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說課稿合集十篇

學識都 人氣:1.57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小班說課稿合集十篇

小班說課稿 篇1

一、教師自我介紹

本人xxx,在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從事幼教工作八年,現任小班主任。

二、介紹班情況:

本班幼兒年齡在三至四歲之間,其中十二名幼兒去年已入托兒所,曾接受南託教材的教育,其他均爲今年九月份入園。因此幼兒的語言能力以及圖書閱讀活動中相應的社會化規則意識,都存在不均衡狀態。根據本班幼兒語言發展實際水平和思維能力,經過半學期的努力教育,本班幼兒的語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課題: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選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這次活動是第一教時。

2、教材分析:

(1)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於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不能隨時調節語言的清淅度和禮貌程度,並且行爲意識也受到語言調控,對各種正誤行爲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據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誰的主意好這一課題。這一課題的目標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它主要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兒童圖畫書,使幼兒能把內部言語轉化爲外部言語,再轉換成語言表述能力,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

(2)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爲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體教學,進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意識。這一教學方法可將教育中高難度的小班閱讀目標巧妙地淺化。通過這階段的學習,使 幼兒的語言和行爲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雙向建構”的最高發展水平,因爲在意識水平上主體對自身達到此語言能力的行爲手段的意識以及對客體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3、教學目標:此目標根據南京教材小班級語言(上學期)中幼兒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單頁單幅圖畫書中的主要內容”這一早期閱讀階段目標,制定如下目標:

(1)教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重點觀察圖中動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

(2)培養

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的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主要措施是根據小班幼兒視覺與認知發展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與遊戲教學突破教學目標。

(1)教學重點:觀察圖中人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

(2)教學難點:讓幼兒主動地認讀畫面內容,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把握故事的中心。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本次活動採用集中教學的組織形式,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模式,形成四個步驟的組織思路:第一,幼兒自由閱讀。主要給幼兒創設自己閱讀的機會,引起幼兒閱讀興趣。第二,教師跟幼兒一起閱讀。本人採用提問以及表演練習方式帶領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單頁單幅畫面的主要內容。第三,圍繞重點討論。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把握故事的中心內容。第四,歸納閱讀內容。通過談話法和角色扮演法達到新舊經驗的遷移,從而達到歸納和消化的作用。

2、學法:

(1)教會幼兒學會發現問題。幼兒進行直接閱讀活動,初步感知圖書中動物的形象與表情,激發內化學習動機。

(2)教會幼兒學會分析問題。幼兒根據單頁單幅畫面弄清畫面內容,對畫面內容進行思考,並找出畫面之間的關係。

(3)教會幼兒學會提出假設。幼兒不斷運用已有經驗,對畫面的結果進行推測。

(4)驗證假設。幼兒通過實踐練習,驗證畫面結果的正確原因。

3、學情分析:

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閱讀規則意識差,所以應設計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的圖書。各個環節應有一定的要求,同時應指導幼兒正確閱讀圖書,這是很重要的,只有形成良好的閱讀圖書的習慣,才能正確地認讀圖書的內容。

4、教具準備:

頭飾:小貓、小羊、小雞、小鴨、小兔、米老鼠。

圖書:

<1>、多媒體教學軟件“誰的主意好”。

<三>說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閱讀。閱讀前,提出以下要求:

(1)閱讀時沒有聲音。

(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初步讓幼兒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一遍。幼兒閱讀時,注意提醒

幼兒仔細、完整、按順序地這正確閱讀,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順序地閱讀。

(1)指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提以下問題:“畫面上有什麼?”“它們的臉上是怎樣的?”“它們想幹什麼?”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談談怎樣才知道小兔子在不在家。

(3)指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閱讀,並明白畫面中的小動物是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的。 提問後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推斷思考小動物用的方法,並分小組學說畫面中小動物做上動作,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組織幼兒討論“誰的主意最好,爲什麼?”幼兒討論時,參加幼兒的討論,瞭解他們的想法,培養幼兒自由討論的習慣,不講和內容無關的話題。

4、引導幼兒思考並談論“如果我去小兔家,我會怎樣。”幫助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怎樣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幼兒在理解圖畫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個人看法。

5、幼兒分角色扮演故事。教師扮演小兔,分別請幼兒扮演小貓、小羊、小鴨、小雞站在門外表演。最後全體分角色表演,出活動室。_

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爲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爲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爲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i.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遊戲角色中;

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ii.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瞭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

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i.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

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繫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3、完整講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

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着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纔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爲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裏是怎麼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d)表演歌曲《春天》

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 ,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並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小班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過多的溺愛,形成了許多不良個性,如自私,任性。任何事都已自我爲中心,這些性格都將影響孩子的日後發展,因此,教育幼兒和同伴友好相處,也是培養幼兒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小鈴鐺》是一個以友愛相互分享的爲主題的故事,通過活動使幼兒意識到有好的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分享也是一種美德。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願望,明白相互分享的道理。

根據教材和本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指定了一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能看圖講述故事

2)學習理解詞語圓溜溜 亮晶晶 蹦蹦跳跳

3)培養幼兒相互分享的的關係 養成相互分享的良好品德

教學的重點 難點

1)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知道分享的樂趣

2)難點是 小花貓爲什麼覺得難爲情

教學準備

《小鈴鐺》課件 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教法

通過課件演示讓幼兒邊看邊聽故事從而理解故事內容 突破重點難點

在課件中創設設問的情境 充分發揮幼兒自己的見解 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學法

先出示課件圖片邊講述邊出示圖片 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教學重點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使幼兒在問答之中理解故事的內容

過程

本活動 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 出示圖片 引起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纔會學的輕鬆 學的愉快

第二環節 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第三環節 情感教育 通過這個環節 讓幼兒知道我們要做個友好 樂於和別人分享的好孩子主要是通過這些問題提問 如果你是這隻小花貓 你有好玩的東西 你會怎麼做 你喜歡這隻小花貓嗎 爲什麼

故事《小鈴鐺》

小花貓今天很漂亮,脖子上戴了一個小鈴鐺。走起來路來,鈴鐺就會叮噹叮噹響。

小花狗看見了,說:“喲,小鈴鐺圓溜溜,多好玩!給我戴一下好嗎?”小花貓說:“不行,不行,你會弄髒的。”

小白兔看見了,說“瞧,小鈴鐺亮晶晶,多好看!給我戴一下好嗎?”小花貓說:“不行,不行,你會弄壞的。”

小山羊看見了,說:“小鈴鐺叮噹響,多好聽!給我戴一下好嗎?”小花貓說:“不行,不行你會弄丟的。”

小花貓蹦蹦跳跳,走到河邊,往水裏照照自己的影子。嗨,多漂亮的小鈴鐺,圓溜溜,亮晶晶,還會叮噹響呢!她伸長脖子,想照照清楚,沒想到腳一滑,“撲通”一下,掉進到了河裏去了。

小花狗正在河邊玩,看見小花貓掉進河裏去了,連忙去拉她。“嗨喲—”哎呀!小花狗拉不動小花貓。小白兔和小山羊看見了,連忙跑過來幫忙。“嗨喲!嗨喲!嗨—”大家一起拉,才把小花貓拉上岸來。小花貓多難爲情呀,低下頭,拿下脖子上的小鈴鐺,說:“你們也戴戴小鈴鐺吧!

小班說課稿 篇4

對於滲透式領域的教材,還只是剛剛接觸,對於單個領域目標的系統性把握還沒有仔細研究,對於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把握也只是在接觸到的活動中在思考,不夠成熟,希望我的教學活動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我的個人觀點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爲什麼選擇本教材

今天的活動主題是對新一輪教材的研討,所以在活動前,選擇滲透式領域課程中的什麼內容作爲今天的研討案例,我曾經這樣思考:

1、選擇的內容一定要遵循滲透式領域課程中的精神,針對剛開學的實際情況,儘量選擇第一個話題中的內容,不破壞課程的系統性。

2、教材要有領域間相互滲透,能體現滲透式課程的“滲透”兩字,但不是簡單組合。

3、選擇的教材應該有一點新意,或者說審視教材時有新的視角或觀點,這樣才能引起大家對活動的興趣;

4、教材反映的內容應該貼切或接近幼兒生活經驗,便於幼兒的理解,能引起幼兒的共鳴。

有了這樣的思考後,我就把目標鎖定在了今天的語言活動《小鴨找朋友》上,因爲它比較適合今天的研討活動。

二、對教材的理解與修改

小鴨找朋友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語言比較簡單,有重複性,利於小班孩子的理解與學習。故事中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能和小鴨在池塘裏玩,有的動物不能和小鴨在池塘裏玩。重複性的動物對話,適合小班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但是課程的提示中從另一個角度——學說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來理解故事,我覺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學的侷限圈,是將語言與社會領域的有機結合,既可以在故事中發展語言,又可以在活動享受禮貌交往的快樂。

教材中也有我個人認爲不盡合理的地方,我作了一些修改。如故事中原來的

開頭是這樣:“池水在睡午覺呢!靜靜的,柔柔的。一隻小鴨就在這樣的池塘裏游水。”我覺得既然池水在靜靜的睡覺,小鴨怎麼可以打擾它呢?而且還想請朋友一起在池塘裏玩。這就有背於禮貌,與故事的含義相沖突,所以,我把故事中的池水睡午覺去掉了,改編爲“池塘裏的水靜靜的、柔柔的,小鴨很喜歡在池塘裏游泳。”這樣可以用池塘的恬靜與美感染孩子,感受小鴨在美境中享受的快樂。另外,語言活動中幫助孩子理解新詞很有必要,但是在理解“孤單”的同時,故事中卻用“孤單單”來表達,我認爲也不是很貼切。所以在教材的運用上,我有了一些個人行爲的改變,不知道是否正確,有望與大家探討。總之,我們既可以運用教材,吸取精華,但也不要照搬照抄,做教材的奴隸與傳聲筒。

三、活動設計中的思考

活動設計中,我想在應用教材的過程中,即尊重教材,又要結合實際,更應該體現綱要精神。主要考慮了以下幾點:

1、創設語言環境。在講述故事時,我是邊講邊問,引導幼兒參與,共同講述故事,避免幼兒當聽衆,教師自言自語的情況。然後擴展故事,讓幼兒有自己與小鴨交流的機會,給大家提供均等表達的機會,讓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交換指偶時,有與朋友交流的機會,產生互動。這樣整個活動中大家都有語言表達的機會,符合新《綱要》中的語言目標。

2、確定活動目標。分析了教材提示中的活動目標後,我覺得與我們小朋友的實際有一些出入。整個滲透式領域課程中很注重活動目標達到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但是本活動中三方面的考慮並不夠,因此我結合小朋友的實際,從該三方面進行了確立。

3、尊重幼兒意願。活動中讓幼兒交換指偶時自己去商量,都是建立在幼兒自願的基礎上,如果有孩子不願意,可以不勉強。這樣讓孩子感受一些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符合新《綱要》中的社會目標之一。對於小班孩子看見別人的東西總想自己要,是一種潛移默化引導作用。

4、有效利用教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製作教具往往需要很多的時間,尤

其是公開課中,總覺得不能過於馬虎。我認爲在製作教具時,儘量做的能多次應用,在多個活動中提高教具的使用率,也可以在一個活動中多次運用,這就是節約了時間與精力。指偶在本活動中用於故事擴展中幼兒能借助它與小鴨交流,用於與同伴交往,還可以在區域、遊戲活動中使用。

四、活動中的及時感受

活動中的最初感受:

1、教師不能拘泥於自己的思考和習慣,要放開些。我提問時總時想請小朋友舉手回答,常常邊提問邊舉手暗示,實際上小班孩子喜歡集體講,大家都爭着講,活動開始時我有些放不開,怕引起秩序的混亂,後來才及時調整。活動中應該大膽的放開,不要有過多的包袱。

2、交換指偶時,幼兒間的對話信息收集不多。因爲幾個孩子喜歡我手上的指偶,都要與我交換,我在與這孩子交換的過程中,就來不及顧及其他孩子的情況,收集到的幼兒交往信息不夠。在活動中確實應該有耳聽八方的能力,多一些收集幼兒信息的方法,才能及時觀察、指導到每個孩子。

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往往有許多可變因素,尤其是公開課的時候,心情很緊張,有時自己出現了錯誤、失誤都沒有感覺到,可謂當局者謎,旁觀者清,所以還希望得到大家的指點,促進我的提高。

小班說課稿 篇5

一 指導思想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繪畫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新《綱要》理念指導下的幼兒繪畫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應該是“自由地表達”、“創造性地表達”。“應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發揮想象、大膽表現的繪畫活動——會變的圓。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爲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讓幼兒去感受,去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帶來的快樂。

二 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本次活動屬於幼兒繪畫活動中的意願畫。我班一部分幼兒的美術能力處於象徵期也叫學前初期(3歲左右),而另一部分幼兒處於形象期的學前初期後段(小班下期)。在繪畫活動中表現爲:動筆後構思;事先構思和隨意圖畫穿插;繪畫內容轉移;一形多義;易受他人影響。這一時期兒童繪畫主要就是用圓來描繪物體。所以,我選擇了“會變的圓”這一活動內容,通過充分讓幼兒感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圓形的物品如:太陽、蘋果、餅乾、球、臉等,啓發幼兒想象,大膽創作,表現。

2 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

1、 初步學習在圓形內、外添畫,象徵性地表現物品。

2、 體驗圓形變化的奇妙。

3、 引導幼兒對圓形進行相似聯想。

社會性目標:

⑴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繪畫活動的興趣。

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悅體驗。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大膽地在圓形內、外進行添畫,體驗創造性地繪畫的樂趣。

難點: 能自主地,創造性地聯象和添畫。

三 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繪畫興趣濃厚,從平日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看,部分幼兒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教師在活動中特別是評價幼兒作品時應着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有快樂的體驗。小班幼兒處於繪畫活動的起步階段,幼兒良好的繪畫習慣也有待於繼續培養和養成。。

四 教學方法設計

1 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 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及範畫,豐富幼兒經驗。

3 示範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常規。

低段幼兒是需教師分步驟示範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條有序的示範、講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4 個別指導法爲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五 教學經驗準備

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去找生活中的圓形的物品,

六 教學程序設計

本次活動包括

一,導入:會變的圓;

二,聯想遊戲:我的圓圈變變變;

三,添畫遊戲:會變的圓;

四,評價結束環節:幼兒相互欣賞,交流自己的作品。

首先,在導入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範畫,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

然後,在聯想遊戲這一環節,教師利用讓幼兒先猜謎,後變魔術的遊戲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在圓形內外添畫,變出各種有趣的圖案。再鼓勵幼兒對自己畫面上的圓形進行相似聯想,這裏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與衆不同的想象。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三個環節就是添畫遊戲。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創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環節,主要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及時,個別的指導突破難點。

最後就是結束環節。

本環節主要採用談話法,通過自由的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體驗。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易於波動。因而激發興趣需要貫穿始終。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爲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

二、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選擇色彩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體驗魚兒孤獨和快樂的情緒。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第2、3目標是情感目標。主要是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爲下次的活動做一個精神鋪墊。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說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中我準備了大大小小的瓶蓋,都是我們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還有就是抹布、水粉眼料和大海的背景圖。

四、說說活動的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談話法是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幼兒的學法“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過程

在本活動中我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於積極的探索狀態。

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教師示範——幼兒操作——互相欣賞作品

1.引出主題

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條魚的圖片。

教師說:我是一條孤單的魚,在大海里孤單的游來游去,沒有朋友。唉!

提問:魚兒怎麼了?

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和我做朋友嗎?

幼兒將身上的魚兒拿下貼在海洋圖上與小魚做朋友。

我現在有這麼多朋友,我好開心,想吐泡泡,你們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第一環節開始部分。我用小魚來我們班老作客,小金魚一個人孤單沒有好朋友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溶入到環境中,體驗魚兒孤獨的情緒。)找到了好朋友很開心,它想和好朋友一起吐泡泡。引入主題。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體驗魚兒快樂的心情。)。興趣是活動得以開展和幼兒參與的原動力。

2.教師示範

提問:那你們知道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嗎?

我們怎樣幫小魚吐泡泡呢?教師出示水粉和瓶蓋。

請幼兒觀察瓶蓋的形狀。請幼兒想辦法畫泡泡。

教師示範用瓶蓋印畫。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時用抹布擦去。

第二環節是認識創作工具的過程。因爲每次的創作都有不同的工具,所以通過每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工具的名稱也是必要的。當然這也需要多次活動經驗的累積,使幼兒逐步掌握每種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幼兒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的繪畫方式)

3、幼兒操作

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幼兒隨着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

第三環節是印得過程。讓幼兒在印得過程中體驗快樂。這裏我運用了教師示範工具的操作方法,是啓發式的,是讓幼兒自然而然的掌握工具的運用。印得過程中幼兒共同合作,共同遊戲,共同體驗印得樂趣,共同欣賞作品。

4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印的泡泡,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設計意圖:評價幼兒作品,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5結束部分

幼兒和教師唱着《小金魚》的音樂游出教室。

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短小又極富有童趣的兒歌,兒歌中“學小鳥”、“學小兔”、“學小魚”等活動又是幼兒學習生活的再現,特別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爲本次活動的內容。

二、說重點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爲本次活動制定兩條教育目標。第一,通過學學、做做、看看、說說等活動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說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語言教學中的重點,因此,理解兒歌、學說兒歌應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二,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問題。

三、說教法

首先,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學學、做做、看看、說說等活動,變被動記憶爲主動探索,使幼兒在玩玩樂樂中理解、感受兒歌;其次,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課件演示,使幼兒對兒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能初步學說兒歌的目的。

四、說設計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幼兒自由選擇道具:方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游戲,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的遊戲夥伴,和幼兒一同遊戲並隨時啓發引導幼兒:“你戴的是什麼頭飾?在幹什麼?”。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便理解了兒歌。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幻燈片展示。我設計了五張符合兒歌內容的幻燈片,展示的過程是幼兒再次欣賞、理解、記憶的過程。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幼兒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受到了語言藝術的薰陶。

小班說課稿 篇8

一、設計意圖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甦的季節。各個年齡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小蝌蚪”、“青蛙”作爲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傢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和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定位:

基於以上這些設計意圖,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三點: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這點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所在。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這點不僅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也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着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三、說重點和難點:

目標3的實現,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前面已經分析過,這裏就不再重複了。這節課的難點,主要在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上。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就是難點所在,也是目標1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後採用了“啓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爲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要求幼兒在課前已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準備好故事和歌曲錄音磁帶),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和一張“青蛙媽媽”的大圖片;主要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爲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六、活動程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活動程序也就一目瞭然了。可以簡單的概括爲

“觀察------想象------創作”三個部分。

(一) 以圖片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

1、幼兒邊聽歌曲邊表演小蝌蚪遊動進場入座。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老師:“呱呱呱、呱呱呱,誰來了呀?”(出現青蛙媽媽的圖片)

老師:“咦!青蛙媽媽皺着眉頭,好像有點心事,我們一起來聽聽是怎麼回事吧!”(教師扮演青蛙媽媽,說:“唉,聽說我的寶寶在到處在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着急啊!”)

老師: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快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隻大青蛙!”(唸完兒歌后出示出現了一羣遊動的小蝌蚪的圖片。)

老師:“哇!真棒!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它們可開心了,還要感謝我們小朋友的幫忙呢!來爲我們自己鼓鼓掌吧!”通過複習兒歌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4、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裏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幾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遊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遊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於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二個環節。

(二)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現,掌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每組的桌上都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麼做,才能把這些材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於《綱要》

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老師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節課的知識點(難點)。老師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我們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羣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經常有畫一下換一次工具的習慣,爲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老師在這裏可以重點指出,要求幼兒按老師的方法來作畫。

3、老師:“請小朋友學學老師的方法再試試吧。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三)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在聽過老師的講解後,請幼兒再次作畫。這時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老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

(1)蘸顏料壓印後,需要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水彩筆添畫。

(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

(3)請作完畫的幼兒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3、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教師繼續利用課件創設的情景,對幼兒說:“青蛙媽媽看到這麼多的寶寶,真高興啊!一蹦就蹦到了我們小三班來了。請小朋友們趕快把自己變出來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去吧!”這時,老師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片,貼到教室的主題牆上,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貼在周圍,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媽媽的身邊啦。

4、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遊戲法,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小班說課稿 篇9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兒童繪本以它獨有的精妙的語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畫面。引領着孩子們飛翔在這一個個神奇夢幻般的空間裏,享受文化帶來的快樂。爲他們的想象插上了夢想的翅膀,也給幼兒園的美術教學帶來鮮活的生機從美術的角度說,有美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物像形態的生動彩鮮明的協調性。繪本是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是圖文合奏,它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從美術的角度說,有美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物象形態的生動鮮明協調。

一、說選材

繪本《好餓的毛毛蟲》說的是一顆蟲卵經過太陽照射孵化成一條毛毛蟲,毛毛蟲吃了很多的水果和另外食物變成了一條很大的毛毛蟲,再做成繭,最終變成蝴蝶的故事,故事除了讓孩子們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生長曆程,更重要的寓意是告訴我們吃什麼東西都應該適量,不可貪婪,適合自己的纔是最舒服的,教育意義深遠。

二、說美術元素的挖掘

爲了能較好的體現美術與繪本的有效結合,我們小班組成員一起挖掘了繪本中的美術元素(那條可愛的毛毛蟲),並以繪本中毛毛蟲吃了各種各樣水果逐漸長大這一情景片段導入教學,進行了繪本美術原生態的教案設計,整個活動過程以好餓的毛毛蟲吃水果爲主線,讓孩子在給毛毛蟲吃水果的情景中用瓶蓋印畫毛毛蟲的身體,採用情景導入全程應該是非常適合小班年齡段的幼兒,在情景中學習,有利於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三、說材料

這次活動中印畫的主要工具是瓶蓋,以前我們經常是利用瓶蓋的鏤空面進行作畫,常見如印畫泡泡,而用另一平面進行操作,我們四個小班都沒有,所以此次操作也是我和孩子們的首次嘗試,不光是印一個圓還要使用多種顏色印,並且圓與圓之間要相互銜接牢,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以提升他們對瓶蓋印畫的已有經驗。

四、說流程

我用瓶蓋印畫的方式選用四種與常見水果匹配的顏料進行毛毛蟲身體的表現,結合繪本情節,在導入環節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即興作畫印畫身體,與繪本緊密結合,如:第一天毛毛蟲吃了2個蘋果,就用瓶蓋蘸紅色印畫身體,第二天毛毛蟲吃了3個梨,就用瓶蓋蘸黃色印畫身體,此環節孩子們有意注意和興趣點高而不用再去刻意的去示範。

五、說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技能目是選擇多種顏色正確拓印,並能進行簡單的添畫。在活動的各環節(如導入示範環節、幼兒個別嘗試操作環節、小組操作環節)處處都蘊涵着重點,體現着重點。活動的難點是身體要緊密銜接不分離,爲此我在導入環節觀察毛毛蟲身體特徵重點引導觀察身體,在教師示範環節進行了問題設疑“爲什麼身體要緊密相連?”,在個別幼兒操作環節着重分析難點,在幼兒分組操作環節巡迴指導提示注意難點,諸多的環節化難爲易。嘗試讓幼兒用圓、彎線、直線對毛毛蟲眼睛、嘴巴、觸角、腳進行簡單的添畫,通過能幹的孩子們自己的印畫和添畫,一條逼真形象的毛毛蟲浮現在眼前,此時是孩子們享受成功喜悅的美妙時刻,情感目標在此體現。

六、說評價

最後的評價環節“你的毛毛蟲吃了什麼水果?”,“你這條毛毛蟲在幹什麼?”與開始部分的問題首尾呼應,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介紹自己印畫的毛毛蟲吃了什麼水果?與身體印畫的顏色是否相匹配。孩子們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除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在此環節中充分體驗自己操作成功的快樂與自豪。

七、說反思

上完課,我如釋重負,從繪本的選擇,教案的設計,一研到二研,我經歷了很多,收穫了許多,最大的感觸是自己設計教案的能力有所提升,對重難點的定位和把握更加準確和明白了,我和組長曉英的課都是原生態的,每一個字都是自己的精心設計的,活動中的閃光點是取點好、重難點把握到位、幼兒作品美觀,不足之處是範畫有點畫蛇添足沒有作用、講解和操作環節時間浪費很多等。

如果再讓我上一次,我想我會上得更完美。謝謝組長給我這麼一次全新的嘗試(繪本美術教學)和挑戰(自己設計教案),上課的過程是艱辛的也是幸福的,因爲有這麼多同仁在幫助着我,不管結果如何,只要自己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有所成長,那麼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讓我們永遠在“踐行出真知”伴隨下茁壯成長吧!

小班說課稿 篇10

一、活動背景

春天是幼兒園開展“春季主題教育”的最佳時機。春天給人希望,春雨給人生機。本次活動藉助春雨這一自然現象,讓幼兒初步感知雨水與萬物間的關係,繼而感受春天萬物甦醒的生機勃勃。在學習詩歌的具體過程中讓幼兒體驗春天的美,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首詩歌分三段,結構一致,符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

二、說活動目標

1、感知春天美麗的景色,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2、在看看、講講、做做中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3、初步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活動準備

製作了三幅圖片,加了一點小小的創意,給人以新鮮感,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小班幼兒喜歡角色遊戲,因此我給每個人準備了一個胸飾,能夠幫助幼兒進入角色,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法

1、直觀教學法:小班幼兒處於直覺形象思維,直觀的東西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學習記憶。

2、遊戲法:結合遊戲,激發幼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動靜結合。

3、情境法:創設情境,能夠讓幼兒較好地進入遊戲。

五、說重難點

難點:通過詩歌感知春天的美。僅僅依靠詩歌內容來感知春天的美是比較難的,所以我通過運用圖片、動作、談話、遊戲等來幫助幼兒去感知。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語言美。

六、說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感知小雨點——欣賞圖片,初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的美

——學習詩歌——遊戲。

1、環節一:感知小雨點。

通過播放“下雨”時的錄音,及讓幼兒說說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來喚醒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具有親切感。

2、環節二:欣賞圖片,初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的美。

通過讓幼兒說小雨點會落在什麼地方再出示圖片欣賞,理解內容。應該說三幅美麗的畫面能爲幼兒提供一個充分講述表達的機會,並且教師通過引導讓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並且藉助動作、表情等等把幼兒的思維引入詩歌豐富的內涵中去,幫助幼兒把描述的口頭語逐步轉化爲生動的書面語言,爲下一個環節——幼兒學習詩歌打下基礎。

1、環節三:學習詩歌。

此環節我設計了一些動作讓幼兒邊唸詩歌邊做動作,促進他們更快、更好地

記憶,而且不顯得枯燥、單調。

2、環節四:遊戲。

孩子最喜歡遊戲了,此環節運用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去鞏固詩歌,可調動積

極性,讓幼兒主動參與,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體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愛春天的情感,同時活躍氣氛。

總之,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注重啓發引導,通過讓幼兒在主動探索、操作和遊戲等過程中學習詩歌,淡化教與學的界限,讓幼兒學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