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體積》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09W

數學老師需要寫說課稿嗎,其實數學老師也有有必要寫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圓錐體積》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圓錐體積》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本課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圓柱與圓錐》中《圓錐體積》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爲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2、例3,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四的習題。

2、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後一課。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3、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能力目標: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繫,滲透轉化思想,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5、教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與圓柱等底不等高的圓錐一個,與圓柱等高不等底的圓錐一個。

學具準備:讓學生分組製作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若干對,一定量的細沙。

二、說教法:

1、實驗操作法。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我在課上設計了一個實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沙後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發現“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利用實驗法,爲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揮橋樑和啓智的作用,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比較法、討論法、發現法三法優化組合。

幾何知識具有邏輯性、嚴密性、系統性的特點。因此在做實驗時,我要求學生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發現法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後再讓學生討論假如這句話中去掉“等底等高”這幾個字還能否成立,並讓學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圓錐、空圓柱盛沙做實驗,發現有時裝不下,有時不夠裝,有時剛好裝滿,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三、說學法

我在研究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操作法。

2、嘗試練習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

1、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複習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及其應用,爲新知遷移做好鋪墊。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我們掌握了圓柱體積公式及其應用,並認識了圓錐,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2)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嗎?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本環節教學是本節幾何課成敗的關鍵。爲了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節中,我儘量給學生有對象可說,有東西可做,有問題可想,有步驟可循,讓學生都能主動地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

(1)在實驗時,我提出了四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操作:

a比一比,量一量,圓柱和圓錐的底和高之間有什麼關係?

b用空圓錐裝滿沙,倒進空圓柱中,可以倒幾次?每次結果怎樣?

c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d你能用實驗說明“圓錐的體積不一定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

(2)學生彙報實驗結果。說出圓錐體及計算公式。

(3)教師歸納公式,學生記憶公式。(板書結論和公式)

4、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1)同時出示例2和例3。

①課件示例題,指名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②分析題意。

③指名板演。

③集體訂正,指出計算圓錐體積時,一定不要忘了乘“1/3”。

(2)鞏固練習,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

這個環節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5、看書質疑,佈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疑問的嗎?看書總結和質疑,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每一節成功的課,都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質疑答難,從而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在完成了書上的基礎練習之後,設計了三個發展練習,分別是知道半徑和高;直徑和高;周長和高;求體積,這樣即滿足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又使優生能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對《圓錐的體積》一課的說課,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師給予幫助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