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學識都 人氣:5.4K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次作文講評課的內容是《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習作要求是: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員,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也可以當成一種自然現象;想想它們在大自然中是怎樣生活或變化的,想想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並融入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對大自然中的不同事物有一定的瞭解,但對它們的生活習性等,瞭解的並不是很透徹。在這次習作中,需要學生認真觀察,豐富想象。

三、說目標

1、通過作文講評,讓學生學習優秀習作中的優點。

2、通過交流與習作,讓學生髮現習作的不足,並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說重難點

發現習作中的不足,並學會修改。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通過複習習作內容和要求,喚醒學生的回憶,爲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優秀習作欣賞

通過閱讀優秀習作,引導學生髮現習作中優點和總結出好的習作標準,有效的指導學生習作。

3、 習作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我通過出示學生習作中有問題的句子,讓學生髮現問題,並指導改正。如標點病、人稱使用不當,想象不合理等。這部分教學對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有着指導意義。

4、修改習作

讓學生互相修改,發現問題並及時只帶同桌改正。這部分教學既能激發學生評改作文的興趣,又能有效地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爲後面自己修改自己的習作打好基礎。

5、 佈置作業

修改自己的習作。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潛心研讀說教材

抽籤結果出來了,是一篇略讀課文《頂碗少年》。我馬上找來人教版第十二冊教材,認真研讀了起來。

《頂碗少年》是第一單元的課文,單元主題是感悟生活。主要寫一位少年在頂碗表演中連續失敗了兩次,但他沒有氣餒,沒有放棄,在別人的鼓勵下,面對壓力,面對失敗,挑戰自我,仍然表演,最終取得了成功。文章主題鮮明,表述層次清楚,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這樣一讀教材,我對抽籤結果的不滿煙消雲散。

帶着慶幸,我又一次走進教材。無疑,《頂碗少年》能吸引學生,因爲它情節雖簡單但波瀾起伏,尤其作者對少年的神態、動作和外貌的描寫生動細膩。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適宜引導學生學習表達方法。所以,本文不僅適合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還可以引導積累優美語言,學習表達方法。再讀教材,我居然高興我抽到了它,對自己上好課充滿了信心。

二、準確定位說目標

教材研讀透了,該確定教學目標了。我從三個層面進行了關照: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年段教學目標,三是單元教學目標。

首先,《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段的閱讀要求是:指導朗讀、默讀。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

其次,本冊的閱讀要求,一是加快默讀速度和邊讀邊思考的訓練;二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另外,本冊教材第一組安排了讀寫方法方面的內容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據此,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弄清課文內容,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4、初步瞭解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我把“把握主要內容,懂得人生哲理,學習表達方法”作爲教學重點。

三、觀察分析說學情

應該說,六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過失敗的體驗,很可能與頂碗少年在某些地方產生共鳴,容易激發起學生向頂碗少年學習百折不撓的精神的熱情。但他們對“驚心動魄”的感受與理解可能不是那麼深刻。這是上課之前我們就充分估計了的。另外,怎樣在學習體驗的同時受到語言的薰陶與感染,學習表達方法也是教師應該充分考慮的。

其實,學情的估計也僅僅是預測而已,畢竟沒有事先充分了解學生,不知道學生的起點到底在哪裏。且待上課時去發現,去調整。

四、關注發展說教法學法

這篇課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摯、強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薰陶,但體會表演的“驚心動魄”並不容易。怎樣突破難點?我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做充分的教學準備。首先是教師準備,研讀教材,精選閱讀材料,製作多媒體課件。其次是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讓學生帶着充分的預習走進課文。二是選擇適合的學法與教法。學法上突出以讀爲主——理清順序初讀,直奔重點再讀,細節感悟品讀,角色想象朗讀,細節描寫範讀。教法上採取了四個策略:

1、讀題想象創情

在教師激情導入板書之後,讓學生二讀課題,邊讀邊在腦中閃現文中精彩畫面,並指名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爲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和課中的情感體驗作鋪墊。

2、咬文嚼字啓情

語言是有溫度的,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體現表演“驚心動魄”的場景、細節,抓住重點句,關鍵詞,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於細微處體會表演的“驚心動魄”。

3、角色體驗入情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其背後有無窮的韻味。要賦予語言鮮活的形象,使其充滿生命力,就要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悟豐富美好的情感。讀了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頂碗少年,站在這裏表演,你是什麼感覺?

4、想象朗讀表情。

五、優化組合說教學過程

圍繞着我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大教學環節:

(一)、揭題反饋,把握主要內容(此環節預計5分鐘)

此環節首先借單元導語導入,板書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接着讓學生齊讀課題,結合課前的預習想象畫面,描述畫面。對課前的

預習進行檢測,讓學生帶着充分的預習走進課文學習。然後引導學生理清課文順序,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內容,點撥學法。

【通過對課前安排的預習情況的檢測,既能督促學生認真預習新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二)、直奔中心,初識表演之驚心動魄。(此環節預計2分鐘)

一是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作者評價表演的話,引導理解“驚心動魄”,在追問的基礎上自然引出課文2—7自然段的學習。

(三)、聚焦細節,體會表演之驚心動魄。(此環節預計25分鐘)

在學生默讀2—7自然段,找重點、品細節、談感受、讀片段的基礎上,體會表演的驚心動魄。

(四)、想象、寫話,獲得人生啓示。(此環節預計8分鐘)

此環節雖短,但很重要。在這個環節教學之前,我給了一個鋪墊:引導想象老者的話。再讓學生聯繫開頭與結尾,認真讀,讀出體會。人生啓示的獲得就水到渠成了。

六、回味課堂說反思

回看教學流程,把握一個“情”字,勾畫一根主線,牢記四個目標,抓住三個細節,課中有悟有讀,教學上有細節有“粗節”。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課堂上也生成了一些精彩。上完這節競賽課,我想了很多,現將自己的教學感受與各位同行分享。

1、精心預設,分步落實教學目標

本節課我確定了四個教學目標,怎樣在各個環節去落實?我是這樣做的:課前20分鐘預習解決課文讀正確的問題,糾正相關字的讀音;課上讀悟環節多種方式讀,體會與讀齊頭並進。如此,第一個教學目標順利達成。“弄清課文內容,瞭解表達吮吸”在第一個教學環節落實,“懂得人生哲理”在第四教學環節落實。第三個教學環節主要達成第三、四個教學目標。

另外,關於人生哲理的感悟,雖然教學目標照搬教學參考時寫的是“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實際教學時,並沒有牽引着學生往“失敗乃成功之母”上靠,重在獲得人生啓示。

2、創新讀題,搭設把握主要內容的階梯

把握主要內容是高年段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導高年級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直接讓學生說,效果不好。“要素串聯法”無疑很方便。但在這樣的競賽課裏,如何體現?難度大。我根據學生實際,在“要素串聯法”中加入畫面想象的因子,讓學生兩次讀課題,邊讀邊想象文中的精彩畫面,爲學生搭了一步臺階。今天是第五次實踐,效果很好。

3、善用媒體,幫助體會場面宏大

在集體備課時,我們認爲“表演場所”是一個切入點,值得好好咀嚼。我們研讀教材時,從文字中找到兩個詞“座無虛席”“異國旅遊者”。相信學生也能找到。但是,如果僅僅抓“座無虛席”體會人多,抓“異國旅遊者”體會演出的重要性,似乎有點空中樓閣,感受不出環境氣勢的驚心動魄。怎麼辦?在教研組老師的提醒了,我選擇了圖片。雖然我一貫反對用圖片,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告訴我,圖片幫助學生體會了場面的宏大。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給足了學生自主感悟的時間,給足了學生想象表達的空間,注重了學法指導,真正落實了讀寫訓練。但是課堂上仍然有美麗的遺憾,比如學生的寫話那麼精彩,可我忙於結束課以保持課堂教學的完整性,所以只交流了兩個孩子,沒讓學生充分展示。其實,我也可以講優秀學生作品收起來,疊加在一起,用實物投影儀一起展示。另外,感覺整節課環節雖緊湊,學生髮言雖精彩,但總感覺語言不夠鮮活,課不夠靈動。以後我會慢慢改進,真正讓我的語文課堂高效起來。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它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讚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分析教材,依據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還分析了這一課的德育滲透點。

1、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2、能力訓練點:

⑴培養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五、德育滲透點

1、透過正太郎和狐狸的親密關係,讓學生從小樹立愛惜、保護動物的意識。

2、透過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其中我把……放在了重中之重。

【談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談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教案時我充分考慮了教學重難點,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並捕捉學生情感思想上的變化,使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析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我班的學生也比較活躍,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

【講過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情況以後,爲了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我始終以學生自學、討論交流貫穿全課。主要教學過程設計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首先出示課件:我們學過了狐狸和烏鴉,狐假虎威等課文,能說說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嗎?看着伴隨自己成長的故事插圖,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對狐狸的印象。可我卻話鋒一轉:一直以來老師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樣,可讀了一篇文章後,我反而非常佩服狐狸,想知道爲什麼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開始聚精會神地讀課文,看得出他們已被課文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初讀後,我順勢問道:“有什麼想說的嗎?”孩子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兩隻老狐狸爲救出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這種生死與共的親情,挺讓人感動的。“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爲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蠻有人情味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和討論課文內容。而且告訴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維觀點。這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我把它們歸結爲三大類:

1、老狐狸爲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爲什麼能和狐狸建立親密關係,並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課文爲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爲題目?接下來讓學生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誰能自己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此舉再次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使學生主動積極投入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感受、體驗、理解文本。

在交流過程中,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合作。可說來說去,我發現孩子們始終圍繞前兩個問題在說,而無一人提及第三個問題。經詢問才知他們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明白一些但想法不成熟不敢說。在那一刻我感覺到每個孩子都產生了合作的慾望,於是抓住這一契機,讓孩子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交流後的彙報證明了我的選擇是對的。當時的課堂是這樣的:(播放錄像)

這一環節通過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通過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學生也逐步感悟到: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更重要的是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的這

種感人至深的親情,衝擊着孩子們的心靈,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之情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生根發芽。

四、表達心聲,昇華主題

孩子們沉浸在狐狸一家的親情中,我趁機放上一段略帶傷感的音樂,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心中涌動的情感:自己讀一讀你感動的句子,句子裏包含狐狸的多少心聲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們能言,請替它們說一句心中的話吧。前面情感鋪墊,音樂的渲染,教師語言的感染,讓孩子們深深沉醉其中,孩子們的情感被點燃了,激發了,教室裏出現了動人的場面:空靈的音樂流淌着,孩子們動情地朗讀着,真誠地述說着,時間在這一刻彷彿靜止不動了,一種美妙的情感在教室裏傳遞着。聽聽孩子們替狐狸表達的心聲: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保護你的;我的兒子,無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的;人們啊!如果你們都能像正太郎一樣愛護我們該多好啊!……孩子們真正走進課文了,融進課文了,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個。

面對孩子們的`如癡如醉,我被深深感染了,可內心總覺得還缺少些什麼,這時剛好班上侯文麗同學發言說:“老狐狸爲救小狐狸、想盡了辦法,甚至不顧生命危險,它們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使我非常感動,這讓我想起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他的話一下子使我豁然開朗,原來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的昇華、情感的碰撞和來自內心深處的東西。於是我順勢說“侯文麗同學的體會感人至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對待孩子的愛是那麼偉大,無私,而我們作爲孩子有沒有象父母愛孩子一樣的心愛父母呢?”沒想到同學們齊刷刷地回答:“沒有!”隨即又馬上改口,齊聲道:“有!”這個自相矛盾、在幾秒鐘之內改變主意的說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說說爲什麼同樣一個問題,在短短几秒鐘內,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課堂頓時沸騰了,同學們爲了表明自己的心跡,幾乎每個人都舉起了小手,有的人激動地回憶起自己生病時媽媽無微不至照顧的事,有的後悔地回憶起自己頂撞父母的事,有的盡情地回憶自己孝敬父母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認爲,在對待父母的愛上,自己做得不夠,以後應該象父母愛自己一樣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後我又充滿激情地說“你們有父母的愛是快樂的,父母有你們的敬是幸福的,返回大森林的狐狸一家又怎樣呢?(出示課文插圖)你能續寫這個故事嗎?課上到這裏,孩子們心潮澎湃,心中激起情感的漣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續寫故事的提出,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一篇篇充滿愛心,承載祝福的文章便應運而生了。

【想成功】

整堂課我被文中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感動了,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發了學生的情,使課堂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情感包圍着,這份情感隨着讀書的深入,對話的深入瀰漫開來,散發到教室裏每一個角落,滲進每一個人的心田。

【思失敗】

一節課有成功的亮點,也必有失敗的遺憾,反思整堂課,我對於培養學生從小樹立愛惜、保護動物的意識一處做得不夠到位,其實孩子們這一思維的火花在表達心聲,昇華主題一節中,替狐狸表達心聲時就曾閃現過:人們啊!如果你們都能像正太郎一樣愛護我們該多好啊!如果這時我引向深處:學了這篇課文,你打算以後怎麼做?感動於正太郎所作所爲,感動於狐狸一家親情的孩子們必能從內心深處,發出保護動物的呼籲。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卻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保護動物的意識便深深印在學生心中。

【結束語】

課堂應該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樂園,而不僅僅是表演的天地;課堂應該是學生豐富個性、健全人格的場域,而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工作間;課堂應該是滋養性情、陶冶性靈的生態環境,而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簡單循環。這是教師的需要,這是學生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正所謂心隨我動,我隨心動,動中有你,動中有我,動中昇華,動中提高,那麼就讓我們帶着這份心動用生命去喚起生命,用真誠激發真誠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

一汪翠綠的湖水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羣快樂的海鷗相依相隨,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圖畫。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老人與世長辭,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這是何等悲壯的場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讓我讀過之後不得不爲人和動物之間有這樣真摯的情感而動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爲此,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過程】

因爲本課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首先我請同學們回顧本文的主要內容,並進行填空,從而引出新課。

分析課文主要由兩個問題出發:找一找老人愛海鷗的句子進行體會;走進海鷗不捨老人的片段。分別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和海鷗懷念老人的深深情誼。

在感悟中,注重讀議結合,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例如: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 “只爲個海鷗送餐”;老人一聲呼喚,海鷗“應聲而來”,在老人邊走邊放的節奏中“起起落落”……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在學生充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情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讀、悟課文的第二部分,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義。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

在教學中我還蒐集了一些課外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海鷗老人的做法感觸更深,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感情。

總之,本課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閱讀體驗。在設計和實施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上課一開始,我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文,試讀課文。然後簡要地解題,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楊震的資料。接着,我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提出疑難字詞,大家一起交流。如:遷、故、謁見、子、君不知故人、何謂等。

二、讀出古文韻味

小學安排了古文的學習,重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瞭解祖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初步感悟古文簡約、精練的特點。

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採取多樣的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感悟古文的韻味。如:自讀、互讀、細讀、分角色讀等。教師範背範讀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老師範讀時,語速適當放慢些,讓學生仔細聽,聽清楚老師朗讀時的語氣、停頓、重音等,並在課文上做好記號。接着,讓基礎較好的同學來朗讀,師生一起評議。最後,讓大家根據自己的筆記和理解自由朗讀,同桌互讀或小組讀,上臺示範讀。

學生在反覆吟誦中基本能理解課文的意思,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感悟到古文琅琅上口用句簡約含義豐富的特點。

三、感悟人文內涵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覆的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基本明確課文的主旨,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這時,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人文內涵顯得水到渠成。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一,課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楊震的高尚行爲表現在哪裏?其二,結合現實生活,說說今天閱讀此文的意義。

通過小組討論,代表彙報,老師點撥,同學們很快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誠信是一個人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惟有誠信才能立足於社會,惟有誠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寧。無論是爲官還是做人,以誠對己,以誠待人,慎微慎獨,時刻記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的古訓,時刻記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決不可以因別人不知道就寬容和放縱自己。特別是爲官者,更應該自省、自警、自戒。

同學們的認識在對話中提升,師生的心靈在對話中得到洗滌,並不斷清澈起來。最後,引導同學們對照課後的譯文,再次閱讀,整體感悟古文的簡約和精練。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帶着滿懷的好心情,我和五(1)班的同學們一起去山中訪友。短短的四十分鐘眨眼而過,我不知道有沒有給各位評委老師帶來好心情。那麼下面就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反思一下有沒有達到簡單、有效。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定位和內容選擇上,這篇課文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都是描寫景物的,但和之前學過描寫景物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截然不同。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蘊涵着作者真摯而濃烈的情感。學習這些文章,使學生從中既能得到語文的滋養,又能得到美的陶冶,從而激發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爲了讓同學們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體會到這種情感。我選擇了最能表達情感的三、四、五自然段作爲主要的教學內容。這樣處理,爲後面的教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我想說說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化。因爲是高年級的同學,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況且這篇文章句句含情,很適合同學們朗讀。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以讀爲主,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在讀中領悟表達上的特點;在讀中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人文薰陶。我的主導主要放在引導同學們學習語言文字上。在教學環節上,從課文的導入到默讀,以及到品味課文內容,再到最後的回顧拓展,力求簡單有效。例如第四自然段的讀中想象、質疑導讀,第五自然段的配樂朗讀,我想都落到實處,紮紮實實訓練了同學們的語言文字能力。

第三談談我的教學過程。整堂課我以爲什麼用山中訪友作爲題目展開教學。我想這一堂課留在同學們心中的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是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文章濃濃的深情,領悟到文章中獨特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當然教學無止境,希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六年級《山中訪友》說課稿

學習目標:

(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3、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溫習內容。學生帶着幾個小問題去讀。(快速默讀)

1、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用筆做上記號)

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

2、內容寫的是自然景物,爲何題爲山中訪友?這樣行文有什麼好處?你感受到什麼?

課文以山中訪友爲題是因爲作者十分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體現出作者與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二.討論問題2(題略,見前面)

1.設下懸念,使人產生追問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誰,是什麼樣朋友。

2.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這是課後第一題中第2小題:作者爲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的答案)

3.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提問,啓發學生回答。

1.作者都是怎樣稱呼這些朋友的?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鼓勵也許是一個眼神、鼓勵也許是一句讚美的話語,它像一股清泉滋潤着人們的心靈,鼓起了人們的勇氣,更給了他人可貴的自信。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詩一般的語言造就了一個學琴少年在音樂的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文中講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愛好者,開始學琴時不掌握要領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喪、自卑。我來到了一片樹林中邂逅了一位稱自己耳聾的老婦人,在她的鼓勵和激發下,我重拾信心,堅持不懈地練習,最終當我已拉成曲調時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她根本不是聾子,而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發了我的刻苦精神。讀罷此文,我不由得唏噓不已,爲人物前後的突變感到吃驚,爲文中“我”刻苦練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對老一代音樂人對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呵護和鼓勵感到無比欣慰。課題“唯一的聽衆”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內在還隱含着對我拉小提琴的鼓勵和引導,是貫穿文章的線索,是文本核心價值所在。在寫作上設置了懸念,結尾出人意料。我將帶領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描寫老太太語言的句子,走入人物的內心,凸現人物的精神世界。

【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語言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細閱讀文章,邊讀邊思,體會“我”學琴的心路歷程,並且補白想象。

3、解老太太對我一份特殊的關愛和鼓勵,感受她可親可敬的形象。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體會老人語言的內在含義,感受老人對我的幫助、鼓勵,感受她可親可敬的形象。

【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

1、課前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梁祝》請學生欣賞。因爲學生對小提琴瞭解不多,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會欣賞,因此用音樂導入學習,讓學生對小提琴取得有沒有初步的感受,並由此想到,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二、學習課文1和14自然段

1、我讓學生分別讀課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來看看我在學琴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樂白癡變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並能在成千上萬觀衆面前演奏。此時,學生心中都會產生一個疑問:我爲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就帶着心中的疑問去文中尋找答案。

三、品讀感悟

這一塊我抓兩條線索進行教學,一是抓老太太的幾處語言,讓學生細細體會。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動上的轉變。

1、小組合作學習課文,體會老人每次說的話的含義及對我的影響:

接着小組討論,老太太說這些話的用意。第一處: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營造寬鬆和諧的談話氛圍。第二處:鼓勵我拉給她聽,並聲稱自己是個聾子。激發我拉琴的慾望。第三處:請求做我的聽衆,願意用心聽取。第四處,由衷的誇讚我,激發我信心。第五處,不失時機地鼓勵我,給我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也讓學生理出一條我的心理活動的線索來,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沒有信心、有些自信了、到最後的充滿信心。引導學生思考我變得自信起來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勵和讚美。在彙報第8小節,找出我練琴時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找變化,練琴時的動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終歸結到我對學琴的信心。我的轉變都來源於老太太真誠的鼓勵和讚美。由此得出,我由一名音樂白癡轉變成真正的小提琴手的原因一方面是老人對我默默地關注、持久的關懷、真誠的鼓勵,使我有了自信,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刻苦的練習。在學生對老人有了充分的瞭解後,我再問: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這是學生的回答就由慈祥、善良上升到了對老人美好品質的理解上。

2、引出妹妹這一角色,問:妹妹這一角色在文中並不重要,我們能否刪去呢?學生自己從文中尋找答案,通過妹妹的語言,我知道了這位老人並不是一個聾子,而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再次感受老人她美好善良的心。這時我再問一句:假如在初見老人之時,老人就告訴我他的真實身份,那我又會如何?從而使學生明白,老人她還是一位有着高超教育技

巧的教育家。

3、再讀課文最後一段時,我主要抓住課文最後一句話,問:我爲什麼每當拿起小提琴,就會想起這位老人,我唯一的聽衆呢?使學生明白,我的成功離不開這位老人,這也表達出了作者一直對老人心懷感激之情。

四、拓展練習

1、你學完課文之後,我想對老人說_________,我還想對小提琴手說_________,我最想對自己說_________。

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這位老人一樣,一直默默鼓勵你,支持你,幫助你的人呢?

五、小練筆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幫助過你的人,請選取這個人給予你幫助的事例,要着重突出你的心理變化過程。

【板書設計】

唯一的聽衆

音樂白癡————→真正的小提琴手

老人:關懷、幫助、鼓勵、信心

我:自信+勤奮刻苦

【教學反思】

1、大力使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爲一談。於是,學生劃批、彙報時應以老人爲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點突出了,又無遺漏,學生在閱讀時,除了彙報對老教授的特點品質以外,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獲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進行拓展練習之時,你想對老教授說什麼這一問時,同學們有不少精彩的發言,徐靈珊同學說道的,“如果說老教授是一個梯子,那我就是從這個梯子攀上了高峯,如果說老教授是一艘船,那我就是乘着這艘船駛上了成功的彼岸。”“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沒有給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導,但給予了我源源不斷的信心與勇氣”等等這樣精彩的言論。可以看出,同學們能對文章有一個獨特的理解。

2、教學完本課,我可以感受到我最大的不足之處就在於對學生的朗讀上指導不夠,學生讀得太快,效果不好。在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時,我設計的是全班配樂朗讀,我專門挑選了《月光奏鳴曲》來作背景音樂,但是學生讀得太快,沒有讀出效果來,這一點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3、由於我教學的容量比較大,在各環節的授課中,感覺還是不夠深入,應該細細的品位其中的深刻含義。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尊敬的評委老師:

您們好!

《小抄寫員》是一篇傳統課文,下面我就從五個方面對這篇的教學進行說課。

首先,我來說一說教材與學情。

《小抄寫員》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衝突”中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叫做敘利奧的孩子,雖然才12歲,卻相當的懂事。爲了幫助父親維持家中的生活,減輕父親的重荷,默默幫助父親工作,雖被誤解仍堅持這樣做的故事,讚揚了他小小年紀懂得關心體貼父母、勇於承擔家庭責任的美德。

這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結構嚴謹。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感染力,情節相當感人。另外,《小抄寫員》一課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思想品質,這既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本文故事性強,文中的主人公是個與學生年齡相仿的孩子,文中寫的又是發生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相關的事,學生比較熟悉,生活中學生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因此學生在理解上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這樣的教材特點與現實學情的指導下,那麼第二方面,我來說一說教學目標。

這篇篇幅較長,詞彙也不少。另外,選編這篇,無論從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還是從語文學習上看都很有現實意義。所以我認爲,教學本文應該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和理解重點詞語;二是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愛父母、愛家庭的教育;三是領悟心理描寫對錶現人物思想品格的作用。 其中,六年級的學生對第一個教學目標具備一定的自己解決能力教師只做引導,而第二和第三個目標,纔是本文教學應該把握住的重難點。

在以上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第三,我來說一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以這一理念爲指導貫穿教學始終。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將文本融入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生則通過對一系列精彩細緻的心理描寫的品讀來設身處地的體會敘利奧所受的委屈,並借用引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產生感情的昇華,從而被敘利奧對父親、對家人深深的愛所打動。

第四方面,我就來重點說一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的教學,我設計了三個板塊,簡而言之就是六個字:回憶、體會、總結。

第一板塊用回憶來導入新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通過板書(見板書一)展示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概括出敘利奧是個懂事、體諒父母、愛家人的好孩子。

第二板塊是體會人物思想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6—24自然段,畫出你體會最深的語句,並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也能從這一教學環節中展現。同時,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對六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能力的一個檢驗。在學生彙報自己體會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引導學生以敘利奧的心理活動的語句爲主線解讀體會,同時追問出父親的態度變化作爲副線,環環相扣,深入理解。

接着,重點研讀第23自然段,並指導朗讀。這是精讀的一個點,本堂課算不算成功,也就要看這個閃光點有沒有閃亮起來。利用小黑板展示這一整段的心理描寫,這一段心理獨白表現的是兒子對父親的愛,展現了兒子被誤解後痛苦的心情。在本段的研讀中,通過引導學生對 “刀割”“竟”“只要”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去體會不能失去爸爸的愛。通過對“啊,爸爸!沒有您的愛,我是活不下去的。”等重點語句的品讀去理解失去爸爸愛的痛苦與煎熬,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之後,進行了幾個回合的引讀,讓學生將體會出的情感在朗讀中加深,讓感情在自己的讀書聲中昇華,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感動自己和他人。

最後,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暢所欲言,如果受誤解的是你,你會怎樣,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這一部分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環節。這既一個說話練習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應該如何處理家庭中與父母的衝突;同時,作爲本課最後一個重要環節,也可以檢驗本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收穫。

第三板塊,對本文進行一個簡單總結,修改板書(見板書二),提煉“愛”的主題。讓學生學會在家庭中承擔一份責任,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最後,我說一說教學反思。

本文的教學設計基本能夠達成預設教學目標,但有一個地方值得探討,第二個環節一開始讓學生默讀課文6-24自然段,畫出體會最深的語句。本文的細節描寫遍佈全文,不應該給學生劃定閱讀範圍,束縛學生思考的空間。另外,本文的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機制有一定的考察性,許多地方需要教師靈活處理,如何評價學生在預設之外的答案,如何將學生瑣碎的體會串聯起來,引向本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機制,這是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最應該努力探索,尋求進步的方向。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

這篇文章被譽爲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感情。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於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第4——8自然段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比喻等表達方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了自己的兄弟朋友,字裏行間處處充滿着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反覆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這篇課文處於第四組中,這一組的主題是“珍愛我們的家園”,其學習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繫實際,深入思考。同時,積極行動起來,爲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嗡嗡、麋鹿、駿馬、雄鷹、潺潺、松脂、嬰兒、眷戀”9個詞語,並理解“神聖”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體會深刻的句子,揣摩優美的語句,來理解土地的神聖。

3、體會人類與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本課的學習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一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二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說教法

本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被譽爲有史以來在環保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說。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文,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逐漸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四、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爲了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更爲了與教法密切配合,我儘可能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來掌握,讓他們自主學習,以情感朗讀來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填空( )的土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各抒己見。緊接着,我便直接揭示課題,與學生一起進入學習新課文的情境中。

(二)整體感知,認識字詞

這一環節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詞語產生聯想,進而走入課文,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初步體會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通過讀詞,一方面糾正了詞語的讀音、理解了部分詞語的意思,另一方面又由詞語學習引入課文的學習。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三)看圖片,入情境

爲了激發學生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用一系列美麗的圖片向學生展示了這片土地的神奇與美好。讓學生進一步走進這片神聖的土地,感受它的魅力,體會印第安人對它的熱愛。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圍繞“西雅圖對白人提出的三個具體要求是什麼?”這一問題展開,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分三個方面寫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我還與學生一起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課文寓意深沉,內涵豐富,是教學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如,我抓住“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這樣內涵豐富的語句,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藉助生活事例和經驗來理解,使教學的難點在學生深刻的體會中得以突破。

(五)總結昇華,加深體會

這一環節是對學生學習本文的一個鞏固和提升。對此,我設計了這麼一個問題:“難道只有印第安人的土地是神聖的,而我們的土地就不神聖了嗎?”此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而這正是我的目的。於是我便列舉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破壞環境的一些事例,加深學生的認識與體會,讓他們明白我們也要熱愛我們生活的土地,讓環保的意識深紮在學生的心中。

六、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特色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所以板書也使用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示,既快捷,又直觀:

善待河水

照管好空氣

照顧好動物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我說課的題目是《燈光》。我說課的內容可分爲這樣五個環節: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燈光》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大多以革命故事爲題材,學習這些文章,可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美好情感的薰陶。《燈光》是一篇回憶性文章。主體部分通過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爲理想而獻身的革命精神,說明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課文內容通俗易懂,飽含深情,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教育的優秀教材。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得到有的放矢,收到理想的效果。接下來我說一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來自父母親人和祖國大家庭等各個方面的關愛,戰爭、犧牲,這些對他們來說已顯得比較陌生。基於學生的這種情況,依據教材特點,我爲本課擬定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是: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3、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作出的貢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這一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能正確的運用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接下來我說一下教法及學法:

三、說教法及學法

1、教法

依據本課目標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我採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進行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點撥方法,使學生能圍繞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合作,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學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依據教材特點及本班的學情,我引導學生採用“朗讀法”、“情感體驗法”、“討論法”、“批註法”進行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認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而合理的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接下來我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這樣六個板塊: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深入探究→拓展訓練,瞻仰英雄→結束語→作業設計

我認爲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本課學習的內容。

(一)導入新課

本課我是這樣導入的:

先出示課件,展示這樣幾個關於燈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之後與學生談話:這幾個圖片美嗎?你認爲燈光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學生討論後總結:是啊,燈光不僅可以爲我們驅走黑暗,帶來光明,它還點綴着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爲我們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燈光的故事,那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當代作家王願堅的《燈光》。

魏書生老師曾說:“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本課的導語直觀、形象,吸引力強,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興趣正濃時,我馬上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第二板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板塊中,我讓學生帶着兩個任務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劃出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並檢查學生對下面幾個詞語的理解:

胸牆

憧憬

千鈞一髮

【設題目的】

這個任務,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落實字音、詞意的教學。

2、想一想,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題目的】

這個問題,可鍛練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能力,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這也符合《新課標》對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要求。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這個板塊中,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教師點撥爲輔,引導學生解決這樣幾個問題:

1.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是寫現

在的事,哪些是回憶往事?並說說是什麼引發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

【設題目的】

這個問題,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聯系全文內容,理解“多好啊”一句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

2.戰鬥開始之前郝副營長在幹什麼?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當學生完成這個任務以後,我又引導學生品讀“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和“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兩句話,想象下一刻郝副營長在想些什麼?

【設題目的】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深入人物內心,想過想象,體會郝副營長對光明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爲如此,郝副營長才會爲了革命的勝利,而毫不猶豫地現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並相機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9、10兩個自然段,體會革命先烈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3.“這位年輕的戰士,不顧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這句話仔細閱讀,想一想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讀過之後你有何感想?

【設題目的】

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設計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郝副營長及無數個像他那樣的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懂得報答。

4.假如你是郝副營長所帶領的突擊隊中的一員,在他要燒書爲部隊指路時,你會對他說什麼?請聯繫全文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與郝副營長的對話。

【設題目的】

本題首先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可以面對面地與先烈交流,加深學生對烈士形象的認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瞻仰英雄

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像郝副營長這樣的革命烈士,你還知道多少,請選出自己最熟悉的一個爲大家講一講關於他的故事。

【設題目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題通過學生講故事的形式,以點帶面,可使烈士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鮮明,從而再次激發學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五)結束語:

本課的結束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光線暗了,又有那電燈爲我們送來光明,這樣的生活,不正是郝副營長以及無數個像他一樣的烈士所憧憬的嗎?學完本文,我真想對他們說:“你們看,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好好工作,我們定會讓祖國因我們的存在而更加強大!

我相信,這感情四溢的結束語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愛烈士、愛祖國的強烈情感,我更相信,此時此刻,學生一定有話想說,且不吐不快,於是,我相機佈置了這樣一個作業:

(六)作業設計

同學們學習了本文,老師相信,你一定收穫不小,也一定會有許多話要對我們的革命烈士說,那就請大家以筆代口,把它寫出來吧!

請以“郝副營長,我想對您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學生完成這個作業,本課的各種教學任務,也就真正徹底地得以實現了。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本課的板書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用對聯的形式讚揚了烈士高貴的革命精神,直觀、形象,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自我評價

以上就是我對《燈光》這篇課文的教學預設,在教學過程中,以朗讀爲主,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品自悟,然後小組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當然,其中也存在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