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課的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5.25K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當今普及音樂教育過程中,器樂教學已成爲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沒有器樂教學的音樂教育絕對是不完整的教育。接下來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初中音樂課的說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課的說課稿

初中音樂課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

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運用各種音樂要素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並根據設計進行演唱。

(2)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

集體主義精神。用過對歌曲的演唱抒發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3)在分析處理歌曲的過程中,採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並

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爲:鼓勵學生運用音樂要素對歌曲進行處理。

二、說學情、教法、學法

八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音樂知識不斷積累,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本節課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認知規律以及已有的音樂水平進行教學,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教師點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的'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讓學生聯想歌曲情境,動手創作,動腦分析,動口說想象的思路。學生親身參與樂曲的分析、創作,充分體現出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

2、採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併爲歌曲進行藝術處理,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後通過親身體驗來驗證結論。

3、採用嘗試教學法,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動手進行音樂創作,觀察分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說教學過程

(一) 熱身活動

根據歌曲特點我設計了一條三拍子的發聲練習和一條二聲部練習,目的是爲下一環節的演唱歌曲和處理歌曲做鋪墊。

(二)導入環節

首先我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我會用大屏幕和音響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們呈現有關海鷗、海風、海浪的聲音。隨後我會讓同學們說說查找到的關於大海的資料。我會順勢總結出:大海不光有美麗的外表,還有豐富的物產,大海對我們非常重要,它是我們的朋友,更是我們的故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大海啊,故鄉》

(三)學習歌曲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讓學生首先聆聽一遍整首歌曲,讓他們能夠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調和節奏。然後由我整體鋼琴演奏一遍,由於考慮到初中生對這首歌本身就比較熟悉,這個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也很強,通過前面的兩大板塊的聆聽,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將直接讓學生跟隨我的鋼琴伴奏帶歌詞演唱,當然,可能會在個別細節方面唱的不到位。我會重點提示學生如果歌曲的結尾的氣息不夠,可以進行換氣演唱。在學成歌曲結束後,我會讓學生分組演唱本歌曲,同時在歌曲的曲調中再次感受歌曲所傳達的意境。

(四)練習歌曲

讓學生通過演唱歌曲自己發現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藝術處理:

1 .欣賞合唱版《大海啊故鄉》,並思考:

(1)歌者是通過什麼表達的這種情緒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啓發學生通過音樂要素分析歌曲,爲下一環節的藝術處理做好鋪墊。

2 .小組討論並展示

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從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變化爲歌曲加二聲部等,對歌曲進行處理。這一環節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合作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教師爲輔學生爲主的原則。

(三)、拓展欣賞

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初中音樂課的說課稿2

一、說理念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當今普及音樂教育過程中,器樂教學已成爲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沒有器樂教學的音樂教育絕對是不完整的教育。器樂教學對於學生來說,既是很好的音樂實踐,又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而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本課旨在通過薩克斯管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教學實際,學生能力,我自選教材《薩克斯管演奏教程》,並精選入門小曲《搖籃曲》,作爲學生演奏學習的曲目。這是一首具有搖籃曲風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體結構,旋律優美簡單,全曲只有G、A、B三個音符,學生容易掌握。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薩克斯管及歷史。

(2)、能力目標: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驗演奏的樂趣,樹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並演奏樂曲《搖籃曲》。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對樂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輕鬆而美的聲音。

三、說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是學習管樂較佳時期,身體發育等已經具備學習條件,只是薩克斯管看似複雜,一般學生望而興嘆,認爲挺難學,其實越複雜的樂器,越易上手。我根據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及學生實際設計如下教學方法:

1、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創造最佳心理狀態,樹立信心,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現音樂,多啓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具體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探究發現法,

(2)器樂講解示範法,

(3)實踐練習法,

(4)模仿、接龍,

(5)欣賞體驗等。

2、學法

(1)、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大膽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競爭,充分表現展示自我。

(2)、注意與他人和教師溝通合作。

(3)、注意養成良好的器樂學習習慣,慢練是學習最好的方法。慢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正確的演奏。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3分鐘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薩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發學生對薩克斯管的興趣及求知慾。

(二)新課教學

1. `認識瞭解薩克斯管(5分鐘左右)

1)、薩克斯管的簡介(阿道夫-薩克斯的頭像掛圖)

2)、薩克斯管的種類及音域(五種薩克斯管的掛圖)

3)、薩克斯管的構造(bE薩克斯管示範)

(薩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體、下段管體、喇叭口、連動杆、彎勃、笛頭、掛帶。笛頭又分爲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鐘左右)(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吐奏與連奏等)這個環節中,主要通過教師本人規範而科學的示範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師生交流、互動,引導解決本堂課的重點,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既要講清演奏要領,又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3. 學習吹奏《搖籃曲》(15分鐘左右)這是一個實踐練習的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可以採取模仿接龍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很快的掌握樂曲的演奏。注意樂曲三拍子的律動,及連奏,儘量啓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儘可能的用美的聲音去表現音樂。練習時可以分組合作探究與他人和教師溝通。

4. 展示自我表現自我,並進行創造性的表演。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部分,課程進行到這裏,學生都躍躍欲試,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將得到更好的體現。這時可以進行生生評價、自我評價、教師將給與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勵,表現特突出的,教師將贈與爵士名盤給與獎勵。

(三)拓展延伸

欣賞爵士薩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雞公雞》,介紹薩克斯管演奏風格(古典與爵士),並介紹我國薩克斯管演奏現狀及國際水平,激起學生努力學習併爲我國管樂事業做出貢獻。

(四)結課

同學們在《回家》的樂曲中走出教室。

五、設計自我評價

本節課是一堂實實在在的器樂教學課,就從薩克斯管那金燦燦的外型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他們滿懷探究之情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設計背景:在我校,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一件初學樂器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不存在困難,並且在我校管樂學習氛圍很好,學校有一百多人的管樂團,因此完成此節課的教學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