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合集8篇

學識都 人氣:2.05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合集8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爲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爲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爲: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

(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瞭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爲什麼猜不着?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3、觀看錄像,積累經驗: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像把幼兒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爲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爲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視幼兒音樂能力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而音樂遊戲的方式更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在日常與幼兒的交談中,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電腦。我就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剪輯了佚名的音樂《打字機》。這是一首歡快活潑、詼諧有趣的標題音樂。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添加音樂進去,培養幼兒在音樂當中的表現能力,增強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培養幼兒認真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表現音樂,我根據樂曲的曲式結構、音響所表現的內容,合理地編配了情境遊戲情節:扮演電腦及打電腦的人,幼兒根據音樂節奏進行創編動作表演。爲此,我設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通過擺放圖譜和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樂曲,初步學會表現音樂。

2.在情境遊戲中培養幼兒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及合作能力。

3.體驗雙人合作遊戲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幼兒仔細傾聽音樂的習慣,讓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難點是在遊戲中讓幼兒聽音樂創編動作表現,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爲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幫助幼兒熟悉音樂,我準備了以下材料:剪輯樂曲、自制大圖譜一張,自制幼兒人手一份小圖譜。

在整個活動組織過程中,以完整欣賞--動作表演這一主線索展開,每一步都預設了不同的目標,層次感很明瞭。教師先通過談話導入,讓幼兒瞭解鼠標、鍵盤,讓幼兒完整傾聽音樂,然後幫助幼兒熟悉音樂,重點去掌握音樂中點鼠標的“叮”的聲音,這個過程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完成。

1.聽音樂,欣賞老師做打電腦的動作。

2.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旋律。

A.教師出示兩個標誌,請幼兒看標記來選擇,哪個代表鍵盤,哪個代表鼠標?

B.幫助幼兒將圖譜補充完整,反覆仔細的傾聽音樂,瞭解旋律中點鼠標的聲音。

3.組織幼兒重點掌握樂曲中的5次快速點鼠標的聲音,並用動作進行練習。

4.幼兒看圖譜,聽音樂進行完整的練習打電腦。

5.玩遊戲,幫助幼兒再次完整的練習點鼠標的節奏。

在難點部分我運用了小椅子道具和情景角色扮演的(一老師扮演打電腦的人,一老師扮演電腦)的方法來吸引幼兒,並巧妙運用了播放動物世界這個情節,既讓他們反覆練習,又讓幼兒感到不乏味。在最後的完整幾遍練習中,教師引入幼兒進入了合作,幼兒互扮打電腦的人和電腦,。在幼兒富有表現力的表演感染下,把整堂課推向了高潮,幼兒情趣高漲,餘有爲盡。最後結束活動環節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一起玩打電腦的遊戲!

以上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些意圖和想法,希望本節課能爲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更希望大家爲本節課留下更好的建議。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瑞吉歐主張"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認識樹葉》這一活動是在平時到戶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樹葉身上怎麼會有花紋""爲什麼樹葉會掉下來"等等,孩子們有問不完的問題。

新《綱要》中科學領域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經驗,葉子是我們生活中唾手可及的教育資源,它的內部構造也非常有趣,此我設計了此活動。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細緻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層層深入開展活動。從不同角度出發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爲:

1.能用觀察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2.瞭解葉子的構成葉肉、葉柄和葉脈,知道葉子有葉綠素

3.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的興趣

重點: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難點:瞭解葉子的構成,知道葉子有葉綠素。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徵,然後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葉子的不同,接着通過比較引導幼兒發現每一種不同的葉子都有葉肉、葉柄和葉脈,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葉子有葉綠素。

三、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

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以撿落葉來引發活動、激發興趣。

2.問題設置法

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激發興趣的提問:這些樹葉是從那裏來的?激發情感的提問:

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做朋友並說一說它像什麼?摸上去有什麼感覺?是什麼顏色?你們還見過哪些葉子?它們都有葉肉、葉柄和葉脈嗎?它們的葉肉、葉脈、葉柄在哪裏?使幼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進取。

3.操作法

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從而獲得感性經驗。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激發興趣(拾落葉)

播放音樂,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從樹上飄落的葉子,配合音樂模擬葉子飄蕩。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幼兒小樹葉隨音樂做動作,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樹葉。

第二部分: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發現樹葉的特徵)

通過讓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做朋友並說一說它像什麼?摸上去有什麼感覺?是什麼顏色的?這一啓發性合理想象,來引發出一片葉子有不同的想象。例如:"這片樹葉(楊樹葉)像什麼?""扇子""它還像什麼?"教師可以再次啓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

第三部分:讓幼兒感知不同的葉子都有相同的結構

讓幼兒觀察樹葉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主要運用小組交流--個別交流--結合掛圖展示葉子的各部分構成讓幼兒瞭解。再通過一系列的啓發性問題:你們還見過哪些葉子?它們都有葉肉、葉柄和葉脈嗎?它們的葉肉、葉脈、葉柄在哪裏?來引導幼兒發現每一種不同的葉子都有葉肉、葉脈、葉柄。

第四部分:是爲幼兒創造實驗的機會,瞭解葉子的成份

葉子除了這些葉肉、葉柄、葉脈,葉子還有什麼祕密呢?讓幼兒進行實驗,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放適量的葉子,把葉子捶爛後,引導幼兒觀察和交流自己的發現。然後教師進行小結:葉子捶爛後會出現了一些綠綠的汁,是因爲葉肉裏有許多的綠色素,它叫葉綠素,這些葉綠素能夠製造出氧氣,還可以幫助我們淨化環境。葉子如果沒有了葉綠素就不能吸收水份就會離開樹媽媽。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通過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而教師不再是教練式的指揮者,也不是混同於幼兒的玩伴,而是與幼兒協調着,合作着去探究發現問題。

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歡的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摸上去是什麼感覺?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麼?它的媽媽是誰?

(四)體會成功的喜悅(課間操)

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並於它們一同跳舞。

(五)知識拓展(知道樹的種類、作用)

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瞭解其他樹的種類。組織幼兒互相交流並討論樹木有什麼作用,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樹木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做個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六、延伸活動(製作葉子畫)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製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爲,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爲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基於這樣一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說說爲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爲幼兒的終生髮展作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說說,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爲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爲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干。

4、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四、說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並沒有刻意選用什麼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說的:幼兒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天天在變,日日在長,因此,無論用什麼方法,只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就是最佳的方法,雖說教無定法,但是較必有法,簡單的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解法

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投影儀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情景體驗法

另外,我運用了CD和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非淺,迫壞自然生態環境必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事實勝於雄辯",殘酷的現實情景再現,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個靚點。

三、動手操作法

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一種宣泄,爲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一)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幼兒收集到照片,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博覽會,一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你認識哪些樹是怎麼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給幼兒留有餘地,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介紹樹,幼兒觀察後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樹的圖片,照片拿過來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請幼兒講解自己的知識,和同伴分享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表闡述能力,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其餘幼兒在通過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解直接獲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識碰撞的同時積累經驗。

(二)第二部分,觀看CD和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運用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把教師難以講解說清,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難懂的知識,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生動的告訴幼兒,更聚說服力。幼兒從感知到理解,多媒體的運用恰倒好處,並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突出重點。

1、播放沙塵暴侵襲的片段,畫面中人們頭裹紗巾在風沙中艱難地行走,司機因看不清道路發生車禍,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家離失所的場面,同齡兒童因此失學。

3、小動物搬家。

通過觀看,幼兒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加上教師適當的提問,更加有助於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彙總。"爲什麼小動物會搬家""爲什麼會山洪爆發"這些問題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兒想到因爲沒有樹纔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三)討論

抓住這一思維我立即展開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遷移幼兒新獲得的知識經驗。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拋向幼兒:"你認爲植樹造林有什麼用呢"通過集體商討,小組討論,個別提問,教師巡迴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的知識在這裏作一個大彙總,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檢查,在討論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間接獲取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兒的想法:防塵防沙,固土,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

最後讓幼兒判斷一組圖片:亂砍伐樹木,攀登樹木,在樹枝上懸掛物品,搖晃樹木,給小樹苗澆水,拔草,鬆土,爲小樹苗加上防護攔等讓幼兒正確的判斷這些行爲的真僞,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我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利用課後延伸時間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地去植樹,藉機還可以滲透3月12日是植樹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此時,也真正的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實效性,形成良好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爲幼兒的一生髮展作好了準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

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說說我家的人》。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溫暖與親情關係會影響幼兒對人與社會的態度,幼兒對家庭的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的道路。幼兒自己家裏的人,幼兒並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不是非常瞭解。“說說我家的人”是透過幼兒熟悉的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並透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與家庭的瞭解,幫忙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說,“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與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有服務於幼兒生活。所以我選取了本次活動。鑑於對以上資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

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愛。

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與愛作爲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爲難點。

爲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於活動前與幼兒討論調查的結果。

2.教具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帶給擺放照片的版面

(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法有:

(1)啓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的。透過啓發提問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2)討論法:透過師幼、幼幼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瞭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到達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透過繪畫製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與愛家庭的情感。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用心的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的方法有:

(1)調查法:透過對家人的調查,激發幼兒瞭解家人的用心性。

(2)記錄法:透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並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的瞭解。

四、說活動過程

1.導入。老師那裏有一張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與我,小朋友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的全家福,並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透過對照片上的人的瞭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的興趣,幼兒非常快進入主題。

2.介紹家人。

(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與調查表,教師透過提問照片上的人是誰、做什麼的、喜歡什麼、生日是什麼時候啓發幼兒介紹對自己的家人的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的初步瞭解。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並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的頭像、媽媽可畫女人的頭像;生日可用數字,能夠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的顏色可用相應的彩色筆塗畫出來;職業能夠畫相應的標誌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與愛以及記錄的方式,既鍛鍊了幼兒的思維潛力,動腦筋用心思考記錄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一齊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說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爲主體,幼兒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3.製作家庭小檔案

(1)請幼兒透過繪畫製作自己的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本環節透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的瞭解。

(2)在家庭小檔案的首頁畫上自己的全家福,與補充的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

4.課堂小結,對幼兒製作的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

5.延伸活動

(1)將全家福照片佈置在牆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與交流。

(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資料。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透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與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潛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的獲得。

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的獲得。

我說課的資料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注:在說課時要聲音洪亮,要有起伏,要與評委進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脫稿的狀況下完成說課。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各位評委:

我參賽的教學活動是大班綜合活動《拔苗助長》這個活動將語言和音樂有機的整和起來。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我國的。象“自相矛盾”“刻舟求劍”這樣的成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些經典的成語故事,往往包含着較爲深刻的哲理,能否將寓意深刻的故事作爲活動內容,讓年齡小的孩子瞭解它,接納它,同時獲得多種能力的提高呢?

爲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借鑑了預知學習的理論,爲幼兒創設學習的情景,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的知識、技能應用到新的情境中,嘗試將故事與韻律結合,使幼兒多通道參與,自發的投入到看、想、說、做、讀中來,不僅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技能而且也在學習,怎樣學習怎樣生活和怎樣做人,將特別是重視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發展,情感的培養,因此我將目標定位於:

1、能用較連貫的語句表達畫面內容,並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初步理解作品內容,人物情感。

2、能根據故事情節和音樂中帶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詞語創編動作,並能符合音樂節奏,注意力集中,投入的進行表演。

3、充分享受表演帶來的樂趣。

爲完成教學目標,我將活動以這一主線,貫穿觀察——猜測——聯想——講述——創編——表演。

在活動的第一部分採用鮮豔的畫面將幼兒從相對疲塌、懶散、鬆懈的“低喚醒”狀態中喚醒,通過幼兒觀察,而圖片也是幼兒講述的憑藉物,爲了幫助幼兒理解任務的情感變化,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教師將第三幅圖也就是拔苗的情節隱藏起來,讓幼兒聯想和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變化,給予幼兒一個創造性表達的機會,根據這個文學作品中的人形象拓展想象,創編出了有趣的情節,最後共同尋求上故事發展的原因。這也符合大班語言教育的要求,通過預測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來幫助幼兒理解事件發展的前因後果,並鼓勵幼兒能按順序描述事件的主要經過。由於給了幼兒一個懸念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心給了幼兒一個展示的平臺,幼兒在學習時必然全身心地投入,充滿興趣。在講述過程中教師知識有引導的幾句問話,爲幼兒留有了更多講述的機會,同時採用自由結伴講述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使他們說的願望得到滿足和鼓勵。在教師引導的幾句話中教師提出“你是怎樣發愁的呢?”引導幼兒創編髮愁的動作,進一步理解人物的情緒變化。同時也爲音樂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第二部分中教師採用語氣作爲音樂與故事的連接點,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兒能順利遷移已有經驗,將更多精力投放到創編個性化的動作上來。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音樂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跟隨音樂的旋律,體會着音樂的韻味,內化着自己的理解,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再創於各種感官的表演下,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藝術素質,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定義。幼兒逐漸過渡到適中的緊張,集中,振奮,昂揚的“高喚醒狀態”。教師利用與故事相匹配的鮮明,生動的音樂,將孩子們帶者已學習的故事到音樂中去經歷,感覺,體會。在理解故事的同時學習音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特別是音樂中特定的感情色彩。兩者相輔相成。

教師首先結合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情感,將難點前置引導幼兒根據音樂遷移故事中的人物的心情變化過程,創編“嗯,哈哈哈哈,啊”等處的表情和動作。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採取有效的提問引導幼兒思考爲什麼要“嗯,”;爲什麼要“哈哈哈哈”;爲什麼要“啊”,他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來做老公公觀察禾苗時的表情和動作,問題指向明確,幼兒易於表現。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教師這時候退到幕後,在孩子們聽音樂進行動作反應時,教師事先讓孩子自己做反應,只有少數孩子,哪怕是個別幼兒能夠接近,教師就將孩子的反應加入。

然後教師依據故事發展的順序創編動作,這時教師運用簡潔的開放性和啓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創編與故事情節相匹配的動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處在退後的位置上體現出教師是支持者,引導者和鼓勵者。當然教師在退出指導者的空間位置時,也會使用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這樣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最後讓幼兒在每段學習的基礎上完整的表演,並逐漸加深難度,分角色表演。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中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表演的同時關注故事的寓意。他使幼兒在經歷了挑戰,克服困難的艱苦學習後組織的又是一個具有恢復功能的活動,使幼兒從相對疲勞處於保護性抑制狀中恢復到相對鬆弛,舒適的低喚醒狀態。因此整個活動的組織形式發揮適應性的結構功能,對保護和促進幼兒的生,心健康是有益的。

幼兒在整個韻律的教授過程中始終圍繞着音樂進行,因此幼兒能發揮想象調動情感有利於在幼兒心中建構藝術動作作品的整體形象,因此這個諸多通道參與的活動無疑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給了更爲深刻的印象。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一、教材

另外,今年小學的課改也已全面啓動,打開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本,我們可以看到:在幼兒園中圖文並茂的形式已處處可見,內容、層次上都向“下”延伸了許多,更注重所學的數學對孩子是否有用這一點上。如學完10、20以內各數後,都有讓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操作活動。所以,選擇本次活動,可以說是爲一年級作了一個鋪墊,積累更多的此方面的經驗,也是爲實踐幼兒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爲未來生活作準備的一個活動。

本次活動,是以幼兒的生活爲課程開發的新的生長點,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的知識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特點的一個嘗試性的活動。設想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達到: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使孩子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二、活動基本流程流程:

暢談自帶的上面有

數字的物品

即可瞭解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又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源於生活

⑴發散性思維,哪些地方

有數字,有什麼用

⑵新用教學媒體,展示生

活中有數的圖片

⑶探討:沒數字會怎麼樣

三、遵循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原則,設計活動

1、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內容生活化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體驗,捕捉貼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選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拮生活數學實例,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如①幼兒自帶的生活物品,是幼兒每天看到的、接觸到的、用得着的,拿來用於課堂上,他們非常熟悉,又具有一定的經驗,能喚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課堂上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帶的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②教師採集生活中不同場景且上面有數字的物品的圖象供幼兒觀察,由於來源於生活,幼兒很願意看和說。通過看和說,能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捕捉生活素材,使幼兒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有利於調動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利用生活經驗——寓於生活——探究生活化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但他又是寓於生活、紮根於現實。數學活動中充分藉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以理解,更能讓孩子體會出數學的真正價值,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更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數學運用意識。如①數字遊戲活動。通過5個數字、編碼、中獎的遊戲,一方面是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另一方面是讓幼兒感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中獎在生活中是常見的,對於幼兒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遊戲中幼兒積極性很高。幼兒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知道了多個數字可以編出許多不同的號碼,從而體驗到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也感受到學習數學有着無窮的樂趣。②對於“生活中如果沒有數字會怎麼樣”的問題,幼兒也有自己的經驗,如公交車如果沒有幾路車號碼,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輛車了;鬧鐘上如果沒有了數字的話,就不知道上班、上學時間了;電視機如果沒有頻道號碼的話,就不知道很難找到要看的電視節目了等等。通過系列活動,使幼兒理解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對於生活有着重要的價值。從而培養幼兒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幼兒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3、迴歸生活空間——用於生活——實踐生活化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孩子迴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孩子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堂上,教師很自然地啓發、引導幼兒應用數字來幫忙:師生留電話號碼這一活動,也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解決了師生以後聯繫的辦法。這一環節很簡單,但從中能激發幼兒在生活中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聯繫生活學數學是新《綱要》的基本理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致力於使數學知識與孩子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教材再現生機與活力;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反思大班《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

本次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孩子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爲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孩子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爲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孩子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孩子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的行爲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爲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

1、教師教學的方式與孩子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爲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爲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爲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如:

①課堂上較多地體現了幼兒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找上面有數字的生活物品,首先幼兒要觀察自家的生活物品,而且上面要有數字的,進而會研究物品上面的數字有什麼用?這個找的過程,則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也是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信息和經驗體系,將教師的角色由“教”轉變爲“導”。

②近年來,幼兒的主體性成爲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往和溝通變的更加多樣化,平等化,要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必須形成師幼雙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所以,課堂上安排幼兒同伴交流(教師作爲幼兒學習的夥伴,也帶了物品參與其中),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既提供給每一位幼兒交流表現的機會,又可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從中還能體驗分享的快樂。

③相對於幼兒的學習方式而言,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多地成爲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如爲了讓幼兒體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教師設計安排了玩數字遊戲,讓幼兒在看認數字、編碼、對獎的情境中,積極的學習着,並感悟數學的巨大魅力。

④教師採集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幼兒看教學媒體,直接地來說,可以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了數字生活很方便,間接地說,可進一步讓幼兒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激發起幼兒以後進一步關注生活、探究生活。

2、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

“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除了寫教案,教師更需要走進孩子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教學活動的設計也隨着有所改進。如①教案並行設計“教師教學行爲”和“幼兒學習行爲”兩大部分。教師的“教”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學”。不是說教案設計很好,就行了。在現實條件情況下,要求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教學要富有彈性,更關注的是教師的隨堂機智。

②課前準備中的物質準備,如讓幼兒帶自己家裏的上面有數字的物品,很方便快捷,家園合作,能充分利用家庭可利用資源,爲教育教學服務。不象以前開課前,要化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製作大量的教具。

由此引發的幾點思考:

1、《綱要》中對於數學教育的論述較以前有很大的變化,從形式上似有所降低,實際要求並沒有降低,在某些方面反而提高了,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那麼,對我們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就要考慮:怎麼選內容,選什麼內容?《綱要》還強調——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有關的數學經驗,這就涉及到:怎樣設計課程?教師怎麼指導等,顯然,這對我們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一句話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確實能學,孩子學習的正面效應也確實使我們有成就感,它的負面卻是使孩子沒有興趣,那麼,這種思想是否可以讓孩子持續有力地發展呢?值得思考。所以,我們現在迫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樣發現內容,二是需要提供很多資源幫助教師,讓她們很快上路。

3、過去的課堂教學比較關注數學知識,但孩子學會了不用,結果對數學失去了興趣。現在教師正在探索通過多種途徑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從數學感知和數學意識教育看,怎樣將數學更深層次地運用於生活,還比較欠缺。教師對活動中所蘊涵的數學教育因素的挖掘能力比較欠缺,而這是數學教育生活化更追求的一個方面。

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轉變實際上是教師準備的問題,原來準備內容,現在強調從兒童發展、兒童原有經驗出發,爲其準備適宜的環境。我們已經站在了兒童的角度,但我們沒有走進兒童的世界,可是,只要我們掌握一個原則:孩子是否快樂、積極、有需要和興趣,我們探究的形式則可以靈活多樣。只要我們堅持幼兒的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主體性,成爲教學的研究者,反思者,努力成爲課程教材開發,設計的主體,那麼,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8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每天晨間鍛鍊,是孩子們一日生活中最喜歡的環節之一,經過一段時間有意識地觀察,發現孩子在自由選材料結伴玩的過程中,雖然他們友好合作,大膽嘗試,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例:單腳跳、雙腳跳、平衡等。但是,助跑跨跳幾乎沒有小朋友想出來嘗試過。《指南》中也指出要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跑、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根據上述情況,針對大班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設計了《小鹿搬家》這個活動,通過讓每個孩子親身扮演小鹿角色來練習跳的能力、通過經編筒與嗎,木板的組合拼搭成障礙物,使跳躍的難度逐步提高,並相處不同的跳躍方式,讓孩子們在趣味的活動中輕鬆自然的讓孩子們學習助跑跨跳。

二、說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動作發展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初步讓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

2.鼓勵幼兒能互相合作地用經編筒拼搭出各種高低不同的障礙物。

3.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三、說活動重點與難點的確定:

從活動目標和幼兒動作發展的實際出發,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爲: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難點預設爲: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四、說活動準備:

利用本地廢舊材料經編筒(長、短)、木板

五、說教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將主要採用:觀摩示範法、合作探索法、語言激勵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遊戲法、練習法、競賽法、發現法、合作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的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