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鑑賞《黃河大合唱》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65W

各位老師

高中音樂鑑賞《黃河大合唱》說課稿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音樂鑑賞《黃河大合唱》。

教材版本

本課是現行湘版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音樂的體裁當中的內容,第一節中學生學習了羣衆歌曲和藝術歌曲,在小學和初中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瞭解了聲樂體裁,在本課中,通過學習《黃河大合唱》中的幾首歌曲,體驗大合唱這一大型的聲樂作品豐富的表現力和強烈的震撼力。《黃河大合唱》爲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

[教學目標]

1、知識:創作背景,曲作者冼星海,大合唱定義。

2、能力:培養學生感受,體驗,理解音樂的能力及朗誦能力。

3、情感:通過對作品的賞析,演唱及朗誦,充分調動學生的民族情感,從而達到愛國主義和爲中華民族的發展而奮發學習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講解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內涵,並通過聆聽、朗誦、演唱等形式使學生能理解與感化。

2、排練《保衛黃河》的輪唱,使學生基本掌握輪唱的基本要點。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主要通過聆聽作品,小組合作、探究,朗誦、演唱作品旋律等方法,領會大型聲樂作品的豐富的表現力和聲樂體裁的多樣性,學習正確使用聲樂體裁。

說教法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啓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等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課件結構

1、作品創作過程及作品主題內容

2、通過《黃河船伕曲》、《黃水謠》、《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四首歌曲的賞析,基本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藝術內涵。

3、瞭解什麼是大合唱,感受大合唱的豐富表現力及強烈震撼力。

歌曲的創作經過

二、 作品的內容與主題:

這部作品以黃河兩岸人民的英勇鬥爭爲題材,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裏,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鬥爭。歌頌了偉大的.祖國和勤勞勇敢的人民。作品氣勢恢宏,音調清新、樸實,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作品用朗誦作爲主線連接起來,它的主題是:抗日救國。

黃河船伕曲

這首合唱曲以民間勞動號子爲素材,以一唱衆和爲演唱形式而創作的,它勾畫出黃河的船伕們拼着性命與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音調粗獷,氣勢磅礴,充滿着戰鬥的力量。

問題設計:作者爲什麼要在黃河大合唱中描寫黃河船伕,這有什麼象徵意味?歌曲中船伕的開懷大笑又表現了什麼?

它象徵着我們中華民族萬衆一心,堅忍不拔,團結奮戰的精神。船伕們齊聲大笑,這也表現出我們的人民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樂觀豁達的精神。

黃水謠

問題設計:結合歌詞大意再仔細欣賞歌曲,看看這首歌曲可以劃分爲幾段?每一段的情緒有什麼不同之處?

黃水謠

黃水奔流向東方,

河流萬里長。

水又急,

浪又高,

奔騰叫嘯如虎狼。

開河渠,

築堤防,

河東千里成平壤。

麥苗兒肥啊,

豆花兒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從鬼子來,

百姓遭了殃!

姦淫燒殺,

一片淒涼,

扶老攜幼,

四處逃亡,

丟掉了爹孃,

回不了家鄉!

保衛黃河

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他們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裏,從四面八方掀起復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爭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採用了齊唱及二部、三部輪唱的演唱形式,情緒堅決而振奮。在三部輪唱之後,有一大段器樂曲,它把情緒進一步昇華,從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這段音樂,不僅有自己鮮明的形象及個性,而且爲最後的齊唱部分做好了轉調準備,使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緒中結束。

[輪唱]

由兩個、三個或四個聲部演唱同一個旋律,但不是同時開始的齊唱,而是先後相距一拍或一小節出現,形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效果,稱之爲“輪唱”。屬於多聲部音樂,各聲部既演唱同一個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對比、交叉的效果。

怒吼吧,黃河

該曲是一首混聲合唱。作者運用主調與復調混合的手法,以號角性與戰鬥性的旋律,象徵東方巨人爲最後的勝利在發出吶喊。歌曲具有十分強烈的感人力量。

音樂語言通過不斷反覆、加快、再加快、再加強,最後達到了一個戰鼓雷鳴、號聲震天、急流澎湃,不可阻擋的高潮。最後一個樂段偉大而莊嚴:“向着全中國受難的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向着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這兩句,既展現了中國人民爲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誓死戰鬥的決心,也是《黃河大合唱》主題思想的最後總結。

大 合 唱

大合唱是大型的、多樂章的聲樂套曲。

從內容上看,各樂章間有內在的聯繫,但每個樂章又有其相對的獨立性;

從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獨唱、重唱、對唱、齊唱、輪唱、合唱等;

從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絃樂隊、民族管絃樂隊或鋼琴作伴奏。

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瞿希賢的《紅軍根據地大合唱》。

人民音樂家 冼星海

原籍是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1918年入廣州嶺南大學附中讀書。1926年到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學習。1930年初,到法國半工半讀,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1935年夏回國,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1937年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赴內地宣傳抗日。1938年11月應聘赴延安,任教於魯迅藝術學院,1939年任音樂系主任。1940年赴蘇聯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於莫斯科。毛澤東同志作了“爲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的題詞。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四部;交響曲《民族解放交響曲》、《神聖之戰交響曲》;管絃樂《中國狂想曲》及歌曲《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數百首。此外,還有一些獨奏曲及音樂論文。

想一想,談一談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近代大型聲樂作品裏一個非常成功的典範,也是我國近代合唱音樂創作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

問題設計: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談一談你欣賞完了這部《黃河大合唱》從中獲得了什麼樣的感受?得到了什麼樣的啓發?(可分組討論再各派一名學生代表發言。