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學識都 人氣:1.9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在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表現孩子喜悅的心情。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爲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藍藍、閃閃、彎彎”等詞的意思,運用“我看見……”的句式說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的現象。

三、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

四、說教具準備

板畫一張《晴朗的夜空》,圓月和新月圖各一,繪畫紙(學生每人一張),錄音磁帶。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爲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就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四個環節。

1、複習檢查。

通過檢交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衆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爲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爲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圖畫並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要是月亮掛在藍天上,那該多美呀!(教師出示圓月),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新月並粘上)。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教師趁機提問:

a這是什麼樣兒的月亮?詩人把它說成什麼?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b課文中小朋友看彎彎的月亮爲什麼覺得像小船?

c你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

由淺入深的提問,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激發學生飛上月球的願望,體會詩的意境。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音樂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擡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有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樂)現在人聽着音樂輕輕擺,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飛上藍天了?(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說自己已經飛上藍天,已經坐在月亮上了。)

當學生睜開眼睛,教師隨即出示句式:我看見()。引導學生說出:宇宙飛船上天,航天飛機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藍藍的天”進行說話訓練。例如藍藍的天上有什麼?我在藍藍的天上幹什麼?不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爲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爲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範讀。

接着進行引讀激情。在這裏引讀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採用邏輯引讀。

(1)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2)小小的船兒怎麼樣?

(3)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什麼?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着眼睛的小朋友彷彿帶上藍天。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境,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感受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符號,藉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象聯繫,而且實現表象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象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在這叫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

b個別演讀

c全體演讀

自由演讀,按學生的個體差異,內化的程度不一而進行。在自由演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身喜歡、掌握的形體動作,來更好地表現並體會到詩的意境。

在自由演讀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學生上臺演讀,通過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從而讓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最後全班學生一起模仿演讀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這時學生會置身於那詩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體演讀時,教師也可以成爲其中一份子。

4、創作想象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着眼,從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採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二十年後,我在太空旅遊。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

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渲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未來世界,幻想着遨遊藍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麼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科書第26課《月光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命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於一爐。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在結合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方面: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四、說教法:

爲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了嘗試教學、變序教學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軟件,運用“以讀代講”、“嘗試練習”、“點撥議論”的方法。

五、說學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爲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悟”、“勾”等學法。

六、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爲了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提出的嶄新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氛圍,激發學生情感。

講課伊始,我應用情景教學,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隨後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並隨樂聲簡介貝多芬,讓學生明確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爲人民創作,爲人民演奏,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和敬仰。創設出濃郁的情景氛圍,使學生進入情景,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暗示了課文的內容中心,引出課題。

(二)倡導合作學習,培養問題意識。

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問是一點,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就在每事問。”顯而易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相當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初讀悟文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啓發,相互影響。讓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梳理學生懂或不懂的內容,以學定教。這一步,體現了嘗試教學法的“自練”;體現了學法“讀”、“議”、“悟”。

(三)直奔文章重點,體會樂曲意境。

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而文章並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而這一內容文章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爲此,我讓學生勾畫出皮鞋匠聽音樂時聯想的文字,合作學習,初步體會樂曲的三層變化,再用多媒體施放月色海天的圖畫,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靜”、“月亮升高,穿過微雲”、“月光照耀,風起浪涌”。並配與月色海天圖畫相對映的《月光曲》的三具樂段,即輕鬆舒緩的、漸強發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師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三層文字。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音樂、美術、語文三門學科成爲不可分割的整體,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而突破了重點,並讓學生分辨了事物和聯想。這一步,體現了學法“勾”和“議”。

(四)追溯作曲根源,瞭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造出來的呢?我讓學生嘗試自學後,出示插圖,師生共同討論得出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靜,聽到琴聲;走進茅屋,引起同情;遇見知音,非常激動;環境清幽,創作名曲。讓學生明白兄妹貧窮的現狀與貝多芬憎惡社會的激情,使得貝多芬的心情在變化,而窮兄妹倆,特別是對愛音樂又懂音樂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對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礎,從而讓學生體會了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她對勞動人民的關心、熱愛。

(五)突破文章難點,解決“兩境”統一。

爲理解本課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我讓學生連貫全文,體會貝多芬散步時心裏平靜,正像第一樂段輕鬆舒緩,也如皮鞋匠聽到音樂聯想的第一層文字描寫,當貝多芬聽到琴聲和兄妹的談話十分感動,正象第二樂段節奏漸強發展,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二層文字描寫,當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認出貝多芬,貝多芬更加激動,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三層文字描寫,從而解決了文章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六)釋放情感慾望,強化朗讀訓練。

進入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已經充分意識到讀書感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讀書是課堂訓練的主線。爲此,在教學中,我貫穿了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齊讀、分讀、品讀、讀句、讀層等,通過讀使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共鳴,受到啓迪並釋放了自己的情感,進一步體現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七)重視想象能力,拓展創新意識。

在作業設計上,爲了讓學生化知爲能,遷移應用,我出示文中聯想的語段,並提問“這一幅美妙絕倫的月色海天圖,兄妹倆真的看到了嗎?”進而抓住“好像”、“彷彿”引導學生進一步分辨事物和聯想,並體會寫作時應用聯想的條件和好處。之後出示兩幅圖畫,並配以音樂,讓學生領會美妙的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限遐想,給我們帶來美的薰陶和享受,從而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再讓學生髮揮想象,練習寫作,力求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我們成功了》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通過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提升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奧成功後人們興奮、自豪的心情和歡樂的場面,表達了人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力圖體現學爲主體的新理念,(1)、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心情。(3)重視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引入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語言,學得語言。

3、重、難點:

a、鞏固識字

b、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心情。

c、增強學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教學準備:

因爲教學需要我借用了多媒體課件、生字卡來輔助教學。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結合本班學情,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它成爲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的紐帶。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儘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練讀課文。通過充分的有層次的朗讀,使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讀出感情。在小組合作讀的過程中,由於老師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點燃了他們富有靈性的思維火花。在讀中逐漸領會文中蘊涵的濃濃的愛國熱情。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鞏固字詞

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由於認字量大,學生認過的字必須及時的複習鞏固,並不斷的鞏固。因爲低年級學生好表現,好勝心比較強,所以我採用了搶讀、賽讀、開火車讀、選詞說話等鞏固字詞的方式。 讓學生不僅會讀、會寫還要學會運用。

(二)朗讀感悟,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人物的心理動態,老師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那麼,如何使學生投入角色,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呢?

於是在這裏,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在初讀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簡介申奧背景,讓學生明白,申奧的成功不僅證明了我國正日益強大,申奧成功也會爲我國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知道“北京申奧成功”對我國有着深遠的意義。

(播放錄像)單憑課文中的描述是抽像的,但北京申奧成功的實況錄像卻將孩子們帶入了20xx年7月13日那個不眠之夜。讓他們親眼目睹全國人民的歡呼,切身感受所有華人的激動和自豪。由此激發出孩子們心底深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指導學生逐段的抓住提示性的語言去朗讀,如第一自然段中“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不約而同”的意思,從中體會:聽到北京申奧成功的喜訊,所有的中國人都滿懷激動、滿懷喜悅,紛紛涌向街頭,想要慶祝這激動人心的一刻。抓住描寫人多的語句,如:“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幾十萬人” “人如海,歌如潮”這些句子 ,理解並體會全國人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激動。抓住人們表達喜悅的方式,如“人們揮舞着國旗,在歡慶的鑼鼓聲中,一遍一遍高呼‘我們成功 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人們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 這幾句,體會每個人都爲北京申奧成功而歡呼,爲祖國越發強大而自豪的感情。

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練讀課文。如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對讀,加動作讀,表演讀等等。每次讀完後,老師都會及時的點評反饋。通過充分的有層次的朗讀,學生漸漸入情入境,他們逐漸的讀出人們爲申奧成功而激動,爲祖國強大而驕傲,爲身爲一箇中國人而自豪。學生逐漸的讀熟,讀出感情,甚至能夠熟讀成誦。特別是在小組合作讀的過程中,由於老師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所以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學會感悟課文內容,學會在讀中體會領會文中蘊涵的愛國熱情。

(三)再創情境,昇華情感

對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再次回到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感受全國人民用不同的方式盡情地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從而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得到昇華。帶着驕傲,帶着自豪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們成功了”,師生一起以飽滿的激情朗讀課文。

(四)學習採訪(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充分相信學生,爲學生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在這時我設計了一個模擬採訪活動。師先採訪學生:再過兩年,北京將迎來奧運會,請問同學,作爲新時期的少先隊員,我們能爲奧運做些什麼?然後 再由學生擔任小記者進行採訪。採訪活動不僅重視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也重視了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訓練

(五)總結:

最後在大家深情的祝願中結束本課學習:“讓我們祝福北京,更加美麗富饒;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強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爲專題編排的,這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爲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僅在於容貌,還在於心靈。

2、編寫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僅是認識居里夫人,瞭解她的事蹟和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敬重象居里夫人這樣爲科學獻身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精神和人生價值的追求。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讀課文,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瞭解到她爲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也能從語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貴的品質,如堅強、剛毅、淡泊名利等,但是還是缺乏深度,需要進一步走進文本研讀課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別是對她高遠的追求,人生的意義的發現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作爲重點來研讀。讓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感悟到她的內在美,從心靈深處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懷着對居里夫人無限的敬意朗讀課文,讀出對她的敬意和讚美。

(三)、說教學目標: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美麗”作爲本課的切入點,以“美麗”帶動學生縱觀全文,引導學生理解“美麗”的深刻內涵,因此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感受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2、培養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對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有個初步的認識。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根據本組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學研究所體現出來的卓越的思想品質。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會“美麗”的深層含義。

(五)、說教學準備:收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課件。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潘老師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如自由讀、默讀,個別讀、齊讀、快速瀏覽、師生合作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把讀層層引向深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居里夫人爲科學獻身的精神,在讀中領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讚美。

三、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標中指出,六年級學生在閱讀中要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可採用品析詞句法和感情朗讀法學習本課,讓學生運用讀一讀、劃一劃、議一議等方法,動腦、動手、動口,通過多種感官參與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同時也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老師帶同學學習單元導語,明確本課和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第二環節,老師從課題入手,引發質疑:究竟是怎樣的美麗能跨越百年?目的是一開始就抓住題眼,直奔主題。

第三環節,老師讓學生能通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同時,想想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美麗,分別是怎樣的美麗。通過同學的交流,提煉出“美麗的形象,提煉美麗的鐳,成就美麗的人生,美名永遠流傳”,並用這些詞連成主要內容。這樣來理清文章的層次和主要內容,學生水到渠成。

第四環節,老師讓學生精讀三四自然段,品味美麗的科學精神。這環節,老師分了三個層次,既讓學生學習了課文內容,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寫作方法。第一步,老師讓學生讀一讀,劃一劃,從哪些具體事實感受到那份美麗。第二步,老師讓學生找一找,作者用怎樣的語言直接讚美居里夫人的美麗。第三步,老師總結作者“夾敘夾議”的寫作方法:就是用事實和直接讚美寫在一起的方法。這樣水到渠成。品味美麗的科學精神的方法之二就是朗讀。教師採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讀,特別是老師的引讀效果應該不錯。

第四環節,老師一句“居里夫人的美麗還表現在哪裏?爲什麼能跨越百年呢?”來製造懸念,引入下課學習。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相關石榴的說課稿內容,一起來看看!

說教材

《石榴》是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石榴、音樂磁帶

學生:畫筆、白紙

說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成熟的石榴樣兒。這一作畫過程,實際上是對感知內容的還原,即由抽象文字還原於具體形象。同時也是自己獨有的閱讀感受的表現,自我潛能的釋放,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語言。新課程又十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如小組成員一起交流喜歡的詞句,一起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品嚐它的味道。)同學間相互啓發,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漫談“石榴”,導入新課

1.老師板書課題:石榴,領讀:榴(liú)。(相機給“榴”注音,指出該字在“石榴”中應讀輕聲。)

2.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石榴?吃過石榴嗎?誰來說說石榴是什麼樣兒的?(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簡介石榴)

3.指導讀好課題。

4.(出示課本插圖)今天,我們一起去棗莊,去看看那裏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們對石榴的回憶,這樣能喚起他們對教材的親切感,提高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語:瑪瑙嗽叭甚至扒開喜訊剝開

嚼一嚼甜津津紅白相間鬱鬱蔥蔥

(指導讀好下列詞:“喇叭”的“叭”讀成輕聲,“紅白相間”的“間”讀jiàn)

(2)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瞭解了些什麼?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初讀課文時,教師先範讀,讓學生模仿,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學生自讀時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因爲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必須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爲前提。

三、自主協作,讀中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體顯示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春夏時節,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石榴葉美嗎,花美嗎?讀讀課文,想想畫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麗的石榴花、葉讀給大家聽一聽。(相機指導讀好“越開越密”、“越開越盛”等詞,感受石榴花開得熱鬧。)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用△△△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並跟小組內的同學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2)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評點。

重點指導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老師: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喜歡朗讀的,就把這個句子好好地讀上幾遍,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喜愛之情;喜歡畫畫的,就畫一畫石榴;喜歡說話的,就對着桌上的石榴說一說。每個小組裏的同學,至少採用二種方式。

(3)小結:作者通過長期、細緻的觀察,描寫了石榴外皮顏色的變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我們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樣,經常觀察,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

(4)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畫,或說,教師營造了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小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小結,滲透了“勤於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石榴熟了,摘下一個,剝去它的外皮,裏面又是怎樣的呢?

(2)小組學習,觀察石榴內部。

(3)彙報觀察結果。

(4)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述他觀察到的石榴子兒的?

(5)學生質疑,學生釋疑。(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6)再讀第四自然段,用△△△標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7)指名讀,學生評議,再齊讀。

●觀察時,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瞭解了石榴的內部,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管,激發了學生思維;學生質疑,學生釋疑,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讀寫結合,形成能力。

1.總結:作者通過觀察,不僅寫出了石榴的顏色、樣子,還寫了它的味道。其實,觀察不僅包括看,還包括嘗、聞、摸、聽等。

2.佈置作業: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一種水果,通過看、摸、聞、嘗,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

●在理解內化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運用積累,實現知識的遷移,增強語文實踐性與可操作性。這一作業佈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於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近段時間,我校開展了“教學的有效性”教研活動。學校有幸請到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專家韓立福博士親臨指導。我上的是《普羅米修斯》一課。課後,得到了韓博士細緻而精彩的點評,並對我的課和今後的教學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給我極大的啓迪. 以下是我執教本課後的點滴感受:

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天神,而《普羅米修斯》一課,雖然文章短小,但包含的內容卻很多很廣。要想對人物的形象和個性進行深入的剖析,必須完整地讓學生閱讀《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解救的普羅米修斯》。今天的課堂中,研讀“普羅米修斯讓你感動的是什麼?”學生在互讀互議的基礎上各抒已見。其中陳婕琳同學結合課外知識,完整講述了普羅米修斯用大大的茴香枝取火的細節,並給予普羅米修斯“大智大勇”的高度評價。這一課堂中的意外生成,讓我驚喜不已。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讀爲本,讀中感悟”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提出的要求。本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的教學主線是“以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深入走進文本,在多渠道的閱讀中,在多層次的閱讀中感悟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和品質。在學生朗讀課文,感悟句子含義,解讀普羅米修斯的過程中,我及時給予了糾正和指導,讓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步步逼近教學目標。充滿生機、活力、智慧、和諧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精心的設計,耐心地指導,更離不開教師充滿博愛、親切、寬容、鼓勵的評價。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樹立了多數學生學習的信心,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及時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肯定,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關注學情首先得關注學生”,今天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課堂上也留下了些許遺憾:課後發現課堂中雖注重了對學生學法的引導,但卻引導得不到位。對問題的提煉不準確,以致課堂上花了時間,繞了彎子,所得卻非常有限。韓博士一針見血的評價,讓我茅塞頓開:教師應增強問題意識,加強問題的提煉,才能提高課堂的生成性。師生在課前增強對文本的解讀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在問中學,在學中疑,在疑中進。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課文是一則歷史故事,記敘了曹衝動腦筋想辦法稱出大象體重的故事。全文圍繞“稱象”這一中心,運用渲染烘托,映襯對比的方法記敘了稱象的全過程,表現了曹衝的.聰明才智,給人以深刻啓迪。“曹衝稱象”原是一則民間傳說,作者根據這一傳說精心構思,按照“遇難題”、“議辦法”、“點結果”思路展開的,“遇難題”——大象到底有多重;“議辦法”——曹衝顯示才智;“點結果”——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稱出了重量。最後的結果點示照應了上文,起到了映襯作用。

【說教學目標】

1、會13個生字,區別形近字“象、像”、“稱、秤” ,練習上下文理解“議論、果然”等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所起的作用。

2、通過官員們的稱象方法和曹衝稱象方法的對比,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性。悟出故事所蘊含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故事。

4、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

【教學重點及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議論、果然”等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性(課文第3-4自然段)。

【說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參與,把握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挖掘教材內蘊,因勢利導,訓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說教學方法】

自行預習後,本課時雖然是第一節課,可我牢牢圍繞“稱象”主要思路去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學會與老師,文本對話,運用讀讀、想想、議議來反饋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性思維,

可把教學過程設計爲五大部分。

【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懸念,引入課文

1、教師導語: 小朋友們,以收到禮物爲話題,轉入曹操收到禮物DD大象。

2、看大象圖,揭示課題。(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3、說說看圖、讀題後的感受,……

(從小學生生活走中舉例,設計懸念,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讀文感受,整體把握

1、出示要求:讀準字音,帶着疑問去讀。

2、反饋初次讀文後的感受和收穫。(師隨機板書)

3、說說自己最想學學哪些內容?

4、師導語調控。

(整體把握教材內容,做到將學的東西,心裏有底了。)

三、讀議思悟,突破重點

1、讀懂第3小節,體會官員們議論的稱象方法自由讀

讀,與同座一起學者官員議議,理解“議論”詞義?

2、體會曹操聽後有什麼反應,找文中句子讀讀,。

3、理解“直搖頭”,從中感受到什麼了?

(師板書導語:正當官員們爲難時,有個人確想好了一個辦法,誰呢?什麼辦法?)

4、找找、劃劃、讀讀文中有關內容,

讀懂曹衝稱象的具體辦法。讓學生多讀幾遍,口頭用自己的話簡單描述一下。(師隨機板書)

5、曹操聽了反應有嗎?找句子讀讀體會一下。

6、演示稱象過程(指名學生讀,放課件展示)

在此過程中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

7、出示PPT學會抓重點簡單的描述稱象過程。

8、稱象方法比較,顯示曹衝的聰明。理解“才7歲”?

9、朗讀3、4小節,體會一下曹衝是怎麼想出如此妙法?可以找夥伴交流意見。

10、得出曹衝以船代稱,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聰明舉措。(師板書)

(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自己觀看稱象過程的課件,或讓他們親自做實驗,讓他們親自去感受,到學習,研究,真正理解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激情抒發,感情昇華。

導語:(同學們,此時此刻,要是曹衝來到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嗎?)

1、學生同座互說,後指名說說。

2、你會想出比曹衝更好的稱象方法嗎?

(質疑激發學生去想去構思,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五、出示作業題

(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去做)

1、田字本上抄寫自己感覺易寫錯的生字,幾個幾遍自己定。

2、回家找時間自己做做實驗,給你的親人或朋友講講

《曹衝稱象》的故事。

3、摘抄文中寫大象又高又大的句子,自己照樣子學着也寫一個句子。

4、想辦法去知道曹操和曹衝的其他故事,下節課交流。

(作業的設計要面向所有學生,出一些層次不一的習題,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有選擇地去完成,回給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權。)

【說效果】

本節課圍繞“稱象”這一思路去展開教學活動的,學生在閱讀、思考、討論中嘗試了自主學習,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發揮想像,求異求新,大部分學生很會。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課堂教學是門藝術,我要不斷進取,讓自己在課堂上更具生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文寫了在開往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楊,讚頌了邊疆工作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本篇課文是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極好教材,在本單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如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新疆、戈壁"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體會無私奉獻的精神,瞭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字詞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強;學生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好動、愛模仿,學習積極性強,渴望受到老師的肯定。這些都將成爲我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教師的教是爲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通過默讀、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同時,輔以問答法,通過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回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是隻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啓發者,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因此,在學習方法的制定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進入說課的最重要環節:說教學過程。我的教學過程分爲:導入、新授、鞏固練習、小結、佈置作業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導入

在課程伊始,我將運用多媒體導入法。運用多媒體展示戈壁灘上白楊樹的圖片,同時播放歌曲《小白楊》,讓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白楊樹有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樣,通過圖畫與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融入本堂課的學習中來。

第二部分:新授

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將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同桌相互幫助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字詞障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其次,再讀全文,深入探究。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父親的話中,那些詞是課文的重點詞?這些詞又體現了白楊怎樣的特點?帶着這兩個問題,我將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髮言。無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我將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導。通過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父親話語中重點詞語爲"直"、"堅強"、"不軟弱"、" 不動搖",這些詞語表現了白楊高大筆直、不擇環境、不懼災難的特點。

第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我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提出如下問題:這篇課文是寫白楊樹的嗎?如果不是,那白楊樹又象徵了什麼?本篇課文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相關段落,反覆閱讀,小組交流,仔細推敲,得出答案:白楊樹象徵了邊疆工作者,作者通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了對邊疆工作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之情。

同時,我將引導學生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然後,我將提問學生:在最後,父親爲什麼笑了?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父親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在此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

在這一部分,我將讓學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長大之後會紮根新疆嗎?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長大以後,你會爲新疆做些什麼?讓學生自己思考後,談一談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難點。

第四部分:小結

在這一部分,我將以學生自主進行小結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新知,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第五部分:作業佈置

讓學生蒐集邊疆建設者的相關資料,在課下以語文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西部邊疆的瞭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介紹說課的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4課《陶罐和鐵罐》,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文本解讀:

《陶罐和鐵罐》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卻在鐵罐無禮的奚落和嘲諷中表現得尤爲寬容與剋制。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

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麼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同時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爲集體,爲社會作出貢獻。

文章特色:從課文的插圖、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文中新詞較多,如“奚落、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等,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對話,感悟寓意。此外,對話部分應該是本篇課文的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通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驕傲者和一個謙虛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是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流逝、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爲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啓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3、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通過多種渠道,搭建語文實踐平臺,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庫存,讓學生在運用中發展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