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化學說課稿3篇

學識都 人氣:2.87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初中化學說課稿3篇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本科結合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說明使用清潔燃料和開發新能源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習本課題教材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並配合圖像和繪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小資料核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本課題,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活動來認識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但是針對於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選擇燃料的依據,學生能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出發,通過實驗等方法增強對知識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和理論依據

知識與技能:

瞭解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形象。

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小資料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瞭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及新能源的優點。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以發展,就應引導學生主導參與和體驗各種活動,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擺脫以志士爲中心的束縛,促進學生轉變學生方式,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討論、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五、教學流程

生活感知:某些燃料燃燒會污染環境;分組實驗:酸雨危害模擬實驗;觀察圖片: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討論:1、空氣受到污染的原因;2、如何才能減少有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介紹:兩種清潔燃料;閱讀:有哪些可被利用的清潔能源。交流:本節課的收穫。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用一問一答問題的形式提出,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2、新課探究

(1)通過小組實驗探究酸雨的危害,發揚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在界河圖片對酸雨造成的危害產生心靈的震撼,從而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思想,從而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有清醒地認識。

(2)通過市區的環境,明確造成我們生活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並分析解決的方法,從而從學生內心喚起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的緊迫意識,同時激發對使用清潔能源的渴望。

(3)介紹使用和開發新的能源,通過自學和討論的形式,培養分析對比能力,知道在化學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4)通過閱讀新能源,瞭解我國在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所作的工作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小結:提出希望,給學生鼓勵,引導努力奮鬥的方向。

4、作業

5、質疑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有常見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及置換反應的定義。本課題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較爲深入、系統地學習,這樣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識更加完整。它側重於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

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獲得提高,而且學好本課題爲以後學習酸、鹼、鹽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鑑於理解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②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

③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並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①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信息

②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②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我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後教學的影響來制定教學重、難點的。教材介紹了金屬與氧氣、金屬與酸、金屬與鹽的反應,這三點化學性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爲今後學習酸、鹼、鹽的知識做了鋪墊;而且金屬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由於金屬活動性順序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而且在運用時需考慮一定的條件;又緊密結合學生對金屬的認識、思維能力、生活經驗以及這個年齡段的特徵等因素,我確定本課題的難點是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4教法分析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

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爲主線,結合使用啓發法、歸納分析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主旨。教材的重點放在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採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設計這些探究過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善於動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從客觀事實中歸納得出結論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齡特徵,所以我以實驗探究法爲主線。使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瞭解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突出重點。再結合使用一些輔助的教學方法幫助同學們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實際問題,突破難點。多種教學方法互相穿插滲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優化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5學法指導:

根據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的學習主要採用以下學習方法:實驗法、歸納總結法。實驗是反映化學學科特點,學習化學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在教師指引下按科學的方法處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結論。這樣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結合歸納總結法,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歸納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對所得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6教學程序

爲使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緊湊、有效,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特意把置換反應的概念放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探究之後討論,並在教學程序的最後,通過反饋練習來鞏固,以求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溫故導新以科學事例創設情境,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在現今考古中,發現從地下出土的文物裏,金銀器具總是比鐵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鐵器早。你知道爲什麼嗎(設計意圖)以科學事例創設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寓示着本課題的重點。

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屬與氧氣反應;

2、金屬與酸的反應(改進);

3、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

置換反應:

設計意圖:

通過三個探究過程:1.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 2.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 3.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採用實驗——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從探究中發現知識,通過對幾種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用途,突破重點。在每個探究後都精心設計問題或列舉事例,聯繫生活、生產實際,加強對金屬活動性運用的學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並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再緊密結合課後精選的反饋練習,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三)交流討論、歸納小結。學生回顧、反思,課堂小結。

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突出重點。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使學生能對獲得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四)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設計意圖

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團結協作中獲得成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通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驗和不足,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自己的內在智慧,啓發學生反思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學生的反饋、反思,聯繫實際教學過程,有利於教師總結、反思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及發現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及補救措施。()這樣有利於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鑽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交流討論歸納小結

【小結反思】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

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團結協作中獲得成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通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驗和不足,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自己的內在智慧,啓發學生反思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學生的反饋、反思,聯繫實際教學過程,有利於教師總結、反思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及發現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及補救措施。這樣有利於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鑽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板書設計:

第八單元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金屬與酸的反應現象:金屬表面有氣泡冒出。

結論:(1)根據反應劇烈程度可知同種金屬活動性:

Mg > Zn > Fe > Cu

(2)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

3、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2Al+3CuSO4 ==== 3Cu+Al2(SO4)3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結論:(1)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Al > Cu > Ag

(2)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置換反應

1、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2、特點:A+BC=AC+B

7:教學理念:

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

聯繫生活、生產實際,加強對金屬活動性運用的學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並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再緊密結合課後精選的反饋練習,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爲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爲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於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爲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係,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爲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瞭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係,並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爲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瞭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繫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後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於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後,接着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爲具體,變靜態爲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爲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爲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爲特徵的求知慾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爲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佈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徵:(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