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中數學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2.81W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本章小編和大家分享新課標高中數學說課稿,希望爲大家閱讀參考。

新課標高中數學說課稿

新課標高中數學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08數學本科(2)班的xx,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集合的含義與表示.下面我先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是選自高中新課標A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集合的一些相關概念,如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集合是一個基礎性概念,是數學以至所有科學的基礎,應用廣泛. 集合是高考的對象,在高考中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在高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節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數學素養.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集合的含義,集合的元素的特徵,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瞭解常用的數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應用自然語言與集合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與學生一道歸納出集合的含義. 掌握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得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 培養學生正確的、高尚的、唯物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確定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集合的含義,集合的表示方法.

難點: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認知能力,我認爲教學難點是集合的表示方法. 關鍵:學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理解集合的含義,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學方法 1.學情分析

(1)生理特點:高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走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

(2)心理特點:高中學生雖有好奇,好表現的因素,更有知道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願望,希望平等交流研討,厭煩空洞的說教.

(3)認知障礙:有的學生遺忘了學過的知識,有的學生想象能力與歸納能力較差. 2.教法學法

根據上面的分析,從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障礙,按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採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啓發式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用描述性語言,不要具體化!)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作如下安排:

1.引入課題

先引導學生回顧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再提出問題:集合的含義是什麼呢? 2.新課講解

(1)分析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不等式的解集,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由一些確定的、互不相同的對象組成的整體.

(2)根據上面的分析與討論,以及歸納出的共同特徵,講解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一些常見的數集.

(3)爲了化解教學難點,我將結合具體的例子,講解列舉法與描述法.

(4)爲了加強學生對集合的含義的理解,我將與學生一起歸納出集合的元素的特徵. (5)爲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將講解三個不同題型、不同難度的例題. 3.課堂練習

爲了使得學生掌握等差數列的定義與通項公式,提高解題技能,我將在課堂上佈置3道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練習題.

4.歸納小結

完成以上的教學內容後,我將組織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強調重點. 5.佈置作業

爲了鞏固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將佈置3道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作業題. 六、板書設計

結合中學黑板的特點,我將如下板書本節教學內容: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實例 1. 2. 3. 集合的含義 常見數集 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元素的特徵 例1 例2 例3 練習 作業 各位老師,以上只是我的一種預設方案,但課堂千變萬化,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隨機發揮.本說課一定存在諸多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1.1.2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數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第1小節《集合間的基本關係》說課稿.

一 、教學內容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理論是近代數學的基石,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通過學習、使用集合語言,有利於學生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內容,高中課程只將集合作爲一種語言來學

習,學生將學會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本章集合的初步知識是學生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出發點。本小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與集合的從屬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是下一節學習集合之間的運算的基礎,因此本小節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視過程的教學,因此我選擇了啓發式教學的教學方式。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層層深入,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幫助學生的逐步提升數學思維。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第3節數學課,也是學生正式學習集合語言的第3節課。由於一切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新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來說比較濃厚,有利於學習活動的展開。而集合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初中就已經使用數軸求簡單不等式(組)的解,用圖示法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係,陌生的是使用集合的語言來描述集合之間的關係。而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出集合之間的包含關係的本質,對於學生是一個挑戰。

根據上面對教材的分析,並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和相等的含義; (2)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之間的包含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複習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係,對照實數的相等與不相等的關係聯繫元素與集合之間的從屬關係,探究集合之間的包含和相等關係;

(2)初步經歷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的過程,體會集合語言,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瞭解集合的包含、相等關係的含義,感受集合語言在描述客觀現實和數學問題中的意義;

(2)探索利用直觀圖示(Venn圖)理解抽象概念,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1)幫助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地認識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子集; (2)如何確定集合之間的關係; 難點:集合關係與其特徵性質之間的關係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的引入——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的教學方式,要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那我們來思考一下,在何種情況下,學生學得最好?我想,當學生感興趣時;當學生智力遭遇到挑戰時;當學生能自主地參與探索和創新時;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當學生得到鼓勵與信任時,他們學得最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保持積極的興奮狀態。而集合的語言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雖然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由於概念多,符號多,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如何讓學生長時間興趣盎然地投入到集合關係的學習中呢?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層層設問,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挑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入的環節,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情境1:元素與集合有“屬於”、“不屬於”的關係;數與數之間有“相等”、“不相等”的關係;那麼集合與集合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問題的拋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兒,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迫切尋求答案的願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這一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集合之間的基本關係。(板書課題)

2.概念的形成——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 問題情境1的探究:

具體實例1: (1)A={1,2,3}; B={1,2,3,4,5}; (2)A={菱形}, B={平行四邊形} (3)A={x| x>2}, B={x| x>1};

此環節設置了三個具體實例,包含了有限集、無限集、數集(包括不等式)、圖形的集合。第一個例子爲有限集數集,最爲簡單直觀,對學生初步認識子集,理解子集的概念很有幫助;第二個例子是圖形集合且是無限集,需要通過探究圖形的性質之間的關係找出集合間的關係;第三個例子是無限數集,基於學生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啓發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來研究集合之間的關係,從而引出Venn圖。對第一個例子,藉助多媒體演示動畫,幫助學生體會“任意”性。使學生在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的基礎上建構子集的概念,並且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注重讓學生說,藉此來學習運用集合語言進行交流,對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結果我都給予積極的評價。

3、概念的剖析

(1)A中的元素x與集合B的關係決定了集合A與集合B之間的關係,

(2)符號的表示,Venn圖的引入及其用Venn圖表示集合的方法。

這裏引入了許多新的符號,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混淆,是一個易錯點,因此我在這裏設置了一個填空小練習:

0 {0}, {正方形} {矩形},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邊形},{x|-1<x<5} {x|2<x<4}="" <="" p="">

並引導學生類比數與數之間的“≤”“≥”符號來記憶“?”“?”符號。

4、概念的深化——集合的相等與真子集

問題情境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麼對於任意的x?A,有x?B;那麼對於集合B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它與集合A之間又可能是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