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說課稿範文七篇

學識都 人氣:2.36W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學說課稿範文七篇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化學選修四第四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電解原理。教材通過“電解氯化銅”的實驗展示電解原理的實質,並認識電解池的功能。“電解氯化銅”的實驗是理解電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心。通過該實驗將推導出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電解的一般規律,電極產物的判斷方法和電極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其中電解的一般規律,電極產物的判斷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材內容的重要性

電解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本理論之一,既涉及到電化學的理論知識,又與氧化還原反應等密切相關,故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將化學能轉化爲電能的裝置——原電池,通過對電解池的學習之後,學生將形成一個將氧化還原反應、能量轉換、電解質溶液、原電池和電解原理和有關計算等知識聯繫起來的知識網絡,對培養和提高學生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的認知規律有很大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電解原理,會判斷電極產物

2、能書寫電極反應式及總反應式,培養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惰性電極電解氯化銅的微觀模擬,探究電解原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陰陽離子的放電順序,判斷電極產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電解知識的學習,發現其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並提高他們辯證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勇於創新、積極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

理解電解原理和以電解CuCl2溶液爲例得出惰性電極作陽極時的電解的一般規律。

五、教學難點

理解電解原理,非惰性電極作陽極對電解產物的判斷

六、 教法

通過多媒體的應用,直觀形象的展示電解的過程,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並適當進行問題探究、分組討論,歸納總結,體現“以問題爲引導,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改精神

七、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討論、概括、練習等學習手段,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其探索精神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與合作精神

八、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複習回顧——新課引入——探究活動——學習電解理論——演示模擬實驗——完善電解原理——課堂小結——學習反饋(固化能力,形成學科思想和學科能力)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意突出重點,力求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複習回顧(2分鐘)

通過習題 複習回顧原電池相關知識進行熱身,並與本節課建立銜接

2、創設情景,引入新課(1分鐘)

通過名人典故引入新課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學習電解原理(20分鐘)

[設疑]我們已經知道,金屬和電解質溶液都能導電,金屬的導電過程是物理變化,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是否與金屬的導電過程相同呢?

探究活動1:(P79實驗4-2)

活動彙報:

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碳棒上有能使澱粉KI溶液變藍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Cl2

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碳棒上有紅色物質析出——Cu

[設疑]CuCl2溶液在電流的作用下爲什麼會分解生成Cu和Cl2呢?

然後通過多媒體演示通電前後溶液裏離子移動情況

【小結】(1)、電解:電解質在溶於水或熔融狀態下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通電時

自由離子作定向移動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池:將電能轉變爲化學能的裝置

(3)、電解池的形成條件:直流電源、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熔融電解質)、構成閉合迴路

(4)、電極名稱: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

(5)、電子移動的方向:

電源負極 →電解池陰極 →電解液中的陽離子(被還原)

電解池中陰離子(被氧化)→電解池陽極 →電源正極

(6)、電解本質: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就是電解質溶液的電解過程

4、離子的放電順序

[設疑]陰極爲什不產生氫氣呢?陽極爲什麼不是氧氣呢?

通過分析講解得出結論

【小結】溶液中離子放電順序:

陰極:K+﹤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陽極:1、陽極若是活潑電極,金屬電極本身先於任何離子放電

2、陽極爲惰性電極: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離子> F-

5、通過例題講解總結出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方法

(1).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離子(包括水的電 離)、並分成陽離子組和陰離子組。

(2).根據放電規律,陽離子在陰極發生還原反應,而陰離子在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完成電極反應式。(注意得失電子守恆)

(3).由陰陽兩電極反應式,合併得總反應式。(弱電解質的須保持分子形式)

小結: 分電極、析溶液、判流向、斷粒子、書極式、寫方程

6、隨堂練習(7分鐘)

1、判斷

(1)電解、電離均需要通電才能實現( )

(2)電解池中電解質溶液導電過程即電解過程( )

(3)原電池的正極和電解池的陽極均發生氧化反應( )

2、以石墨作電極,電解下列溶液,寫出電極反應及電解總反應式。

(1)AgNO3溶液 (2)Na2SO4溶液

九、板書設計

第一節 電解池

一、電解原理

1、電解原理

CuCl2 =Cu2++2Cl-

陰極:Cu2++2e-=Cu (還原反應)

陽極:2Cl- - 2e-=Cl2↑(氧化反應)

總反應:CuCl2==Cu+Cl2↑

2、電解池的形成條件:直流電源、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熔融電解質)、構成閉合迴路

3、電極 : 陽極:與外電源正極相連,發生氧化反應(即失去電子)

陰極:與外電源負極相連,發生還原反應(即得到電子)

4、電解池中的電子的移動方向: 電源負極 →電解池陰極 →電解液中的陽離子(被還原)

電解池中陰離子(被氧化)→電解池陽極 →電源正極

二、離子放電順序

陰極:K+﹤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陽極:1、陽極若是活潑電極,金屬電極本身先於任何離子放電

2、陽極爲惰性電極: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離子> F-

三、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分電極、析溶液、判流向、斷粒子、書極式、寫方程

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普通班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長期以來都陷入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困境。既無生動有趣的實驗,又無形象具體的研究對象,如何讓概念學習的課堂也煥發出勃勃生機,對此我進行了大量探索,選取了“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概念教學作爲嘗試。

在教育部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我力求:“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三章第三節《物質的量濃度》第一課時。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通過本節的探究既鞏固對“物質的量”的運用,又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擴充對溶液組成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化學計算的能力。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 技能:a.理解並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b.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區別與聯繫。

c.瞭解物質的量濃度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

能力 方法:a.通過課前探究,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過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c.通過對溶質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比,提高運用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 態度:a.在相互交流與評價中,養成團結協作的品質。

b.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問題,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c.通過溶液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係,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物質的量濃度在高中化學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將理解並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確定爲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將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確定爲教學難點。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初中接觸的 “溶液體積”與“溶劑體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祕感和泛味感。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依據主體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

按照主體探究式學習,我在教學中力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設情景 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於課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課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種溶液的標籤,很快他們帶來了自己家中的諸如複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藥水、枝江大麴、礦泉水等,實驗室諸如硫酸、NaOH溶液等標籤。在課堂上我將請他們相互展示,並根據自己手中的標籤歸納表示溶液組成的多種方法:v/v 、m/v 、n/v、m/m,從而教師引入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之一—物質的量濃度。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真正感受到化學來源於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主體探究式學習認爲: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爲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新知識。

採用主體探究式學習,學生不再把“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從課本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質的量”、“溶液的質量”、“溶液的體積”等基礎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相互協作來獲取新的概念。

學生首先自主閱讀課本感受概念,然後在三個具體實例的練習中運用概念。

(計算下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1. 1molNaOH固體溶於水,配製成體積爲1L的溶液。

2. 1克NaOH固體溶於水,配製成體積爲1L的溶液。

3. 1molNaOH固體溶於1L水配製的溶液。。)

第一個練習直接運用概念的表達式;

第二個練習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物質的量與物質的質量間的換算”。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學生更是如此。兩個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個練習看似簡單,實則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學生們將在各自不同的評判與反思中,激烈的爭論,我將這個“舞臺”讓給學生,他們盡情發揮、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對此練習可能會有下列見解: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爲1 mol/L;溶液的體積和溶劑的體積是不相同的; 此題尚須補充、添加已知條件;必須知道NaOH固體的密度,則可計算NaOH固體的體積,然後與水的體積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體積;體積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須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過溶液的質量求出溶液的體積。

整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僅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彼此的心靈去相互碰撞。直到他們達成共識,共享成功後,我再給出練習所缺條件—溶液的密度,同學們再次進行計算,他們就不僅僅領悟了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還掌握了溶液體積的計算方法。乘勝追擊的幾個判斷題的設計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啓發學生總結溶液稀釋和體積分割時對物質的量濃度的影響及溶液中溶質的微粒種類,即爲後面的“當堂反饋”作好鋪墊,又達到了昇華概念的目的,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爲豐富。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說課指導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課改的精神,對這節課進行分析和設計

二、說課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類物質是採用具體代表物的方式進行學習。授課安排爲1課時。酚與醇結構相似,都含有羥基,本節內容是學生初次運用所學規律預測一類物質可能發生的反應,並通過各自代表物的性質的對比,理解醇羥基與酚羥基的區別,體會官能團與取代基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思想,爲後續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提供方法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從知識層面看,在必修階段已經具備有機化學基本的類別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在選修5第一、二章的學習過程中對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基團的相互影響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待完善。

從能力層面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分析簡單實驗的能力;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規律比較熟悉,因此具有性質預測的知識基礎,知道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備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實驗班學生,他們樂於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容易展開。但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合作創新的精神還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師引導和支持。

三、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通過對教材、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分析,我制訂出本節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結構、性質及用途

c、理解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a、通過以問題爲驅動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類比推測、分析解決問題和觀察的能力以及實驗綜合能力

b、在苯酚結構與性質的理論探討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維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a、通過對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理解,讓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

b、通過苯酚的用途與毒性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學會辯證的看待化學物質

c、訓練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與人溝通、爭辯、交流的勇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酸性、苯環上的三元取代)

(2)難點:建立官能團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觀念。

四、說課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選擇】

創設情景、實驗探究、理論探究

2【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實物感知、教學模具和多媒體動畫演示

2【學法指導】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採用觀察、對比、,遷移、分析、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思路——以問題爲中心

1、 以結構、性質、用途爲主線,展示學科特色。

2、 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設置問題鏈,讓問題與活動來驅動教學進程,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3、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以“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小組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4、從小課堂到社會,通過苯酚用途與性質的結合,將知識遷移至陌生的情境,將學習延伸至社會大課堂。

六、說課程序

(一)、情景引入:

【情景一】電影:戰爭

【情景二】展示藥皂、苯酚軟膏

我通過戰爭引出的結構式,進一步構建酚類物質的.定義。並提出爲什麼生石灰可以銷燬?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酚類物質的興趣。

再通過展示藥皂、苯酚軟膏,從生活走向化學讓學生對代表物苯酚有一個表象認識,爲學生學習新課創設了饒有興味的意境。

(二)、構建苯酚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實驗一]苯酚的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實驗:①看、聞

②適量苯酚+水振盪,再加熱(留用)

③適量苯酚+乙醇

[歸納]苯酚的物理性質(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膚上如何處理?)

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指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根據實驗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歸納出苯酚的物理性質。

(三)、設疑探究: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給學生創設了兩個情景:

【情景三】展示苯酚模型

學生觀察苯酚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分析該分子結構,並與乙醇、芳香醇等醇類結構作比較,通過結構比較,產生認知衝突:同樣含有羥基,爲什麼要劃分爲酚和醇兩類物質,在性質上它們會有哪些共性?苯環代替烴基,與羥基的聯手使得化學性質產生了怎樣的差異?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的說課題目是: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專題3第二單元 《鐵、銅的獲取及應用》中的“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打開課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說的同時打開課件這個按鈕〕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知識是本專題的重點之一,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加深鞏固“從自然界獲取鐵和銅”的知識,併爲下一節“鋼鐵的腐蝕”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本部分知識體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中的“結構—性質—製備—用途”的模式,而是從熟悉的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事例着手,引發學生對“他們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類如何獲取這些物質”的思考,進而產生探究的X望。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爲了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下,認識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瞭解化學在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中的意義和作用,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釋與解決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並且通過 “鐵三角”的學習還能進一步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說這句話的同時打開相應按鈕〕

【知識目標】

1、瞭解鐵、銅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2、掌握鐵、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3、掌握的Fe2+、Fe3+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鐵、銅製品及課堂表述,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並能準確表述有關信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在“實驗—反思—再實驗—再反思”的過程中體驗實驗探究的方法技能。

3、通過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使實驗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情感目標】

1、通過問題討論的過程,培養學生善於合作的精神。

2、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總結,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說這名話時打開課件對應的按鈕〕

重點: 鐵、銅的化學性質、Fe2+與Fe3+的相互轉化.

難點: Fe2+與Fe3+的相互轉化.

四、教法和學法〔說這句話時按課件對應的按鈕(教法按一次,學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關於本部分內容的教學,我採用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法,從實驗現象中分析得出結論。先引導學生從生活常識發現兩者在性質上的差異,然後通過結論總結鐵、銅應具有的性質,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及方法。

學法:學生在本節課中主要用實驗,觀察,對比,歸納等方法, 模擬發現過程,通過推測、設計探究實驗以及學生自主實驗探究認識Fe2+、Fe3+的區別和轉化。最後由學生總結歸納三方面的結論要點,嘗試用簡潔的圖示方法自主構建“鐵三角”關係。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達到發展學生智能的目的,同時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風。

五、教學的程序〔按教學的程序的按鈕,以下按順序點擊〕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以極高的興趣進入課堂,採用圖片引入法。

鐵、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金屬材料,它們的用途特別廣泛(展示圖片:江陰長江大橋、火鍋、門鎖、電線等)你能根據圖片說出它們的物理性質嗎?學生回答,教師幻燈片投影總結

2、交流與討論 對於鐵、銅參加的一些反應,在初中我們已經瞭解了一些。請你寫出下列(課本72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若是氧化還原反應指出氧化劑、還原劑。你還知道有鐵、銅參加的其他反應嗎?由學生分組討論完成,比一比哪組既快又正確。

第二部分:實驗探究活動

1、活動與探究 ---- Fe2+、Fe3+的性質及互相轉化

先告訴學生Fe2+、Fe3+的性質及檢驗方法,其次介紹Fe2+、Fe3+可以相互轉化,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完成探究實驗,最後由學生得出Fe2+、Fe3+轉化的條件,嘗試構建“鐵三角”關係。

告訴大家:Fe2+、Fe3+的檢驗:

⑴ 觀察法:含Fe2+ 的溶液顏色爲淺綠色;含Fe3+的溶液顏色爲黃色色

⑵ 顯色法:Fe3+遇KSCN溶液顯血紅色; Fe2+遇KSCN溶液不顯血紅色

【分組實驗】現有下列試劑:鐵粉、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雙氧水)、其它試劑和儀器。怎樣設計實驗來證實Fe2+和Fe3+之間的轉化?

【歸納】能否用簡潔的圖例表示(歸納)Fe、 Fe2+、Fe3+轉化的關係?

2、活動與探究 ---- Cu、Cu2+的性質及互相轉化

這個實驗由老師做,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分析原因

第三部分:創新應用

創新應用一:

實驗室中配製氯化亞鐵溶液,試劑瓶中爲何要放一枚光亮的鐵釘?

創新應用二:

如何設計實驗證明Fe2+和Cu2+的氧化性強弱。

第四部分:佈置作業

課本第78頁 5、6、7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主要教學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重點)

1、演示法:視頻建立感性認知

2、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3、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僞

4、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推理和歸納的分析方法,結合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瞭解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難點)

1、演示法:活動建立感性認知

2、講授法:介紹熵變概念

3、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4、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僞

5、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利用常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學習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與環境保護

(教學重點)

1、活動體驗法:角色扮演

2、討論法: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從體驗活動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簡單應用,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觀。

【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學流程】

1情境體驗、引入課題

由生活常識引入自發與非自發過程(視頻播放:破鏡重圓、覆水難收)

2認識概念、明確任務

自發過程的定義,學習任務:研究化學變化中的自發過程的特徵

3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水從高處自發流向低處的過程中什麼物理量發生了變化?

4探究一: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4.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一:能量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一: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爲放出能量,即:△H<0

4.2方法引導、證明證僞

問題:如何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方法引導一:證明:科學研究中,要證明一個假設成立,就是證明凡符合假設的所有情況都能得出結論。(一般爲窮舉法)

證明:例舉大量支持假設的實例(4-5個)

結論:假設一可以成立嗎?(設計之初是希望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進而通過產生衝突引出“證僞法”,但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力很強,通過獨立思辯做出了否定回答,認爲舉出反例即可推翻假設,即直接可將“證僞法”引出。)

方法引導二:更能體現科學本質特徵的方法:“證僞”

證僞:要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證僞探究:利用所給試劑Ba(oH)2(s)、NH4cl(s)設計一個實驗證僞假設一。

4.3彙報結果、得出結論

彙報結果

探究結論

“證僞”實驗

說明: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並不是必須表現爲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誌。

“證明”實驗說明:雖然很多實例支持了假設,但不能爲假設的成立提供的確鑿證據。同時,證明的過程其實是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即△H<0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5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火柴棒的散落

6概念支架、例舉經驗

介紹熵及熵增原理,舉出常見的“熵增原理”的實例

7探究二: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7.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二:混亂程度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二: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爲混亂度增加,即:△s>0

7.2頭腦風暴、自主探究

任選證明實驗或證僞實驗

試劑:cacl2(aq)、H2so4(aq)、Na2co3(aq)

書寫化學反應式並說出證明或證僞的理由。

7.3彙報結果、得出結論

探究結論

“證明”實驗說明:△s>0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證僞”實驗說明:△s>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誌

8演示實驗、整合結論

熱冰實驗

整合結論:

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同時受△s和△H的影響。

△s>0與△H<0都是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相同時:

△s>0、△H<0,反應自發;

△s<0、△H>0,反應非自反;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不同時:

反應是否自發取決於△s和△H哪種影響更大

9體驗活動、拓展思考

熵與環境保護

體驗活動:混亂的製造者與整理者

拓展思考: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耗費……?

1、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的選擇。

2、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來,何者難度更大,思考爲什麼要提倡“低碳生活”。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課標要求】

1、認識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2、學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一)知識框架

高中化學說課稿:《離子反應》說課稿模板

(二)新教材特點:新教材較舊教材相比,一其知識的衍變關係更具邏輯性,簡潔明瞭;二是新引入了離子反應實質的實驗探究分析過程,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三是在離子方程式書寫的教學過程安排上,較傳統教學有新的、本質上的突破。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

2、學習特徵

3、預測困難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的確定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並能準確書寫常見的酸、鹼、鹽的電離方程式及相互間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稀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實質的探究,使學生學會運用以實驗爲基礎的實驗研究方法。

2、在離子反應知識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3、通過“質疑”、“猜測”、“歸納”等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聯想、類比、遷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以“聯想·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以“遷移·應用”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能通過“交流·研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借助“知識點擊”讓學習有餘力的同學感受化學學習的無窮魅力。

2、通過對電解質知識框架中各知識點有序的衍變分析、推導,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中的邏輯美。

3、通過“身邊的化學”,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其實離我們不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關注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繫。

(二)、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常見酸、鹼、鹽的電離方程式及簡單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對策:學生的分組實驗、分層次練習與小遊戲相結合。

難點: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對策:應用實驗探究和實際問題的解決類突破。

三、教學思路與教學過程

環節一:呈現科學史話,創設情境,提出問題。(3分鐘)

科學史話“啞泉致啞”、“安樂泉解毒”話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帶領蜀軍平定南方之時,蜀軍由於誤飲啞泉水、個個不能言語,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點迷津——飲用萬安溪安樂泉之水、終於轉危爲安,渡過難關,啞泉水爲何能致啞,萬安溪安樂泉水又是什麼靈丹妙藥?

[實驗探究]

步驟

現象

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將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環節二: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和交流總結(15分鐘)

【活動●探究】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1、2mLNa2SO4與2mLBaCl2混合

2、2mLNa2CO3,滴加2mL鹽酸

3、2mLNaOH,滴入幾滴酚酞,再滴入稀鹽酸

4、2mLCuSO4,滴加溶液NaOH

有沉澱生成有氣體生成有水生成

2。離子方程式

環節三:設置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小遊戲(5分鐘)

小遊戲——比比誰的“反應”快

派到卡片的同學扮演卡片上的離子,沒有卡片的同學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學組成一種“溶液”。

手中離子能與“雲朵”中的離子或物質發生反應的,請迅速舉起卡片,比比誰的反應速度快!

卡片上的離子:

K+、H+、Ba2+、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

環節四:螺旋上升的練習與應用,提升學習的空間。(10分鐘)

練習1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向醋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2)向氯化銨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總結:生成弱電解質的離子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4)鐵與氯化鐵溶液反應

總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反應

練習3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NaHCO3分別與少量、等量、過量的Ba(OH)2反應

關鍵:將少量的反應物係數定爲1

(2)Ca(HCO3)2分別與少量、等量、過量的NaOH反應

實踐◆應用

西江沿岸某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與它相鄰一家工廠的污水中含有Na+、Cl—、SO42—、OH—,若單獨排放都會對西江造成嚴重的污染。如果你是工廠的領導,爲了保護西江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決方案嗎?說說看!

參考方案:

將兩個工廠做橫向聯合,把兩個工廠的污水按適當的比例混合,使會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別生成AgCl、BaSO4、Fe(OH)3沉澱,待檢測達標後再排放,以防污染。

“啞泉致啞”、“安樂泉解毒”

話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帶領蜀軍平定南方之時,蜀軍由於誤飲啞泉水、個個不能言語,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點迷津——飲用萬安溪安樂泉之水、終於轉危爲安,渡過難關,啞泉水爲何能致啞,萬安溪安樂泉水又是什麼靈丹妙藥?

原來啞泉水中含有較多的硫酸銅,人喝了含銅鹽較多的水就會中毒,致啞、嘔吐、腹瀉、最後虛脫、痙攣致死。而萬安溪安樂泉水中含有較多的鹼(一般味苦),在人體誤食硫酸銅後大量飲用此泉水,其中的鹼不僅中和胃酸,然後又會在腸胃中與硫酸銅發生

離子反應:Cu2++2OH—=Cu(OH)2↓

致使原來會被人體吸收的可溶性銅鹽變成不溶性的Cu(OH)2沉澱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學反思

1、教學預案與對策:

(1)多媒體教學無法實施;

對策:利用課本圖片和實驗實施正常教學。

(2)學生層次有差別;

對策:低層次的學生多引導,高層次的學生加強提升空間。

(3)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

對策:自然的依據事件的大小逐級上報分級處理;人爲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於引導。

2、學生主體的發揮和能力的培養;

3、教學效果的體現;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離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着重介紹“酸、鹼、鹽在水中的電離”。這在中學階段基礎理論知識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分類,這爲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後面《氧化還原反應》內容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瞭解電離,電解質的概念;能用電離方程式表達常見、典型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並從電離理論的角度認識酸、鹼、鹽;通過酸、鹼、鹽的本質探究,感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更深的層面研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意義,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電解質的判斷、電離及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二、說學情

對於高一年級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化學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程度參差不齊,差別較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雖然處於抽象思維階段,但本節概念比較抽象,應適當增加實驗和電腦動畫以使微觀離子的活動變得直觀。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爲指導發現法、微觀演示法。

四、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學法爲分組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將學生分組,進行小組探究。探究活動爲:讓每組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物質(銅片、石墨、氯化鈉固體、氯化鈉溶液、無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餾水、自來水、硫酸溶液)進行思考並動手操作,怎樣才能使燈泡亮起來?通過小組內統一分工、互相協作,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探究、學會組內交流評價,參與評價。

探究結束之後,各組推薦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把本組的做法邊用實物投影展示,邊進行介紹。動員全班同學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對每小組展示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找出本組的優缺點,確定最佳小組,並說出最佳的理由。通過此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導學生利用上節課所學的分類方法,對導電材料進行分類。然後引導學生從純淨物和混和物、單質與化合物等分類標準對能導電的物質進行分類,從而引出電解質概念。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分類的標準,學會分類。

之後,讓每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理解電解質的定義,把自己的理解與其它組員交流,組內形成統一意見,舉手發言。我引導學生總結,並對學生的說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與學生交流。同時爲了加深對電解質定義的理解,讓學生說出開始呈現的物質哪些是電解質。結合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學生開展評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電解質概念。(電解質是在水溶液裏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 酸、鹼、鹽等。)

提出梯度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學習課本相關內容。問題1:氯化鈉是電解質,爲什麼氯化鈉固體不導電,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呢?利用flash課件展示氯化鈉固體不導電,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本質。從而引出電離的概念,像NaCl這樣溶解於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成能夠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稱爲電離。同時強調電離的條件有2個:溶於水或受熱熔化,酸、鹼、鹽在溶解於水或受熱熔化時都能發生電離。)

問題2:如何來表示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了自由移動的離子呢?從而引出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開展組內討論,提出預設。讓學生走上講臺試着書寫電離方程式,教師對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學生閱讀課本,學習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和注意點(寫電離方程式,要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和電荷守恆定律)。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的積極情感,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分析鹽酸、硫酸、硝酸的電離的特點,推導出酸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寫出NaOH、KOH、Ba(OH)2的電離方程式。

NaOH=Na+ + OH-

KOH=K+ + OH-

Ba(OH)2 = Ba2+ + 2OH-

學生通過分析上述電離的特點,總結出鹼的概念。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

接着進行探究學習,請學生寫出Na2SO4、KNO3、NH4Cl的電離方程式。

Na2SO4=2Na+ + SO42-

KNO3=K+ + NO3-

NH4Cl=NH4+ + Cl-

引導學生分析上述電離的特點,總結出鹽的定義,即,電離時能生成金屬陽離子(包括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三)小結

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髮言,自主概括本節課內容(電解質、電離的概念,需要掌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知道酸、鹼、鹽的定義)。通過學生的回答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並調整教學策略。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1-4題

2.書寫下列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1)硫酸鈉溶液 (2)氯化鐵溶液 (3)硫酸鋁溶液(4)氫氧化鋇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