,還能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不是更好嗎?針對以上兩種不同看法,在評價時注意評價的開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即可。

第三題:主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文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尾的含義,它是本文教學的難點之一。處理方法是:改寫比較法,即把結尾換成:“愚公子子孫孫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終於把這兩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再將它與文章的結尾作比較,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解答出來,分解了難點。

第四題: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確評價愚公的精神,這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又是難點之一。讓每位學生寫一段話,說說學了本文後的感受,但必須緊扣本文的寓意來。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能力訓練。(6分鐘)

由課內到課外,開闊知識視野,培養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這是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環節.此環節安排的拓展訓練的形式是課內外的文段閱讀,具體見學案。

第五版塊:佈置作業,強化鞏固.(1分鐘)

此環節設置一道題目,供課外練習,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消化.題目是:本文是傳統經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閱讀後感受最深的一點,請你寫一篇簡單的文學評論.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學,發表的粗淺看法,再次懇求各位領導、專家的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初中 篇2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瞭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係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爲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1. 這節課時在初中物理課程系統中的地位:歐姆定律(初中學習的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作爲一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係,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中重點內容之一。

2. 這節課時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瞭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

二、教學目標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 認知目標: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 能力目標:學習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細緻、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聯繫歐姆定律的發現史,在教學中滲透鍥而不捨科學精神的教育。

三、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節課的重點爲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並應用所歸納簡得出的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而難點就是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四、教學設計

(一)複習設疑,啓發探究慾望。

複習: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是什麼原因使電荷作定向移動的?

2、導體的電阻對流有什麼作用?

猜想:

1、既然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那麼導線中的電流與兩端的電壓有何關係呢?

2、既然電阻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那麼導體中的電流與它本身的電阻有何關係呢?

設疑:學生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那麼這三個量究竟有什

樣的數量關係呢?點出本節課題"歐姆定律".

這樣通過簡單回顧、分析,使學生很快回憶起三個量的有關概念,通過猜想使學生對這三個量關係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激發了求知慾望,並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節課。

(二)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1、預備知識:向學生介紹"控制變量法",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關係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關係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

2、同桌同學討論:根據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們學過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實驗方法有了進一步理解,而且,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

①明確研究目的。

②確定研究的方法。

③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在對學生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老師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強調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

3、實驗: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雖然,這樣安排老師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得比較好,但演示實驗可見度不大,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主體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另一方面,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具備做此實驗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節課我把演示實驗改爲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實驗,對歐姆定律有了感性認識。

4、各小組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三)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這一環節的操作要點,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爲主。其目的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反饋,對學生參與實驗態度和效果進行反饋,這一階段學生的認識將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學生的情感將在老師對學生參與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和各小組在班級中彙報情況中得到昇華。

具體做法:

1、各小組在老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理解數學上"成正比關係"、"成反比關係"的意思。

2、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最後分析得到二個結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進一步引導得到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4、說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卻是指同一導體而言,即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這樣做能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提高了學生實驗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鞏固和反饋,知識遷移訓練

1、例題:一個電燈泡工作時的燈絲電阻是484Ω,如果電燈兩端的電壓是220V,求燈絲中通過的電流大小。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燈燈絲而言的,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的規範性,強調電流、電壓、電阻"同一段導體","同時性"等。

2、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同一導體"

五、作業設計

1、課後練習

編制兩類練習題目:一類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達到鞏固歐姆定律內容和表達式;另一類是瞭解在研究歐姆定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作用,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

2、作業:

(1)作業本作業鞏固性練習。

(2)討論題:怎樣用學過的知識和儀器,來測定一未知的電阻值,請說出實驗方案。使學生產生新的問題。 新的求知慾望。

說課稿初中 篇3

權利義務有約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第三目的內容,現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依據、教學難點及依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基本程序及分析七個方面做一說明。

【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在權利義務有約這一目裏,教材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正確行使權利,二、自覺履行義務。

2、編寫意圖

教材之所以安排這目內容,是因爲權利與義務是法律關係的核心內容,它們存在並貫穿於各項法律之中,共同構成了法律的大廈。增強權利與義務觀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標。具有權利意識,尊重和維護自己的權利;也具有義務觀念,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是公民意識的重要內容。

3、地位

本目內容不論是從全書來講,還是從本課書來講,都具有落腳點和總結的性質。從全書來看,學生在前兩個單元瞭解了與自己密切相關的具體權利、義務,很自然地就會落實到什麼是公民權利和義務,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以及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上來。從本課書來講,本課書第一、二目已經在認知方面介紹了什麼是公民權利和義務、公民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係如何,這一目自然地要落實到行爲要求上,即如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學情分析】

由於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是家裏的獨生子女,所以養成了他們很多人中以我爲中心的心理,他們中有些人義務意識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關注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另外,由於中學生是弱勢羣體,有可能面對侵權受到傷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護自己。因此,對他們進行權利、義務教育,使之明確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教學目標】

“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在本課學習中學會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的具體要求。

(2)能力目標:在本課學習中增強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增強權利、義務意識,進而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及依據】

(1)學會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在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中,我們每個公民都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然而我們在明確自身享有的合法權利的同時,還應該懂得如何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這樣才能擁有安全、美好的生活。

(2)學會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在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中,我們每個公民都肩負着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正是依靠每個公民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才能建設法治國家和社會。所以,自覺地履行義務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難點及依據】

如何使學生在本課書的學習中真正樹立起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以使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真正能做到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是本課書的難點。因爲要想發揮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教育功能,認知、情感、行爲三方面缺一不可,而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知識而輕情感的陶冶和行爲的培養,致使思想品德課缺乏應有的實效性,在導致這一現象的衆多原因中,情感的陶冶和行爲的培養較知識教學來講要艱鉅和複雜的多是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這節課我把教學難點確立爲權利義務意識的培養和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的行爲要求,原因也就在於此。

說課稿初中 篇4

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3 This is my sister.說課稿

各位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中Section A部分。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就第二單元認知物體之後學習用英語認知人,而與學生最爲熟悉的人就是家庭成員。從“Is this your eraser? ”很自然過渡到“Is this your sister?” 以前學的“What is this?”轉變成“Who is this?” 教材以This is my sister.爲中心話題,圍繞談論有關家庭成員的用語,並學會詢問別人的情況,介紹自己的家庭,談論自己的情感。但本單元生詞較多。出現在第一課時的就有十五、六個,同時還要認識到名詞複數的概念及其運用。因此,本課時任務比較艱鉅。

2、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大綱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目標

幫助學生學會、掌握單元單詞;

使學生對複數形式有初步瞭解;

使學生掌握介紹他人的句型。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就家庭成員相互之間能用英語簡單的介紹、詢問、交流。掌握基本This is/That is... These are/Those are... 等句型,培養學生實際交際的能力。同時基本上能辨別什麼時候用單數什麼時候用複數。

(3)、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家人和朋友,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成員會有更清晰的印象,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從而激發起他們對家人的熱愛。

3、教學重點及難點

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置爲:

重點:熟練掌握各家庭成員的名稱,理解外國文化中介紹家庭成員的方式。這個單元最主要的就是學習家庭成員英語的表達,而幾乎所有的單詞都集中在第一課時。所以這課時學會掌握這些單詞應該是重中之重。

難點:複數的認識和正確運用。漢語表達中完全沒有複數概念,這是一本書,這是三本書;除了數字的改變沒有其他任何變化。而英語必須這樣說This is a book. These are books.所有的單詞都相應的發生了變化。因此,中國學生在學習複數的時候特別難。

二、說學情

我教學的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正處於青春期發育期,他們有較高的求知慾和表現欲,

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且該階段學生已具備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強的記憶力與模擬能力。對他們所熟悉的話題,學生會更感興趣,而本單元的話題正符合這一特點,所以我就設計任務型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人人蔘與,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自信心。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教材重視以人爲本,強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空間留給學生。抓住初中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心理特點,課堂上我設計了大量聽、說、讀、寫的訓練,啓發學生動腦思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暢所欲言,儘可能運用英語表達實際意義,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任務型教學法,情景結合教學法,分層法和通過學習五步教學法,精講巧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近地深化教學內容。展開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學法:

1. 引導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型教學所設計的各項活動。全班分爲7個小組,每組6-7人,各組英語水平相當,並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

2. 採取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自制課件,用生動的課件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合理的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爲此我特意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一些實物,如鋼筆、鑰匙、尺子等,用下面句型引導學生與同伴之間進行交談。複習前面學過的句型,爲新課作好鋪墊。

S1: Is this your pen? ----- Yes, it is.

S2: Is that her ruler? ----- No, it isn’t. It’s my ruler.

第二步,新課講解,呈現教學內容

我先出示一張照片,通過創設情景,師生對話,引出新知識:

T:What is this? ------ Ss: It is a photo.

T: Is this your photo? ------- Ss: No, it isn’t.

T: It’s not your photo. It’s my photo. And this is my sister. 從而引出本課時重點句型: This is my sister. 並在此基礎上講解“this is...”是用來向對方介紹他人的。同時運用這句型“This is?”進行教學新單詞:mother , father , sister , brother , grandfather 等所有家庭成員。讓學生先對本課所要講的內容有個初步的感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第三步,反覆操練,鞏固運用

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深化短時記憶中的信息,並逐步向長時記憶邁進、發展。我將利用多媒體生動活潑呈現多張家庭成員圖片。讓學生將單詞與圖中人物匹配,認識家庭成員。並學會使用This / That is my... 和 These are / Those are...介紹家人和朋友,鞏固知識、操練知識。在此同時,要注意與講解名詞的複數形式,以及讓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

第四步,口語操練,加深印象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新的知識形成了初步的新知識結構,但在名詞複數結構上

還存在着模糊點,這時通過一系列的綜合練習可以鞏固、發展及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新的知識形成了初步的新知識結構,但在名詞複數結構上還存在着模糊點,這時通過一系列的綜合練習可以鞏固、發展及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a) 通過播放1b錄音,學生聽,模仿說,完成任務,鞏固語言材料,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b)讓學生準備幾分鐘,運用本課所學的句型“This / That is ?”和“These / Those are ?”對1a 中戴夫家庭成員進行介紹。進一步鞏固本課的重難點。 c) 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別完成2c對話之後。讓學生用自己的照片,編出自己的對話,到前面進行對話表演。轉換角色,練習對話。

第五步,課堂練習,鞏固知識

在學生已在大腦中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基礎上,提供適當的課堂練習,不僅能讓學生在實踐中自我學習、自我改進、達到自我完善;而且能夠充分地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獲得並不只是單方面的‘輸入’過程,更重要的是知識的‘輸出’” 也就是說能夠根據外部實際情況對新知識準確地提取並加以運用。

因此,我會出示一些與本課語言點相關的選擇題和情景對話,要求學生當場完成。課堂練習的目的在於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教師發現學生缺漏,及時補充。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鞏固,加強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

第六步,課外作業佈置

1. 掌握所學詞彙。

2. 向同學介紹家人或朋友。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反映出一節課內容的知識體系,精心設計的板書,它既有利於教師幫助學生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掌握教學的重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有助於把學生思維中已有的知識做出調整,讓散亂的知識變得條理清楚,同時也讓學生學會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概括。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判斷的能力,有積極的作用,還使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容易遺忘。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 A)

----Is this your sister?

---- Yes, it is. / No, it isn’t.

This / That is my friend.

These / Those are my friends.

六、說教學反思

本課以素質教育爲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學科特點,利用多種輔助教學手段,綜合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溫故而知新,達到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但是由於缺少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有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說課稿初中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主題班會的題目是“明晰目標,贏取美好未來”。這次班會的設計是基於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態:初一的新生,剛剛脫離小學相對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在許多方面難以適應初中生活的快節奏。“明晰目標,贏取美好未來”的班會設計,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樹立明晰的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調整學習的心態和狀態,從而促使他們儘快適應初中的新生活新環境,更加主動自覺地投入學習。下面我從班會設計、班會準備、班會流程三個角度來說說這堂班會課。

一、班會設計

現在的學生,對目標大多理解不到位,或者沒有目標,漫無目的,缺乏自主性;或者隨意指定目標,定下目標後又不付諸行動,隨意放棄。這種對目標的模糊性和隨意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着學生主動地學習。而現在的學生,排斥心理特別強烈,一味的說教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很微弱。基於這樣的現狀,我想到了將人生的目標的說教採取給父母寫信、書信展示評比的方式,將看似宏大、枯燥的說教轉換成學生喜歡的、易於接受的方式,讓學生在與父母的書信交流中體會到人生中類似的際遇,逐漸明確自己的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這樣的設計堅持“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唱主角”,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觸動他們的內心,激發起他們表達的願望。其間再利用沒問、親情的多種途徑,不斷強化“目標、行動”這兩個關鍵詞在學生腦海中的記憶,逐步達到“知、情、意、行”相統一的教育效果。

二、班會準備

爲了使這次主題班會更富有實效,課前我讓每位同學給父母寫一封信:寫一些自己對未來的設想,確立1-2個人生目標,說明理由,並寫一寫自己將如何實現目標。寫完後,每位同學拿給家長看,病情家長對此寫一封回信。回信內容可以是引導孩子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也可以是給出一些要求和建議。從反饋的情況看,家長對於本次班會十分贊同支持,每一位家長都很珍惜這次機會,把它當做一次與孩子心靈交流的契機,回信語氣平和親切,交流情深意切,很令人感動。我從中截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內容製成了課件,作爲對學生的鼓勵。

這一做法,旨在讓學生及學生家長充分參與到班會中來,一方面讓他們明白,班會不是走形式,而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活動;另一方面家校聯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班會流程

1、談心導入

班會課上,我採用師生談心的方式來導入,在於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學生近階段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分析學習感到比較累的原因,由此自然引出“確立目標”對於提高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性。

“師生談心”這種方式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隔閡感,幫助老師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以便提出對學生更有針對性的幫助方法。

2、書信展示賽

我在通過談心導出確立目標的重要性後,又鼓勵十個學習小組每組都推薦一名同學,將寫給父母的一封信即興展示,讀給給同學聽,暢談自己的目標與理想。同時組成一個評委小組,根據目標的時效性、可行性、是否遠大等各個方面,對十位同學進行評審,評選出最具實效獎一名、最遠大目標獎一名、最具潛力獎兩名,這一環節成爲本次班會的亮點。十名同學的人生目標有:中國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幸福和諧美滿的家庭、知心朋友、掌握一門精湛的技藝、取之不盡的信用卡、無窮的毅力和能量、免費周遊世界、健康和感恩知足的心、攻克癌症的醫學博士、楊利偉一樣的航天員這十項。不同的人生目標代表着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取向。同學們個個激情滿懷,踊躍參與,除了十名學生代表外,還有另外兩名同學也爭取到講臺前朗讀了自己寫給父母的人生目標書信。

這一場“書信展示賽”,不僅調動了課堂氣氛,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更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許多人生道理,充分激發了他們的表達慾望。

3、即興採訪

“書信展示賽”很快結束,同學們都意猶未盡,我抓住了機會即興採訪,讓同學談談感受。同學們有感而發,談了很多。圍繞着“行動”二字,我引用了一篇古文《爲學》中的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讓學生再次感受到“行動”的重要性,鼓勵同學在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後,如何通過目標實現行動。學生們的發言很切實,同時我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在幾個平時行爲表現不是很好的同學說完後,特別和全體同學說——大家都聽到了吧?我們都是某某同學的督促人,希望某某同學男子漢大丈夫,說到做到。

由於精心的設計,班會氛圍一直熱烈,學生十分願意表達自己,發言此起彼伏,且都十分精彩。這一環節由於學生髮言的精彩發言和老師恰當引導讓整堂課顯得既有趣又富有實效。

4、學姐真心話

在同學們說得差不多後,我向他們介紹了一位曾經就讀於七甲中學,現在已經留美博士畢業的學姐史雪榮,並用大屏幕播放了一段鼓勵學生的視頻。視頻中史雪榮鼓勵同學珍惜寶貴的初中生活,如何有效的學習實現人生的目標。看完後,我又請一些同學談談自己的感想。

初一的學生處於同伴價值取向爲主的時期,比較能聽進同齡人的話語。從學生隨機談的感受來看,他們的確被這位學姐的話打動了。

5、 家長寄語

在學生都意識到要通過行動實現目標時,我用PPT投放了極端家長的話,讓學生了解父母對他們的愛與期望,使他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感染與觸動。

許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和家長進行心對心的交流,由此往往引發許多問題。我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災害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孩子理解父母的真實想法。這個環節時,全班同學顯得最安靜,看得出,他們被感動了,聽到心裏去了。

6、合唱回味

我用歌詞“我的未來不是夢,認真過好每一分鐘”道出了對學生的希望與祝福,最後,我們一起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在音樂聲中結束了此次班會課。

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歌詞大意與本節班會課的主題很切合,賣我與學生們一起合唱此歌,讓他們在歌聲中一起回味,深刻地記住本次班會課帶給他們的啓示。

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在小學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梯形性質的系統學習,它放在平移和旋轉之後,全等之前,下冊還要學習梯形的判定。可以看出教材的編排是一種螺旋上升的體系。而本節處在上升的中間環節。因此,對教材既不能拔的過高,又不能象蜻蜓點水溼一點皮毛。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知識,本節重在引導學生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把梯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和平形四邊形的問題解決,另外,教材的編排還要適當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有關概念;探索並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

2、通過把梯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的問題,體會數學的轉化思想。

3、能運用梯形的性質進行相關計算和簡單的說理。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說理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索把梯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和平形四邊形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體會數學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合作探索、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探索性、創造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自信心。

重點:

1、梯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2、會把梯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或平行四過形問題。

難點:

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動探究習慣,提高說理的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

新的課程標要求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節課採用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練習爲主線的教學策略,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能力的平臺,因此把練習教學當成一節課的主線。

三、說學法

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也可以說是數學思維的教學。本節課就要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同時,在合作交流、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用類比的方法學習梯形的性質,採用啓發、誘導的方法來指導學生把梯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問題解決,引導學生反思、小結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的獲取,讓學生看到自我的價值,增強學習的樂趣和信心。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常言道,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能充分喚起學生的注意。這節課的開頭我採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易見的三個梯形實物的圖片,以此說明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反過來服務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這樣設計引入的:

北京奧運會後,許多遊客都發自內心的說出了同一句話:中國,Beatuiful!特別是我國的建築更是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國的建築溶合了許多幾何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菱形同,矩形,正方形,另外,我還發現了一種幾何圖形出現的頻率也很高,你們發現了嗎?(投影展示圖片)

二、引入新知

在這個階段我採用師生談話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參與的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可一問一答,可討論或爭論,圍繞學習目標前進,這種形式有利於學生了解思維的過程。這一過程這是這樣設計的:

師:是的,我們在這麼多物體中都找到了梯形,它給世界帶來了不同的美的體驗,你能否根據剛纔我們所看的圖片,描述一下什麼樣的四邊形叫梯形?

生:

師:雖然都是梯形,但我們發現它們的形狀並不相同,你看下面三個梯形,後二個形狀就很特殊,它是我們學過的哪一類梯形呢?

(大屏幕展示)

生:等腰梯形 , 直角梯形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它們的特徵

(大屏幕展示)直角梯形:有個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兩腰相等的梯形

三、 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是以學生分組活動爲主的形式,教師在活動中要巡視、指導、瞭解信息,對學生的研究給以鼓勵肯定。教師圍繞梯形的性質提出有探索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合作研究、分析,然後提出小組的意見在全班討論,同時對他的意見進行評價。這種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小組合作意識。這一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梯形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能不能把梯形轉化爲以前我們所學過的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呢呢?請在剛纔你所畫的圖上把你的轉化方法畫出來並和你的同桌交流。

師:(大屏幕展示轉化的幾種常見方式)

師:它們被轉化成了什麼樣的圖形?

學生答:

師:我對等腰梯形最感興趣了,你們能不能和我一塊探究一下等腰梯形的邊角,對角線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做一做]:

師:在你準備的方格紙上,畫一個等腰梯形ABCD,過兩底邊AD、BC的中點E、F畫一條直線,將等腰梯形ABCD沿直線EF對摺。你發現了什麼?

生:等腰梯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類比平行四邊形和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探究方法來研究一下等腰梯形的邊、角、對角線有什麼關係?(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學習)

生:邊:一組對邊平行,兩腰相等

角:同一底邊上的兩底角相等

對角線:對角線相等

教師提問幾個組並對學生的結論給予評價總結

(大屏幕展示)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內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