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班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學識都 人氣:1.15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班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糖果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裝、形態各異的外形、鮮豔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着巨大的誘惑力,對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更始如此。因此,選擇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的經驗,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產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慾望,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椐此,制定如下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徵,初步瞭解糖的作用。

2、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並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

重難點: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徵。

準備:

1、活動室佈置成糖果王國,各種糖果散放於活動區、玩具櫃等處,在適合的地方懸掛一些糖果。

2、糖果國王頭飾一個。

二、說教法。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直接受到其原有經驗的影響。幼兒對糖果有着豐富的感性經驗和濃厚的興趣,這爲幼兒的探究和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爲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主體性提供了保證。活動組織採用擬人化的手法,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活動過程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地、較系統地感知糖果的特徵。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積極主動,感知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均得到了鍛鍊。

三、說教學程序。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根據這個特點,我將活動設計成三個環節。

(一)在糖果王國裏找朋友。

1、進入糖果王國。

教師戴着糖果國王的頭飾,用擬人化的身份引出主題。導入語: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糖果王國的國王,糖果王國裏有許多糖寶寶,你們想不想和他們做朋友呀?

2、找糖果朋友。

進入糖果王國後,請幼兒隨意尋找多種糖果做朋友。導入語:孩子們,糖果王國到了,你們看,好多糖寶寶在歡迎你們,快去找個糖寶寶做朋友吧。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糖果,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

(二)感知糖果的特徵。

幼兒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在一日生活中經常表現出積極主動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強烈願望。該環節通過讓幼兒自由地對糖果進行探索,給予充分的自由,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1、幼兒自由的感知,探索糖果的特徵,並與同伴交流。

導入語:你們都找到了糖寶寶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再和旁邊的小夥伴說一說自己的糖寶寶朋友是怎麼樣的?

①提出探索的要求,幫助幼兒有目的地認識事物。

②通過探索過程中同伴間的交流討論,幫助幼兒發展合作能力,增加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同時相互學習同伴的長處和價值,獲得有益的經驗。

③在幼兒自由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鼓勵幼兒輪流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引導幼兒有更多的思考和概括。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徵,並交流自己的發現。

①看糖果,瞭解糖果的包裝。

教師再次以擬人的手段引導幼兒觀察糖果的包裝。導入語:你的糖寶寶穿了件什麼樣的衣服?

②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質地。

導入語: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後告訴老師或其他小朋友糖寶寶是怎麼樣的?

③剝糖果,瞭解糖果的外形、顏色。

導入語:現在請你把糖寶寶的衣服脫掉,看看糖寶寶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④聞糖果,感知糖果的氣味。

導入語:老師聞到了好多糖寶寶的味道,請你們仔細地聞一聞你的糖寶寶是什麼味的?

⑤嘗糖果,瞭解糖果的味道。

導入語:請你嘗一嘗,你的糖寶寶味道怎麼樣?

根據糖果的特徵,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由內而外、由淺深入地對糖果作了全面細緻的觀察與認識,通過看、摸、剝、聞、嘗等多種感官循序漸進地感知糖果的特徵。

3、小結。

通過和幼兒一起回憶,總結糖果的特徵,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糖果,增強對糖果的興趣。

(三)簡單瞭解糖的作用。

1、提出問題:糖有什麼用?多吃糖好不好?

針對問題,引導幼兒大膽討論、思考糖的作用,及糖對身體的利與弊,初步瞭解糖的作用。

2、小結糖的作用,滲透吃過糖後保護牙齒的方法。

四、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進行畫糖果、捏糖果的活動。

2、開展“糖果超市”的角色遊戲。

小班說課稿 篇2

提起《天線寶寶》,對於我們大人來說或許還有幾分陌生,然而對於孩子來講,卻是再熟悉不過了。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更是興趣濃厚,孩子通過看電視、玩玩具,已經與“天線寶寶”結成了好朋友,“天線寶寶”以其可愛的形象、憨態可掬的動作,深受孩子的喜歡,容易激發孩子們的情趣情感,引起他們的共鳴。新《綱要》精神指出:教學應關注來自孩子生活的、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我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結合小班兒童發展的實際水平,選擇《天線寶寶》作爲我活動的題材。

說教學目標:

首先我認爲情緒在指導兒童行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愉快的情緒往往能激起兒童的共鳴,使兒童在活動中願學、樂學、好學、小班兒童年齡在3歲半左右,處於塗鴉期、表現期,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喜歡明亮的色彩如、紅黃藍綠和有變化環境;因此,我制定的第一的目標是(一)引導兒童在進一步感知紅、黃、綠、紫四種色彩的基礎上,能樂意地表現自己。在技能上:鼓勵兒童用棉籤大膽塗色,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情感上:幫助兒童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教學重點:1、引導兒童在進一步感知紅、黃、綠、紫四種色彩的基礎上,樂於表現自己的情感。

教學難點:2、鼓勵兒童用棉籤大膽塗色。

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幼師應成爲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幼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採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並共同學習與成長。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利用“天線寶寶”這個兒童喜歡的動畫形象,將兒童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小班兒童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索的慾望。

2、演示法;:通過VCD的演示,我爲兒童提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並通過演示使兒童掌握了棉籤作畫的技巧。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兒童在

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幼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幼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說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分四部進行:第一,活動一開始老師就請兒童閉上眼睛帶他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並提問“這是哪裏?原來是天線寶寶的家,他家可美啊!”這裏幼師通過VCD的演示,努力爲兒童創設一個美妙的天線寶寶樂園,引起兒童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

第二,以四個天線寶寶今天要和你們做遊戲銜接,分別請出玩具和兒童一一問好,並讓兒童識別他們身上的顏色。在最簡單的一個禮貌問好環節中,潛移默化的感知了紅、黃、綠、紫四種色彩

第三、讓兒童尋找和天線寶寶身上相同的顏色。老師引導兒童請你們找找自己身上和別的小朋友身上有沒有和天線寶寶一樣顏色的。小班兒童對事物進行觀察也比較薄弱通過此環節也初步培養了兒童的觀察能力。

第四,給天線寶寶塗色。小朋友這麼喜歡天線寶寶我們也來變成天線寶寶,在幼師適當的指引下,讓兒童選擇自己喜歡的天線寶寶進行塗色。兒童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事物,自由塗色,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兒童以積極的鼓勵。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難點;通過兒童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結束部分:和天線寶寶跳舞。讓兒童體驗成功後的愉悅。

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想媽媽》是老教材小託班上學期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現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獨生孩子,父母長輩都非常的疼愛。由於父母大多在外工作,減少了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爲了彌補孩子會買一些玩具當禮物送給孩子,但是那種父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一直連接着父母與孩子,使得孩子經常想起工作在外的父母。這首兒歌就是描寫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寶寶在家一個人,想媽媽時抓起來旁邊的積木,學着平時打人打電話的樣子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快點回家。本首兒歌內容短小,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在字句中充分的體現了寶寶對媽媽的思念。

二、說目標

本次活動靈活性強,不受時間、季節、環境的限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立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據畫面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通過念兒歌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及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完成活動教學目標,把活動的重點定爲:說“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經驗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讓幼兒在原有語言經驗基礎上來學說語言“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活動的難點爲: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思念之情。

爲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我的準備如下:玩具電話機、積木、掛圖。對於託班幼兒來說,由於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積木當成電話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四、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託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處採用模仿遊戲:抓積木當電話,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的理解兒歌內容。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就通過以教師爲主,幼兒爲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師幼之間的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社會領域、語言領域的`內容。我採用師生討論——圖片導入——遊戲“打電話”——學習兒歌——《好媽媽》歌曲結尾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小朋友,今天誰沒有來啊?她爲什麼沒有來呢?原來她生病在家休息呢!”接着出示電話機以打個電話給她引出來課題。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爲幼兒以無意注意爲主,有意注意纔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出示的電話機,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圖片導入

設計這一各環節,主要是爲了讓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初步理解兒歌內容,並把“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這一語言重難點前置,通過相應動作表演來鞏固理解兒歌內容。教育不能通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三)欣賞詩歌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四)結束活動

以一首《好媽媽》作爲活動的結尾,既和活動相呼應,又能再一次引發幼兒的興趣,使孩子在快樂中結束活動。

小班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根據我的帶班經驗及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覺得小班幼兒處於小肌肉動作發展的敏感時期,而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們總侷限於以繪畫、添畫、塗色這些形式上,其實泥工活動更有助於孩子們動手能力的發展,其次,孩子們也非常喜歡玩橡皮泥。於是我設計了《有趣的餅乾》這個活動,讓幼兒在捏一捏、搓一搓、壓一壓、印一印的過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再通過品嚐自制餅乾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目標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首先要培養的是他們對於泥工活動的興趣,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所決定的,只有興趣才能帶動他們進行技能的練習,因此我就這樣確定了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會泥工活動的快樂。

2、能力目標: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3、知識目標: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乾。

三、活動準備

根據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1、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場景和寬鬆的環境。

2、爲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4、兔媽媽、羊媽媽的頭飾、音樂。

四、教學法

1、小班幼兒年齡在3、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基於這點,我創設了情境教學法,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角色遊戲。

2、操作法是指提供給孩子合適的材料、教具、環境,讓孩子在自己擺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獲得知識技能的方法。爲此,我準備了一些輔助材料供孩子自己操作。

3、根據小班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在讓幼兒操作前,我先示範捏、搓橡皮泥的動作,讓小朋友模仿學習。

五、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導入活動。

請另外一個老師扮演兔媽媽,我扮演羊媽媽,小朋友扮演兔寶寶。

兔媽媽帶着兔寶寶到羊媽媽家做客,羊媽媽用好吃的餅乾招待了兔寶寶。在吃餅乾過程中,羊媽媽引導寶寶觀察餅乾上有什麼?餅乾好不好吃?激發兔寶寶要學習做餅乾的興趣。

(引導幼兒去別人家做客要有禮貌,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第二部分:羊媽媽示範如何使用工具製作餅乾,兔寶寶觀察並模仿做動作。

首先我介紹了做餅乾的材料。接着我示範瞭如何製作餅乾並讓孩子們跟我一起邊說邊做捏、搓的動作。接着我引導幼兒觀察,用什麼將橡皮泥壓平?怎麼使用輔佐材料做出各種各樣印有花紋的餅乾?又是用什麼東西給餅乾印上花紋的?在這個環節裏,我重點講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餅乾。

第三部分:兔寶寶自己學做餅乾,羊媽媽和兔媽媽一起指導。(放音樂)

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兔寶寶還可以做各種顏色的餅乾,印花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衛生。兔寶寶幫羊媽媽收拾好做餅乾用的材料。洗手,活動結束。

六、活動反思

首先我覺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導入活動是非常成功的,這種角色遊戲讓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活動了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另外,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讓他們樂在泥工活動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餅乾,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班說課稿 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春天美麗的景色,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2、在看看、講講、做做中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3、初步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小音響及錄有雨聲的MP3。

2、圖片三幅,胸飾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感知小雨點。

1、小朋友,春天到了,你聽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雨聲)

2、春天到了,小雨點從天上落下來時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淅瀝瀝、滴答滴答、嘩啦啦、沙沙沙……)

3、小雨點從天上落下來時特別高興,我聽到它們邊落邊唱:沙啦啦、沙啦啦。(師幼一起學做下雨狀,邊說:沙啦啦……)

(二)欣賞圖片,幫助幼兒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過渡語:小雨點,沙啦啦,唱着歌兒落到什麼地方?

1、欣賞圖一:小雨點落在花園裏。

①小雨點,沙啦啦,落在花園裏,花兒怎麼樣了?

②花兒張開大嘴巴,會說些什麼呢?

以詩歌內容小結:小雨點,沙啦啦,落在花園裏,花兒張開大嘴巴。

③師當小雨點,幼兒當花,邊表演邊學唸詩歌第一段若干遍。

2、欣賞圖二:小雨點落在池塘裏。

①小雨點,沙啦啦,落在什麼地方?池塘裏有什麼?他們在幹什麼?(搖尾巴)

②它們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以詩歌內容小結:小雨點,沙啦啦,小雨點落在池塘裏,魚兒搖搖小尾巴。

③師當小雨點,幼兒當魚,邊表演邊學唸詩歌第二段若干遍。

3、欣賞圖三:小雨點落在樹林裏。

①小雨點,沙啦啦,落在什麼地方?樹林有什麼變化?

②小樹、小草發芽了,樹林穿上了嫩綠的衣服,可漂亮了,有誰喜歡到那兒去呢?會幹些什麼?

以詩歌內容小結:小雨點,沙啦啦,小雨點落在樹林裏,樹枝長出新嫩芽。

③師當小雨點,幼兒當小樹,邊表演邊學唸詩歌第三段若干遍。

(三)學習詩歌。

過渡語:小雨點真是個頑皮的娃娃,落在這兒又落在那兒。使春天變得非常漂亮。我一邊想,一邊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念給你們聽聽吧,,它的名字就叫《小雨點》。

1、師結合圖片、動作朗誦2遍。

2、幼兒學唸詩歌。

(四)遊戲《小雨點》。

(五)結束部分。

小班說課稿 篇6

活動

隨着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交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之而來的便是交通問題的日趨嚴重。在如此快節奏的背景下,可以說從你到我、從司機到行人,每一個人都穿梭在紅綠燈的交替變換中。然而,也就是在這紅綠燈下,多少粗心大意者飛濺鮮血;多少人爲了趕一點時間自毀了前程;多少亡命之徒在推杯換盞後命喪黃泉……您又是否知道,中國每年有1.85萬名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交通事故已成爲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而這些數據還在不斷的更新。近年來,我國也發生了多起幼兒園校車安全事故,受到傷害最大的還是我們的孩子。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的成長!因此,交通安全教育勢在必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首位,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小班孩子由於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意識較差,因此,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紅綠燈眨眼睛》這一安全教育活動就是爲了幫助孩子養成遵守交通規則,學會在紅綠燈的指示下安全過馬路而設計的。活動以“紅綠燈”爲切入點,以多媒體動畫和自制教學具爲載體,引導幼兒在動畫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從而增強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可以說,這一活動既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標:

爲體現生活就是課程的教育理念,我根據小班幼兒的現狀和活動需要,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入手,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我將它設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

2、能力目標——會在紅綠燈的指揮下安全過馬路,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目標)

3、情感目標——體驗扮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適宜的環境、材料的支持。豐富的教學具可以使活動變枯燥爲有趣,變抽象爲形象。爲使活動更具趣味性,讓幼兒體驗快樂的學習,我作了以下準備:

1、多媒體動畫《小汽車嘟嘟過馬路》

2、自制教學具——紅綠燈、小汽車、方向盤

3、音樂《小汽車》

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我除了以自己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還適宜地採用了直觀展示法、扮演遊戲法、啓發提問法等教學方法,輕鬆引領師幼互動。

同時,我還精選了“觀察法、討論交流法、遊戲體驗法”等有趣學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學習氛圍中,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感受成功建構知識的喜悅。

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爲依據,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通過“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動畫釋疑、引出主題;展示教具、討論交流;扮演遊戲、鞏固知識;延伸活動、繼續探索”層層遞進的五個環節,引導幼兒在“看中學、玩中學、樂中學”。下面我就將這五個環節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一、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一輛自制小汽車說:“它是小汽車嘟嘟,它有一件最害怕的事情,你們猜會是什麼事呢?”可愛的小汽車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適宜的提問更是啓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在幼兒大膽猜測後,我故作神祕:“要想知道小汽車最害怕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個動畫吧。”輕鬆進入下一個環節。

二、動畫釋疑,引出主題

帶着上一環節制造出來的懸念,我和孩子們一起觀看動畫——“小汽車嘟嘟過馬路”的前半部分。引導幼兒大膽表述:小汽車最害怕的事就是過馬路了,每次過馬路它總是嚇的躲在一旁發抖。並由此發現不遵守交通規則,橫衝直撞過馬路是非常危險的。順利地解決了最初的疑問。緊接着我又提出問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小汽車不再害怕過馬路嗎?”引發幼兒大膽地討論,想出各種辦法來幫助小汽車嘟嘟。對於幼兒的回答,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大大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後播放動畫的後半部分進行揭祕,讓幼兒明白:只有在紅綠燈的指揮下才能安全過馬路。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紅綠燈。

懸念的設置、動畫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前奏,它會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並很快地切入主題引出活動,我認爲這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也是活動取得成功的首要保證。

三、展示教具,討論交流

此時,孩子們的注意力已集中到了紅綠燈上,我趁熱打鐵,進入到第三個環節“展示教具,討論交流”。這也是活動的重點環節。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出示自制玩教具——紅綠燈,結合上一環節的知識經驗展開活動。“這是什麼?你在哪裏見過它?”實物教具的展示引發了一個新的興趣點,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更高了。緊接着我按動開關,使紅綠燈的燈光交替閃爍,孩子們看到真的可以發光的紅綠燈,興致更加高昂了。這時,我一邊演示紅綠燈一邊提出問題:“紅綠燈有什麼用?紅燈亮了表示什麼?綠燈亮了又該怎麼做?如果馬路上沒有紅綠燈會怎麼樣呢?”由於孩子們已經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因此能很快地說出紅綠燈是用了指揮交通的,它會幫助我們安全過馬路以及“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最後,我操作紅綠燈,並用自編的兒歌幫助幼兒加深印象進行小結:“過馬路,要小心;紅綠燈,眨眼睛;紅燈亮一亮,請你停一停;綠燈亮一亮,請你快快行。”順利地完成了第一個活動目標,突破了重點。

四、扮演遊戲,鞏固知識

這是活動的高潮部分。由於小班孩子年齡小,說和做的行爲很多時候達不到一致,因此爲了讓孩子們牢牢地記住“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並在實際生活中得到良好的運用,我創設了“小汽車過馬路”的情境,利用自制教學具——紅綠燈、小汽車、方向盤開展遊戲。請幼兒扮演汽車小司機,我來控制紅綠燈。隨着《小汽車》的音樂,幼兒在紅綠燈的指揮下開車,一會兒停,一會兒行,歡快地進行遊戲。整個遊戲過程中,每個孩子都爭着做合格的小司機,體驗遵守交通規則帶來的快樂。

心理學指出:“凡是幼兒積極參與體驗過的活動,他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在這個環節中,我正是運用遊戲這個直觀而又生動地過程幫助孩子親身體驗“紅綠燈”對我們的重要性,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合作順利地完成預設的活動目標,突破重難點。整個活動也在這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結束。

五、延伸活動,繼續探索

受小班孩子的年齡和實際水平的限制,僅僅開展這樣一次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活動結束後,我會把自制教學具投放到區角中,引導幼兒運用遊戲體驗法,通過與同伴的互動、與教學具的互動、與環境的互動,繼續豐富相關的知識經驗;同時,與家長取得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適當的時機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總之,整個學習過程中,師幼之間是平等的,氛圍是寬鬆的,學習是快樂的。相信通過快樂的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夠牢牢記住“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安全過馬路。

小班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洪恩幼兒英語小小班的教材,是根據“小小寶寶”的學習特點、理解能力、興趣愛好,專門爲小小寶寶設計的。從六月份第二週我嘗試着開始英語教學,令我驚喜的是,孩子們對英語活動特別感興趣,喜歡說英語兒歌,喜歡做手指遊戲。因爲小小班孩子對於可愛的小動物特別喜歡,所以本次活動我選擇了單詞dog的教學。

二、目標定位

根據小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我們班幼兒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並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這一點對於小小班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剛剛接觸一門語言,老師在給孩子正確的發音教學的同時,要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爲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2.聽懂、理解並會說出單詞“dog”。

我選擇了一個單詞作爲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考慮到託班孩子注意力時間短的年齡特點而定的。

3.進一步學習運用“Hello”與他人打招呼。

這個目標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自然的貫穿進去了,當出示手偶,老師說Hello時,孩子們能逐步學會自然、主動地打招呼。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單詞“dog”的正確發音。因爲小小班孩子的發音器官發育還不完善的特點,我覺得這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小小班孩子比較容易調動學習的興趣,但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不宜太多,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我準備了兩個可愛、形象的手偶“dog”和“cat”。

四、活動分析

本次活動的流程:熱身活動——單詞學習——語音練習——兒歌複習——鞏固延伸

想重點說明以下4點:

1.在熱身活動,我選了手指遊戲 《Little Bee》,在英語教學中,熱身活動時的小律動是孩子們特別喜歡說和做的,而且回家後也喜歡錶演,能很好地反映教學效果。熱身活動很多,但是適合小小班幼兒用的很少,這樣我們可以把適合其他年齡班的律動進行改編,比如我在活動開始時,就作了改編:

T:Clap your hands,x x x x X(幼兒按節奏拍手)

T:One two three (幼兒說four,並坐好)

2.在單詞學習和語音練習這兩個重點環節,我選用了兩個可愛的、毛茸茸的手偶,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爲小小班幼兒發音器官不完善,在學習新單詞時在發音發麪比其它年齡班要困難一點,所以我注意讓幼兒看清老師的口型,聽清老師的發音,多次重複,讓幼兒反覆練習。可能有的孩子暫時發音不準確,老師也不用擔心,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發音,那麼孩子在以後發音條件成熟後自然會發正確。

3.在兒歌複習環節,我自編了兒歌:Cat cat miao miao dog wang wang wang.這樣孩子們就會在簡單而有趣的兒歌學習中,複習鞏固了剛剛學習的單詞。

4.在鞏固延伸環節,小朋友變成小超人和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一起出去玩,然後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繼續練習說兒歌,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因爲小小班孩子的興趣保持時間短,在活動結束部分,我選擇小超人這個律動,再次激發幼兒在延伸活動中的興趣。

附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並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2.聽懂、理解並會說出單詞“dog”。

3.進一步學習運用“Hello”與他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小狗、小貓的手偶各一。

活動重、難點:

學習單詞“dog”。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手指遊戲 《Little Bee》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

Sound sound sound ,

zzzzz...

(二)單詞學習:

1.出示手偶cat,引起幼兒注意:看,今天是誰到我們班來了?(cat)

對了,是一隻可愛的cat。小朋友高興嗎? 打個招呼吧!Hello!Little cat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讓小朋友猜)

小班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活動。

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爲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爲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爲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教學具的準備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

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i.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遊戲角色中;

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ii.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瞭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i.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繫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ii.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

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

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着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纔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爲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裏是怎麼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小班說課稿 篇9

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是小學中低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目是《團結合作力量大》

一、說學生:

智障學生愛以自我爲中心,又加之現在集體活動不多,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會合作,在集體生活中不考慮集體的利益,只顧個人喜好,不會與人友好相處,共同完成事情。即使在合作中,有時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耍小性子。這是因爲孩子們在生活中缺乏與人合作的經驗,缺乏“團結合作力量大”的意識。還有一些孩子內心渴望與人交朋友,願意和別人共同完成事情,但是不知道怎樣與人合作,缺乏這方面的認識,也缺少這方面的指導。因此,本節課就以此爲出發點,爲孩子們提供一個活動的平臺,在活動中認識、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團結合作力量大的意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學會與人合作,掌握一些與人合作的經驗和方法,能與身邊的每一個人搞好關係。同時,學會用真誠、積極的態度與他人交朋友,體會團結合作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三、 說教法:

從學生實際出發,我以遊戲和角色表演爲主,富有趣味性與適應性。採用情境教學模式教學法和愉快教學法,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採用引導、鼓勵、表揚、遊戲等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在活動中明白道理,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團結合作力量大的意義,並提供暢所欲言的空間,活動中有感而發,降低教學難度,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四 、說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激發興趣。

在這次活動課中,以堅持“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興趣的培養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本着以學生髮展爲中心,教師爲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動性。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組織學生聽歌曲《幸福拍手歌》,師生圍成一個圈,邊走邊跟着節奏拍手。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實際操作,揭示課題。

實踐是最好的依椐。我請兩個同學分別用五個或者十個手指系紅領巾看誰快誰慢,讓學生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來揭示本節心理健康教育的課題,通過學生的參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感受團結合作力量大的奧祕,引人入勝。同時滲透多種學科教育在內,有數學的比多比少;有常識教育的人有兩隻手,十個手指頭,在一起做事就會比較快,我們的手指兄弟,各有各的本領,只有團結起來力量才大。讓學生聯繫生活,結合實際,想一想手指的作用。拓展他們的思維,領悟手指團結的力量大,理論聯繫實際;還有師生互動場面:讓學生倒計時數數,製造緊張而熱鬧的課堂氛圍。

(三)遊戲和角色表演,緊扣課題內容。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以遊戲和角色表演爲主,富有趣味性與適應性。教學內容適合於低年級的教學手段,如遊戲“拔河比賽”和“分豆子比賽”;角色表演有“值日生掃地”。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富有趣味性。比如:在拔河這一項目,讓學生認識到個子高矮和體重多少及個人體質,還有人數的多少與比賽輸贏是有直接關係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多力量大;通過把紅綠豆分開並運送到超市,看誰做得快,請優勝組的學生們說出勝利的祕訣,從而體會到一起做事情不僅要團結還要懂得分工合作;爲了進一步鞏固“做事情除了要團結還要懂得分工”我開設了角色表演“值日生掃地”,通過同學間的討論,上臺各抒己見,既教育學生要懂得分工幹活才能把事情幹得又快又好,又對學生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如學校大掃除時不拈輕怕重,應該大同學挑重活幹,小同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依賴別人,在家裏也一樣。

這樣由有了一定的認識到進一步認識,再到更加深刻的鞏固,符合了智障學生循序漸進這個特點,以遊戲活動爲主,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差異,在玩中學習,玩中認識,玩中體會。從遊戲比賽中尋找合作成功的快樂與失敗的教訓,每一個環節都圍繞着“團結合作力量大”這一主題展開,環環相扣,互相照應,充分體現了主題明確,重點突出。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行健康的人際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順利完成了教學目的。

(四)分享學生體驗結果,總結教學內容。

此環節,我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從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說出自己的體會,從而反饋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也是一種美德,團結還能感受快樂!快樂使人身心健康,願同學們都能快樂健康地度過每一天!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心裏話。使教學目的得到昇華。並把快樂健康的心情帶到課堂外,校園外……

五 、說體會:

在這次活動課中,以 “團結合作”爲主線,通過熱身運動,遊戲活動,角色表演,同桌互相討論,自由發言,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肢體活動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團結與成功的樂趣。當然,在活動過程中,可能有的學生會有情緒高漲,愛自我表現,會不由自主地上臺表演或發言,出現紀律渙散,難以控制等場面,但我想,通過本次活動課定能增強學生與人爲善,和睦相處的意識,或多或少糾正了他們以自我爲中心,不合羣的缺點。從而幫助他們逐漸消除一些人際交往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