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說課稿集合四篇

學識都 人氣:3.18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說課稿集合四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1、課型:閱讀理解

2、教材分析:

1.地位:

本文是該單元“旅行日誌”的重點文章,屬精讀材料。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旅遊”,可以說這是一個世界性的時尚話題,隨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作爲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所接受與喜愛。本單元講述了一段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車旅行,主人公“王坤”以旅行日記的形式詳細的記錄了這一過程。學生通過追隨這一段旅程,探討與“旅遊”相關的各種話題,如:如何爲旅遊做準備,怎麼選擇適當的旅遊方式,怎樣確定旅遊路線,計劃或日程等等。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不僅可以實使學生學到與旅遊有關的語音知識和語言技能,還會使學生對旅遊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旅遊瞭解世

2.內容:“閱讀”(Reading)部分的題目使”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文章講到主人公王坤和姐姐王薇想騎山地車旅行,於是選定了沿着雲南西部的瀾滄江,也就是湄公河作爲旅遊路線。他們選擇海拔5000多米,空氣非常稀薄的高山作爲旅行的起點。着註定是一次非常刺激的旅行經歷。通過查

閱資料,他們知道了河流的特點和流向,沿途所要經過的地形等等,增長了地理方面的知識,開闊了視野。通過閱讀, 教師要讓學生學到一些有關地理的單詞和短語,訓練他們的閱讀技巧,還要讓他們做好懂得如何做好旅行前的準備工作,例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旅行地點,確定旅遊路線,通過查地圖等了解沿途的相關信息。這課時主要側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多種靈活多變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開展任務型閱讀,以任務爲依託,激發學生參與主體,從篇章中準確、高效地獲取知識與信息。 體裁:旅行日記

3、學生分析:學生已經學了warming-up與部分單詞,並且預習了這篇課文,上課會比較輕鬆,理解也比較容易。 4、教學目的要求:

①語言知識:理解與旅遊有關的知識並掌握文中的詞彙短語。 ②語言技能:培養閱讀策略(跳讀、查讀、略讀與歸納能力);瞭解旅遊常識;學會如何寫旅行日誌。

③情感態度:感受主人公認真謹慎的態度,養成做事充分準備堅持到底的好習慣。

④學習策略:培養查找旅遊信息的能力,出行之前討論、制定計劃、查閱資料等能力。

⑤文化意識:增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在旅遊中接受異國文化的能力。

5、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本課旅遊日記的內容。

6、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理解歸納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與手段:任務型教學法,合作式教學與討論結合,設計循序漸進的活動,確保課堂的整體性、互動性、趣味性和交際性。 2、教學輔助:多媒體(圖片、視頻、音頻) 三、教學過程 1、Lead-in 導入

⑴播放並齊唱歌曲:《青藏高原》

⑵提一個問題,引入湄公河的發源地,作爲熱身活動部分,很快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進入與課文相關的情景聯想,並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

2、Pre-reading 讀前活動

⑴看湄公河的圖片,並說出它所流經的國家。

⑵提出兩個關於湄公河的背景問題,並展示湄公河的地圖。 3、While-reading 讀中活動 ⑴快速閱讀

①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錄音時找出每段的大意。 ⑵細節閱讀

1.給出4個陳述句讓學生判斷正誤並予以糾正。培養學生髮現 判斷 處理獲取信息的能力。

2.結合課文,完成表格填空。分析人物的性格,這對培養學生閱讀中推理和歸納能力非常重要,同時,我討論分析王薇的人物性格做了鋪墊。 4、Post-reading 讀後活動

⑴結合表格填空複述課文。回顧課文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領會文章的脈絡,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做到從宏觀上學習知識和各種閱讀技能。

⑵討論:你認爲王薇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嗎?

通過對這個人物的分析,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彼此的交流,有利於培養同學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

5. 總結:內容總結與方法總結 通過歸納知識點,使得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6、Homework 家庭作業

通過設計和轉換角色 ,讓學生作爲一名記者去採訪王薇或者是王坤,用英語寫一篇對話,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而找出文章中的難句的目的是爲了下節課的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原地側向推鉛球教材是高中一年級田徑教材中投擲類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力量和投擲能力的運動項目。由於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他們大部分同學在初中時或多或少的接觸過鉛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己體會推鉛球,不限制投擲動作與方法,激發學生對鉛球的興趣。因爲是第一堂課,我使用實心球來教學,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及身體的協調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把教學目標分爲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

1、認知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鉛球的基本知識,基本常識。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握、持球的要領,根據男女學生的差異而區別制定,並使80%的學生初步掌握側向原地推鉛球的動作要領。

3、情感目標:本節課可結合鉛球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克服困難、團結協作、聽從指揮等優良品質的培養。通過合作性學習,體驗推鉛球的樂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動作路線及蹬地、轉體動作的連貫性。

2、教學難點:最後出手撥球的動作技術

四、場地器材

在課前提前安排和佈置好場地,畫好標誌線(要和學案上統一)既節省上課的`時間又可以避免以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本次課所需器材:實心球。

五、教學方法

1、教法: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分組練習和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根據課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採用以下方法:

(1)講解法:讓學生領會動作要領。

(2)分組練習法:讓學生去感受和掌握基本動作技術。

(3)討論、糾正法: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六、教學流程

本節課教學程序分爲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來進行。

(一)準備部分:(10分鐘)

1、在集合整隊、師生問好等正常的課堂常規後,教師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宣佈本節課目標任務,特別強調注意安全的要求,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和任務,接下來進行隊列、隊形練習,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態,同時使學生注意力得以集中。

2、準備活動:爲了使學生身體機能從安靜狀態逐漸過度到工作狀態,在準備活動的開始,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蛇形跑,然後有針對性的做幾節徒手操,特別是手指、肩、腰、膝、踝必須活動開,使得學生各主要肌羣、韌帶等充分伸展。最後安排俯臥撐(注意男女區別),男生10個正規俯臥撐,女生5個俯臥撐,爲基本部分新授課的教學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30分鐘)

將人數分成四個小組,選出自己的小組長。一開始教師對學習練習過程做一下要求:

1安全問題:必須統一投統一撿,不可隨便亂跑,不可亂穿組,出現危險事故。

2分組練習:組長組織大家站成一排,按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

我將本部分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步驟:

1、教師講解投遠的原理及簡單的方法,要求體現遠度,不限制投擲的動作,讓學生髮揮創造性思維能力,並可以相互討論和模仿。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體會投擲的原理和最佳的投遠動作。

2、教師先讓學生徒手練習原地正面推球與瞪地、轉髖動作,然後將瞪地、轉髖與推球協調結合的徒手練習。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示範、提示,讓學生掌握正確動作的表象和基本的動作概念,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動作要領和用力順序。

3、學生練習原地正面推實心球,體會正確的推動作,解決蹬與推協調配合的問題。

4、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請部分學生展示自己擲遠的方法,並讓學生相互進行比較和評價,目的是引出簡單而有效的擲遠動作(原地側向推鉛球),爲以下教學作好準備。

5、根據以上幾個練習情況,最後讓學生練習原地側向推實心球,讓學生相互間提示、糾正最後推的動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進行引導和個別指導,對相對比較集中的錯誤動作進行集中指導,並讓動作比較正確的學生示範,然後讓學生相互間評價。目的是通過掌握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動作,把實心球擲的更遠,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

教法:

(1)教師簡單介紹投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握球的手型及原地側向推鉛球的完整動作。

(3)學生進行原地正面推球與瞪地、轉髖動作的徒手模仿練習。

(4)學生二人一組做蹬地、轉髖的徒手練習。

(5)學生練習正面原地推實心球。

(6)教師巡迴指導,並隨時糾正錯誤動作。

(三)結束部分:(5分鐘)

(1)組織學生做放鬆活動。 組織形式:閉上雙眼,想像--陽光明媚,微風拂面,你坐在草地上,聞着花草的芳香,舒適極了,身心放鬆,放鬆,再放鬆……。

設計意圖:目的是讓學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2)總結本次課的學習情況: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較弱的給予鼓勵。

(3)安排學生收還器材。

七、預計課的效果:

本節課的預計平均心率爲130--140次/分;運動密度爲35--40%;運動強度爲中等強度。

高中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按《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編制將課標轉化爲課堂教學可具體實施的內容目標並,體現了課標和高效課堂建設、課程改革精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精選高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爲教學內容,體現了基礎性。範畫、圖例注重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的多樣性,開拓了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尊重世界多元化。

學情分析。本課的學習對象是普通高中學生和職業高中,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書法等基本技能並有一定的文學、歷史知識基礎。

學生分析:美校學生已有一定的美術及文學、歷史基礎,易於接受傳統繪畫藝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讓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山水畫產生、發展的哲學基礎等人文思想。

(2) 欣賞、鑑別中國山水畫。

(3) 學會中國山水畫臨摹技法,認識、掌握基本的中國山水畫創作過程。學會運用美術術語表達中國山水畫藝術見解、觀點。

2.過程與方法

過程:(1)創設意境、欣賞引入;(2)分層討論、探究展示;(3)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4) 總結與評價。

方法:(1)講授、提問、讀書指導、輔導、演示、知識遷移、分層探究等爲基本教學方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以學習目標爲主線,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學生合作相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感受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魅力,明確中國山水畫藝術中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思想及中國傳統美學觀,使學生認識到其實中國山水畫藝術正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審美現象。學會分析、評價中國山水畫藝術作品及其他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4.行爲與創新

中國山水畫藝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在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將鑑賞與體驗、鑑賞與藝術實踐結合起來,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多媒體技術教學設備、書籍和網絡教育資源等的運用以利於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方法並開展學生、教師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學生在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注重的中國山水畫藝術學習、實踐與其他課程或活動的結合與聯繫。

教學重點:中國山水畫的鑑賞。

教學難點:中國山水畫的臨摹、創作。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網、美術教室、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課本節課設計爲四課時,確保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總結與評價,有效開展與進行。一、二課時以創設意境、欣賞引入;分層討論、探究展示爲主要內容。三、四課時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總結與評價爲主要內容。

學習活動:

課前檢查:以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爲主,突出重點,突出與本節課的知識聯繫點。意在讓學生紮實掌握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

學情反饋:總結上節課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狀態(如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課堂活動是否積極高效?

學習活動方式:多媒體展示檢查內容,抓住學生的薄弱環節,重在落實。

教師活動:

1、書寫標題板書與黑板右上角學習目標:

(1) 讓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山水畫產生、發展的哲學基礎等人文思想。

(2) 欣賞、鑑別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區別。

(3) 學會中國山水畫基本臨摹技法。

(4) 認識、掌握中國山水畫創作過程。

2、展示課文中圖例文徵明《滸溪草堂圖》、王翬《桃園漁艇圖》講授畫面情節內容,請同學朗誦所學古文。

3、教師提煉昇華學生探究回答問題展示。

學生活動:

1、背誦初、高中語文教材《桃花源記》、《歸園田居》、《歸去來兮》等線相古文、詩詞。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並觀看多媒體教學片《中國山水畫賞析》。

3、學生探究:爲什麼說山水畫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4、學生探究: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區別?

5、學生探究回答問題展示。

教師活動:

分層討論、分層達標

1、思考、討論的內容:

(1)欣賞本課作品那些中國山水畫作品運用散點透視?過去是否欣賞過其他作品也採用散點構圖形式?舉例說明散點透視構圖優勢在哪裏?

(2)從本課提供的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來看,你感覺有哪些不同?

(3)《讀碑窠石圖》有什麼獨特之處?你感悟到什麼?

2、教師的點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時應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在適當的時機參與點評,歸納總結學生進行的綜合評價。

學習活動:

1、問題展示的同學要概括要點,注重歸納和總結,突出重點。運用所學專業的美術術語,表達獨立的或合作學習形成的藝術觀點。能和非展示的同學形成互動。

2、問題展示的同學構圖稿展示畫面整潔、構圖完整、有一定的中國畫藝術氣息。

3、問題點評:

(1)點評的同學要在體態和語言方面力求規範;語言要流暢生動,有文采。

(2)學生點評突出藝術觀點。其他同學可以質疑、探討。點評的同學最終要綜合同學們的意見,把最佳的解釋傳達給同學們。

教師圍繞本節課的中心主題確定問題進行拓展提升。課堂拓展方式:

1、名詞解釋:意在筆先、骨法用筆、逸品、筆墨當隨時代、氣韻生動、人品與畫品、筆墨、潑墨潑彩、黑白虛實、二李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浙派、南北宗論。

2、填空:

(1)南宋院體山水畫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稱爲“元四家”。

(3)“明四家”亦稱爲____________。 指中國畫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明代畫家。

(4)清代繪畫史上的一個繪畫流派“ 四王”是中國清代繪畫史上一個著名的繪畫流派,其成員爲 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稱“四王”。

(5)“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國畫史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末清初時期中國繪畫史上名噪一時的繪畫流派,由於畫派成員____________皆爲僧侶,故名“四僧”。

3、名詞解釋:意在筆先、骨法用筆、逸品、筆墨當隨時代、氣韻生動、人品與畫品、筆墨、潑墨潑彩、黑白虛實、二李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浙派、南北宗論。

學習活動

1、播放多媒體教學片《中國山水畫臨摹步驟、知識要點》。

2、教師示範北宋、元代山水畫筆墨技法。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章法、“書畫同源”、“筆墨當隨時代”、“意境”、“不似之似”的意義與價值。

3、教師指導學生臨摹、製作創作草稿。

(1)臨摩範本、筆、墨、紙張的選擇。

(2)以勾、皴、擦、點、染爲基本形式的臨摹、寫生、創作步驟。

總結評價: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總結與評價,儘可能地調動小組成員的參與。教師總結歸納:中國山水畫是“以筆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造化入筆端,筆端奪造化。”;形成“深達物理、物我交融”達到自然和人的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也是歷代文人、士流畫家所追求的“師造化、得心緣”的審美原則。請學生以此爲內容並運用美術語言進行課堂總結與評價演講。課後作業:請學生自我評價:是否理解中國山水畫家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創作理念,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寫一篇相關分析短文。教學成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感受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獲取欣賞思路的有效活動,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把握對中國山水畫審美內涵的理解,對於各歷史時期、各類型中國山水畫不同的風格進行探究,引發學習興趣。中國山水畫藝術的教學與其他課程或活動的結合。

教學反思: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階段美術科目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美術素養包括專業技法、理論的學習、訓練,對美術規律和知識的理解掌握,更包括整體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觀及對現實生活的體驗。通過教師向學生介紹中國山水畫藝術學生在美術鑑賞、技法練習和創作實踐中,運用中國山水畫藝術術語思考、交流、討論,加深對中國山水畫藝術術語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考察實踐,在關注當今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發展提高構思、創意的能力及認識理解中國山水畫藝術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價值意義。在美術鑑賞教學中,用有關的古文朗誦、詩詞閱讀欣賞等方式創設情境,加深對文化、歷史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通過學習學生明確中國山水畫中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思想及中國傳統美學觀,對中國山水畫鑑賞、理論、技法、形式諸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的同時考慮到其形成、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及審美意識的時代特徵,使學生認識到其實中國山水畫正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審美現象。它一方面重視造型的象徵作用,一方面通過果筆法、墨法等具體手段說明問題。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中國山水畫知識與技能,運用直覺、想象、思維以及中國山水畫藝術知識與技能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探索表現技巧;學會分析、評價中國山水畫作品及其他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理解美術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並將美術語言運用於研究性學習之中;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目標

1、知識傳授目標:正確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養目標:能準確地應用它們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思想教育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材分析

1.重點: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解決方法:利用簡單的舉例得到一般的結論.

2.難點: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區分。解決方法: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它們的異同.

三、說活動設計

1.活動:思考,討論,對比,練習.

2.教具: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正

1.新課導入

隨着社會發展,先進技術,使得各種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高標準嚴要求,使得商品生產工序複雜化,解決一件事常常有多種方法完成,或幾個過程才能完成。排列組合這一章都是討論簡單的計數問題,而排列、組合的基礎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組合的關鍵.

2.新課

我們先看下面兩個問題.

(l)從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汽車,還可以乘輪船.一天中,火車有4班,汽車有2班,輪船有3班,問一天中乘坐這些交通工具從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板書:圖

因爲一天中乘火車有4種走法,乘汽車有2種走法,乘輪船有3種走法,每一種走法都可以從甲地到達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這些交通工具從甲地到乙地共有4十2十3=9種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類辦法,在第一類辦法中有m1種不同的方法,在第二類辦法中有m2種不同的方法,??,

在第n類辦法中有mn種不同的方法.那麼完成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n種不同的方法.

(2)我們再看下面的問題: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條,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條.從A村經B村去C村,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板書:圖

這裏,從A村到B村有3種不同的走法,按這3種走法中的每一

種走法到達B村後,再從B村到C村又有2種不同的走法.因此,從A村經B村去C村共有3X2=6種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個步驟,做第一步有m1種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種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

mn種不同的方法.那麼完成這件事共有N=m1m2?mn種不同的方法.

例1書架上層放有6本不同的數學書,下層放有5本不同的語文書.

1)從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種不同的取法?

2)從中任取數學書與語文書各一本,有多少的取法?

解:(1)從書架上任取一本書,有兩類辦法:第一類辦法是從上層取數學書,可以從6本書中任取一本,有6種方法;第二類辦法是從下層取語文書,可以從5本書中任取一本,有5種方法.根據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種數是6十5=11.

答:從書架L任取一本書,有11種不同的取法.

(2)從書架上任取數學書與語文書各一本,可以分成兩個步驟完成:第一步取一本數學書,有6種方法;第二步取一本語文書,有5種方法.根據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種數是N=6X5=30.

答:從書架上取數學書與語文書各一本,有30種不同的方法.練習:一同學有4枚明朝不同古幣和6枚清朝不同古幣

1)從中任取一枚,有多少種不同取法?2)從中任取明清古幣各一枚,有多少種不同取法?

例2:(1)由數字l,2,3,4,5可以組成多少個數字允許重複三位數?

(2)由數字l,2,3,4,5可以組成多少個數字不允許重複三位數?

(3)由數字0,l,2,3,4,5可以組成多少個數字不允許重複三位數?

解:要組成一個三位數可以分成三個步驟完成:第一步確定百位上的數字,從5個數字中任選一個數字,共有5種選法;第二步確定十位上的數字,由於數字允許重複,

這仍有5種選法,第三步確定個位上的數字,同理,它也有5種選法.根據乘法原理,得到可以組成的三位數的個數是N=5X5X5=125.

答:可以組成125個三位數.

練習:

1、從甲地到乙地有2條陸路可走,從乙地到丙地有3條陸路可走,又從甲地不經過乙地到丙地有2條水路可走.

(1)從甲地經乙地到丙地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2)從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2.一名兒童做加法遊戲.在一個紅口袋中裝着2O張分別標有數1、2、?、19、20的紅卡片,從中任抽一張,把上面的數作爲被加數;在另一個黃口袋中裝着10張分別標有數1、2、?、9、1O的黃卡片,從中任抽一張,把上面的數作爲加數.這名兒童一共可以列出

多少個加法式子?

3.題2的變形

4.由0-9這10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沒有重複數字的三位數?小結:要解決某個此類問題,首先要判斷是分類,還是分步?分類時用加法,分步時用乘法

其次要注意怎樣分類和分步,以後會進一步學習

練習

1.(口答)一件工作可以用兩種方法完成.有5人會用第一種方法完成,另有4人會用第二種方法完成.選出一個人來完成這件工作,共有多少種選法?

2.在讀書活動中,一個學生要從2本科技書、2本政治書、3本文藝書裏任選一本,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3.乘積(a1+a2+a3)(b1+b2+b3+b4)(c1+c2+c3+c4+c5)展開後共有多少項?

4.從甲地到乙地有2條路可通,從乙地到丙地有3條路可通;從甲地到丁地有4條路可通,從丁地到丙地有2條路可通.從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5.一個口袋內裝有5個小球,另一個口袋內裝有4個小球,所有這些小球的顏色互不相同.

(1)從兩個口袋內任取一個小球,有多少種不同的取法?

(2)從兩個口袋內各取一個小球,有多少種不同的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