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學識都 人氣:4.39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選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級音樂鑑賞課本第二十八節。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爲: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⑴知識與技能:蒐集、閱讀相關知識,認識國歌作者聶耳並知道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及高尚品格;初步瞭解20世紀30年代左翼音樂運動對我國新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⑵自主欣賞、主動探究、合作創造等方法:在愉悅中感受與體念音樂,能主動地投入到本課的各項音樂活動中,並通過學生的主動欣賞和積極創造,來提高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充分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⑶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所創設的情景及運用舉例分析、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情感內涵,體驗到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金蛇狂舞》和《畢業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積極樂觀向上的信念。

基於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分析聶耳的兩部音樂作品《金蛇狂舞》和《畢業歌》

【教學難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感受作品內涵,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

二、說教法

選用舉例、聆聽、比較、自行分析、小組討論、交流看法、情感共鳴等分析作品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最後我具體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爲四個環節:

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㈠情景導入(5-8分鐘)

⒈放映20xx年國慶節北京天安門升旗儀式視頻片段,起立唱國歌。

①國歌每個學生都要會唱。大、中、小學的重要集會要唱國歌,引導學生思考唱國歌時要注意什麼?

②情感教育人們唱起國歌,就會居安思危,想起祖國過去受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想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鬥爭,就會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我校每週一早上都要升國旗,在這莊嚴、神聖的時刻卻會看見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升旗過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國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學甚至還手插在口袋裏,不行注目禮,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唱國歌是師生表達愛國感情的一種神聖行爲,奏唱國歌時應莊嚴肅立。我們不僅要學會唱國歌,而且應該唱的準確,唱的有情感。

㈡聶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鐘)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聶耳的資料,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㈢作品欣賞(25-30分鐘)

⒈賞析《金蛇狂舞》

①聽由民樂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紹作品。思考:談談你想到了什麼場面?心裏激起了什麼情緒?

②學生回答思考題

③教師補充:樂曲是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變創作的民樂合奏曲,表現了歡慶的節日場面,描繪的是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在歡慶端午節賽龍舟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聶耳於1934年親自指揮並灌成唱片。聶耳將樂曲定名爲《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師:金蛇和狂舞個指什麼?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後競賽的場面

④介紹“螺絲結頂”概念:“螺絲結頂”是一種旋律寫作手法,他將歌(樂)曲中的某幾個樂句採用逐漸刪減、收縮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的效果。師:大家看,這種句子越說越短,最後只剩下一個音在音樂中就叫“螺絲結頂”;一問一答就是“對答呼應”,這是我國傳統的創作手法。這部分樂曲運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把龍舟比賽你追我趕、交替前行的場面寫活了。

⒉欣賞《畢業歌》

①《畢業歌》創作背景;這首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於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畢業前他們歡聚一堂時唱了《畢業歌》。影片結束時又再次響起,起到了提示主題、號召有爲青年走上救亡戰場的作用。由於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爲廣大羣衆,特別是青年學生所熱愛,在我國革命鬥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②學唱《畢業歌》。請學生當指揮,全班齊唱。

㈣總結討論(3-5分鐘)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編創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

樂曲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⒉《金蛇狂舞》運用了螺絲結頂的發展手法來發展音樂。

⒊《畢業歌》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我們不僅欣賞聶耳的優美作品更應欣賞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並代代傳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爲孩子們心中花朵,讓他鋪滿孩子們的人生道路,散發出不絕的芬芳!

我的說課到處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叫徐超,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優美與壯美,下面我將從八個方面闡述我的說課: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優美與壯美》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音樂的美》的第一課,本單元通過大量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從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悲劇美和喜劇美六個基本範疇中體驗音樂的美。本節課主要內容包括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鋼琴獨奏曲《夜曲》以及《國際歌》,這幾首樂曲的選擇突出了音樂作品中優美與壯美的不同感覺,對於培養學生音樂鑑賞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 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並且在中學階段掌握了音樂技能的學習,但他們還缺少音樂理論知識的深化,對音樂的美還初步侷限於流行歌曲的“好聽”和“不好聽”,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理解優美與壯美的內涵,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是本課的主旨。

三、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的目標

感受理解《牧歌》、《國際歌》美的不同

2、 能力目標:

正確區別優美與壯美這兩種不同審美範疇的音樂作品,初步具有對音樂的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3、 情感目標: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進他們音樂文化的興致

四、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本課內容實際及對學生髮展的需要,確定本節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音樂的優美和壯美的風格特徵,理解他們的內涵。 難點:能夠準確的辨析感受出音樂作品所屬的音樂美範疇

五、 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法: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注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主要運用引導、練習、對比法。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將採用合作討論練習等學法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六、 教學過程

1、 情景導入

播放學生比較熟悉的《天鵝》和《紅軍不怕遠征難》片段,讓學生談談這兩首音樂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老師肯定學生的答案後進行總結,引出書中音樂美的概念及介紹,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樂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本節課的距離,更好體會到音樂美的不同。

2、 新課講授

1) 多媒體播放一段草原風景畫,提問:這組畫面帶給你怎樣的視覺感受,如果讓你爲這組畫面配上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音樂作品,這樣

的設計是運用了美術的視覺感,音樂從視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要比聽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更快、更直接,從而爲後面的教學作一個很好的鋪墊,啓發學生從音樂的語言要素方面思考,隨後讓大家閉上眼睛欣賞無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賞過後,讓學生說說《牧歌》帶給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提問學生了解肖邦嗎,有同學知道夜曲這種題材嗎,學生回答後教師講解夜曲題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聽《夜曲》片段,請學生說說感受,繼而引導學生從音樂元素方面進行分析作品的風格特點,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後教師從旋律、速度、 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總結優美的特點引導總結。

2) 教師結合歷史知識介紹《國際歌》創作背景,並在多媒體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學生從創作背景體會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設計是通過歷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隨後聆聽《國際歌》,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品風格,隨後老師從旋律、速度、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引導學生總結壯美的特點,總結後學生隨多媒體再次欣賞《國際歌》並跟唱,體會作品情感。音樂的美是通過聲音來抒發情感的,通過聆聽學唱和音樂語言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壯美的音樂特點,初步感受與優美的異同。

3) 總結本課,通過音樂要素對優美和壯美進行比較

七、 佈置作業

1、 課後欣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片段

2、 欣賞民族管絃樂《彩雲追月》主旋律,並要求能唱出《彩雲追月》主旋律。

八、 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做到突出重點、安排得當,樂曲欣賞和圖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現在多媒體上。

1、 牧歌

優美的特點:溫柔、平和、純淨、細膩、詩情畫意

2、 國際歌

壯美的特點:剛勁、果敢、勇猛、粗狂、鏗鏘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 說目標

歌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階段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運用歌唱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引導學生用健康的審美意識規範自己的歌唱實踐,並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陶冶與昇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現狀和教材的分析我設立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感受體驗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進一步瞭解合唱的類型和編制。

能力目標:在學習合唱知識的同時,繼續學習和鞏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儘量達到用正確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聲部音樂作品的一個聲部,並與其他聲部融合。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演唱合唱作品,培養學生感受人聲的豐富表現力與美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二、 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歌唱模塊中的第四單元世界之光中的一節,本單元在整冊書中的作用是承上啓下,在鞏固和學習其他單元的時候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是:(1)本單元要選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唱作品,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各自不同的風格;(2)對比欣賞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童聲合唱的不同,歸納總結各自的合唱編制;(3)“實踐”一直是整個歌唱模塊的重心,本單元要實踐的是歌唱藝術中的“重唱”,也可採用二聲部合唱訓練;(4)本單元還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聲區和音色的統一,這一知識專業性很強,我們只作常識介紹,同時繼續深化前三單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據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我將本單元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完成前三個內容要點,第二課完成第四個內容要點,第三課排練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課世界之光——合唱藝術,根據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設立如下:

重點:合唱的種類和編制

難點:獨立完成重唱或二聲部合唱的一個聲部

關鍵:熟練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 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

1、比較法:在導入環節裏,讓學生通過聽辯比較四首來自不同國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連線題,並感受體驗各自的風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種類和編制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通過看書和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合唱知識的探究,並結合比較法,歸納總結合唱的種類和編制,並親身參與混聲合唱的編制。

3、講授法:講授法雖然是比較傳統的授課方法,但是對於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練過程中有很多專業知識,這些必須通過講授傳達正確的教育信息,讓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應,並結合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最基本的學法模仿來完成歌曲學唱這一環節。

理論依據:根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的要求:

1、體驗。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要啓發學生在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中,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愛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比較。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勢、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合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爲媒介,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四、 說過程

爲了充分體現新課程、新課堂、新學法,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1、聽辨導入2、欣賞與探討3音樂實踐4、才藝展示

高中音樂世界之光——合唱藝術說課稿,標籤:高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

教學

播放音樂學生步入課堂

師生問候

同學們好

老師好

營造音樂學習氛圍

二、導入

播放四首合唱作品的錄音或視頻片斷完成連線題

請同學們用審美的耳朵仔細聆聽,思考四首合唱作品都來自哪些國家?(連線)

學生討論後回答:美國、法國等

吸引學生注意併產生興趣。

展示標題:“世界之光”——合唱藝術。

在感受體驗來自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走進我們今天的課題第四單元“世界之光”繼續我們合唱藝術的學習。

觀看幻燈展示的課題“世界之光”——合唱藝術

三、新授

(一)

合唱的種

類和編制

探究

合唱的種類

混聲合唱

同聲合唱:童聲合唱

女聲合唱

男聲合唱

請同學們繼續討論剛纔的四首合唱作品的不同之處?

歸納總結討論的結果:童聲合唱

女聲合唱

男聲合唱

混聲合唱

通過比較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合唱的編制:聲部是合唱中的基本組織單位;

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

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

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

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又可分爲一聲部、二聲部;或者一聲部、二聲部、三聲部(同聲合唱多用)。

①同學們想想看,在合唱的種類裏,我們這個班級組成的合唱團應當是什麼類型?

②下面我們以混聲合唱爲例參照書上42頁一起了解一下合唱的編制。

③我們通過幻燈片瞭解一下各種合唱類型的隊列,同時我想請四位同學用肢體語言面向我(指揮)按相應的位置站好。

學生回答:混聲合唱

高中音樂世界之光——合唱藝術說課稿,標籤:高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同學們打開書的42頁

在瞭解隊列的同時,掌握混聲合唱的英文縮寫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男低音

(二)

練習

音樂實踐

①歌唱前的基礎練習

兩次呼吸練習(慢吸和急吸)。

發聲練習。

②二聲部作品《深深的海洋》

今天我們就用混聲合唱演唱一首二聲部作品《深深的海洋》,在演唱之前我們做基礎的發聲練習。

學唱歌曲《深深的海洋》。

根據老師的提示和要求,做好學習過的歌唱的基本要素來指導發聲和歌曲的演唱。

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由淺入深,在學會兩聲部歌曲的同時能與他人配合完成重唱。

(三)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展示學習後的成果。

我們分聲部分別找八名同學來演唱這首歌曲。

上升高度,我們找兩名女同學爲我們演繹女聲二重唱。

根據老師的要求,選出代表參加表演。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合唱的類型和編制,並學習了二聲部歌曲《深深的海洋》希望同學們能夠熱愛歌唱,不僅能獨唱,還要會與他人合作進行重唱和合唱,我想你們一定會從中找到樂趣,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學習和生活,下課。

五、作業

回去學唱歌曲《含苞欲放的花》。

課後拓展。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與舞蹈》第二單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數民族民間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這種特殊的語言,直率、真摯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是實現他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優美的舞姿把人們帶入了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目標

(1)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與舞蹈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風格及動作韻律等特點。

(2)在欣賞、模擬、表演、創編等活動中,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鑑賞和舞蹈表現力,並具有一定的創編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樂舞交融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少數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不僅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風格特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蹈的體態風格,靈活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難點是要求學生根據舞蹈音樂來進行創編。

 二、說學法

課堂標準關注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樂舞交融的教學活動當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用視覺來觀察模仿老師和圖片中所給出的動作,用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音樂風格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表現音樂,並用交互式的學習方法,創設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讓樂舞交融裝點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三、說教法

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在教與學的問題上,從重教師的“教”爲主轉變爲以學生的“學”爲主;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問題上,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爲了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圖像觀摩法、情景模擬法、比較鑑賞法等,從而使學生獲得感受與鑑賞、模仿與表演、創編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模擬,親近藝術。

課伊始,教師身着傣族服飾,伴隨優美的音樂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來以導遊的身份帶領同學們來到具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雲南,開展一次豐富多彩的“舞蹈採風活動”,期間採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問方式,揭示課題《傣族舞蹈》,爲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引發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視頻鑑賞,領悟風格。

通過多媒體輔助式教學,請學生欣賞相關的視頻與圖片,鑑賞後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瞭解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爲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領悟動作。

教師首先播放電腦合成的影片,呈現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手型、手位及腳位,讓影片所表現出優雅、柔美的靜態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學。抓住這一切入契機,教師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三人一組來模仿手型、手位及腳位,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動作的要領,再讓學生看教師示範,啓發學生髮表評議,加強手型、手位及腳位動作要領的領悟,然後出示課件:借鑑觀賞由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靈》,使學生通過影視欣賞——交互模擬——教師示範——借鑑欣賞——師生評議等過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又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

4、聆聽音樂,感受情緒。

首先教師給同學介紹雲南特有的民族吹管樂器葫蘆絲,讓同學們對它的外部結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教師來演奏一小段音樂片斷,讓同學們瞭解此樂器的音色特點,然後完整的來欣賞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主要採用聆聽——討論交流——感受情緒等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感受、體驗:夜幕下的傣族村莊、鳳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莊恢復寧靜進入夢想的情緒,從而更好的揭示音樂的主題和結構特點。

5、想像創編,體驗成功。

根據剛纔欣賞過的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開展創編活動。首先由學生自主創編動作,初步感知,再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創編音樂中的一段,注意學生強弱搭配,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選派代表表演創編的作品,並進行自評與互評的交互式學習,同時爲舞姿優美的學生頒發獎品——金孔雀的掛飾,最後在歡樂的音樂旋律中讓

學生跟隨教師盡情的舞動起來,表達樂舞交融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這堂課推向輕鬆、愉悅的高潮。

6、課堂小結,藝術昇華。

我會告訴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發揚光大,使這朵奇葩光輝燦爛。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進入教室的那一刻開始,教師就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音樂舞蹈環境,使學生經過:情景模擬,親近藝術、視頻鑑賞,領悟風格、自主探索,領悟動作、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想像創編,體驗成功、及課堂小結,藝術昇華等過程,逐漸熟悉瞭解舞蹈音樂的旋律,而且在樂舞交融中體會到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最後學生與老師共同表演創編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創造性的音樂舞蹈實踐中,由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始終保持着高漲的氣氛,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效果。

這堂課只是一中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個位專家、老師的幫助與指導!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一)教材內容:本節內容是人音版的第14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鱒魚鋼琴五重奏》

(二)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詩《鱒魚》,創作了聲樂作品《鱒魚》,旋律輕鬆、活潑,頓音記號和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

主題:小提琴的演奏舒緩,小鱒魚的生活平靜、悠閒。

第一次變奏:鋼琴在高音區主奏主題,絃樂器的襯托,表現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鱒魚的活潑、愉快。

第二次變奏:中提琴演奏主題,鋼琴與之遙相呼應,小提琴以六連音的和聲華彩來伴奏,描繪小鱒魚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戲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變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鋼琴快速、激烈的音響都預示着危險即將出現;但龐大的主題音樂與快速的伴奏襯托出鱒魚的單純、無辜。

第四次變奏:音樂色調突然變暗,鋼琴地六連音的反覆,小提琴、中提琴與之相呼應,大提琴、低音提琴則奏出裝飾的低音部,音樂更顯得緊張不安,示意漁夫無情地闖入小鱒魚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鱒魚遭遇不幸。

第五次變奏:主題由大提琴奏出,其他樂器伴奏。音樂充滿了惋惜和嘆息,表現出作者對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

結束段:活潑、輕快地小快板,主題旋律再次出現,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輪流演奏,鋼琴聲部也再現出歌曲《鱒魚》的半奏音型,與開頭相呼應。

(三)教學重、難點:對於《A大調鋼琴五重奏》這樣寓意深刻的作品而言,其欣賞應當以培養興趣愛好爲主,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風格與特點,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材的特點,我認爲了解變奏曲式和室內樂作爲本節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變奏曲式作爲本節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目標:

1 .能夠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瞭解。

2.結合欣賞音樂作品,初步瞭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

3.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去獲得對變奏曲式和變奏方式的瞭解,對作品中所塑造的音樂形象的認知,對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從而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4.在聆聽《鱒魚》第四樂章時,能分辨各種提琴的音色。

二、教法、學法:我將採用的教法是:

1、引導法:對每一個變奏主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逐步瞭解變奏的作用

2、比較法:通過和另外一首變奏曲的的比較,啓發學生對其比較。

三、學法:

1、觀察法:利用課本上的譜子及樂器圖表,觀察其每段主題的演奏不同之處。

2、體驗法:學唱主旋律,再聆聽在其之上的變化。

四、教學程序:

1、課堂引入:先是讓學生在屏幕上觀看《鱒魚》歌詞並聆聽《鱒魚》這首歌曲,瞭解這首歌曲的講述內容,並熟悉歌曲的主旋律,可先學唱一下這首歌,因爲將要學習的《鱒魚鋼琴五重奏》是在這首歌的旋律上改編的,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講授:接下來是講解《鋼琴五重奏》的創作背景,作曲家舒伯特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詩《鱒魚》,創作了聲樂作品《鱒魚》,旋律輕鬆、活潑,頓音記號和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 本節課只聽他的第四樂章。帶問題聆聽,這首鋼琴五重奏和剛纔聽的那首《鱒魚》歌曲有什麼不同。

3、欣賞鋼琴五重奏《鱒魚》。

(一)完整聆聽:1、師:同學們,舒伯特還創作了一首《鱒魚》鋼琴五重奏,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的第四樂章。邊聽邊思考兩個問題:主題出現了幾次?有哪些樂器在演奏? 2、完整聆聽,並請學生邊聽邊用手勢把主題出現的次數示意出來。

3、認識變奏曲式。在學生關於主題出現了幾次的討論中,發現主題雖然共出現7次,但它們跑來跑去、變來變去的。有了這個發現,老師把音樂的結構寫出(主題 + 出現五次+ 結尾),並簡單介紹變奏和變奏曲式。

4、認識鋼琴五重奏。在回答第二個問題後,老師介紹鋼琴五重奏,使學生認識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五件樂器演奏。意圖:完整聆聽時,通過兩個問題和手勢示意,使學生思想高度集中,在初步聆聽、討論中,認識鋼琴五重奏和變奏曲式。

(二)分段聆聽:1、看誰耳朵靈。 以音色分小組,第一小組代表鋼琴;第二小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學生從5個變奏的樂段中挑選樂段聽,要求在欣賞的過程中,當聽到你們組代表的樂器出現,就請舉手表示,主題在哪個樂器組,就請該組把手舉過頭頂,看誰的耳朵最靈敏。

2、找變化。 (1)在變奏樂段的音色聽辯後,老師請學生對這一變奏樂段和原來的主題進行對比欣賞,要求聽出主題的變化在哪裏?(音色、節奏、調性、速度、力度等)

(2)對不同的變奏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及不同的表現力,通過第一次變奏和第四次的變奏進行對比感受,方法是在琴聲中歌唱(音色、速度、力度要有鮮明對比),然後分男女聲歌唱。【設計意圖:提高舉手、舉高手這一小小動作的參與,使欣賞時,學生對音色的注意高度集中,使其對音色的聽辯也迅速起來。通過變奏樂段和原主題的對比欣賞、討論,使學生對變奏手法有較清楚的瞭解,通過對比歌唱,對變奏的表現力有進一步的體味。】

4、學唱主旋律,講解變奏:在原旋律的基礎上加上一些修飾或者圍繞原旋律作一些變形,使樂曲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聽起來和演奏起來更多變,有利於樂曲更好地表現其感情。變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過不同的方法變幻出很多形式的變奏曲。 每一個變奏主題都用了不同的樂器作爲主奏樂器,利用教學光盤的樂器表讓學生了解各種提琴的聲音,熟悉過之後,利用講《鱒魚》故事的方法分主題聆聽各種樂器在每個主題中的作用。

課堂過程設計說明:在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參與爲主,讓學生自己找不同。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體驗能力,學會自主探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說大綱 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爲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2、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爲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爲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3、說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4、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5、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

二、說教法與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儘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

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

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四、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爲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7

一、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花城版高中選修課歌唱的第二單元的一首抒情歌曲《共和國之戀》。歌曲爲二段體結構,旋律優美深情,深受廣大青少年朋友喜愛的優秀歌曲。歌曲選自電視劇《共和國之戀》的主題歌,由劉毅然作詞,劉爲光作曲。歌曲以優美的旋律,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一羣有志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本節課從歌唱技巧入手,根據氣息和咬字吐字解決歌唱的發聲技巧。

二、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故本課從學習如何發聲入手,激發興趣,層層深入。通過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拉近和同學們的距離,使我們教與學在音樂活動中相識、融洽、和諧。

高中生已經過了變聲期,而且具備了音樂的鑑賞能力,但是這時期的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學習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氣息和咬字吐字的歌唱技巧還不能掌握,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將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挖掘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激勵自己作爲新一代中國知識青年必須繼承前輩不渝的愛國熱情和在科學道路上奮勇攀登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通過集體訓練,個別示範和才藝展示,學生自學和集體討論,歸納,提高歌唱技巧。

【知識與技能】

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氣息與咬字、吐字的有效結合方法,正確的使用氣息,咬字吐字,能更好地進行科學的演唱。

四、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材、學情、教學目標的確立,我設置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歌唱實踐,學生能夠提高音樂表現力和審美能力。

【難點】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氣息與咬字、吐字的有效結合方法,正確的使用氣息,咬字吐字準確。

五、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高中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欣賞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爲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對音樂作品情感的掌握,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採取練習法鞏固學生的演唱技巧,探究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

(二)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在學生學習指導時,圍繞學習目標,主要通過聽、練、唱等方法,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吟唱形式及歌唱技巧的表現。讓學生嘗試,討論分析,編創,演唱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興趣促練習,以學練求鞏固,在展示樹榜樣的教學中輕鬆愉快的達到教學目的。

六、說教學用具

爲了更好地學唱《共和國之戀》,我採用鋼琴、多媒體以輔助課堂教學的展開。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討論探究--擴展延伸--課堂小結五個環節組成。教學過程具體設計如下:

(一)新課導入

在導入環節,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我採取對比聆聽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內蒙民歌《牧歌》和湖北民歌《龍船調》運用不同的氣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從而導出本節課的內容--氣息與咬字、吐字。學生通過對比欣賞,渲染氣氛,營造氛圍,讓學生放鬆心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爲接下來氣息和咬字吐字的發聲練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

情感是歌曲的靈魂,所以學唱歌曲《共和國之戀》之前我引導學生欣賞歌曲,感受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後引導學生自學,爲歌曲劃分段落,從旋律、歌詞等音樂要素感受兩段歌詞表達的不同音樂情感。最後學生在瞭解了歌曲的意境之後由老師範唱,高中生自學歌曲,有助於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

(三)討論探究,教唱歌唱方法

歌唱教學主要是學習並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氣息支持的發聲、圓潤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地歌唱。所以在歌唱之前我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第一步根據課前蒐集的材料引導學生明白歌唱中的氣息、咬字和吐字的知識進行目的性的討論與總結,解決相關知識問題。第二步教授學生練習的正確方法和引導學生練習發聲練習曲,第三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歌曲的咬字吐字選擇合適的練習曲,第五步學生在練聲之後,自己用正確的歌唱技巧演唱歌曲。學生通過練聲曲的練習,使學生具備放鬆穩定的喉頭和口腔的開度,訓練聲音連貫統一,注意呼吸、發聲的協調配合,體會腹部的力量感。

歌唱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應儘可能地融於歌唱實踐活動中。接下來在歌曲演唱的階段,首先我彈琴,學生演唱歌曲,檢驗歌曲的學習情況,之後老師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注意糾正:

①氣息通暢自然。

②喉嚨打開,腹肌跳動,第一遍先用練聲“來”把旋律哼出來,第二遍唱歌詞。

③咬字吐字清晰乾淨,努力唱好每一個字。

④每一小節中的強拍要有圓舞曲的特點,使音樂流動起來。

⑤充滿感情、真摯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在樂曲的高潮部分把激情表現出來。

⑥結束時氣勢宏大、磅礴,用飽滿的情緒演唱全曲。

學生通過發聲練習,採取正確的歌唱技巧運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同學之間相互聆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將正確的演唱技巧運用到歌曲中,既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依據自己的聲音特點,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歌曲。

(四)鞏固提高,成果檢驗

在鞏固提高環節,爲了檢驗本節課的學習成果(歌唱技巧和情感的運用是否到位),我彈琴,個別學生演唱《共和國之戀》或其他樂曲,演唱結束後讓學生主動發言,談談在唱這首歌的過程中,學生的心得體會(呼吸、吐字、感情表達等),學生在演唱和評價中找出自身的優缺點,激發學生歌唱、表演的熱情,熱愛祖國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快樂成長。

(五)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後,我會去總結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呼吸和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呼吸是歌唱的動力,字正腔圓是最基礎的要求。我們要在不斷的歌唱實踐中,學會和掌握呼吸的方法,並運用到歌唱中。歌唱是內心情感的抒發,我們在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